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专访|象牙塔里的明灯——对话基层工作者

林茜苹 张瑞麒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团委 2020-09-19

他,一年中有三分之二的日子,24小时都和你待在一起,如春风化雨般抹去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的差异,给予我们父母般的关怀。


他,每天早上冒着冷风从几公里外的地方赶来,只为坚守在保护校园安全的岗位上。


他,拖着瘦弱而年迈的身躯,每日与垃圾,废品为伴,只为给你创造整洁,卫生的学习环境。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基层工作者。


随着科院校园一天天的建设,科院学子的日常生活也逐渐丰富了起来,在我们多彩生活的背后,有这样的一群基层工作人员,他们默默无闻,很多学生甚至连他们的姓氏都不知道,干着不起眼的活,为学生默默付出。


今天,团委新媒体中心走进基层,带领大家走进这些基层工作者的内心,体会他们生活的酸甜苦辣。





尝遍人生疾苦,唯望后辈自强



“采访就算了,我可以和你们随便聊聊。”


站在北门口的黄师傅笑呵呵地说,他笑起来的时候眼角有几道深深的褶皱。


据黄师傅介绍,他从2017年来到这里工作,以他为代表的十多名保安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在接受这份工作前大部分人的工作是农民,房屋拆迁后选择用这份工作来填补闲暇时间的空缺。


黄师傅的工作是12小时一班,早晚轮换,早上针对大门以及以明德楼为主的几栋教学楼,晚上针对学校新建的湖附近,寒暑假仍要坚持上班。


说到湖,黄师傅特别提到,他对于湖边安全问题有些忧心,他指出,“池塘边安全不能开玩笑,里面都是污泥,像沼泽地一样,掉下去会越陷越深,学生要多注意。”


黄师傅每天6点起床,从共青城市里赶来,我们问他是否寒冷,他只说:这都是能克服的,我们本就是农村人,这点苦算什么。”


谈到对学生的期望,他唯一想说的,是“好好学习”这四个字。





甘当护花泥土,热诚面对生活



初春,学校里还是一片萧瑟,明德楼门口的亮绿色垃圾桶显得格外扎眼,我们遇到了一名穿着绿色制服的环卫阿姨,当时她正在处理今天的所有垃圾。


尽管正在忙,她依然微笑着接受我们的采访,还连声说谢谢。


聊天中了解到,阿姨每天早上从6:00工作到10:00,下午从2:30工作到将近6:00,她共有同事5人,年龄都超过60岁了。


阿姨来自柘林水库,于前年下半年来到学校工作,为的是给子女减轻一些负担,“以前在家就是带孙子,孙子现在带大了,我们没文化教不了,就交给他父母带了。”


采访过后在路上再次遇见阿姨,她还热情地招呼我们去吃饭,让我们心里都暖暖的。





笑如春风化雨,暖如明媚阳光



最贴近我们生活的就是管理寝室的宿管阿姨了。


彭阿姨的职责是管理芝兰苑4栋的寝室,早上6:00开门,晚上11:00关门,实行两人轮班制,一人一天,只要学生住一天,他们就要一整天坚守在一楼值班室。


宿管阿姨的工作并不容易,“工作不辛苦,但是比较复杂,事情比较多,学生五湖四海,很多事情不了解。很多学生会忘带钥匙,灯跳闸,晚上有些学生晚归,洗衣机出问题之类的琐事都是我去解决。”


工作虽繁杂,但彭阿姨也提到“过节的时候有些学生会送东西,学生的素质都挺好。他们离开父母上大学也不容易,所以也想尽量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就算有些学生态度不好也能理解。


提到工作中的成就感,彭阿姨说,“没有什么成就感,反而有些事没做好还会感到愧疚。


问到阿姨的工作状态,她说:“学生上课去了我就一个人待着,周围只有四堵墙,有时候还挺无聊的。”






三个平凡的人,三段平淡的人生,他们像红烛一样燃烧自我,像星星一样守护校园的天空。


与他们的谈话直击笔者的心灵,真真切切的讲述,点点滴滴的流露,攒聚在一起,有震撼,有感动。


有人说大学是象牙塔,那是因为塔里有他们,他们是象牙塔的明灯,点亮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平淡却又美好的大学生话。


最后,让我们对他们说一声:辛苦了。




 往期回顾|点击下方蓝字 

共青城市图书馆清扫|弘扬雷锋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权益周报|梦回童年

两会|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团委新媒体中心出品 

原创不易,转载请标明出处

文字来源 \  林茜苹 张瑞麒

版面编辑 \ 李婷婷

图文审核 \ 乐笑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