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广东医师 | 阴伟雄:我跟虫媒打交道40年,一点都不觉得脏
走进省疾控中心虫媒实验室的蟑螂饲养室
迎来的是一股蟑螂特有的刺鼻味道
即便是戴着口罩
那一股骚臭的气味
依然能“穿透”口罩让你嗅得“一清二楚”
初次闻到的人一般都会大喊受不了
但阴伟雄早已适应
“我跟虫媒打交道40年了,
一点都不觉得脏”
披上白大衣,开灯、检查温湿度、打扫、挨个笼子检查蟑螂状态、补充食物和水……一系列动作如此娴熟,这是与虫媒打交道的40年来每天的日常,肌肉早已记住了每一个动作。
十来平米的小房间以及隔壁的蚊子饲养室,异常干净整洁,与昆虫自有的“体味”形成强烈对比,这里就是阴伟雄的“工作阵地”,普通人厌恶的蚊、蝇、鼠、蟑,在这里却是他的“宝贝”。
40年如一日在饲养室照顾病媒生物的阴伟雄
广东省疾控中心在上世纪80年代组建了病媒生物抗药性试验,在全国率先开始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工作。阴伟雄养的这些“小家伙”是极其重要与珍贵的媒介。
阴伟雄在准备病媒生物抗药性实验
“我跟虫媒打交道40年了,一点都不觉得脏。只有在这里把它们养活、养好,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虫媒传染病,完成各类杀虫剂药效检测试验、病媒抗药性检测,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科学依据。”阴伟雄说。
获得病媒标本
靠的是“捞、挑、捕”
1980年,阴伟雄从广雅中学毕业后就来到广东省卫生防疫站病媒科工作,揭开了他与虫媒的故事。
40年前的虫媒传染病防控工作靠的是不怕脏、不怕累、不怕感染的拼劲。要获得病媒标本一定要得“活捉”,但那个年代缺少高效、卫生的捕捉设备,疾控人只能亲手上阵。一个笼、一个瓢、一个镊子成为他们致胜的装备。
阴伟雄道出了经验,“要找蚊子幼虫,就要到阴沟、水渠、水库、井这些地方,用瓢捞上来;为了抓到蝇蛆,需要用镊仔抓着垃圾一个个挑;要捕捉老鼠,要走到臭水沟、垃圾堆附近放笼子。”当年初入疾控事业的他,就是跟着老前辈跋山涉水,走遍大小村落最脏乱差的地方,慢慢积累经验。拿到的活体蚊媒,需要放到实验室里养殖,养活是第一步,还要养好、繁殖好,让这些虫媒能满足做实验的条件,这些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耐心。
抓“虫虫”的日常
作为本地人的他,每当过年过节,他总是主动申请、自愿留守岗位不间断的照看这些病媒生物,只是为了让外地的同事与家人团聚。即使偶尔需要出差或休假,他也必须把饲养室的日常工作安排妥当才安心。40年来,他休假最长的一次都没有超过5天。
一手“养”出的“全国唯一”与“全国领先”
80年代,阴伟雄从粤北山区采集回来敏感品系试虫,经过精心饲养与照料,2012年,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的全国病媒生物(蚊、蝇和蜚蠊)标准试虫敏感性验证试验中,广东省疾控中心被评定为“均符合要求”,也是全国唯一一家蚊、蝇和蜚蠊三种均符合要求的单位,多家省级疾控中心纷纷来我省引进标准品系。
阴伟雄还是蚊子、蟑螂、蚂蚁、老鼠等多种病媒生物的养殖高手,大部分都是他在野外亲手捕捉回实验室驯化养殖的。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广东省疾控中心实验室里多个品种的病媒生物存活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他手里积累了丰富的“广东经验”,为疾病防控、蚊媒控制等工作做出巨大贡献。
虫媒标本室有不少阴伟雄亲手制作的标本
“除了这几个种类的病媒,每年还要饲养这些种类的野外品系,供科研和检测使用。这些年来,省疾控中心病媒生物控制实验室陆续攻克了蚂蚁、衣蛾、锥蝽等试验昆虫的饲养难题。”阴伟雄骄傲地说。在省疾控中心的虫媒标本室内,有不少是阴伟雄十几年前亲手制作的标本,它们形态完整,一直保存良好。疫情期间
他是最“寂寞”的疾控老兵
2020年暴发新冠疫情,阴伟雄这位拥有非典、基孔肯亚热、登革热、寨卡等多次重大疫情处置经验的老兵,义无反顾参加了抗疫。作为院感防控组的成员,他参与非常重要的消杀工作。“寂寞”两个字最能形容他的工作,因为他必须要等到现场处置结束、工作人员撤离后,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背着消杀喷雾设备仔细消毒场地的每一处。
独自在重点场所消杀作业的阴伟雄
空无一人的现场,隔着防护服听到的只有消杀设备喷洒的声音。但阴伟雄认为,最后的消杀是最让人放心的一道关卡,因为只有消毒完,大家才会放心进入。“干消杀的疾控人都是‘隐形战士’,在所有人看不到的时候出动,做好保障之后又悄悄地离开。”阴伟雄笑笑说。
凌晨在准备消杀车设备的阴伟雄
(左一蓝衣)
在几十年的工作中,这位“抗击非典先进个人”有好几次轮换部所工作岗位的机会,他都毅然回绝,只是说了句:“40年了,我认为只是在做一件非常平凡的事,认认真真干好活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部分素材来源:中心党办
制作:钟若曦、阮冰瑜
初审:刘隽
审核:林鹏
往期精选
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