查看原文
其他

校党委书记曹胜利在《中国民航报》发表《构建完善新时代民航院校“大思政”教育体系》署名文章


2月29日,中国民航大学党委书记曹胜利在《中国民航报》发表署名文章《构建完善新时代民航院校“大思政”教育体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开创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的

文化传承与理论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是刘少奇同志于1951年在《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中第一次提出的,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思想政治工作”作了进一步阐述,此后一直沿用至今。思想政治工作扎根中国大地、不断发展,有其必然性。首先,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德育,提出以德治国、立德树人,总结诠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注重通过教化,即通过道德教育来感化人民,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孕育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生动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极为重视无产阶级的宣传、教育工作,而后,从列宁的“政治教育”“政治教育工作”到斯大林的“政治思想工作”“思想工作”都是为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所追求的终极价值理想的具体体现,是无产阶级政党对于无产阶级民众进行阶级意识、政治意识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的有效途径。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大学教育既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相结合,也要与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重大命题本身所决定的,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完成好、实施好,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政治工作

面临的风险挑战

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凝心聚力、达成普遍共识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制度得以存续的重要依托。当前,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与网络舆论传播的交互影响加剧。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在大学校园里有抬头趋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力推行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粹主义等与网络舆论传播相互交织,使得西方意识形态有了一定的“市场”。二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与多元意识形态及文化思维的冲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多元意识形态及信息传播,对青年大学生影响深刻且深远,部分青年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深信不疑。三是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刻变化与改革开放历史浪潮相互影响。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外溢影响加剧,各种“思潮”冲击大学校园,冲击新一代青年。四是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思想意识碰撞与重组问题,学生面临思想多元与职业多元、空间多变的矛盾和冲突。这都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中国民航大学民航特有专业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立德树人高度重视,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青年。“00后”民航特有专业学生生逢其时,一出生便迎来成长的伟大时代,时代关切、行业要求、企业需求交织融合,使其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特点。一是乐于体验新鲜事物,对互联网依赖性较强,泛娱乐化明显,这就需要营造良好健康的文化氛围,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二是思想开放、富有爱心、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但价值观取向多元,思想不成熟,这就需要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上下功夫,强化政治担当。三是个性张扬,进取心强,勇于突破,道德感强,但团队意识、纪律意识薄弱,遇事易冲动,自控能力、抗挫能力不足,这就需要通过团队建设、作风纪律养成培养过硬的作风。

因此,根据党中央精神,结合中国民航实际,中国民航大学构建了新时代民航院校“1232”(一引领两驱动三支撑两保障)大思政教育体系,即坚持以忠诚教育为引领,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驱动,以准军事化管理的制度、模式、平台为支撑,以管理服务、校园文化为保障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一育”引领,构建忠诚教育大思政集群。以忠诚教育为引领,开展“四史”“三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民航精神教育,让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成为至高荣誉。用忠诚、爱国、奋斗的家国情怀,构筑起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鲜明时代特征的精神谱系,着力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品格、精湛的技能技术、严明的作风纪律、严谨的工作态度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打造忠诚教育品牌。编演大型民航题材原创话剧《“两航”起义》、创作校庆主题曲《从心而上》,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同频共振。实现忠诚教育精准供给,拓展教育时空场域。通过学习、讨论、实践、深化四个环节压茬推进,拓展“校内外大型活动服务保障+重大节日实践教育活动+准军事化积分管理”的忠诚教育时空场域。丰富忠诚教育体系,实现“四个一”目标。以铸魂铸德铸形铸梦为主线,将举一面旗帜、树一种信仰、走一条道路、叫一个名字目标贯穿始终,创建出具有行业特色,符合地域特点,入脑与入心结合、校内与校外联动、课上与课下贯通的忠诚教育体系。

“两轮”驱动,培育信念担当新范式机制。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驱动,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核心的“1+1+2+N”思政课程群和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群(1个课程群)为牵引,以课程思政中心网站(1个网站)为平台,以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明德杯”课程思政微课大赛(2个竞赛)为抓手,以各职能部门和专业学院(N个单位)为组织保障,持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主干课程文化内涵建设,营造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氛围。

将思政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活动有思政味道、立德树人有润物无声功效。截至目前,6门思政必修课程已形成跟着总书记点赞、移动的思政课堂、马克思主义经典诵读、民航社会实践、沿着总书记足迹、社会大课堂等建设品牌,同时建立了民航历史与文化、民航精神谱系研究等8个科研团队和1个教学团队。近3年,《中国民航发展史》被评为天津市一流课程、天津市大中小学党史专题课程思政精品课。

“三点”支撑,厚植铸魂育人主线化根基。一是制度机制支撑,坚持并深化准军事化管理。准军事化管理对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锤炼顽强意志品质、锻炼良好身体素质、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养成强烈时间观念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中国民航大学逐渐形成了“严在标准、细在举措、深在研究、实在成效、快在执行”的五大准军事化管理工作作风,凝缩了“四个严禁、十个不得”的行为标准。通过不断校准砥砺前行的航向标,做到信念坚;通过立稳绝对忠诚的压舱石,做到政治强;通过锤炼干事创业的金刚钻,做到本领高;通过弘扬真抓实干的传家宝,做到作风硬,形成了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准军事化管理工作品牌。

二是教育模式支撑,加强作风建设与作风养成。有针对性地进行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按照“规定+自选+创新”模式选定教育内容和方法,采取每周开展一次教育、每月落实一份计划、每学期形成一个单元的方式,将问题驱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演练融入,以循证训练理念开展学生作风量化考核,通过深入、持续、反复经常性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造民航全生命周期人才教育培养体系。

三是载体平台支撑,持续建设思政工作平台。拓展以“两馆三基地一所一中心一社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思政工作平台,将爱国主义教育、廉洁与法治教育、民航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以校史馆、博物馆(两馆),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廉洁与法治教育基地、国产大飞机与适航科普基地(三基地),民航安全科学研究所(一所),中国民航行业文化研究中心(一中心)、一站式学生社区(一社区)为基础形成“两馆三基地一所一中心一社区”的育人阵地,让场馆真正成为文化育人的辐射场、信仰场、价值场、修炼场和裂变场。

“两体系”保障,加强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管理服务保障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探索管理服务综合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建设思政铁军和学工铁军,打造了以高水平人才为引领、青年博士为支撑、党政管理干部转岗为补充的多层次、互补型两支铁军队伍建设体系。二是构建“四位一体”心理健康工作服务体系,把“一体两线三元四课五度”耐挫心理育人和“525”心理健康活动作为重要支撑。三是打造“12345”资助育人工作服务体系,把帮困、扶智、强识、励志纳入动态精准认定、期话资助教育、勤工助学实践、榜样青春领航、假期关爱暖心5项工程。四是形成现代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持续规范经营性资产管理、优化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竞争性服务社会化,做好服务保障。五是创新志愿服务体系,搭建国际化、多元化、社会化志愿服务平台,形成了学雷锋、美丽校园我建设等品牌活动。六是完善一站式师生服务体系,累计开设23个服务窗口、167个服务事项,6大类一站式便捷服务活动,实现了双校区服务一体化、线上线下同步走。

建设校园文化保障体系。学校将“三个敬畏”和“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凝练了明德至善、弘毅兴邦的校训精神,笃学、精博、严谨、创新的学风,严实向上的校风,阐释了中国民航大学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在具体实践中,将文化熏陶融入“四个课堂”。在第一课堂推进跨界融合,强化文化育人在文、艺、工、管、理、经、法等学科跨界教学中的渗透与感化作用,将艺术和审美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30余门艺术与审美类和70余门人文素质类课程。在第二课堂挖掘艺术中心,打造春之序曲、夏之缤纷、秋之华章、冬之灵韵系列文艺活动,组织原创校园歌曲、戏剧、舞蹈、校园景观设计等作品的编创与推广。在第三课堂构筑实践育人,扩展校外美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校企合作搭建社会公益志愿平台。在第四课堂形成校内联盟,开展线上民航文化艺术赏析、民航知识普及等多元化的“互联网+”校园文化教育,通过横向五育、纵向四地赋能网络育人。


在未来实践中,民航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继续破解三方面难题。一是树立全新的育人目标,破解主动思政和终身思政难题。民航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既需要终身思政理念,也需要主动思政过程,逐步构建全生命周期思政工作体系。二是根植全新育人理念,让企业深度参与,让行业深度融合,让人才深度社会化,打造“三全育人”新模式,让行业育人、终生育人理念深入人心,激活社会大课堂。三是建立全新的育人机制,建立一套可定义、可筛选、可观察、可培育的量化评估体系。总之,通过实践破解难题,需要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举措、新途径、新实践,不断做好新时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做出新的贡献。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欣欣向“龙”!中航大开学啦!

2024,中航大这样干!

新!新!新!


融媒体中心

编辑 | 栗鸿琨

审校 | 栗鸿琨 李利滨 吴延松

监制 | 陈红叶

素材来源 | 中国民航报


跟航小薇一起为中航大

分享+点赞👍+点亮1000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