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学第一课,主讲人却是美国“汉字叔叔”!他说如果生命只剩365天,毫无疑问我会电脑化《说文解字》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这是一个美国人,却被称为“汉字叔叔”,他说: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中国是我的国家。
如果生命只剩下24小时,
我会打电话给朋友说再见;
如果生命只剩下1年,365天,
毫无疑问我会电脑化《说文解字》。
9月1日,全国中小学生迎来《开学第一课》,这个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自2008年起推出的节目,让来自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学生可以在同一时段,以同样的方式同上一节课,可谓意义重大,因此,“上课”内容每年都会精心策划。而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就是——我的中华骄傲。
《开学第一课》的第一节,是“字以溯源”。主持人撒贝宁带着一个仿制的甲骨上台,他说汉字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它的流传演变记录着中国漫长的文化历史。
然而,紧随开题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宁之后上台讲述汉字故事,却是理查德·西尔斯,来自美国的“汉字叔叔”。
理查德·西尔斯,1950年出生,美国人。他花了20年的时间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并放到网上,中国网友深受感动,因此称呼他为“汉字叔叔”。
理查德对中国汉字有着巨大热情,被网友们称为“汉字叔叔”。他坚持研究和传播汉字多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都没有放弃。
一次心脏手术差点夺去了“汉字叔叔”的生命,在病榻上,他开始思考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如果生命只剩下24小时,我会打电话给朋友说再见;如果生命只剩下1年,365天,毫无疑问我会电脑化《说文解字》。”
2002年,“汉字叔叔”创建了汉字字源网,由于得不到关注和资助,他陷入贫困潦倒、旅游签证到期、护照被没收、第一次面临限期离开中国的窘境。
“汉字叔叔”并没有因此放弃。所幸的是,他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份教职,可以边教物理边研究汉字,他为能在中国做老师而骄傲:
“我总觉得我能改变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哪怕只是一点点。”
《开学第一课》上,“汉字叔叔”讲述的,正是他为了汉字奋斗、坚守20余年的故事:这个对汉字痴迷的美国人,研究汉字字形演变的数据库已经积累到了10万多个字符,接下来,他准备将研究重心逐渐调整到汉字字义的演变,这更是一项浩繁的工作。
一位年近七十岁的外国人,都在不断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保护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106v7jw3m&width=500&height=375&auto=0
1、情迷汉字——“如果你很想知道一个事情,你要自己去找。”
美国人Richard Sears,中文名叫斯睿德。他的美式汉语讲得一字一顿、慢慢悠悠。
说起早年为何想学中文、来中国,他提到了自己的出生地——美国西北部俄勒冈州的小城镇。“那里,全部是白种人,全部讲英语、全部是基督徒,全部很无聊!”
斯睿德说他对生活充满热情,在不同的年龄段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兴趣,其中有些能贯穿生命的整个阶段,像物理和汉字,几乎持续了一辈子。
他最喜欢的作家是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还喜欢看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因为里面描绘的一千多年以前的故事让他感觉似曾相识。
为了“看世界”,他选择了汉语,因为觉得它奇妙,而且世界上将近20%的人在说。
那会儿,中美还没建交,互不来往。在他爸妈眼里,中国是个封闭、神秘、可怕的地方。当他第一次要离家去中国时,他爸死活不同意,爷俩扭作一团;他妈哭着说:如果你去,我就自杀!
“我不能让别人控制我,我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命(运)。”1972年,打工攒够了钱,斯睿德买了一张单程机票,飞往台湾。
得知儿子很想有台电视机,方便学汉语,又没钱买时,那个倔强的、已得了癌症的老爸,瞒了病情,给儿子寄去买电视机的钱。斯睿德在台湾看上电视不久,老爸就在美国去世了。
“我常跟学生讲,90%的父母最后都会原谅孩子。我鼓励年轻人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梦想。”
虽然斯瑞德22岁就去台湾学汉语,但到了40岁,他还不会读写汉字。“为什么要背5000个那么复杂的符号(汉字)?汉字真的很难,学得烦烦的。”
“后来我发现,原来每一个汉字,都是合理的。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斯睿德因此更加钟爱汉字,他喜欢汉字从象形文字演变的过程,每一个汉字对他来说都是一个故事,学汉字,就好像在阅读一个个故事。
“你看命令的令,上面是口,下面是一个跪下来的人,这是头、背、膝盖、手、屁股,所以这个口是上面一个人在讲话,下面是一个人跪下来,是命令他。”
斯睿德讲起汉字来头头是道。他说,这些故事有的是从书上看来的,有的是他自己“悟”出来的,这也是他学习汉字的乐趣所在。
“兴趣是第一位的,然后要有自信。”他去台湾、香港、北京、上海等地,访问古汉语专家,收获很大:“他们向我推荐了一些‘高级’的汉字书。”
斯睿德从此一头扎进汉字的海洋中无法自拔。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这些古汉字,就是一般的中国人瞧了,也会发懵、头大。而他作为一个美国人,竟然可以自学。
为了自学汉字,斯睿德不惜付出昂贵的代价——大量购买各种汉字书籍。“这些书很厚、很贵。有的书一套十几本,要上万块人民币。”他说。一次,在中国买书时,他花了几千美元,把信用卡刷爆了。在美国的老婆,以为卡被盜,直接冻结了。
“文”
斯睿德的另一个苦恼是,许多汉字书籍在市场上很难觅得。就像他曾经说过,《说文解字》普通书店可以买到,而那些高级的、很专业的汉字书,只有一部分人知道,普通书店也买不到。
但他依旧乐此不疲。“如果你很想知道一个事情,你要自己去找。”他说。
2、“字网”筑梦——“如果还能活一年,365天,我决定要做《说文解字》。”
43岁那年,他还参加了一次马拉松长跑,但44岁时,却差一点死掉。在台湾,他突发心脏病。他当时正在台湾和朋友聊天吃槟榔,突然就倒下了。后来回美国做手术,医生说他还有一年的时间。
斯睿德开始问自己很多问题,问得最多的是这一个: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
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这个决定就是——电脑化《说文解字》。
“如果生命只剩下一天,我要做什么,打电话跟朋友们说再见;如果还剩四十年,那很多重要的事情都可以拖延;如果还能活一年,365天,我决定要做《说文解字》”。
网站就这么做起来了,斯睿德自己编程设计。 还在台湾时,他就跟人说过这个想法。“懂电脑的人,对古代汉字完全没有兴趣;学古代汉字的人,都不懂电脑。我说要《说文解字》数字化,他们说这个不可能!”
“我没有博士学位,大学教授不相信我,我要自己做。”斯睿德本科学的计算机,硕士学的物理。他计划把《说文解字》《六书通》《金文编》和《甲骨文编》四本工具书里的古汉字,统统扫进电脑里,建立一个古汉字数据库。
“我要做这个网站的目的,是让我更了解汉字,让别人更了解汉字。学习汉字,更方便。”
一年过去了,他仍然活着。他感到自己需要一个助手。
“扫描汉字,是一份‘苦工’,我需要一个有头脑的‘机器人’。他要会汉字,能做好事情,又不能要太多的钱。这种人,很难找。”他还是在唐人街,找到了一个适合的人,他称她“安”。
“安55岁刚从中国移民到美国,1985年才第一次看到冰箱。安初中毕业,一句英语也不会说,找不到工作。”斯瑞德回忆道,”虽然学历低,但安聪明,很有头脑,会看书。“开始,安看不懂《说文解字》,不会用,可过了一年,她变成看《说文解字》的行家了。”
他们住在各自的家里,斯睿德给安配了电脑、扫描仪等,教她使用计算机和文字输入法,安把扫好的字存到软盘里。斯睿德则利用业余时间编写程序。
“有的人有头脑,但不愿意做这么枯燥的苦工,但安天天做,而且,我能付的钱并不多。”安看斯睿德把时间和钱都投到网站上,就提醒说:你做这个,永远都不会赚到钱!但他回应,“对我来说,这个是我想要做的事,赚钱不是最重要的。”
整整7年,安把四本工具书里的近10万个汉字字形,全扫进电脑里。“没有安,就没有我的网站!”对这位勤勤恳恳的中国大妈,斯睿德一直心存感激,至今还保持联系。
3、创业艰难——“在那七八年里,我拼命地做网站。到2002年,终于成功了。”
2002年,斯睿德把建成的数据库,第一次放到互联网上,供网友免费查询使用。他给网站起名叫:汉字字源网。每一个字形,有一个编码。每一个汉字,占一个页面,共有6500多页。
一开始,汉字字源网的访问量一直不温不火,平均一天1.5万左右。“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都有,来的人,是对甲骨文、古汉字有兴趣的,是专业的人。”
斯睿德最关心的是汉字字源网访问量的变化——每逢媒体报道,访问量常常在几天之内激增几百万,之后很快就回落到原来的数量。
网站快建成时,斯睿德在硅谷的高薪工作就没了。他去田纳西,做了河道管理员。工作之余,继续做网站。57岁时,他失业了。
在汉字叔叔的理想里,他希望自己能有3到10个助手,全情投入到汉字研究中。但在这片为金钱和成功发烫的土地上,媒体的报道在多大程度上能帮助他呢?
失业的斯睿德独居在田纳西乡下。斯睿德住的村子,叫诺克斯维尔,非常僻静,常常散步两三个小时,都碰不见一个人。
这会儿,距创建汉字字源网都快20年了,但他还是默默无闻。斯睿德说自己并不期盼什么,在十来平米的廉租房里,他每天与汉字为伴。
殊不知,此时他的命运,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就像是一个宝,他最终还是被中国的网友,给淘了出来。
4、一朝爆红—— “我很满意,我喜欢这里。我可以安心研究汉字,继续做我的网站。”
2011年1月的一天,斯睿德像往常一样点开网站。天哪!访问量突然暴增到60多万。 “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当时不清楚。”他说。
一个月里,有135个国家的网友,光临了他的网站。其中70%来自中国,很多是非专业、普通的网民,他们从遥远的中国,给田纳西的斯睿德,发来了几千封邮件。
“第一次有人叫我‘汉字叔叔’,我喜欢这个称呼,我天天都在看他们的信。”中国网友的热情,让孤独寂寞的斯睿德,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很是安慰。后来他才知道,自己突然一夜暴红,是由于一个网友在中国发了一篇“微博”。
“微博”内容是这样的:
“这个人叫Richard Sears。
他用20年功夫,手工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数字化处理,上传网络供所有人免费使用。
这就是外国人(我猜是美国)的‘傻’吧。”
这篇博文被不断转发,不少网友跟帖、留言:
“作为一个外国人,却能如此醉心于中国的文字,我还是被震撼了!”
“可以很清楚地得知每个汉字的变迁历程,方便而直观,真是造福大众和普通人呵!”
“他让我们感动,也该让我们羞愧!”
斯睿德在田纳西的生活从此不再平静。不断有中国记者打来越洋电话采访他。 天津电视台还派了一个摄制组,专程从中国飞到田纳西,给他拍专题纪录片。
在纪录片里,你可以看到斯睿德简陋的家。狭窄的房间里,只有书架、书桌,没有沙发、电视,甚至没有床。晚上,他直接睡在地上,女主持人采访他时,也是坐在地上。
片子里,主持人有这么一段动情的旁白:
“古汉字数字化工程,对他来说就是资金的无底洞。
很快,他20年存下的30万美元的积蓄,全部耗尽。
以至于这个数库据每向前推进一步,他都向贫穷的深渊,深陷一步。
汉字、疾病和贫困,是他20年里,最忠实的三个朋友。”
斯睿德把这次的“暴红”,说成是一种“缘分”。他觉得该去中国了,为了自己,也为了网站。
62岁那年,斯睿德又买了一张单程机票,飞往中国天津。可事与愿违,待了还不到一年,他几乎要被赶走。因为他办的是旅游签证,三个月须离境一次。
有一回,他飞到韩国,在仁川机场只待了十几分钟,再飞回天津。最后这次,他与相关部门沟通后,确认签证可以延长一个月,但到了办手续时,才被告知不行,护照被没收,限人10日离境。情急之下,一个中国朋友替他在网上发了一封求助信。
“我又红了!”斯睿德笑嘻嘻地说。
“留下‘汉字叔叔’!”网友呼声一片。
来采访他的记者络绎不绝,一天好几拨,两周时间里,没有停止过。最后,北师大接收了他,还给他配了一间办公室和一套两室一厅的专家公寓。斯睿德用英语教物理,一周两节课,每月能拿到4200元工资。
“我很满意,我喜欢这里。我可以安心研究汉字,继续做我的网站。”
综合自中国青年报等。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