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香港台湾再不明智,就将被拉下了

2017-10-25 历史圈 历史圈

香港台湾再不明智,就将被拉下了

2019年底,深圳GDP将超越香港,广州亦然。

38年前,深圳还是个鱼村:“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那是一首全中国人都很熟悉的歌曲,当时深港两地相差岂只是百倍。

当年珠三角偷渡香港的,一船又一船,有些人甚至在偷渡中丧命。

可谁能想到40年后,深圳将超越香港,成为南中国创新经济的领头羊?

不创新,不转型,即使如香港,也会被拉下。

下面转一个贴子,2014年的。很客观,分析到点子上了,原因就在于方法的独到:

这篇帖子分析了港人畸形心理优越感的成因,但是又抛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如何打破香港人这一殖民地奴仆心态熏陶下形成的畸形心理问题。大家可以讨论,应该如何破解这一问题呢?

香港的未来真是一片渺茫。

要说香港为什么会衰落,就要先说香港为什么会崛起。

总结成功经验这种事情,向来是一百个人有一百零一个解释。不过委员认为真正靠谱的就一个原因:香港是内地和西方经贸交流的中转站。这个条件在二十世纪下半叶达到最优,使得香港一跃成为国际级的大都市,只不过这样的好机会,之前之后都很难再找了。

首先,让时光倒推回1840年。从英国最初割占香港,到朝鲜战争爆发,中间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这段时间里的香港固然也有不错的经济发展,但远没有日后那么抢眼。这是因为,当时的香港并没有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占据什么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年的中国对西方市场几乎完全开放,外国人员、资金、货物,都可以畅行无阻的直接进入中国内地,那么自然没有必要绕行英国控制的香港,多费一重周折(安民注,半殖民地使然)。香港在当时的地位更侧重于军港,而非商贸中心。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年轻的新中国同西方世界的经济联系几乎完全被切断。不过,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特别不便,因为中国倒向了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人可以为中国提供经济建设亟需的资金和技术。既然中国并不十分期待来自西方的经济资源,那么作为西方窗口的香港也就只有打酱油的份了。

转机起于中苏分裂。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从苏联获取资金和技术的渠道越来越狭小。而中国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对外部资源的需求则一直有增无减。这种情况下,中国自然而然的转向西方,寻求资源的替代来源。这种转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七十年代著名四三方案,从西方引进全套工业生产设备,满足经济建设需求。这是自156个苏联援助项目之后,中国第二次大规模引进国外的工业技术和设备。以四三方案为代表,中国和西方经济体系开始重建联系。这种联系由小到大,最终演变成全国性的对外开放。

顺便说一句,当年直接主持四三方案的中央负责人,就是后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老人家。

然而,尽管中国大陆已经定下了对西方开放的基本政策方向,但在实际操作中,开放面临重重问题。中国的办事规则和西方的贸易规则互不熟悉,缺少熟悉两边状况的中间人,还有中国在政策上、法律上对直接来自西方的人员、物资、资金也有种种限制。种种麻烦导致中国对西方经济资源的需求始终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而这正好构成了香港崛起的条件。香港人熟悉大陆,即使在中国和西方关系最为冷淡的五六十年代,中国内地和香港间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人员、贸易往来。香港人也熟悉西方,毕竟是在英国统治下渡过了一个多世纪,他们对西方的法律、贸易规则等等都很熟悉。这个有利条件让香港迅速获得了中国内地同西方间经贸往来的中转站地位。

除此以外,香港同时也还充当了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系桥梁。从八十年代两岸关系缓和算起,直到两岸建立大三通之前,大陆与台湾间的人员物资往来,绝大多数都会选择从香港转道。

数量巨大的转口贸易让香港一举成为亚洲地区首屈一指的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随之建立起来的还有金融中心,这一点同样得益与中国市场:来自西方世界的资金要流入中国大陆,同样需要一个便捷的交易中心。相比之下,台北、新加坡、甚至于吉隆坡,也都想争夺亚洲金融中心的位置而不得,本质上讲就是它们背后缺乏一个足够吸纳大量资金的市场。在这个问题上,真正可以和香港一较长短的对手是东京,其背后自然是整个日本市场。

可是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尤其是香港回归以后,这种有利地位却开始日渐褪色了。很多香港人将此归结为特区政府无能。这个理由不成立。我们后面还会提到,特区政府并不比港英政府更无能。真正的原因在于,中国内地和西方世界、以及台湾地区的联系日渐紧密,直接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容易,那么为什么还要走香港绕道呢?香港作为贸易中转站的地位从根本上讲,来源于东西方直接交流的不畅。这是一个暂时现象而非永久问题,所以自然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只不过这个暂时现象持续了一代人的时间,所以经常被这一代人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对于更早的历史,人总是健忘的。

当然,我们不是说香港只能在转口贸易中心这一棵树上吊死。只要寻找到新的金刚钻,当然不担心没有新的瓷器活儿。用公司的转型来打比方:同样是做摄影胶卷的公司,面临数码照相技术的绞杀,富士公司和柯达公司就是一好一坏两个转型。富士依托化学制剂方面的基础,转型做化妆品保健品,如今又是行业内的一个巨头了。而柯达选择向印刷出版业转向,偏偏这也是个被电子信息产业挤兑的夕阳产业,于是柯达转型走的举步为艰,最终在世界经济危机中被一网打尽。香港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富士,而非柯达?

转型成功的关键,是要寻找可以做大的朝阳产业,而且要是本地有条件发展的产业。那么香港的朝阳产业该是怎样的产业?

首先说,所有低端产业都没戏。一言以蔽之就是李嘉诚发家了,堵死了下一个李嘉诚的路子。李老板是当年是做塑料插花生意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各国产业升级路上的第一台阶。但是发家以后的李大富翁搞起了房地产,操纵香港的土地价格一路飞升。居高不下的地价对工农业发展是致命的,没有几个企业的利润率能够应付如此高涨的用地成本。所以,除了少数小而精的高科技工业,大部分工农业企业都早早关门大吉了。当然,工农业萎缩的另一个原因是自然的产业升级规律:香港有钱了,平均工资高了,需要维持低薪才能盈利的低端产业就自然完蛋了。简而言之,产业升级是单行线,没有回头路可走。这两个原因限定了香港未来的出路,只能在第三产业里找,并且只能是对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不敏感的行业。

第二个因素是,必须是不易搬家的行业。今天的大陆显而易见是个比香港更辽阔更活跃的市场,如果一个产业能够轻易搬家,那么直接举家迁往大陆就是了,何必留在香港?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香港当年红极一时的影视娱乐业。今天的大明星们名义上是香港人,实际上一年大半时间在大陆拍戏、走穴。香港发展成什么样与他们何干?真正香港本地制作的土产电影如今早就没了九十年代在大陆市场一统江湖的气势,就是因为人脉资金都早已流向大陆,乐不思蜀了。

第三个因素是,目标产业必须能够吸纳相当可观的劳动力数量。毕竟,香港是一个上千万人口的城市。一项只能让少数人暴富的产业是当不了支柱产业的。少数超级富翁和大批贫民构成的社会连稳定都谈不上,何谈发展?没错,委员说的还是房地产业。李大富翁在房地产业里赚得盆满钵盈,而普通香港市民 35 38187 35 13645 0 0 10368 0 0:00:03 0:00:01 0:00:02 10368的还是鸟笼,连内地许多大城市的居住条件都赶不上。这样的产业继续畸形繁荣,对香港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已经看出问题了。上述的几个考量因素之间是有矛盾的。比如,一个产业如果在香港吸纳大量的劳动力,那它就必然背负上沉重的人力成本,导致竞争力下降。

还是前面那句话,两难的选择,不是要证明香港的产业转型不可能成功,而是要说,产业转型,无论在哪里都是要经过痛苦的调整、牺牲,承担相当的风险,在不同的因素间走钢丝的。坐在家里就能日进斗金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未来的道路是需要魄力,需要牺牲,才有回报的。当然,以香港之前的有利条件,只要愿意下真功夫,能找的出路自然还是很多的。比如,旅游业就是一个可选择的目标产业。香港毕竟是一个比出境游要廉价方便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也是少有的符合上述几个条件的产业之一。

而香港人真正的问题在于,大多数人对于发展模式的转变还没有意识,没有这个心理准备。从很多角度来看,不少香港人的心态甚至可以称得上不知死活

从前两年开始,我们越来越多的见到香港市民同内地游客之间发生冲突的新闻。随便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就能看到诸如以下的消息:http://www.sjcai.com/news/doc/zx/97/234887.html

香港人将内地赴港游客称为蝗虫

还有:http://news.sina.com.cn/c/2010-07-27/231120769523.shtml

香港导游辱骂内地游客。

很有意思。旅游业是香港这几年少有的景气行业,可以说代表了香港产业转型的希望。可是屡屡爆出的负面新闻让人觉得,香港不过是一个和内地许多劣质旅游开发区类似的地方。如此任性对待本地的旅游行业信誉,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

再就是最近的奶粉问题。新闻很多了,这里不再附送相关链接。内地人到香港大批量采购奶粉,许多商店货架为之一空。香港市民、香港舆论的反响不是商机难得,扩大进货,而是内地人抢了我们的奶粉。作为一个以转口贸易起家,以自由贸易为荣的商业城市,竟然闹到要动用行政和法律手段阻止客户购物……这让人想起了鸦片战争前的清朝:获悉外国商人大批采购瓷器丝绸、市面上货源紧张的消息,清政府的反应不是扩大生产,而是禁止商品出口。当年的清朝没有受过资本主义洗礼,尚属情有可原。可今天的香港呢?

委员以为,上述事实足以说明,大多数香港人不知道香港发达的原因。他们表面上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杰出代表,骨子里还是盯着眼前一亩三分地的小农心态。他们口里以贸易中心为荣,实际上却不知道(或者不关心)这贸易服务于哪个市场哪个客户。他们不理解香港的崛起是依托大陆市场的结果。所以,他们是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发展起来的。今天的他们又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停滞不前。那么委员当然可以预测,他们也将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衰落下去。

当然,许多香港人不会承认这一点,他们更喜欢将今天的停滞归罪于特区政府。声称香港之所以搞成今天的样子,就是因为特区政府比港英政府的水平差。

这是很荒唐的。特区政府事实上和港英政府毫无区别,都是殖民地政府。

回归前的港英政府是个确凿无疑的殖民地政府,没有决策权,只有执行权。做决策是英国政府的事情,港英政府只考虑如何执行英国政府的决策。在香港回归的时候,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香港社会的稳定,中国政府承诺,香港现有政治制度五十年不变。这意味着,香港特区政府和港英政府一样,仍然只是一个殖民地政府。基于各方面因素考虑,中国政府从未大幅调整香港特区政府的架构和工作模式,赋予其决策的能力。

那么谁来替香港做决策呢?是中国政府么?我们只要回想另一句承诺就明白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中国政府除了在少数基本问题上保持发言权,以此体现主权之外,在大多数具体的政策问题上并不愿插手香港内部事务。

所以这就是香港特区政府的问题,它是一个殖民地政府,上面却没有了宗主国。它无条件保留了英国人留下的施政纲领,没有能力根据经济形势变动予以调整,就像一辆卸掉了方向盘的汽车。所以自然是磕磕碰碰,越走越艰难。

要理解香港特区政府的这一缺陷,我们可以考察一下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美国政府的反应,对比98年香港金融危机时香港政府的反应。08年华尔街搞出危机的时候,美国政府毫不犹豫的抛弃了之前一直高调宣传的政府不干预市场的口号。为了避免通货紧缩风险和全面的经济崩溃,美国政府立刻插手干预市场。反正干预市场也罢,不干预市场也罢,都是政策选择而已。对于美国政府,这不过是一张纸上写什么字的事儿。现在改几个字也没什么,毫无心理压力。可是香港政府在98年的救市决策就艰难的多了。当时主管金融政策的正是后来的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他自己事后回忆说,他觉得政府干预市场违背了香港政府以往不干预市场经济的施政理念,他感到背弃了自己的理想,以致于在宣布救市决策的前一天晚上在家抱头痛哭。曾荫权的心态就是一个典型的殖民地官员的心态。他从未掌握决策权,只能把上级政府,也就是以往的英国政府布置的政策当圣旨来遵循、来信奉。如果英国政府命令改变这个政策,他什么话也不会说。可要他自己违背这个政策,那就跟要他的命一样。

从这个角度上讲,索罗斯当年攻击香港的手段是很失策的。他太急躁了,给香港特区政府施加了太大、太直接的压力,以致于这个茫然的殖民地政府都认识到需要做点什么来自我保护。如果他能够用温水煮青蛙的手段来炮制香港,香港特区政府或许真未必有这个自卫的意识呢。

这方面的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港币的汇率问题。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根据英国人的决策,港币汇率盯紧美元汇率。香港回归后这个政策依然连续。实际上,不止一位香港金融官员退休后反思,认为应该适当调整汇率,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可就是没有一个金融官员能在任上做这个决策,所以今天的港币汇率依然盯紧美元,仅在小范围内允许轻微浮动。

当然,要说特区政府的政策完全没有变动,这也不确切。实际上,香港就像一辆没有方向盘的汽车,轮子转向什么方向,完全取决于轮子压过什么样的坑。这个坑,就是香港的民意。只不过,民意***小孩子的脸,一日三变。没有一个稳定的决策方向,盲从民意的结果就是朝三暮四,朝令夕改。

比如十多年前的庄丰源案:这是内地产妇赴港生子,然后援引基本法规定,要求给孩子授予香港特区居民身份的滥觞。当时的全国人大就给香港法院建议,提醒他们此例不可开,否则后患无穷。可是这个建议被公之于众后引发香港舆论强烈反弹,认为这是中国政府试图操纵香港法律。香港最高法院顺应民意,裁定产妇要求合法。十多年后,香港大小医院几乎被大陆产妇挤爆,香港民众苦不堪言,香港法院只好修改司法解释,不再允许赴港产妇的新生儿获得特区居民身份。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最近的奶粉案例,香港政府再次出现类似的行为。三月初,香港民意强烈反对内地游客强购奶粉,香港政府于是下令无限期禁止游客携带大量奶粉出关。违规者将被课以高额罚款,并没收所带奶粉。禁令一出,香港大小商店奶粉立刻滞销。一个月之后,香港政府改口说禁令颁布一年后要重新检讨。然后到了五月初,再次改口说半年之后重新考虑禁令问题。而据赴港游客反映,香港海关现在对携带奶粉的查禁已经形同虚设。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香港一些舆论喜欢批判说香港今日的经济不景气是因为香港特区政府不遵循民意。从以上的诸多案例我们实际上已经看到,第一,香港繁荣与否与香港民意无关,港英政府时期何曾在乎过香港民意?香港繁荣和中国大陆的发展状况倒可以说息息相关。第二,香港特区政府不是不遵民意,而是盲从民意,***蒙着眼睛的毛驴,绕着民意这个磨盘打转。第三,正是因为特区政府盲从民意,才导致重要的决策方向被建制派把持,墨守成规、无力改革,无谓的琐事上却被泛民派绑架,朝令夕改、庸人自扰。香港居民则被这两派政客演戏逗的哭哭笑笑,不知所措。

那么,中国政府介入香港事务,是否可以扭转这个趋势、带动香港经济成功转型呢?委员对此也不乐观。香港舆论对于中国政府介入香港事务怀有极大的抵触,对内地普通游客横挑鼻子竖挑眼,归根结底是优越感在作怪。典型案例就是地铁上能不能吃东西的问题。内地游客在香港地铁上吃东西,引发同车香港人不满,最后演变成内地游客和香港人的对骂,然后又变成了游客素质问题”“社会公德问题的大讨论。可几乎就在那同时,有人见到西方游客在香港地铁上吃喝,同车香港人却是一片沉默。所以,什么素质问题、公德问题、乃至法律规定问题,都是表面问题。实质是香港人面对内地人时的优越感问题:我们是富裕先进开化的上等人,你们是贫穷愚昧闭塞的下等人。我们怎么能对你们委曲求全?当然应该是你们曲意迎合我们才是。香港人只要还有这个心态,中国政府任何试图介入香港内部事务的行动都只会招来更强烈的反弹。健康的、可持续的改革,必须建立在理性的政治博弈基础之上。现在博弈的一方完全没有理性决策的能力,改革从何谈起?要想改变这个心态,香港的经济状况至少要跌落到明显低于中国大陆沿海城市以下才可能。非如此,不足以打破香港人心中的优越感。

这就是委员说香港的未来一片渺茫的原因。改革的前途是有的,但香港人自己没有能力走这条路,也不接受中国政府带路。这是个死结。

嗟尔香港,气数尽矣!

这是我引的文字,说经济的。

其实香港的问题,根子在房地产,几个富豪把全社会的钱都赚完了,房价炒得老高,全香港人都得给他们打工,把自己辛苦工作挣下来的钱,都送给那少数几个富豪的腰包,他们所有的产业;然后他们再卷款逃到他们英国主子那里去。这就导致社会极端地两极分化,不是医生律师金融从业人员之类,在香港生存不易。这个分化根子在于资本,在房地产,在于英国留下来的土地拍卖制度(英国人当初在香港搞土地拍卖,就是要给香港回归后制造乱子)。0407年我在万科论坛,就一直反对李,甚至反对他们到大陆来搞香港的那一套。原因就是这个。到现在香港要转型了,转旅游城市或科技创新城市等等本来很好,可香港人不干,愣是瞧不起大陆,结果大陆人一不去香港,香港就滑下去了。滑下去了,年轻人感觉到没有前途,加之老美在后面煽风点火,甚至出钱,于是他们就搞港独。港独港独,闹不好就要把他们独到大陆的对立面去了。

如果香港真的成了大陆的对立面,最后就一定没有出路。不仅政治上没有出路,经济上也更没有出路。

没有别的,因为大陆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大陆牵住了世界经济增长的牛鼻子,香港是我们的同胞,他自己不愿意搭乘这趟车,大陆你怎么办呢?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明白的事,可香港人愣就是不明白。

在前天的报告中,有下面的文字:

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

注意,全面管治权。这是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的权力,中央是要牢牢掌握的。因此,香港如果再占中,再港独,中央是不允许的。只要过分了,中央是可以管治的。

因此,未来香港对于港独的容忍度,一定会降低,何况此事背后是美英的力量在作怪呢。中美的博弈,中英的博弈,昨天的文章中讲了,未来几年是决胜时期。大陆不会容忍香港倒向英美。

从经济方面来说,我们预期香港还会再度下滑一段时间,也许是几年,也许更久。2019年香港被深圳广州超越以后,可能会让香港人反思自己的行为,那时或许有个转机。但香港经济如果真要好起来,一定得到他们把自己的问题想清楚之后。香港如果搭不上内地中高速持续发展的快车,最后结果就一定是被拉下。

当然,中国高层,全中国人都肯定愿意保持香港的稳定和发展,但这个,还得看香港人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权不在我们身上,而在香港自己手里。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重要,站在未来看现在的香港,可以很清楚地说,同样如此。


台湾需要寻找自己的脊梁


相关文章推荐:

台湾与大陆:因为我们没有共同的历史记忆

46年蒋介石:只要有台湾,共产党就无可奈何


1、2015年GDP总量排在台湾之前的省份有: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台湾在全国排名第六,人均第一。

2017年GDP总量排在台湾前面的省份将有: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湖南、河北,增加了4省。台湾预计仅排第十。
2018年,福建不出意外应该可以超过台湾,台湾经济规模将排到10名开外。此时广东、江苏经济规模预计达到台湾的3倍以上。
2020年上海亦将超过台湾。此时台湾人均数据就会落到天津、上海之后。
这是台湾和大陆一些省份经济数据比较的结果,而且并没有比远。如果比到2050年,我们不知道台湾到时会是什么情况。只是我有疑问,台湾到时会不会落到西藏新疆之后。
有人可能不服气,认为我夸大其辞。其实未必,内蒙亦是边疆省区,大家看看内蒙的人均数据和总量,就知道我所言不无道理。
如果把内蒙和蒙古的经济数据拿到一起比,就更知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没有别的,趋势的力量无比强大。
现在趋势的力量在大陆一方。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什么意思,一目了然。
2、李敖的女儿在北京生活,她回到台湾去以后说,台湾连内地的三线城市都不如,到处破破乱乱。此话我并不是第一次听到。五六年前,有亲戚朋友从台湾旅游回来说,再也不去台湾了,市面上比武汉差远了。
可台湾人却在说,大陆吃不起茶叶蛋。
不知道台湾人是真的封闭到如此没有见识还是别有企图。但我知道,2000多万台湾人中,每年有几百万在大陆生活和工作。台湾连自己的年轻人都留不住,还奢谈其他?
3、小学课本上,我们都读过日月潭的课文,每个中国人从小都知道宝岛台湾,雄壮的阿里山,美丽的日月潭。两岸通航后,大陆人都想去日月潭看看,可是那里在闹台独,跟香港一样,旅游也排斥大陆人。
台湾本土要跟大陆离心离德,自绝于历史大趋势。
4、甲午海战以后,台湾被日本统治了50年。1949年国民党去了台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就此改变台湾被统一的命运,让台湾再度孤悬海外67年。前50年,台湾听日本喝斥,当亡国奴,甚至当亡国奴当惯了。台湾人连当个日伪时期的科长都觉得是光宗耀祖的事。因此台湾人骨子里都想当官,为当官挤破了头,哪怕是个伪的也在所不惜;甚至像前些年立法委那样大打出手。 这些都是历史积淀下的文化心理。现在台湾还有众多哈日一族(更别说哈美了),就像前几天台湾飞机在自家门口遭日本自卫队战机拦截被迫折返,国民党“立委”费鸿泰批评,日本战机公然飞入台“防空识别区”,台外务部门却吭都不敢吭一声,蔡英文还敢大言不惭说台日友好一样。台湾在日本面前,100多年来,从来都是低人一等,至今仍然改变不了奴才心态。
5、至于美国,一直是国民党的主子;国民党、民进党统治台湾期间,更是台湾所有党派的爸爸。
抗日战争时期如此,解放战争时期亦是如此,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如此。
当年国共谈判和战争,早期老蒋一直受美国左右,如果不是蒋错判形势,大陆的历史一定不是现在这样的,蒋也不至于最后逃到台湾,蜗居一寓,台湾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天天想独还独不成。
6。但是面对大陆,美国腰杆子够硬吗?
美国跟中国较量,不是一次,而是多次。
1950年代的朝鲜,中国独自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
1960、1970年代越南,中国给美国划出北纬17度线,纵览整个越南战争,美国从不敢越雷池一步。
现在中国以朝鲜不爆发战争为底线,大家可以看看这几年美朝只能相互挑衅,相互打嘴炮。
还有去年的南海争端,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大陆和台湾的区别,是大陆人把美国当博弈对手,是平等的,甚至一搞就不鸟美国,但台湾把美国当爹,把日本当小舅子。
然后台湾从党派到这营那营,他们一个个还感觉甚好。
7。按我们的测算,在不考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大陆经济规模超过美国的时间,早在2030年,晚难以晚于2035年。如果考虑汇率,时间只会提前。美国自朝鲜战争后都不敢跟中国硬碰硬,现在和以后,更是如此。
至于日本,中国从来只把它当做美国的跟班儿,这是一种客气的说法。大陆从来都没有怎么把日本当成关键的竞争对手。
8。大陆和台湾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心态差异?
因为台湾还是殖民地文化,一不行了,就找主子,找爸爸。就像台湾现在一样,一觉得有危险,就去找美国,甚至愿意协助日本当带路党。
一百多年来,台湾人的脊梁从来都没有挺直过,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做人还会有脊梁。
大陆呢?大陆经历过独立战争,民族战争,中国人掀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那第一座就是帝国主义。毛泽东当年有一篇雄文,《别了,司徒雷登》,那就是中国人掀翻帝国主义的标志性文献。还有两座是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而且中国立国之本是什么,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台湾从帝国主义统治下发动过独立战争吗?从来都没有。所以台湾从来都没有独立。
所以台湾从来都没有脊梁。他们宁可要美国,甚至日本,也不要挺直脊梁过自己的日子。因为他们的脊梁早就被美国和日本的殖民文化打断了。
9。台湾对于美国的价值,其实就是岛链的一环。仅仅是美国扼制中国大陆崛起的一个环节而已。对美国来说,它比较重要,但也仅此而已。
可是我们前面讲得很清楚,美国已经不可能扼制中国崛起了。这个结论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无比清晰,不容置疑,确定无疑。
我儿子2009年就有结论,中国又是一个百年盛世。前不久我还有文章指出,这个百年盛世,因为十几亿人口城镇化,因为工业化和现代化,它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大规模最为繁盛的百年盛世。
中国数千年历史,从来都有统一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连国家都统一不了,还谈何民族复兴?因此,台湾不可能从中国独立出去。台湾回归中国,那是历史的必然,文化的必然,也是人心的必然。
台湾如果自甘为美国岛链的一环,将逆历史的倒车,将永远也无法同中华民族这轮伟大的复兴相提并论。因为那根本就不在一个层级,相差十万八千里。
10。因此,对台湾而言,现在最需要的是挺直自己的脊梁。台湾最需要的不是台独,而是去殖民化,是需要找到民族的脊梁,挺直腰杆过日子。
对香港而言,也是如此。
11。看看报告中是怎么说的:
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这意思很明白,如果台湾没有脊梁,大陆可以借他脊梁。
所以,历史大势很清楚,统一不可避免。不是文统,就是武统。但这个选择权并不在大陆,而在台湾。
12。所以,我们有结论:在中华民族如此伟大的上升期,任何分裂中国的势力,必然死路一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