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历尘埃三伏热,孰知风露九秋凉?入伏啦!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来了

今日入伏!



在一年中白天最长的夏至节气过后

地表热量仍然在不断积累

直至最高峰

这就是三伏天最热的根本原因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

始于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


古人以天干地支记录时间

每10天出现一个庚日

由于各年庚日不同

所以入伏的时间各年也不一样



今年的三伏天依然是40天




自汉代始

伏日与食俗渐渐联系到了一起

东汉卫宏所撰《汉旧仪》提到

“汉魏伏日有酒食之会”

伏日的饮食成为了一门丰富多彩的学问


入伏吃三肉


头伏羊,二伏鸡

三伏要吃金猪蹄



入伏吃三瓜


苦瓜祛痱子,丝瓜平痰喘

冬瓜多吃增食欲



入伏吃三叶


薄荷清凉解暑

藿香防中暑

荷叶增进食欲



入伏喝三汤


海带绿豆汤促消化

冬瓜莲子银耳解渴生津

扁豆薏米解暑健脾胃



入伏三主食


头伏饺子,二伏面

三伏烙饼摊鸡蛋



入伏后,上无纤云,下无微风,蝉声满树,闷热逼人。


且让我们静下心来,跟着古人吟首诗——


《桥南纳凉》

【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莲池自在香。


赏析:这首诗短短28字,描写了柳、桥、床、月、船、笛、风、莲等众多事物;顾及色、声、味,仿佛漫步在婆娑多姿的绿柳林中,徜徉于碧波荡漾的荷塘小径,清风徐徐,荷香沁人心脾,笛声悠扬悦耳,暑热顿时消散于无形之中。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赏析:在夏日的山中,羽扇可以不摇,衣履可以不穿。诗人在林间无拘无束,旷达潇洒,不为礼法所拘的形象更像是魏晋遗风。“露顶洒松风”更体现出诗人悠然自得,亲近自然的心情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状态的描写,来突出夏天的炎热。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赏析:这首诗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避暑南亭,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了来自身心两方面的适意和快感。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于韵味。


《暮热游荷池上》

【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赏析:诗人用小荷的情表现自己的情,用荷花“深藏”来写天气之热,化静为动,使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暑热,透露出清爽之情。新鲜活泼、轻巧俏皮,写出了对夏季傍晚美景的赞赏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赏析: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却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上阕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词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下阕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赏析:诗人白居易的避暑方法简单有趣,还颇有哲思。诗人坐在庭院中,室没杂物,心无杂念,凉风自然生。这或许是消暑的最高境界——心静自然凉。



《丁督护歌》

【唐】李白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赏析:“诗仙”李白虽然豪放不羁,但一直很关心民间疾苦。这首诗就描写了酷暑夏日民夫拖船的痛苦。“吴牛喘月”,既写天气的异常炎热,又写船工劳苦,这位“平生不下泪”的旷达诗人到此也“心摧泪如雨”,可见忧国忧民的情怀。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宋】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

闲去闲来几度。

醉扶孤石看飞泉,

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

灯火门前笑语。

酿成千顷稻花香,

夜夜费、一天风露。


赏析:这首词反映了作者的超脱、美好的感情,但寓居乡下,宏图难展的沉重与乡间亮丽美景带来的闲适交织成为了一种复杂的感情,也因此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辛弃疾。


暑热难耐

愿心静自然凉



综合自新华社等。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