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请注意:这是“写作三宝”中的重要一宝,更是考场作文制胜之道

2017-05-10 毛荣富 新读写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怎样写出高分作文?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开头要俏、立意要高、语言要美等等,而鲜有提及取材要新的。其实,真材实料从来都被和真知灼见、真情实感并列为“写作三宝”


高分作文的选材都有精当、让人眼睛一亮的特点。须知:善于取材,乃考场作文制胜之道也。


高分作文的取材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选取知晓度低的材料,作文才可显新意


高考上海卷曾以“重要的事情”为话题,要求考生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两篇佳作片段:


片段一:


1994年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照片《饥饿的苏丹》曾经轰动一时。它记录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瘦弱的非洲小女孩奄奄一息,瘫卧在地上,无力移动自己的身体。在她身后,一只秃鹫虎视眈眈、伺机扑上前来……这张照片很快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


但与此同时,它也招来了大众的质疑与批评:摄影者卡特为何没有伸出援助之手?作为一名敬业的摄影记者,卡特本能地按下了快门,这为他带来了职业生涯的最高成就,但也成为他后来自杀的根源。因为作为一个人,良心的自责一直纠缠着他,让他痛苦不堪。


这个残酷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人会对“重要的事情”有不同的认识。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或者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又会对“重要的事情”作出不同的判断。


片段二:


三国时期的东吴大都督吕蒙也曾是个不识字、空有一身武力的小将,当所有人认为更重要的事是辅助主公打天下时,他却投身于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就这样,他闭关苦读,鲁肃的一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证明了他的选择是十分正确的。随后的白衣渡江、擒关公,都是他苦读之后的“更重要的事”。像他这样一步步地走向成功无疑是明智的。


我们也应该这样,先做好自己手头的重要之事,才能进一步做更重要的事。我们应当注重眼前自己认为重要的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再去瞻望那些看似更重要的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顺利利地过好生活。



显然,关于摄影者卡特的材料并非来自大部头的名著,而是报刊散文。这就给了广大准考生一个启示:利用零碎时间多读些报刊,一则可怡情启思,二则可为考场作文积累材料,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到了写作时就能左右逢源,不至于无米下锅。 


写作材料也可从自身阅历中选取


作文材料,或来自所读书报,或是个人经历。中学生虽无丰富经历,但也可在有限的经历中寻找到精彩的写作材料。


曹雪芹的见闻未必比当时其他权贵子弟更加丰富,蒲松龄的经历也未必比其他一般读书人更加曲折,但为什么他们都写出了千古名作呢?这告诉我们,只要善于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就会有丰富的写作材料。


有一年上海卷的高考作文题是《我想握住你的手》,有位学生写的是想握住黄山迎客松的“手”。


她曾两次登临黄山,对屹立于文殊院旁的那株挺拔潇洒的千年古松情有独钟。我说,你是怎么想的?她说,在她眼里,迎客松是黄山的魂,是大自然的杰出代表,是人类的亲密朋友,是置身恶劣环境而坚强不屈的强者,是身残 (有一枝已折断) 志坚、老当益壮的英雄。


她在文中写道:迎客松,我要握住你的手,表达我对你由衷的敬意和仰慕之情;我要握住你的手,要从你身上吸取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去面对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我要握住你的手,表达我们人类要与自然永远和谐相处的信念。 


从游山玩水中取材并将其写入高考作文,这种独特别致的取材思路,是那些习惯于从众跟风者所不可望其项背的,这与作者注重观察生活,善于思考不无关系。


准考生们平时在生活中、学习上思考问题时,可以尝试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如此便能发展自己的思维、挖掘自己的灵感。



用深刻独到的思想照亮材料


当一个人积累了许多材料之后,是不是就一定能写好作文呢?答案是:未必。


因为写作不是堆砌材料,而是要用材料来表达思想,用材料中所蕴涵的思想来解说或诠释作文题。选入作文的材料经过了加工,融合了思想观点,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


有些人读的书不可谓不多,阅历不可谓不丰富,但写起文章来,却不会运用,导致文章平淡肤浅,因为他们缺少一种重要的能力——依事说理的能力,即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能力。


善于运用材料的人,并不是他的记忆力有多好,而是那些材料已经和思想相融合,思想一旦被触发,相关的材料便会联翩而至。


我曾经将一则“跳舞的猴子”的材料供学生训练,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其中所含的道理。


一个王子训练猴子跳舞。它们能很自然地模仿人的动作,向人们展示自己是最聪明的学生。而且,当它们穿上华丽的衣服,戴上漂亮的面具,可以跳得跟任何一个侍臣一样好,表演常赢得阵阵掌声。


一次,一个朝臣欲搞恶作剧,掏出一把坚果扔到了舞台上。猴子们看到坚果,就忘了跳舞,成了真正的猴子——就像它们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演员。


它们摘下面具,撕掉礼服,争抢坚果。就这样,跳舞表演在观众的哄笑中停止了。


学生们是怎样解读这则材料的呢?


——有的说本性难改,猴子终究是猴子。


——有的说猴子的失败就在于经不住物质的诱惑 。


——有的说猴子出洋相说明了只有克制欲望,才可做成事情。


这些答案都未离题,但总是围绕“猴子”来谈,都想找出猴子表演失败的原因。其实,议论不能只是就事论事,而应从事例中跳出来,有个看问题的高度。


有位学生写了这样一句话:


事实上,你看到的每样东西并非都是它本来的样子。


这句话就能让人回味,显然,它是从“个别”上升到了“一般”,从表象抵达了内核,不仅适用于这件事,还适用于世间许多事,可让人产生联想,这也就有了哲理的高度。


历年高考高分作文赏析


  心中常存“孰为重”

上海高考作文题


1994年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照片《饥饿的苏丹》曾经轰动一时。它记录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瘦弱的非洲小女孩奄奄一息,瘫卧在地上,无力移动自己的身体。在她身后,一只秃鹫虎视眈眈,伺机扑上前来……这张照片很快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


但与此同时,它也招来了大众的质疑与批评:摄影者卡特为何没有伸出援助之手?作为一个敬业的摄影记者,卡特本能地按下了快门,这为他带来了职业生涯的最高成就,但也成为他后来自杀的根源。因为作为一个人,良心的自责一直纠缠着他,让他痛苦不堪。


这个残酷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人会对“重要的事情”有不同的认识。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或者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又会对“重要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判断。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有的人选择了一条安稳平淡的人生道路,羡慕那些冒险创业而飞黄腾达的同辈人,可他们或许不知道,后者在创业艰难几近崩溃时,觉得平平淡淡才是真。有的人年轻时为事业拼搏而忽略了尽孝,到了中年,虽然事业有成,但只能对着亲人的遗物空叹“子欲养而亲不待”。


可见,人们在做着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时,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忽略更重要的事情,而当时并不自知。所以我们在执著追求一个目标的同时,也需要一个声音不断提醒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处处被呵护的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是幸福的,但我们也是“不幸”的——往往不懂得妥协和换位思考,而是纠结于个人的得失。如果走出家庭,走出校园,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们就会发现还有很多的人在受苦受难,需要帮助和关心。时常想想“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吧,也许能帮助我们远离自我中心的沼泽。


怀有对他人的悲悯之心,会驱散我们个人烦恼的乌云。因为我们会发现,比之天空的广大,它们是多么的渺小!“更重要的事情”,就像位于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引人追寻却难以企及。它并不是个人在某个当下就能领悟到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过分执著于它而忘记脚下的道路并不可取,但时时以此叩问自己的心灵,就不会丢却自我反省的能力,也能让我们对他人,对这个世界抱有敬意。


点评:


这篇作文能在一大批空洞老套的作文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作者所引材料能给人带来启发和新鲜感。作者能够掌握和运用这些知晓度低的材料,会阅卷老师一种暗示:作者即使不是博览群书,至少也是喜欢读书之人。


材料是文章的质地、思想的载体。作者从材料中提炼出的观点也非常具有深度和高度,大多数考生仅仅从“同情心”“慈善”的角度来解读材料,而这位考生却另辟蹊径,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必须跨过这道坎

上海高考作文题


人生路上会有一个个的坎,只有跨过它们,才会柳暗花明。


我不是从书本和课堂上懂得这个道理的,而是从外出旅游中获得了这一人生启示。


黄山上就有一道“坎”——“天门坎”。我开始登山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峡谷中往上攀登,厌倦之情渐生,来到天门坎,已是人困体乏,但是登上天门坎,眼前景象豁然开朗——原来,只有跨过天门坎,才能“初识黄山面”,才能“过此成仙侣”。


 记得那天站在天门坎上,众游客兴奋得伸展双臂,引吭高呼,黄山画卷由此展开!不过且慢!前面还有一道道坎,其中有一道还是心理上的坎,那就是登天都峰必经的鲫鱼背,顾名思义,那是一条狭窄如鱼脊的“路”,两旁悬空,下视之,两侧皆深渊,看不见底。千仞之上,尽管有铁链可扶,但不免手心出汗,脚底发软,心惊胆战,我就亲眼目睹有的游客未能跨过这道“坎”而可惜地打了退堂鼓。


攀爬名山,往往会遇到“坎”——除了黄山,泰山如此,庐山如此,华山亦如此。泰山上号称“天门云梯”的紧十八盘,是一道坎,只有攀越近两千级的紧十八盘,才可登临“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南天门,舍此,别无他路。庐山陡壁上的好汉坡是一道坎。华山上险恶的“鹞子翻身”更是一道坎,只有面朝崖壁、凌空抓牢铁索、两脚交替下探,悬身而过“鹞子翻身”,才能抵达华山绝胜处——下棋亭。这些“坎”陡峭高峻,或险或奇,如关隘,似顽敌,对每个攀登者都是严峻的考验。


我不会忘记那次和大伯同游庐山的经历,他对我说,上山可以选择坐车,“跃上葱茏四百旋”,但他想重走年轻时上山的那条路线,再爬一爬那一千多级的好汉坡,问我作何选择,我心里虽然不想爬,但又不愿扫他的兴,所以就答应同他一起爬好汉坡。他说,对了,只有经历了爬山的累和苦,才能体验到真正的登山之乐。可是,才爬了一小半,我就后悔了,头昏、气喘、腿软,但还是咬牙坚持着,不知爬了多久,终于到头了,当我一眼望见那不远处的牯岭街市和山下雄浑的“茫茫九派”时,我高兴得连眼泪都出来了。


这次经历让我感到,遇到“坎”并非坏事,它能磨炼意志,深化体验。这次上庐山如果不是爬好汉坡而是坐车的话,轻松是轻松了,但又怎么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这次经历使我懂得了:拒绝了跨越沟坎的痛苦,也就必然失去了对幸福的体验。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大自然似乎从来不愿意让人们轻而易举就抵达神奇美妙之胜境。而且,“坎”的出现,往往是在你体能疲竭、心理倦怠之际,但是你却无法绕行,因为它是到达绝顶或胜境的必经之地,它横亘于最后胜利即将来临之时,考验着你的意志和信念。假若你畏首畏尾,缺少过关斩将的豪情和勇气,不仅与成功无缘,而且会前功尽弃、一事无成。登山如此,人生的道路又何尝不是如此?


“必须跨过这道坎”,就是有志者对漫漫人生路上所有挑战和考验的唯一选择。


点评:


一个本来很严肃的题目,却被写得颇有趣味,这样的取材大概是独一无二的。


从攀爬名山遇到的“坎”,联想到人生路上的“坎”,既克服了枯燥的说教,把道理寓于形象之中,又不乏知识性、趣味性,让人乐于接受。后面那段中王安石的话也引用得恰到好处,且阐述到位。


【毛荣富,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上海市闵行区拔尖人才,先后在十余本杂志开设专栏,曾应邀去十余所学校讲学,发表文章千余篇。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