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就被分开的三胞胎兄弟,19年后相遇才发现,这一切居然是个局!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语文老师的读书故事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读经典
第34届圣丹斯电影节1月27日在美国犹他州帕克城落下帷幕。评审团特别奖-纪录片-最佳叙事,颁给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陌生人》(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
1980年的纽约,三个完全陌生的人,意外地发现他们是同卵三胞胎,但在出生时就分开了。三个19岁孩子,就此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它揭开的一个令人不安的秘密,将永远改变我们对人性的理解。
1980年,纽约一座普通的学院,来了一名19岁的新生,Robert Shafran。
刚进校门,他就感到了一阵异常浓厚的热情,这里每个人都朝他热情地微笑。
他立刻就爱上了这座学校。
可是走到宿舍门口,正准备开门时,一名男生快步走过来冲着他惊讶地喊到:
“Eddy,你不是刚刚回家了吗?!”
Robert愣了一下,答道:
“我不叫Eddy啊,我是Robert….”
对方的眼睛瞪得更大了…
“我叫Michael Domitz,Eddy Galland是我曾经的室友,他的样子我简直再熟悉不过了….如果你不是Eddy,那我只能说,你们长得….实在太像了!”
之后,Domitz不停地向Robert重复这个神奇的事实——他的前室友Eddy,和眼前这位Robert,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么相似的人!?
这件事也让Robert惊讶不已,他让Domitz帮自己联系上一下那个叫Eddy的朋友,他倒想看看,这个所谓的“世界上另一个我”,究竟和自己有多像。
不久之后,两人见面了,见面的场景惊呆了所有人——
Robert看着眼前的Eddy,这分明就是自己的镜像嘛!
让他们惊讶的事还没完,Domitz表示,自己出于好奇,已经核对过两人的生日了,都是1961年7月12日。
并且,两人都出生在同一家医院,同一时间出生的。
同一天同一时刻,同一家医院,出生了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不用验DNA也能推断出,他俩是双胞胎。
失散多年重逢的双胞胎轰动了整个纽约,媒体慕名而来采访他们,电视台,报纸连篇累牍报道他们的消息…..
然而,没等大家回过神来,又传来一则重磅消息…..
在报纸刊出Robert和Eddy的新闻后不久,Eddy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在那一头语无伦次地说到:
“您好,我叫David Kellman,在纽约的另一所大学上学,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你和Eddy的照片…我跟你们长得一模一样,同样的生日,同样的医院….我想,我和你们应该是三胞胎….”
这个消息再次震惊了所有人!
三胞胎各自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却在19岁这年阴差阳错重逢???
事情的背后,藏着太多的疑问。
事情要从1961年7月12日说起。
那天,纽约长岛一家医院里,一名犹太裔母亲生下了四胞胎男婴。
因为怀孕是个意外,这位母亲也完全没有抚养孩子的经济基础,所以她一早就跟曼哈顿的Louise Wise领养代理中心商定,打算将孩子送给他人抚养。
这四胞胎兄弟在一起只待了27分钟,便被各自分开。
之后不久,其中一个男婴不幸夭折,剩下的三个男婴由领养中心做主,将他们拆散,分别送到三个不同的家庭。
为什么要将三个男婴拆分开,让三家不同的人收养呢?
当时Louise Wise领养代理中心的人并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告诉这三家人,这样的安排是一个权威科研机构的某个儿童发展项目的要求,都是为了孩子好。
之后,他们要求三家人签署协议,三家人必须对孩子是三胞胎的事严格保密,并且,每一家的监护人,每个月必须到领养中心接受“跟踪回访”的问卷调查…
出于对孩子的喜爱,再加上领养中心所说的“一切为了孩子好”的出发点,三家人最终都同意并签署了协议….
从此,这三胞胎兄弟正式分道扬镳,分别成为了
Robert Shafran,
Eddy Galland
David Kellman….
三个孩子在各自不同的家庭成长着,Robert的养父是个医生,养母是个律师,他们一家住在西切斯特郡….
Eddy一家住在长岛的中产聚居区,养父是个老师。
David一家则住在工薪阶层聚集的纽约皇后区。
虽然环境不同,三个同出一胞的孩子依然表现出了许多令人惊异的相似点,尤其是家庭环境较为接近的Eddy和Robert:
他俩的IQ测试分数都是148(140以上被认为是天才),
两人还都在各自的学校练摔跤,摔跤的风格也如出一辙,
此外,他俩还喜欢同样的电影,连中意的台词也是一模一样….
而住在皇后区的David,在脾气和性格方面与另外两兄弟差异稍大一些。
接下来的几年里,三家的监护人也都认真履行了协议中的要求:严格保密,定期接受回访和问卷调查,并尽量为一些重要时刻保留影像资料。
问卷调查的问题也非常琐碎细致,例如:孩子什么时候开始说起一句话,什么时候学会骑车,玩玩具有什么特别的喜好….
有时候,领养中心也会派人去家访,细致地了解一下孩子们的成长状况,当然,对于孩子们的同胞兄弟,他们也绝口不提。
David的养母还遇到了一件发生在David身上的怪事,一天早上,David醒过来突然说了一句:我有个哥哥。
养母觉得这事儿不寻常,便私下联系了另外两家人,另外两家也惊讶地表示,
自己的儿子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们都曾毫无来由地觉得自己有个兄弟。
更令三家人疑惑不解的是,当初领养中心告诉他们,他们三家人是被随机选中的,然而经过大家深入讨论和比较,三家人发现,他们依然有一些共同点。
首先他们都是犹太裔家庭,而且在领养三个孩子之前,三家人都已经各自领养了一个女儿,并且年龄都在两岁左右。
这,真的不是巧合?
在家长年复一年的疑惑中,三胞胎兄弟继续在不知道对方存在的情况下成长着,直到19岁这年,Robert走进大学,被同胞兄弟Eddy的室友Domitz意外撞见,这层窗户纸才被最终捅破。
经纽约媒体报道,三兄弟很快成了名人。很多节目都邀请他们去当嘉宾,
他们甚至还在麦当娜的电影《神秘约会》中客串了一把。
当一切平静下来之后,纽约媒体和三兄弟都开始追究更深入的问题:
作为三胞胎兄弟,究竟是为什么会被分开送到不同的家庭收养?
为什么19年来,都没有人告知他们彼此的存在?
这一切的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一系列问题的矛头直指Louise Wise领养中心….
一开始,领养中心负责人的说辞,依然是20年前那一套,这让纽约媒体更加坚信,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各路高人四面出击,竭尽全力展开调查,最终,他们弄清楚了三兄弟身世之谜——
原来,三兄弟前半生被分离开来的安排,竟然是为了完成一个心理学博士Peter Neubauer的“心理学实验”。
这位Neubauer博士,是一名儿童精神分析学家。
他生于1913年,曾在二战期间为躲避纳粹的屠杀逃离奥地利,最终辗转来到了美国。
他大学学的是儿童心理学,之后也一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在儿童心理创伤方面颇有建树,发表过一篇名为《单亲家庭儿童和恋母情结的发展》的论文,引起过业内人士的瞩目。
然而,到了上世纪60年代,Neubauer忽然对一个古老的课题感兴趣了起来。
这个课题就是“先天与后天”(Nature versus Nurture)。
简单来说,就是人在先天遗传相同的前提下,后天不同生长环境会对人的成长,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智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这原本是一个历史悠久,复杂而又充满争议的课题,Neubauer却偏偏想找到它的答案,显而易见,这个课题最合适的研究样本莫过于双胞胎,三胞胎了。
同卵出生基因差不多完全相同,把他们放到不同的成长环境就可以展开比对分析。他启动了这项研究课题,跟领养中心达成了协议,让他们帮忙物色需要领养的双胞胎或者三胞胎,以便开展他的实验…
最终,有四组同卵出生的儿童成为了这项社会心理学实验的观察对象。
三兄弟,便是其中的一组。
秘而不宣的长期实验就这样开始了。
打着“儿童发展项目”的旗号,三胞胎兄弟被有目的地送到了三个不同背景的家庭,每个月的分别回访调查,以及用影像记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为这个长期实验提供研究数据。
为了继续这个实验的比对,在三兄弟19岁时,Neubauer又指示领养中心,引导Robert和Eddy就读同一所学校,让他们“不期而遇”….
这一切的一切,竟然都是一个局!!
真相被披露之后,三兄弟怒不可遏,他们抨击Neubauer博士灭绝人性,因为这项把双胞胎从婴儿时期分开,观察他们不同成长的实验,纳粹军医Josef Mengele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也干过…
不同的是,集中营的犹太人是被迫的,而他们,则是被秘密利用的。
Neubauer身为一个从纳粹屠刀下逃出来的难民,却偷偷摸摸做着纳粹军医才会做的实验,让人非常不齿。
三兄弟指责Neubauer无故剥夺了他们原本应该在一起成长的宝贵时光,让他们19年手足分离,只为了完成自己的实验。
而Neubauer则坚持认为,这项实验,对了解人类自身是有益的,牺牲他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事实证明,以三兄弟分离的代价换来的实验数据和结论,依然在学术界饱受争议。
“先天和后天”的很多观点依然没有定论。
然而,直到2008年去世前,Neubauer博士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依然无怨无悔。
多年以后,领养中心的负责人对参与“先天与后天”项目表示了一定的遗憾:
“当年我们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上帝。但是,我们必须尽自己所能做正确的事,不是吗?”
而三兄弟呢,经历了多年的分离,重逢,他们又再次走上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
如今他们都是56岁的年纪,几十年来,没有任何机构,任何个人,向他们道歉,对他们的无故分离表示忏悔。
不久前,三胞胎兄弟这段奇特的经历被人拍成了纪录片《三个一模一样的陌生人》(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展映,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这一事件的关注....
左:Robert 右:David
对于那项实验,David表示:“科研组织以牺牲我们兄弟情谊的代价来换取实验数据,而他们竟然还说我们是实验参与者。我们不是参与者,我们是牺牲品!”
@木村尼桑和吱呦: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有伦理道德的,以人为实验对象的实验是需要保障参与者的知情权跟参与权的。如果仅仅为了实验结果完全不顾同伴的人类,这样的实验太可怕了。
@Dieslowski:说明后天还是稍微有点影响的?随着时间流逝影响越来越大,比如中产家庭的瘦一点,工薪家庭的胖好多……
@李大猫哥哥:觉得过分大概是因为,在你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自己的人生完全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计划和指示进行的,一切都是在监控内,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两个DNA相同的兄弟。我们看起来他们的故事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是当事人在知道真相的一霎那不愤怒是不可能的,肯定感觉过去的人生完全被蒙蔽。。。
@月惜尘:抛开那些道德谴责之类的,我很想知道这个实验结论是什么。是先天影响大还是后天影响大,我真的是好奇死了。我有个同学20几岁才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还有一个双胞胎妹妹被另一户人家收养,相认后发现妹妹在清华,自己在北大,那个时候就觉得有些东西就是先天的。
来源:英国那些事儿。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