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放弃300倍高薪回国,造出天眼领先世界20年,却没能等到评上院士那一天

2017-09-19 新读写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2017年9月15日北京时间19:55,

在太空飞行了近20年的卡西尼号航天器

结束了使命,陨落在土星上。

也就在同一天夜里,

FAST,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

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

因病情突然恶化,于23: 23逝世

享年72岁。


国家天文台随后发布讣告称:

遵其遗愿,丧事从简

不举行追悼仪式


消息传来,我国天文学界一片悲伤。

此前的23年时间里

南仁东先生从壮年走到暮年,

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

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


“中国天眼”!


这位曾得到美国、日本天文界青睐,

驰骋于国际天文界的科学家,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舍弃高薪,

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

当时他一年的工资,只等于国外一天的工资。


为中国天文学奋斗20多年,

洪亮的嗓音,如今变得嘶哑,

曾跑遍大山的双腿也不再矫健。

成就了FAST的南仁东,

是中科院8月公布的2017年院士初步候选人名单中

最年长的院士候选人

但他却没能等到评上院士的那一天!



想必很多人想问,FSAT是什么?

它是贵州平塘深山里的一口“大锅”,

真正了不起的“帅锅”

它是我国于2016年9月25日建成的

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英文简称“FAST”



它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望远镜

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高10倍

比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高10倍

根据预测

它将在未来至少20年领先世界


它可以用来观测脉冲星、暗物质、黑洞

甚至星外文明

可以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宇宙信号

举个通俗的例子——

即使你站在月亮上打电话

都能被它探测到



它可以为我国带来什么呢?

天文学巨大进展的机会!


在过去40年间

诺奖的10项天文学项目中

有6项直接或间接通过射电天文手段取得

也就是说

射电天文学就是天文学诺奖的摇篮

而它的建立

让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开始走向世界前列


他,20多年只执着于一件事


1945年出生的南仁东,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高考的时候,

他以平均98.6分的成绩(百分制),

夺得了当年的吉林省理科状元,

进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学习,

毕业后在东北的一个无线电厂一干就是十年。

改革开放后,他代表中国天文台的专家

曾在国外著名大学当过客座教授、访问学者,

还参加过十国大射电望远镜计划。

2006年,在他不在场的情况下,

各国科学家推选他为

国际天文学会射电专业部主席。



正当国外的事业风生水起之时

南仁东却突然决定回国加入北京天文台

要知道,当时他一年的工资

只等于国外一天的工资


那是1993年,在日本东京,

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

科学家们提出,

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

要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

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南仁东忍不住了,

他跑去推开中国参会代表吴盛殷的门

咱们也建一个吧!

在2012年曼彻斯特会议上的南老师


然而,那时候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设想。

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地方?

施工难度能不能克服?

这些都是未知数,

更不用说建设“天眼”需要12亿资金。


但南仁东不甘心,

他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

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

他要寻找到窝凼,

一个被四面山体围绕的几百米的山谷,

因为建设巨大的射电望远镜,

要远离各种无线电波的干扰。


中外科学家在考察大窝凼时与当地住民在选址现场合影


在云贵高原的喀斯特洼地

有的荒山野岭连条小路也没有,

当地农民走着都费劲。

但南仁东从1994到2005的11年间,

每天都带上煮鸡蛋和咸菜,

翻山越岭寻找着。


直到有一天,在贵州平塘

四面青山环抱,中间一片洼地

南仁东兴奋地说:

这里好圆!

这意味着电磁干扰可以被极好的阻挡,

也会极大降低工程成本。


大窝凼当时的旧貌


从贵阳机场到大窝凼的直线距离大概170公里,

但科学家们的车,

却行驶了近4个小时,

一路上不知转了多少个弯。

一会儿断路了,另走他途;

一会儿又行驶在悬崖绝壁的公路上。


科学家们刚到这个坑时,

喝的是天然的“浑水”,

吃的是自带的冰冷干粮。

几个青年人回忆起第一年冬天在这里的场景:

冻得实在受不了,

大家不得不砍下一棵树,

燃起篝火,

相拥着熬过了一个漫漫寒夜。


2016年9月25日,贵州平塘: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建成投入使用

大窝凼附近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

25千米半径之内也没有一个县城。

这里地处喀斯特地貌群,到处是人迹罕至的山窝窝,

具有天然的隔离性。

而如果在平地上挖出这样一个直径500米的大坑,

需要耗资30多亿元!


访山归来,南仁东心里有了底,

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建设射电望远镜的设想。

但能不能筹到足够资金,南仁东心里没底。


他,推动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


为了推动立项,那几年里,

南仁东成了一名“推销员”,

大会小会、中国外国,

逢人就推销自己的大望远镜项目。

“我开始拍全世界的马屁,

让全世界来支持我们。”

他一度这样自嘲。


每一步都关乎项目的成败,

他的付出有时甚至让学生们觉得“太过努力了”。

连夜要赶项目材料,

课题组几个人就挤在南仁东的办公室,

逐字逐句推敲,经常干到凌晨。


南仁东(左一)、FAST项目科学家李菂(右一)


FAST项目副总工程师李菂说:

“南老师的执著和直率最让我佩服。

担起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各种职责,

推动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



度过了举步维艰的最初10年,

FAST项目渐渐有了名气,

跟各大院校合作的技术也有了突破进展。

2006年,立项建议书最终提交。

通过最后的国际评审时,

专家委员会主席冲上前紧紧握住南仁东的手:

“You did it(你做成了)!”


2007年,国家终于批复了立项申请,

2011年,村民搬迁安置完毕

FAST项目终于动工了。

FAST项目从安装第一块反射面板到即将完成的过程。左上:FAST安装第一块反射面板(2015年8月2日摄);右上:FAST反射面板安装近半(2015年12月16日摄);左下:FAST反射面板安装近八成(2016年3月9日摄);右下:FAST反射面板安装完成(2016年7月3日摄)。


南仁东,FAST项目就像为他而生


如今在FAST现场,

能由衷感受到“宏大”两个字的含义。

而在10多年前,

这样的图景就已经在南仁东脑海里成型。

他要做的,

是把脑海里成型的图景化成现实。


不认识的人,初见面都觉得

南仁东像个农民:

面容沧桑、皮肤黝黑,

夏天穿着T恤、大裤衩骑着自行车。


作为FAST项目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的他,

比之前的任何时候都要忙碌。

研究光机电、热工、钢结构、地理地质

工程的每一个小细节,

他都要亲自参与进来,

而且要求做到尽善尽美。


轻松翻越铁栅栏门的南仁东(时年66岁)


他的助理姜鹏说:


术业有专攻,在这个项目里,你要么不懂天文,要么不懂力学,要么不懂金属工艺,要么不会画图,不懂无线电,这几条你能做到一条就算不错了。但偏偏南仁东几乎都懂。


南仁东却说:

造不好,怎么对得起人家?



从设计到制造到安装

国内外均没有任何相关经验可以借鉴

经历了一次次失败—认识—修改—完善

历时一年半

终于克服技术难关

单单是索网技术

形成了12项自主创新性的专利成果

发明专利就有7项


年已七旬的南仁东,最欢快的时候,是像个孩子天真烂漫地在FAST圈梁上跑步。


最终,6670根主索,

2225个主索节点,2225个下拉索

被成功安装

总重量约1600余吨



在南仁东这个总工程师的带领下

在他22年如一日的坚持下

2016年9月25日

FAST项目终于完工

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像一口大锅坐落山中

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



这一工程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英国媒体说

“中国的巨型射电望远镜是其远大科学雄心的象征”


荷兰国家射电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理查德·斯特罗姆博士说

“相信以后的许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将会由此产生”


还有人说

“中国也终于进入了观天时代,它将持续领先世界二十年”


与此同时

国际射电天文科普旅游文化园项目

也在FAST周围建起

总面积达300公顷

计划总投资24亿元


国际射电天文科普旅游文化园项目预计将包括:漩涡状星系广场、中轴迎宾广场、FAST访客服务中心、天文体验园、暗夜观星园、天文教育园、天文时光村、平塘星酒店综合体、星辰主题酒店、万国风情美食街等15个项目。


这将让天文学科普稀缺的中国,

真正迎来这一科学的普及!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吧


只是,在完成了这一重大工程之后

在所有人都为之骄傲的时候

南仁东却病倒了

因为肺癌做了手术的他

声音沙哑到几乎说不出话来

无论医生怎么劝阻

他硬是坚持飞到贵州参加了竣工仪式

所有人看到他都无比开心



然而,遗憾的是

这个用22年催生FAST这一伟大工程

让中国在这一领域20年领先世界

让人类离星辰大海的征途更进一步的科学家

却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就在9月15日深夜

南仁东病情恶化逝世

这一年,他72岁

他的FAST工程还有10天就一周年

而他却再也没有等到



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学雷回忆说:


有一年台里开全体大会时,南老师突然对我说:小陈啊,我从来没得过任何奖我吃了一惊,南老师早已成名,90年代就当过副台长,在国际射电天文界也是大名鼎鼎的学者,怎么会没得过奖呢?


如今FAST终于建成,成为举世瞩目的工程奇迹。虽然南老师没有能等到它产出科学成果的那一天、没有能等到他应得的荣誉、奖励,但他我想他离去的时候心里一定非常清楚,他毕生的事业已经成功了


来听听“中国天眼”FAST之父南仁东的声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550g11gv7&width=500&height=375&auto=0


建造一个属于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

是南仁东,也是所有中国天文学界

长久以来的梦想。


为了建造一个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

南仁东琢磨了大半辈子,

奉献了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

而让人震撼的是,

他的梦想并不是自己的功成名就,

而是甘愿做奠基石……


正如同国家天文台发布的讣告:

遵其遗愿,丧事从简

不举行追悼仪式


或许,南仁东先生

只希望人们关注FAST,

支持“中国天眼”工程的未来,

而并不希望有太多人知道他、纪念他。


但我们,却一定要知道

并且记得


有位中国科学家,他叫南仁东

他是中国的“FAST之父”


资料来源:《紫光阁》2016年第9期《大窝凼里的“中国梦”》(作者裴季壮),《天文学者陈学雷:沉痛悼念并追忆FAST总工程师南仁东老师》,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