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年关于吃的谣言,你又信了几个?

2017-12-26 广东疾控 广东疾控

看看日历,2017年余额仅剩5天

在这即将过去的一年

你一定听过不少实话

也辨别过不少谣言

那么,关于吃的那些谣言

你是否都辨别出来了呢↓↓↓


1

榴莲和牛奶一起吃会咖啡因中毒


谣言内容

微信朋友圈曾流传这样一则消息:中国游客吃榴莲后喝牛奶,致咖啡因中毒、血压飙升,引发心脏病猝死。帖子中还说:泰国有明确规定,食用大量榴莲后,8小时之内不能饮奶类产品。

真相

从食物成分表来看,咖啡因主要存在于咖啡、茶以及其他草本植物中,而榴莲和牛奶都不含咖啡因,两者一起吃也不会产生咖啡因。从营养学角度来分析,吃榴莲后8小时内不能喝牛奶也是不成立的,就拿我们常吃的甜点举例,榴莲冰淇淋、榴莲泡芙等一系列榴莲甜品,都是混合鲜奶油或炼乳与榴莲制作而成。鲜奶油和炼乳又是用鲜牛奶加工而成,目前尚未有因食用这些甜点导致生命危险的案例报告。


2

无酱油代码的酱油致癌


谣言内容

早前,“酱油致癌”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广泛流传。消息称,国家卫生部门公布:国家标准的粮食酿造酱油有国家标准代码 GB18186,没有的是化学黑焦糖勾兑,食用后会使人患上肝癌。

真相

“GB18186”  代码是一项酿造酱油的国家标准,今年3月该标准已从强制性标准转为推荐性标准,标准号为“GB/T 18186”。进口酱油可免于标识产品标准代号,所以你可能会发现进口食品标签上没有“执行标准”这一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酱油会标注商业行业标准或者是地方标准代码,但他们都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


3

市面出现废旧塑料袋做的紫菜


谣言内容

网上热传一则视频,视频中的女士从一包买来的“紫菜”中取出几块泡在水里,说闻到一股腥臭味,而且拉拽不开,吃的时候嚼不碎,判断是废旧的黑塑料袋做的。

真相

紫菜产业专家表示,坛紫菜本身就很有韧性,有的比塑料袋还好。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在实验室对紫菜和塑料进行了鉴别,认为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谱。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都是干紫菜,烘烤制作干紫菜要经过200℃至300℃的高温,塑料不可能承受这种高温。另外,紫菜富含蛋白质,烧过有烧焦蛋白质气味,明显不同于塑料袋。


4

肉、蛋、奶是现代老年病的根源


谣言内容

有流传甚广的网文称,“素食可以防治各种慢性疾病”,“肉、蛋、奶是老年病的根源”。

真相

网文中的说法欠妥。肉蛋奶是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和铁、锌、钙、维生素B12等的重要来源,而素食如果在膳食均衡上安排不好,又有营养素缺乏的危险,易导致营养不良。所以合理膳食才是健康饮食的关键。


5

桃子西瓜同食有剧毒


谣言内容

一篇朋友圈把西瓜和桃子连在一起,指出:桃子和西瓜千万不能一起吃,会产生剧毒马上丧命,请将这个科普知识转发给身边的人。

真相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二版)》数据显示,桃子和西瓜在营养成分上没有很大的差别,都富含水分,只不过桃子的含糖量更高一些,而西瓜鲜红的颜色含的胡萝卜素更多一些,二者同食并不会产生所谓的食物相克。


6

别吃鱼类,某地已出现人感染sk5病毒死亡案例


谣言内容

社交网络流传一则消息: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三分,三名男女生感染SK5病毒死亡,最大的32岁,最小的5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被隔离,中央1台电视新闻已播岀,暂时别吃鱼类、酸菜,特别是草鱼,酸菜鱼,水煮鱼。“新型病毒”来袭,引发一些网民恐慌。

真相

真相是,在传染疾病中根本不存在SK5病毒(诸如以前的SK6病毒、SB病毒也都是不存在的),谣言中所说的事件、人物等信息也都是假的,大家不必惊慌。


7

低钠盐就是送命盐


谣言内容

一则“低钠盐是送命盐”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主要内容是:急诊的高钾血症越来越多,追问病史,许多人都食用低钠盐,低钠盐就是高钾盐,是送命盐。

真相

低钠盐在降低钠含量的同时,提高了钾的含量,因此有助于人体钠钾平衡,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大部分健康人而言,低钠盐是安全的。

只有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才不适合吃低钠盐。网传的消息中,“高血钾患者不适用低钠盐”的说法并没有错,但如果泛化为“所有人都不能吃低钠盐”,甚至将低钠盐称为“送命盐”,就属于明显的以偏概全。


8

科学发现多吃主食死得快


谣言内容

微信圈疯传一篇名为《多吃主食死得快?柳叶刀的最新研究,打了多少医生、营养师的脸》的文章,一些提倡“低碳饮食”的人更是以此为契机,向人们宣传“吃主食有害,吃脂肪有益”的理念。

真相

把《柳叶刀》的研究总结为“多吃主食死得快”纯属标题党。

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这项研究指出“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的一组比最低的那一组,总体死亡率高28%,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导致的死亡率则没有影响”,绝对没有推断出“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于5%的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生酮饮食能长寿。

总的来说,这个研究只是针对碳水化合物、脂肪摄入与总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相关性(并非因果关系),并没有研究饮食结构其他影响因素。

(来源:人民日报)


谣言止于智者

不妨把此文分享并转发出去

大家一起识破谣言,辨明真相!



(感谢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王萍博士提供专业指导)


统筹:宁可儿

整理:lily

美编:晓马哥


往期精选【戳下方标题】

《应对感冒的五大错招,你中了几个?》

《好多孩子“感冒”,专家教你怎么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