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看!名家笔下的端午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叶青米白,清清白白;有棱有角,刚正不阿。粽子,端午餐桌上永远的主角,也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美味之一。


到了端午节,第一反映就是粽子!这首旧时流行甚广的民谣,描写着多么生动的场景: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


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到了唐宋时代,粽子四季出现于市场。长安有专门制作粽子的店,技艺相当高。当时粽子馅已有多种果仁,味道比只有黍米好多了。


到了宋代,就有“艾香粽子”,艾叶浸米裹成。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指的就是“艾香粽子”。


明弘治年间,就用芦叶裹粽子,粽馅更多了,有蜜糖、豆沙、猪肉、松仁、枣子、胡桃等等。到了清乾隆年间,林兰痴《邗江三首吟》中有“火腿粽子”一条,这种粽子流传至今。

 

写到端午写到粽子的名篇实在太多了,来看下选摘部分,每一篇,说的是粽子,记的,却是满满的亲情——


 端午节就是“粽子节”


选自梁实秋/《粽子节》


今日何日?我家老妈子曰:“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我的小孩子独曰:“今天不知是哪一天,就说应该吃粽子!”


我参考众意,觉得今天叫做“粽子节”比较的亲切些。



吃粽子,感念屈原带来的节日


选自迟子建/《故乡的吃食》


清明过后,天气越来越暖了,野花开了,草也长高了,这时端午节来了。家家户户提前把风干的粽叶泡好,将糯米也泡好,包粽子的工作就开始了。


粽子一般都包成菱形,若是用五彩线捆粽叶的话,粽子看上去就像花荷包了。粽子里通常要夹馅的,爱吃甜的就夹上红枣和豆沙,爱吃咸的就夹上一块腌肉。粽子蒸熟后,要放到凉水中浸着,这样放个两天三天都不会坏。


吃粽子跟吃点心是一样的,完全可以拿着它们到门外去吃。门楣上插着拴着红葫芦的柳枝和艾蒿,一红一绿,看上去分外明丽,站在那儿吃粽子真的是无限风光。我那时对屈原的诗一无所知,但我想他一定是个了不起的诗人,因为世上的诗人很多,只有他才会给我们带来节日。

一想起粽子,就神往童年时光


选自琦君/《粽子里的乡愁》


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


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


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


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


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祖母的粽子留下永恒的清香


选自苏童/《祖母的季节》


春天的时候,我祖母还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清水,浸泡着刚从湖边苇地里劈下的青粽叶,我家屋前屋后都是那股凉凉的清香味。我走过去把手伸进木盆,挨祖母骂了,她不让人把码齐的青粽叶搞乱了。


我们白羊湖一带的人都包“小脚粽”,大概算世界上最好看最好吃的粽子。祖母把雪白的糯米盛在四张粽叶里,窝成一只小脚的形状来,塞紧包好,扎上红红绿绿的花线。有一只粽子挂到我的脖子上了,我低头朝那只粽子左看右看,发现祖母包的粽子一年比一年大,挂着香喷喷、沉甸甸的。


在长长的秋天里,我在祖母留下的旧粽叶下面出出进进,总能闻到白羊湖边芦苇的清香,春天那个祖母的季节就浸润着这股清香。我料定在每年的端午节,祖母还会将温暖的手伸向我,在我的脖颈挂上那只用红线扎紧的“小脚粽”。我挂着这只粽子跨出家门,走过村弄,在白羊湖一带燕子样掠过。


走过春天走过秋天,即使在白羊湖外面的世界里,祖母的粽子也会留下永恒的清香。



古人描写端午的诗词很多,下面6首,你读过几首?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减字木兰花·竞渡


【宋】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关于粽子,素来有着南北方关于口味的争论,而且,关于用什么粽叶,南北方也不一样。


箬叶:南方包粽子用的最多的叶子就是箬竹叶,是植物箬竹的叶子,叶片很大。




苇叶:北方一般用芦苇叶,北方苇叶叶子新鲜,做出的粽子香,但是叶片较窄。




此外还有很多叶子可以做粽叶:


槲叶,也叫桲椤叶,新芽不发旧芽不落,含有香火代代不绝的寓意,因此在民间有的地方更是被广泛作为吉祥物来使用。



芭蕉叶,多是海南某些地方使用的粽叶材料,芭蕉叶包出的粽子,可正可长。




柊叶,竹芋科的柊叶也是重要的粽叶类似物,广东肇庆的裹蒸粽用的就是它。




芦兜叶,有长而结实的叶片,而且据说有特殊的香味,中山芦兜粽就是用这种叶子。





小时候常常围着大人包粽子,可等到自己长大了,包粽子,却似乎只能成为一种记忆。


那是一种对童年美好的怀想,而对于离家的游子来说,更是一种对故乡的思念。


插上一把艾草,吃粽子吧~




“桃儿红,杏儿黄。

粽子香,包五粮。

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