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法国高考作文题!有一种差距叫思想……

2017-06-16 新读写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每年中国高考结束后,传说中的法国高考作文题总是被拿来比较。


法国统一中学毕业会考(BAC)制度,由拿破仑1808年立法确立。在法国,BAC成绩是申请大学的依据,算是法国版的“高考”。


与其他国家不同,法国“高考”始终绕不开哲学这个科目;哲学也是法国高中第三年的必修科目。


2017年6月15日,法国高中会考(Bac)第一天,考的是哲学。考试时间8:00-12:00,4个小时写一篇作文。


题目如下,你看看会不会做。


文科题目(三选一)


1、观察是否足矣了解?


Suffit-il d’observer pour connaître?


2、我有权做的一切是否都是对的?


Tout ce que j’ai le droit de faire est-il juste ?


3.、请就法国思想家、哲学家卢梭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一段选写一篇论文。


Commentaire de texte sur un extrait du 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 parmi les hommes (1755), de Jean-Jacques Rousseau


理科题目(三选一)


1、捍卫权利,就是捍卫自身的利益?


Défendre ses droits, est-ce défendre ses intérêts ?


2、我们能挣脱自己的文化吗?


Peut-on se libérer de sa culture ?


3、请就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言论及写作集》中节选写一篇论文。


Commentaire de texte sur un extrait de Dits et Écrits (1978), de Michel Foucault


商科题目(三选一)


1、理性能使一切变得理性吗?


La raison peut-elle rendre raison de tout ?


2、一件艺术品是否必须要求美丽?


Une œuvre d’art est-elle nécessairement belle ?


3、请就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在《利维坦》中一段节选写一篇评论。


Commentaire de texte sur un extrait de Léviathan (1651), de Thomas Hobbes



有学者说,“有什么样的考试,就有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换个角度看考试的“指挥棒效应”,不同国家的高考都有不同的命题诉求。


与国家未来命运息息相关的年轻人,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用哪一种标准和考核方式鉴定人才、培养人才?放眼世界看看“洋高考”的考题,颇有启发。


2016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Série L : 文科卷


1、我们的道德伦理观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吗?


2、无尽的欲望是人的本性吗?


3、评述美国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在其1964年著作《真理和政治》中的一段话。


Série S : 理科卷


1、工作得越少,生活就越好?


2、我们应当用认知来论证吗?


3、评述意大利哲学家尼科洛马基雅弗利(MACHIAVEL)在其1532年出版的著作《君主论》中的一段话。


Série ES 商科卷


1、我们一直都知道自己渴望的是什么吗?


2、为什么我们学习历史是有好处的?


3、评述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在其1644年著作《哲学原理》中的一段话。



2015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Série L : 文科卷


1、尊重一切众生,这是否是道德义务?


2、当下的我是否是我的过去的塑造成果?


3、解读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中的一段节选 


Série S : 理科卷


1、一件艺术品是否一定蕴含着某种意义?


2、政治能否从真理的约束中脱离?


3、解读西塞罗《论神性》节选


Série ES 商科卷


1、个人的意识是否单纯是他所属社会的反映?

2、艺术家是否给予一些需要我们去理解的东西?


3、阐释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的一段



相对与时俱进的中国高考作文题,法国“高考作文”路数经年不变,坚持“高冷”风格,考查学生对道德理性、正义自由等哲学命题的思辨能力。


其实法国大学不设专门入学考试,学生凭借会考成绩即可申请大学,所以法国高中毕业会考即为“高考”。法国“高考”不设“语文”科目,学生在高二结束时接受法语语言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作文题目是被纳入必考科目的哲学考试试题。


和中国高考“语文”一样,哲学考试是打响法国“高考”的第一枪。每年的哲学考题也颇受关注。对生命意义、人生状态的拷问每每都能引发法国全民热议,以及对当下国家发展的深度思考。


通过哲学考题可看出,法国学校的哲学课程并非是单纯的哲学史学习,而是要求学生理解各类哲学概念,通过学习培养思辨能力。


法国哲学老师托马斯·肖黛认为,在哲学考试中理解作者的论点论据,比死记硬背名人名言要重要得多。虽然考题并没有紧跟时事,不过学生以时事为例来论证观点会得到好评。


法国自1808年法国“高考”诞生以来,哲学就被纳入必考科目,且在中学教育中哲学所占比重极高。依据法国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哲学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建立理性分析坐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


法国教育部监察员马克·谢林哈姆表示,法国对哲学的“特殊优待”是为了使学生通过掌握哲学知识增强自主思考能力,更好地理解“人生而自由”的哲学理念,使其在参与公共事务时具备足够的思辨能力,以促进法国国家体制的完善。



让我们看看法国高中毕业会考历年出过的作文题


文科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4、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于思想桎梏的解脱?


5、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


6、解释亚里斯多德在《尼格马科论伦理》中有关“责任”的论述。


7、语言是否会背离思维(或:语言是否可以忠实地反映思维)?


8、评点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的一段有关匮乏和欲望满足的论述;“欲望,也就是匮乏,是所有快感的前提条件……所以,所谓心满意足不过是相对于痛苦而言的某种需求的满足”


经济科


1、什么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


2、“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不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3、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出问题: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这种现象是否有悖伦理原则?


4、从交换中我们能得到什么?


5、我们可以从劳动中获取什么?


6、解释尼采在《人性,太人性》中有关“德行”的论述。


7、评点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中有关人的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一段文字:“我承认,在违法分子的社区内部,他们自己会遵守正义和平等的规则;但是循规蹈矩并不是他们的天性,只是因为他们的社区内需要实行必要的规矩。”


理科


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利?


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和知识的局限?



3、工作是否能使人们认清自我?


4、我们是否可以不受政治影响而仅仅遵循道义行事?


5、没有国家我们会更自由吗?


6、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


7、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有什么意义?


8、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会性”一文的哲学含义。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快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因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



专业、思辨、哲学意味,这是法国大学入学考试坚持多年的特点。


“用这样的题目考中学生是否太难?能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有语文教育专家评论说,正是这些担忧,使得我们的试卷越出越肤浅。于是,学生也相应地变得越来越肤浅。


所以,切合实际不应是迎合学生的肤浅,有点难度,恰恰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法国高考,考的不是知识,是思想。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