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四中国际部校长:没有足够阅读量,出国留学两个字“作死”!

2017-08-23 石国鹏 新读写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什么最不能忽视?阅读!


今天这篇演讲的作者石国鹏,是北京四中国际校区校长,也是一位资深的历史老师,参与编写了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在一次演讲中,石校长提到了“大阅读”的概念。


比如,他要求四中高一学生阅读量达到5000页中文,5000页英文,大约一年中、英文各20本书。石校长说:“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出去就两个字‘作死’。”


为什么?他说——


今天的孩子,从小就有各种各样的教育途径,有教育机构、教育软件、英语课程等等非常充分,他们听说能力很强,很多孩子的英语语音、语调简直就跟母语一样。


但是我们去分析一件事,当我们的孩子走出国门读书的时候,在听说读写这四大能力里面,哪个更重、更难?读写更难!


常理告诉我们,会听、会说的人不一定会写,读写是对一定智力水平、一定教育背景之上的人的要求。


因此,大阅读是给家长的最佳(教育)方式。


大阅读是必要的

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阅读量


从我22年的教学心得来看,突击准备往往无助于学业的长久成功,而日积月累才是正道,所以大阅读是必要的。在北京四中每年的高一新生选录过程中四轮面试招生时,我一定会考查学生的阅读积累。


我认为大阅读的习惯是从幼儿园开始的,有的妈妈甚至会从胎教开始给孩子读故事(据说胎儿可以听得到)。


说到阅读习惯和阅读量,我们中国人的阅读量远远不够。在以色列,人均年阅读量是57本书,中国人仅为1本多一点,甚至有人一年都读不上一本书。我常在飞机上看到老外看书,而中国乘客往往在睡觉、看电视或电影。


常规性阅读对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我特别希望每一位家长反省一下,是否和孩子一起有足够的阅读,不要以没时间为借口。我建议每一个家庭每天至少有30-60分钟的家庭阅读时间。


在这里,特别希望所有家长反省一下自己,如果家长都没有一个常规性的阅读习惯,怎么能够要求孩子有这样的阅读习惯?有时间读书,这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必须做的事情。


小一点的孩子,可以读绘本,就像小人书一样,有故事性,图文并茂。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可以阅读一些大部头的书籍。


记得我小学三年级时,我以每天300页的速度阅读了姚雪垠先生的《李自成》,并会在每天晚上和父亲散步的时候讨论这部书,这在当时是非常享受的事情。



没有大阅读的积累,学习的基础就会荡然无存。不想走出国门时被人笑,那么就请坐下来读书,踏踏实实的读书。


在四中,我也是这么要求学生的。我给高一的学生制定一个规定,每年英文原版阅读量5000页5000页大概就是20本书左右的概念,差不多每两个礼拜一本英文原版。同时中文书不限量,越多越好,差不多中文5000页以上,英文5000页以上,达到这个量就合格了。


有的家长给我打电话,问这个阅读量有依据吗?5000页太多了,我们孩子读不完。我说读不完才要想办法提高。如果我们的孩子到美国去,去就读文理学院或者比较好的大学本科,他们的阅读量要求是非常巨大的。


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出去就两个字“作死”因为孩子参加不了国外课堂的讨论,他不可能有建设性的课堂贡献,他的平时成绩很糟,他会越来越觉得自己不行,越来越躲在角落里面去,最终他是白念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大阅读,读什么?


大阅读至关重要,那么应该读什么呢?我建议读经典,可以在网上搜索名校的推荐书目。我比较反对读心灵鸡汤和励志书,因为例如哈佛女孩这样的故事是不可复制的。


经典的标准分为以下几类:


1、找时间长的书


比如50年以前的,半个世纪以前的人出版的书到今天还有人出版,还有人再买还有人看,时间已经替你把了第一道关,这书可能不那么烂。


一般来讲,写出来的书70%、80%、90%在历史场合中淹没无闻的,被淹没不一定不好,但是流传下来好的概率比较大。


2、找你有兴趣的,要不然读不下去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读中国古典的图书没任何问题,着了迷似的往里读,西方小说我就读不进去。例如《悲惨世界》这本书多好,我看了四遍都没读过100页。后来我用别的方法,我看音乐剧,前两年电影音乐剧方式翻拍,给人带来极大的震撼。


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它都有电影版、戏剧版,当你看书看不进去的时候,多多少少也可以转个弯,看完影视剧你可能就想看这本书了。


3、找大家、名家的书读


真正的大师级的人物是什么样的人?比如周有光,他写的《朝闻道集》那是我手边必备的书,我翻了不知多少遍。这种经过若干个历史时代,我们称之为“人瑞”,思想上、品质上达到极高境界的人,他们的书应该读。



培养阅读的爱好、兴趣和习惯,读够一定的量,读够一定的质,然后什么都行,多多益善。


如果要是英文版的,尽量读原文,这也是提高你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的重要途径。


如果读不了原文读翻译版,一定读最好的翻译版本。有的时候我发现书原文写的不错,翻译出来令人发指的感觉。


读过一本关于美国五星将军布拉德雷的传记,我对战争史感兴趣,我就买回去看。看的时候有一段翻译说布拉德雷将军在50年代初期,他做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时候,他在国会作证时说,“红色中国不是一个寻求统治世界的力量,这个战略将使我们卷入一场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的错误的战争”。


他的“错误错误错误”,很多人一看到这个说法就认为美国人承认朝鲜战争战败了,他自己说我们“错错错”了。英语不好不怪你,出来秀就不对了。这个战略将使我们卷入到一场错错错的战争,就代表我打败了吗?最后的结果在布拉德雷将军的否定下这个战略没有实施,书里就这么翻译的。


在翻译者的序言里却写布拉德雷将军说这句话,所以美国人认输了,我当时标注一句话:“这书是你翻译的吗?翻译完您看过吗?”


翻译很重要,翻译的大家甚至比原作者的水平都要高。


文理教育中的表达与逻辑也很重要


文理教育(Liberal Art),liberal是解放、自由的意思,“自由的艺术教育”翻译成文理教育,还有一个特高大上的词叫“博雅教育”。


博雅教育、文理教育、自由的艺术教育到底是什么呢?最基本的缘起于古希腊,人分自由人和奴隶两种,自由人又有贵族和平民,所有的自由人都有权利参与城邦的民主决策,最高的是城邦大会。博雅教育、文理学院的教育是让你成为自由人的基础,说白了就是自由的艺术。


你学了这几门课才能做自由人,这几门课从希腊到罗马到欧洲再到美洲,发展过程当中变得越来越丰富,没有一定之规,最终都包含语言学,语言学里又包括演讲、写作、修辞等,演讲是最重要的一个。


最近听说,美国招生官跟我校抱怨他招的中国学生太多,导致美国学校课程讨论质量大幅度下降,一个课15个人7个不说话,另外7个说完话没人理,美国教授都哭了,我这课怎么上。


我鼓励学生要在公众面前讲话,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我会关注学生的所有语言讲述、修辞,让你的文字写出来像受过教育的人你不能是市井语,要用书面语,还有逻辑清楚不清楚,这些都很重要。


另外数学,我是一个教历史的,我原来一直是文科班的班主任,对于文科班的学生,我第一次接他们班的时候,我永远做开篇演讲“学文者说”,核心就是你们第一要学的课是数学,第二是历史。


为什么我教历史却把数学放第一?数学可以使你逻辑严密,可以使你不说混帐话。数学和逻辑也是我在招高一新生必考的内容,我每道题都有分数,你逻辑题不对,我会考虑把你排在录取最后位置,因为你不讲道理


通过文理教育

培养孩子的基本素养和思维方式


文理学院的教育是什么,它能带给你什么?文理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进行全方位的最基本的做人方面的训练,让你成为一个有修养、有道德、有智慧、有逻辑的人。


它不教你那些生存的技巧,因为在美国大学也有一些职业训练,比如说医学院、法学院、商业院这些都是研究生级别的,美国本科多数不提供这些东西,有一些提供,但是绝大多数提供的是文理教育,至少在前两年提供文理学院教育。例如哈佛大学是由哈佛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等组成的,哈佛学院本身就是哈佛大学最核心的部分,最原始的部分。


所以希望各位不要有这个误解,文理教育带给孩子的可能不是马上能够换钱的东西,不是马上能转化成生产力的东西,但它是孩子一辈子做一个高素质人的工具。他的基本素养在哪,他的基本思维方式在哪,全在最基础的教育。


让孩子自由发展

而不是为谋生奔波


最后,文理教育是不是就不好找工作?不是,文理教育做的好的出去干什么都行,他可以适应任何一个比较正常的工作。


有一个2009年的学生在加州洛杉矶附近的CMC(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读本科,这是美国排名第九的文理学院。她学了四年的国际政治,大学毕业以后去美国顶级投资银行,三年之内年薪过百万,你觉得她专业不行吗?她其实什么都行,什么都可以,经过短期的职业训练她什么都可以迅速达到最高的水平。


有人做过调查,现在世界五百强企业的CEO里面,大概有2/3本科受的文理学院的教育。换言之,如果我们眼光只盯在眼前,把眼光只盯在大学毕业那一天有没有多少多少钱的工作,我们还是有生存危机。


这种危机在的话,让孩子去学马上能挣钱的,学会计,学工程,学计算机都可以。如果我们还有一点点力量,能够让我们孩子更宽裕、更舒适、更自由地去发展的话,我希望大家能理解文理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


最后我再提一句,我们被一句话误导的太长久,这句话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知道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可你能拿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吗?哪一个马拉松第一名的获得者是在一开始领跑的呢?


以下是石校长推荐的书单——


传记类


《拿破仑传》 【英】弗兰克•麦克林恩 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年版


《名人传》 【法】罗曼•罗兰 著 译林出版社 2001年版。


《曾国藩传》 萧一山 著 海南出版社 2001年版


《李鸿章传》 梁启超 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 苏同炳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年版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陆键东 著 三联书店 1995年版


《鲁迅评传》 曹聚仁 著 东方出版中心 1999年版


《走进当代的鲁迅》 钱理群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历史类


《人类的故事》 【美】房龙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美】威廉•夏伊勒 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陈旭麓 著 中华书局2008年版


文学类


《双城记》 【英】狄更斯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八四》 【英】乔治•奥维尔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往事并不如烟》 章诒和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干校六记》 杨绛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七十年代》 北岛、李陀等 著 三联书店2009年版


社科类


《社会契约论》 【法】卢梭 著 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菊与刀》 【美】鲁斯•本尼迪克特 著 商务印书馆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茅海建 著 三联书店1995年版


《近距离看美国》(共4册) 林达著 三联书店



文章来源:北京四中国际校区官网。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