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Uber中国的挑战:如何摆脱水土不服?

2015-10-25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导语:2015年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以下简称《办法》)

  该《办法》拟将出租汽车分为巡游出租车和预约出租汽车,“专车”等拟被纳入出租车管理范畴,也就是说,“专车”有望获得合法身份,而非营运车辆禁止接入专车经营。

  在此背景下,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五部《:开启“共享经济”时代》(详见:http://www.100ec.cn/zt/uber/)应声发行,火热销售中。该书首度揭秘了估值超50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成功背后的秘密与商业逻辑,全面打开了未来“共享经济”的大门。该书在全国新华书店、机场中信书店,以及、当当、、微店、拍拍等各大电商平台均有发售。以下是本书关于Uber面临的挑战解读:

  Uber对中国市场早已虎视眈眈,尽管Uber在中国会面临与本土竞争对手如滴滴、快的以及看起来和Uber模式更接近的的激烈竞争,但其进军中国的意志坚决,甚至在Uber进军时,其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亲自站台宣布,可见Uber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而中国租车市场早已厮杀成一片红海,不管是巨头撑腰的滴滴、快的、易到,还是大租车市场中的至尊、宝驾、一嗨、神州以及各出租车公司等,都非等闲之辈。除此之外这个市场还受到中国政府的严格监管。

  那么Uber为什么一定要杀进中国市场呢?Uber真的准备好了吗?其中国之路将面临哪些挑战呢?

  Uber模式:创新背后的隐患

  不过,当“共享经济”服务的规模扩大,许多领域内的监管干预必要性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在此,我们不妨就来看看像Uber这样的“共享经济”公司都有哪些隐患吧!

  拥堵:如果不对汽车数量设置上限,那么必然会导致大城市在市区内产生大量拥堵。举个例子,旧金山大约有2.2万名Uber司机,而传统的出租车行业上限则是1900辆出租车。

  很明显,旧金山需要更多出租车,所以当地应该增加现有出租车的数量,而不是去限制允许运送乘客的车辆数量。一方面,总体来说,旧金山的十字路口并没有太多交通拥堵,或许很多司机使用了Waze应用,缓解了道路交通,也可能使人们更多滴选择了驾乘分享,而不是开私家车上街;另一方面,大城市的市中心道路交通缓存时间基本上都能维持现状。

  糟糕的司机:不少Uber司机如今和出租车司机差不多声名狼藉了,比如他们会在禁止车辆调头的地方调头,莫名其妙的并排停车只为自己能够更方便地开到路边,等等。虽然说司机会被乘客评分,行为表现的要比普通出租车司机更好,但是这些司机毕竟占少数。

  出租车有非常明显的标志,消费者也可以因此有追索权,但是像Uber这样的公司并没有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明显的标识,告诉乘客这辆车究竟评分多少。没错!给车贴个标签!

  随意取消订单:如果你在一个贫穷或是服务水平低下的社区生活,那么叫上一辆Uber汽车绝对算是交了好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Uber司机可以自己取消订单,而且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相对而言,出租车公司则对出租车司机有要求,至少他们不能肆意拒载。不过现在,貌似出租车公司也受到了Uber和Lyft那些“坏习气”的影响,有些司机也不愿意去一些较差地区接客。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Uber可能需要下些“血本”,比如给去偏远地区接客的司机提供补贴。

  对待残疾人:出租车公司有义务照顾残疾人,而且还专门配备了接待轮椅客户的车辆。但Uber却认为,他们不需要遵守残疾人法案。不过,随着传统出租车公司数量在减少,未来很可能监管机构会要求Uber配备能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车辆。

  保险:Uber表示,司机的个人保险将会覆盖到乘客。不过保险公司却不愿意这么干,他们要求司机必须购买专业的保险产品。而事实上,这是一个灰色地带。Uber未来很可能会要为司机提供专门的保险服务。

  车辆标准:很大程度上,Uber使用的车辆标准都是自我监管的,尽管他们坚持要求使用较为现代的汽车,所有这些车辆都必须配置强制性的安全功能。在如今这个人人都有App应用的年代,其他一些没有的标准已经不必要了,比如什么双向广播,信用卡刷卡机,等等。当然啦,在某些司法管辖区域会要求车辆配置灭火器。

  里程表:为了防止额外车费出现,绝大多数司法管辖区会要求车辆将里程表放在醒目的位置,并且根据行驶里程实时显示车费。而Uber用户只要输入一个目的地后,就会显示出一个预估的车费,但是它不会出现当前实时车费。Uber可能需要新增这一功能,毕竟该功能还是非常有用的,如果他们不新增,那么很快在某些司法管辖区内将会强制要求他们这么做。

  交税:连做兼职的瑜伽教练都要交税,因此税务当局应该不会放过Uber,很快他们将强迫Uber司机,以及同类分享经济的雇员缴纳职业税了。

  中国在线租车行业的现状

  中国租车市场:需求庞大竞争激烈

  常言道,商人无利不起早,面对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严厉的政策监管以及水土不服的风险,Uber还是来了,最主要的原因无非是市场空间和机会。

  中国逐年增长的驾驶员规模表明用户对汽车使用的刚性需求,大量的潜在租车用户推动着租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用户使用习惯正在养成,随着国内监管制度更加健全,租车企业管理模式的逐渐成熟,市场将迎来增长爆发期。

  而随着的高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的用户更多开始利用碎片时间,旅游开始真正爆发出巨大的潜力,作为租车O2O的典型代表,Uber进军中国正是意欲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而中国市场不管是“人+车模式”的易到、AA,还是单纯租车服务的神州、一嗨、宝驾、至尊还是出租车公司以及新的打车APP滴滴、快的,都在这个市场中要分一杯羹的,而且已经建立起了先发优势,作为后来者Uber能否打开局面将面临严峻挑战。

  整体租车市场:服务痛点多适应需时日

  随着城市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雾霾、拥堵等城市综合症的不断爆发,北上广深等各大城市甚至二线城市都开始了限购限号,人们租车的需求一定会与日俱增,而随着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和产业链条的日渐成熟,中国汽车租赁行业的市场前景让人期待。

  但租车市场要还存在诸多痛点,比如因诚信问题而产生的租车乱象,诸如骗租、黑租赁公司故意提供故障车以索赔,用户与租车公司间信任成本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不管是租车还是打车,最根本的还是解决用户的及时用车需求,而不管是租车公司还是,在需求点上的体验还有不小的差距。Uber提供了简单快捷的体验,无论是让用户在几秒钟之内完成一个预订,还是让他们在预订过程中有更多的控制权,都是Uber的优势,对于服务标准细致化的建立及实现也是值得本土公司学习,但同时缺乏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也是其不足。

  而且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Uber在中国市场选择了较为狭小的中高端的租车市场,虽然未来可以降低价格和身段参与本土化竞争,但本土市场的培育及租车行业信任问题的解决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适应尚需时日。

  专车行业渐成红海:本土劲敌多

  除了“不接地气”这一致命弱点,Uber还有着多个深谙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在专车行业逐渐成为红海的今天,Uber如何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场之中的Uber,的确比较困难。

  在中国,Uber的成功被滴滴快速复制,但这个双雄并立的市场显然并不平静。

  共享是把双刃剑,闲散的私车资源可以被Uber和滴滴用来破解出租车困局,也可以实现别人的雄心壮志,这里只有赢者通吃,没有所谓的良性竞争。

  Uber在2014年夏天进入中国大陆,最开始也是按照其在他国的运营思路,开展高端专车运营,但很快便发现在滴滴快的的裹挟之下,Uber的专车业务在中国不温不火。

  这样的局面,让Uber不得不推出低价的“人民优步”,企图打开市场,并copy了滴滴快的用“补贴打市场”的方法。

  其实为了布局中国市场,Uber与滴快等专车企业一样,在补贴上下了大功夫。

  Uber在国内的扩张收效并不乐观,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专车市场的竞争激烈,有滴滴快的、神州、易到等劲敌对其产生压制,这些本土企业对中国市场较为熟悉,深谙中国用户需求与习惯,而且融资能力较强。

  Uber欲从红海之中脱颖而出,似乎还有许多路要走。Uber应该深入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与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业务模式进行调整,不断提高用户体验,完善售后体系。

  除此以外,Uber也应该增加打车、拼车等功能,目前许多都具备多种功能,竞争力较强,Uber可以通过多元化发展提高客户黏性。

  Uber面对的中国市场,或许远比他们想的更复杂。Uber已经意识到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很可能也估计到会面临谷歌式的困境,所以已有未雨筹谋的布局,但Uber的平台化战略在中国仍然面临各种挑战。

  Uber中国融资:无法平衡的亏损和估值

  2015年7月,互联网圈出现了一条热门新闻,传有媒体拿到了一份Uber向中国散户投资人兜售F轮融资的文件,文件中称Uber计划在一年内,按照协议的约定将本次认购的优先股转换成投资标的Class A的普通股股份,锁定期结束之后,在美股二级市场减持出售。

  同时,文件中称,国内外多家知名机构参与本次F轮融资,包括美国JP Moorgan、高瓴资本、Bertelsmann、中国投资公司,以及中国平安,并表示Uber中国要在中国单独。随后剧情迅速发生逆转:中国平安表示并未有对Uber的任何投资行为。

  Uber全球,曾经多么炙手可热的公司,怎么会把融资兜售到散户手里?这是得有多么急迫地需要大笔融资啊?为了获得中国小散的信任,竟然搬出来中投和平安。

  Uber中国的困惑:刷单、上市、政策

  Uber自进中国以来,其高补贴获取用户手段已经烧钱无数,如果因此退出中国市场必然不好与资本交差,且会拖延Uber总部的上市计划。而近来Uber在中国各地不断被政府主管部门查处,政府对其已经缺乏基本的信任,且由于其产品缺乏人性化的客服机制,在中国面临政府公关和民众公关的双重挑战,这显然不是一家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应该面对的局面。

  Uber的100万日订单数,此前遭到了国内外多家媒体的质疑。关于真实订单数目有10万和30万等多种说法。并且大部分媒体调查都显示,Uber在中国市场上的确遭遇到刷单泛滥的问题,关于刷单所占比例,官方说法为3%,也有媒体调查称为30%—40%。

  而此前腾讯科技曾调查发现,仅一个渠道,就买卖了20万左右的Uber乘客账户。而淘宝订单主要是以小散用户为主,更多大量批发的用户是通过电话、QQ等私下接洽完成。通过刷单所产生的虚假订单总量,预计将达到百万量级。

  2015年5月底,Uber在中国市场加大了对刷单的打击力度,包括更新补贴规则、派单规则、加大封号的力度等,确实减少了刷单现象,但也导致订单和流水出现下滑。

  Uber中国刷单情况的大规模披露报道,和由于刷单所导致的真实订单份额不明朗,也是投资者顾虑的一个地方。

  除了对刷单的困惑之外,Uber分拆特殊地区业务,成立独立公司,并计划在或者上市的前景,部分投资方也有疑虑。

  Uber中国为开曼群岛注册公司,控股股东是Uber全球,实际控制人不在境内,不符合目前国内A股上市的要求。由于Uber中国理论上属于VIE结构,上市也并非完全没有办法,但是在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中还没有先例,这也是投资方较为顾虑的一点。

  和刷单与上市相比,更为紧迫和关键的是政府的政策。《网络约租汽车管理暂行办法》即将推出,这也将直接关系到Uber中国的发展。

  Uber创始人来华以及在中国设立独立公司,都是希望能规避政策风险。但目前Uber未来能否在中国市场合法合规运营的风险依旧存在。

  传闻中《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内容显示,对外资企业做预约出租车服务做了较为严格的规定,例如服务器设置在大陆,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符合外商投资安全审查等等。

  融资遇阻:Uber中国难撑起高估值

  Uber自6月22日起开始针对中国业务单独发起融资,计划在中国融资10亿美元。Uber全球委托高盛纽约帮助寻找中国投资人,但进展相对并不如预想顺利。

  Uber中国给自身估值为50-70亿美元,但投资方却觉得性价比并不怎么理想,于是出现僵持。

  财务显示,Uber预计其在中国的交易额或将达到其去年全球交易额的三分之一,但同时也预计将会有和交易额相当的亏损。

  除了Uber本身的财务数据外,作为Uber中国最大的对手,滴滴快的也是Uber中国估值的重要对标。滴滴快的最新一轮融资为20亿美金,投资机构预计本轮融资完毕,滴滴快的估值在150亿美元左右。

  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下,Uber中国将估值定到了滴滴快的估值的一半甚至更多,让部分投资方对此有着不同意见。而领投机构的不确定,也让Uber中国的估值一直无法真正地敲定。

  下面这组数据,能够说明Uber到底缺钱到了什么程度,也好理解为什么这么急眉火眼地大笔融资了。

  投资圈子消息显示,Uber中国2015年5月和6月这两个月补贴司机和乘客的总金额超4亿美金。根据Uber给部分投资人的资料,Uber预测:2015-2017年在中国要烧30亿美金,2015年亏损11亿,2016年和2017年,每年亏损约9亿,2018年盈利只有1亿美金。

  这样的业绩,根本就不满足任何上市后投资者退出的要求。投资人普遍认为,这一亏损金额前所未有,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快最多亏损企业了,在财富杂志中国企业500强“亏损榜”中,排名第一的中国铝业也不过才亏损162.17亿元而已,即便是在上市前的5年的累计亏损也不过才35亿人民币。

  Uber说要在中国投资10亿美金,但是按照他现在烧钱补贴亏损的速度(每天100万单算,每单补贴50-60元,每月保守估计就要补贴15亿人民币),这10亿美金连半年都不够烧的。那么然后呢?难道uber继续拿钱来弥补这个史上最大亏损企业的无底洞么?本章节出选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出版的”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五部《Uber:开启“共享经济”时代》,作者:曹磊、柴燕菲、沈云云、曹鼎喆。


更多Uber新闻详见:“中国汽车O2O网”http://www.100ec.cn/zt/qch/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五部震撼上市


》》全套出版社微店全网最低抢购价


《Uber:开启“共享经济”时代》

抢购链接:www.100ec.cn/zt/uber/


  ——最具颠覆性“互联网思维”案例

  ——“共享经济”风口的企业必备MBA式读本

  ——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企业级著作


《互联网+海外案例》

抢购链接:www.100ec.cn/zt/hwal/

  ——首部国外”互联网+“成功案例研究著作

  ——100个国外“互联网+”经典案例重磅呈现!

  ——囊括电商、品牌、移动、社交、零售、O2O、物流、金融等

  

《互联网+普惠金融:新金融时代》

抢购链接:www.100ec.cn/zt/hlwphjr/


  ——首部“互联网+金融”系统性著作

  ——三大板块、10个细分行业、50个经典产品案例

  ——全面呈现“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业现在与未来!

《互联网+:产业风口》

抢购链接:www.100ec.cn/zt/cyfk/



  ——首部系统性、全景式解读“互联网+产业”实践著作

  ——10位大佬、四大产业、42个细分行业、72个案例

  ——为您呈现不一样的“互联网+”!

拉至页面底部左下角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我们】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智库,运营国内电商门户100EC.CN

【推荐】(1)国内最大网购维权通道:“网购投诉平台”(DSWQ315);(2)互联网金融理财神器:“互联网金融时代”微信号:hlwjrsd100
【投稿】news@netsun.com,05718775657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