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美女教授毕业致辞刷屏:是什么导致了成功与热情?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6月2日下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18毕业典礼隆重举行。教师代表史蛟教授站上讲台,为即将毕业的各位同学送上寄语。


史蛟教授的演讲别具一格,既鼓励学生“不要屈就于一个你不热爱的工作”,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什么导致了成功与热情?”


史蛟教授

在北大汇丰商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我们这个时代的梦想教父乔布斯曾经在某著名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绝对不要屈就于一个你不热爱的工作。现在我有个简单的问题:同学们之中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全心热爱、心所向往的职业是什么吗?


乔布斯端出的是当前一碗最流行的鸡汤,我们姑且叫它“热情理论”。根据“热情理论”,年轻人只该去做自己全心热爱、心所向往的工作。为什么呢?因为热爱带来全情投入,全情投入带来成功,即使不成功,至少你是快乐的。是不是很美妙?无懈可击。


但是,热情理论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你有一种天赋的热情,你得知道自己具有这种热情。如果你不知道,你最好先暂停一下自己的生活,因为发现热情才是当务之急。


我试着在谷歌搜索“找到热情”,返回的结果有七亿两千万条之多。所以同学们不必担忧,找不到热情是个世界性难题。在北美和英国的调查中,只有不到4%的大学生声称自己具有某种职业相关的热情。


当然,汇丰商学院的入学面试是一个例外,当初大家都告诉我,自己从小爱看《漫步华尔街》。现在你们都不承认你们对金融的热情了。我就知道,面试的时候你们都是骗我的。


但是有个事实不容忽视:就是成功人士往往确实对自己的事业抱有莫大的热情,这又如何解释?很抱歉下面我们要梦回毕业答辩:相关性并不意味着因果。是热情导致了成功?还是成功导致了热情?这其中会不会有反向因果问题?


史蛟,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教授,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经济学博士。


我今天想要与各位同学分享的,是MIT的计算机博士Carl Newport的答案。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认为,这是一个遗漏变量问题。其实是有一个第三方因素同时导致了成功和热情。


这个第三方因素是什么呢?是精通,你对自己职业技能的精通。你达到大师级的水准,就会有信心和成就感,成功和热情也就随之而来。

 

如何达到精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臻于至善。古往今来,答案从来没有变,精通是持之以恒的专注、努力和不断练习的结果。

 

不知大家是否有些失望?但这种认识让我如释重负:“天赋热情”论说我们的热爱是命中注定,我们只能够接受安排、追随热情。但是如果热情是后天塑造的,那么,我们是自由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去选择对我们有意义的工作,然后日复一日地保持专注和努力。


也许这听起来很单调,缺乏天赋热情论的浪漫感。但是,专注和努力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才是终极的自由。

 

言短意长,依依不尽。最后,代表所有教师们,我要感谢同学们在人生中风华最盛的三年,陪伴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一同成长。希望同学们此去,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做人。希望同学们在人生路上,收获友情、爱情、成功和幸福!

 

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曾名“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秉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商界军校 


史蛟曾有8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求学经历,但她最终选择回到国内。她常说:

 “我遇到了一个幸运的年代。”在她看来,中国高校的教学方式很多可取之处,她一直引领学生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探寻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更新知识的方法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汇丰商学院让史蛟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里的教育模式极其高效。


汇丰采用模块制教学,1年4个模块,1个模块9周。对史蛟来讲,两个星期的课时,差不多可以把国外一学期的东西全教完。这样的速度和频率非常快,要求学生们在上课前,完成对课本的预习,假如未能做好课前准备,很可能在课上的两个小时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而这节课没有听懂,下节课很有可能也会错过,就会彻底落后,补习也会相当辛苦。

 

况且,原本的半个学期的时间还会有一个期中考和一个期末考,“怎么才开始上课马上就要期末考了?刚期中考完,还没从这个痛苦中回味出来,立刻就要期末考了。”史蛟经常听到学生这样的吐槽。刚开始时,她特别忐忑,不知道学生的吸收程度。但实际上,她发现因为课程紧,要求学生一步步跟紧,最后学生做的也都挺不错。


在威斯康辛时,史蛟曾教过一门大课,发现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但他们未必会更好地去学习,而当缺乏学习主动性的话,更会把这个事情一拖再拖。“最后都变成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式,这样其实是适得其反的。”史蛟谈道。

 

但这样的教育模式也会引发人们的担忧。“老是这种模块制,会不会说我在很短时间内把力量都用在你这个课程上,但课程结束了,我就忘了这门课。”但在史蛟看来,这是一个课程设置和由浅入深的问题,“你先学习宏观,再学接下来的课程,这其实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样其实是不容易忘掉的。”

 

史蛟还有另外一个思量。由于课程安排紧凑,学生始终面临一个又一个时间节点,一直在高强度学习,这样就会给自己留出来主动探索的时间非常紧俏。“很有可能就是我跟着你走吧,导致他们自己从第二年级才去想论文。这一点上需要老师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从一年级就开始找选题,二年级逐步把模型建起来,这两者要结合起来。”

 

在史蛟看来,教给学生的从来都不是知识点本身,而是探索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这两点非常重要。史蛟会在基础学科中告诉大家有哪些框架和模型,把这些当作真理去记,去牢固地掌握。


而到了选修课或再往上一点时,比如说在国际金融中,会教学生如何梳理论文的结构,最开始怎么思考,后来又是哪些因素推翻了这些猜想,告诉学生没有永恒的真理。她希望学生明白,之前无论是多么伟大的经济学家提出的猜想,最后都有被推翻的可能。

 

同时,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审视之前的研究。


“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二十年前的理论,二十年后可能就不再适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是说记住我教给你的理论,而是一种意识,懂得自我更新,学到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史蛟认真地说,“这种方法是历久弥新的,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去学习一种去探索、更新知识的方法。”

 

史蛟建议同学们在学习时,首先阅读经济学专业书籍,但不仅仅是自己研究领域,要涉猎其他领域,扩展眼界;同时由于经济学是通过数理、建模、数量金融学的方式来讲人的故事,通过数据来讲述历史,所以多读历史、人文方面的书籍也很重要。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阅读材料是时事资料,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再好不过的学习。


 

 “承担责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做研究生的时候,史蛟总希望留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做研究,最好其他事情越少越好。“开始教书之后,你会发现去承担责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史蛟说,“以前做学生的时候有一个感觉,一个人要走得远,就必须轻装简行,不能有很大的负荷。但现在我的想法变了,一个人能够承担责任,才能走得远。”

 

在同学心中,史蛟是一个“超美超好,很温柔很耐心、很负责任”老师。有节国际金融课上,需要随机分组完成小组作业,有个男孩就问她可不可以把他和女朋友分在同一组,史蛟不但答应了,还跟他们开玩笑。这样学习氛围让史蛟成为同学心中一个“亦师亦友”的存在。


史蛟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们,作为一名成年人,应该怎样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正如她在毕业典礼上对学生们所说的那样:“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去选择对我们有意义的工作,然后日复一日地保持专注和努力。


对每个人而言,有意义的工作而努力,就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编辑:艾彼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