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墉:考前须知,送给即将考试的孩子们!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平常心”也是“心常平”,让自己的心总保持在平静的状态,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平常就努力、平常就警醒的人,就有资格谈“平常心”。


本文作者刘墉,知名华人作家、画家,本文摘自刘墉散文集《唯奋斗者得功名》,记录的是作家与女儿之间的日常生活。


“后天就要生物科会考了,我好紧张。”晚餐时你皱着眉说。


“要有平常心。”我先简简单单地答,又加了一句,“我和你妈妈就有平常心,所以明明知道你要会考了,也不多问你,怕你因为我们问而更紧张,也更没有平常心。”


“什么叫平常心?我不懂。”你说。


好!我就用平常心跟你谈谈平常心吧!


平常的心情


平常心就像这三个字,是“平常有的心”,是“平常的心情”。


举个例子,你平常早餐都吃一个鸡蛋、一块面包,晚上都睡七个小时;考试的时候,也像平常一样睡七小时,早晨吃一个鸡蛋、一块面包,就是有平常心。


至于没有平常心的人,可能碰上考试只睡五个小时,早上为了增加体力,多吃一个蛋、一块面包,还多喝杯果汁、吃根香蕉,到了考场,又灌下一瓶浓缩鸡汤。结果,你猜怎么样?


因为他的生活方式跟平常不一样,睡得少,本来新陈代谢已经不好,又吃太多东西,不习惯,反而可能在考场胃痛。


平常的状态


我就曾经在参加大专联考的时候,因为没有平常心而呕吐;我也曾经因为没有平常心,在上电视主持特别节目的那天,脸上长了两个大疱。


为什么?


因为考试之前,我为了补充体力,特别买了几瓶健康饮料,那饮料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氨基酸,我不习惯。至于主持节目长大疱,则因为我在前一天晚上照镜子,看到几个粉刺,挤又没挤好,造成发炎。


我平常总挤痘子,很少发炎,为什么偏偏那天出问题呢?


很简单,因为没有平常心——平常我要挤就挤,反正第二天没什么大事,挤坏了也没关系;可是那一天既想挤又不敢挤,生怕挤不好,结果因为不敢用力挤,反而没挤干净,造成第二天发炎。


所以我说,要有平常心,你平常习惯怎样,考试前保持那样,就不会出问题。


刘墉常说自己最成功的角色是“父亲”,他的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茱丽叶音乐学院高材生、散文专栏作家及主持人


平常的习惯


我甚至建议你完全照平常的时间上床,即使早准备好了,也别因为想多睡几个小时而提早睡觉,因为太多人得过这样的教训,就是碰上第二天有大事,早早上床,既不困,心情又紧张,反而造成失眠。


妈妈在晚餐时也说过——她学生时代,大考前不洗头,考试那天不穿新衣服新鞋子。


我在学生时代跟她一样,那也是一种维持平常心的表现。因为当你放太多的注意力在服装上面,或是穿了自己不习惯的衣服、鞋子,剪了不习惯的发型,造成分心或临时出了情况,反而会影响考试。


举个例子,我小时候有一次参加全台北市的演讲比赛,特别在那天穿了新衣服、新皮鞋,就差点儿出问题。


因为才弯腰系鞋带,裤裆就咔嚓,裂了。等缝好裤子,匆匆出门,又发现那双皮鞋因为是新的,硬,磨脚,走一步痛一下,造成我连上台都一拐一拐的。



以“平常”修成平常心


你说,那不平常的心,不是弄巧成拙吗?


经过大半辈子,我觉得愈是碰上不平常的事,愈要有平常心。


所以,在做胆囊割除手术的前一天,我跟平常一样写文章、看书、看电视剧,跟平常一样时间上床;我每次出国前,也必定跟平常一样的时间睡觉、起床、打球。


我见太多了!许多人在出门旅行前,赶着安排未完的公事,上飞机前一夜,先赴应酬,大吃大喝,又装行李装到深夜,结果还没出门,已经扭伤了腰,上飞机之后又开始泻肚子,加上出门之前休息不够,没几天就感冒了。


或许你要说,出门前的事情当然要安排好,行李也当然要装。


对!这正是我强调的。


愈是将要面对不平常的情况,你愈应该早早安排,把那不平常的负担,用前面充裕的时间分散。如同考试,你想能有平常心,就应该早早准备;你想出门之前表现得从容,就应该早早去规划,甚至两三天前已经收好行囊;你想要穿新衣服上台,则应当早早就把衣服试穿一遍,甚至穿上鞋子里外走走,看看步子跨不跨得开,脚又会不会踩到裙角。


“平常心”要以“平常”来准备,而非临时抱佛脚。


“平常心”也是“心常平”,让你的心总保持在平静的状态,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只有平常就努力、平常就警醒的人,才有资格谈“平常心”。


延伸阅读——


“爆款”新专业


3月1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我国高校共新增本科专业2311个。在新增设的专业中,有这些专业值得考生与家长留意。


1、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大数据,直接催热了大学里的大数据专业。


2017年新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高校数量达250所。第一批成功申请该专业的高校共有3所,为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及中南大学,于2016年2月获得教育部批准。


作为交叉型学科,大数据的相关课程涉及数学、统计和计算机等学科知识。数据工作者可以施展拳脚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很多机构都需要大数据项目来做创新驱动。


2、机器人工程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消息,2017年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校有近60所。


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AI)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如此快速的增长和发展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人才需求。


3、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


为了加速新时代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2017年度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共有18所高校本科开设“网络空间安全”专业,16所高校新增了“信息安全”专业。


4、“一带一路”小语种专业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深入推进,基于同沿线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现实需要,各高校新增许多小语种专业。


北京外国语大学此次新增审批专业14个,全部为此前没有的小语种专业,其中包括斐济语、库克群岛毛利语、卢森堡语、桑戈语等。



5、新工科专业


2017年教育部审批设置了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医学工程、智能建造、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新工科专业。


根据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专业。专家表示,现在仅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这些学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就有150万,到2050年,人才缺口会达到950万人。


6、助产学


专家称,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实施,各大医院产科分娩量呈现“井喷”趋势,目前助产人力资源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临床急需本科层次助产人才。


助产学专业于2016年首次开设,当时仅有4所高校首次获批开办此专业。2017年有20多所高校新增此专业。


7、网络与新媒体


2017年共有37家高校新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近两年,新媒体上市公司是传统媒体的2-3倍。有专家认为,新媒体传播人才是信息时代下各级媒体及其它行业的紧缺人才,市场缺口很大。 


编辑:小皮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