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昏侯墓重大进展:《论语》又要更新了!

2017-05-28 新读写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这是真的!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墓中,除了灿灿发亮的金器、做工精美的玉器,还有一个神奇的发现,让在场的所有专家震惊了——


海昏侯墓里还有5000多枚竹简!


这批竹简,被认为是整座海昏侯墓出土的最重要文物之一。其中,就包含失传1800年的《论语》知道篇——



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墓文物保护工作站内,一个百余平方米的房间被专门用来存放竹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5200多枚竹简的剥离、第一轮扫描工作已基本完成。


据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扫描技术已经知晓,这些竹简内容大约分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和《签牌》、《奏牍》等八个部分,其中大家最为关注的是《论语》。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文物保护工作站工作人员夏华清介绍,扫描完以后,第二道就是清洗,文字露出来以后,立马第二道扫描,两道扫描一对比,文字就清楚了。


“竹简里面已经出现了一篇失传的《论语》。”



据了解,《论语》在古代有三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


如今看到的《论语》是《鲁论》和《古论》形成的版本,《齐论》到汉魏时就失传了。


《齐论》和《鲁论》、《古论》最大的区别,就是多了《知道篇》、《问王篇》。


在主墓出土的众多竹简中,公布了两张竹简图片,这两张竹简为同一支简的正反面。

竹简反面写有“智道”,正面写有:“孔子智道之昜也,昜昜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



“智道”即为“知道”,当为此卷竹书的篇题。汉代“知”、“智”互通,此前公布的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上就将《论语》中“知者乐水”一句写为“智者乐水”。


由此可知,这枚竹简上所书写的“智道”,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载《齐论语》第二十二篇的篇题——“知道”。


专家断定,“基本可以确信,海昏侯墓出土竹书《论语》确系失传1800年的《齐论语》。” 



《论语》按下不论,海昏侯墓中还有《史记》


两汉时期《史记》是作为“谤书”而被贬低的,《史记》成书于公元前90年,刘贺死于公元前59年,至多相隔31年。也就是说,墓中的很有可能是初版《史记》。


此外,海昏侯墓里还有《易经》


    

目前,已释读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等多部典籍内容,进入到文字释读和研究阶段。



海昏侯墓是怎么被发现的?


2011年3月,因为群众举报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墎墩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沉睡了两千年的海昏侯墓有机会重见天日。那时,大家都还不知道,这座墓穴就是后来震惊中外的海昏侯刘贺墓。


墓里有奇香


“古墓现场有盗洞。根据考古经验,我来到盗洞顶部,当时就眩晕了,因为盗洞太深了。”考古队长杨军回忆说,盗洞深15米,看不到底。


由于天色已晚,他决定第二天下盗洞看看。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用“土”方法让杨军像坐电梯一样深入墓中。在进入墓穴约1/3的时候,突然一阵奇异的香味“熏”得杨军一阵晕眩。


这股香究竟是什么?杨军说,自己从事考古事业20多年,挖掘的墓穴中有奇异的香味极其罕见。一直到2015年,“奇香”的谜底才揭开,原来是大量果木混合散发出的气味。



“盗墓贼挖偏了”


历经2000多年,海昏侯刘贺墓周边到处都是盗洞,但它奇迹般地保留完好。原因何在?


杨军介绍,一部分原因要得益于东晋时期江西的一场大地震,之后鄱阳湖的水上涌淹没了墓室,“整个墓穴内充满了水,盗墓贼无从下手,并制造了一种天然的绝氧环境,文物腐蚀程度不高。”


最关键的是盗墓贼找偏了。2011年的那个盗洞,盗的是海昏侯夫人的墓葬。而古代的盗墓贼,只把西北角的一个盗洞打到了墓底,西北角是刘贺的衣饰库,盗墓贼想要的是金银财宝,对衣饰不感兴趣。”杨军说。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