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文章,就该头条!你就该看!

邢晓婧 环球时报GlobalTimes 2019-03-30
环球时报GlobalTimesDiscover ChinaDiscover the Worl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743at6gq8&width=500&height=375&auto=0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的正日子,电影《大寒》复映首映礼在四川建川博物馆中国老兵手印广场举行。影片引领观众穿梭回那段苦难和屈辱的时期,回到那被迫发出吼声的时刻。


距首映礼不足48小时,即7月31日凌晨2时33分,《大寒》官方微博发布一则沉痛的信息:7月24日上午10时许,曹黑毛老人在山西盂县家中病逝,享年96岁,7月30日下午出殡。至此,张双兵35年间寻找、调查的127位“慰安妇”老人全部离世。


@电影《大寒》官方微博截图


曹黑毛老人留给后人的最后一段影像定格在《大寒》中。她说:“娃子们,以后把咱家的门可得看住了,再不能让人家说踢开就踢开,说进来就进来。”


电影《大寒》导演张跃平/摄:李昊 

  

7月31日下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张双兵依然沉浸在悲痛中。曹黑毛老人的离开意味着“慰安妇”证人越来越少,获得日本政府道歉和赔偿的难度系数越来越高,对张双兵而言,他彻底没有“妈妈”了。


张双兵/摄:李昊 


张双兵原是山西农村一名小学老师。1982年,他偶然看见一位跪在地上割麦子的老人,打听得知她叫侯冬娥,年轻时因长得漂亮被人唤作“盖山西”,后来两次被日军抓去做“慰安妇”。侯冬娥告诉张双兵,她和很多姐妹在日军侵华期间被强行抓到“慰安所”,遭到惨绝人寰的践踏和蹂躏。


张双兵


张双兵震惊了,他没想到自己身边竟生活着这样一群战争受害者,饱受伤痛折磨,无处言说,还要忍受旁人的指指点点。自此,张双兵开始寻找“慰安妇”,搜集、整理一手资料。



30多年来,记不清跑烂多少双鞋,骑坏多少辆自行车,张双兵找到约300名疑似“慰安妇”,亲口承认并详细阐述历史经过的有130余人,其中127人的故事成为电影《大寒》的创作素材。


《大寒》片方提供剧照。


由于逢年过节就往外跑,张双兵顾不上照顾家中的老母亲。“那127位‘慰安妇’老人才是你的妈妈呢。”老母亲常常这样揶揄他。


张双兵含泪向《环球时报》记者回忆起此情此景时,他的母亲已经离开快100天了。而随着曹黑毛老人的去世,张双兵“彻底没了妈妈”。


《大寒》片方提供剧照。


为表达对张双兵的肯定和敬意,外界送给他“中国慰安妇民间调查第一人”的称号。但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只做了个开头,还有很多地方没做好,我对不起历史。”


《大寒》片方提供剧照。


实际上,张双兵这些年还默默承担着另一个角色——“送葬人”。每一位“慰安妇”离世,他都会在追悼会上致悼词,在农村丧葬习俗中,足以说明他受到的信任。张双兵却觉得愧对这份信任,因为直到这些老人走到生命尽头,他也没能帮她们讨回公道,而这往往又是多数“慰安妇”的遗愿。


资料照片中意气风发、奋笔疾书的张双兵,和眼前这位满头白发、皱纹纵横的老人判若两人。“日本政府太顽固,太不人道,他们对待‘慰安妇’问题的态度恰恰说明他们没能正确认识历史”,65岁的张双兵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要继续抗争下去,哪怕还将花费很长时间。



30多年过去了,住的还是从前的窑洞,种的还是从前的几亩地。母亲走了,妻子疯了,孩子没上大学,“慰安妇”老人一个个撒手人寰……日本政府没道歉、没赔偿、没表态……


“值吗?”《环球时报》记者无法免俗地问。


“我不知道,或许是命运选中了我。”张双兵说。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最新热门:

我们是中国民间救援队 

每一个冰冷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崩塌的世界

美日澳要投资印太基建挑战“一带一路” 耿爽的答复让人猝不及防

再等12年才能坐空调地铁,让伦敦人心“凉”了......

失控奔驰闹市撞人致4死13伤!监控录下惊恐瞬间


本文转自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ID: hqsbwx)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