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版“舌尖上的中国”:看到30年前的美食,竟然饿了!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来源:爱与美食学”(ID:meishicc)
吃货们关于美食,是看看也心安的吧。放下《舌尖上的中国》不说,其实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也曾为中国拍过一部《中国之食文化》。当时这部纪录片主要是放在日本飞往中国的飞机上播放的,以便让前来中国游玩的游客更了解中国人的生活。
来看看豆瓣评分
很高哦!
《中国之食文化》一共有5集,
分别介绍了北京、江南、
广州、四川的饮食
以及中式料理的烹饪技艺。
全聚德、东来顺、烤肉宛、丰泽园等
老字号纷纷亮相。
京味儿
平民之味,宫廷之味
北京篇,
离不开小吃、宫廷菜,
还有烤鸭和涮羊肉。
焦圈儿
油条
豆汁
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
——《骆驼祥子》
把骆驼祥子都搬出来了
节目组的功课真的做得很足了!
然后奢华的宫廷菜就来了。
燕窝全席
二龙戏珠
凤尾鱼翅
海参+鹌鹑蛋=乌龙戏珠
一品豆腐
还有当时陆上珍品—— 熊掌。
以及慈禧最爱的糕点
豌豆黄、云豆卷
烤鸭是必不可少的
据了解,这些惬意吃喝的客人,
其实都是当时全聚德店里的员工。
20世纪,大部分人一个月的工资
仅有两位数,
而这一桌的烤鸭、鸭腿、
炸鸭胗肝、糟溜三白、香辣鸭心……
可谓奢侈。
即便是工作了四年的服务员白重光,
也是因为这次拍摄,
才有幸第一次吃到全聚德烤鸭。
然后就是东来顺
嗯,最好吃的涮羊肉!
江南
鱼米之乡的名菜
一筐筐的刀鱼、鮰鱼、鳜鱼……
都是新鲜捕捞的
淮扬菜,
就去始于乾隆年间的正宗苏帮菜馆
苏州松鹤楼
松鼠桂鱼
番茄虾仁锅巴
火腿的红+鸽子蛋的白=虹桥赠珠
炒鳝糊
小笼包子
大闸蟹
江南的菜品细腻且有讲究,
剥完一只大闸蟹,
食客常常要用菊花瓣水洗手。
广州
终于吃到广东了!
清淡爽口的鱼片粥
早茶经典的奶油百篇糕
马蹄糕
鹌鹑千层酥
蟹黄干蒸烧麦
蜂巢香芋角
然后就是广东菜的主打菜肴
烤乳猪
随后节目组来到了广东的北园酒家
冬瓜雕花技艺
川菜
天府之国百菜百味
说到川菜,
大家的印象应该是辣辣辣辣辣辣
但这部纪录片居然没提到四川火锅
反而介绍了调料
介绍了豆腐的制作过程!
麻婆豆腐
以及水煮牛肉、棒棒鸡、
回锅肉等菜的做法
四川还有一样不能错过的美味
泡菜
摄制组走入了一户普通人家
忍不住了。。。
技艺
厨房所见,味之秘诀
最后一集是对中国菜肴技艺的总结
中国是一个对“食文化'特别重视的国家
受道家的影响
"医食同源"的观念也根深蒂固
摄制组以孔子的“割不正不食”
引出中华美食中多变的刀法
丝
片
末
接着又引用了孔子的
“不得其酱不食”
连摄制组也不禁感慨
中国人擅长对香料的应用
创造出复杂的鲜味
而中国灵活的烹饪技术
以及对油和火的精妙应用
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即便这部纪录片
距离如今已经三十多年
低饱和和偏色的画面
直白的旁白
依然能够让人隔着屏幕感觉到香气!
30年前的美食
那味道当然现在是寻不到的
那么,就来看看这部纪录片
《小海鲜》
这还是“舌尖 2”原班人马拍摄的
摄制组来到浙江台州的三门湾
卢老汉与他的渔友
延续着上千年历史的捕鱼技艺
拗罾
两根 6 米长的竹竿、一张大网
利用杠杆原理将网沉入水里
然后,好吃的就来啦!
还有,贝和螺。
这些美食,
可是捕鱼人依靠大海潮汐的变化
在陡峭的礁石上冒险寻找来的
在所有的讨海方式中
采佛手属于危险系数最高的那种
在海浪最凶、船只无法靠近的地方
佛手往往才更大更好看
他们需要将绳子拴在岸边的石头上
一人下海一人拉拽
难度极大
现在来到舟山渔场了
这是中国四大渔场之首
真的不想再说什么了。。。
这流油的蟹黄简直太诱人!
正如片中所说
一只肥蟹都抵得上一桌好菜了
请注意这句旁白:
略带腥味的鲜香
在齿间爆裂
还有妈妈们的这些手艺
所有的言语与爱意
都在那盛得满满的碗里
看完你还坐得住?!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