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余华:有人说中国电影像中国足球,中国股市像中国足球,其实……

余华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世界杯是一个世界剧场,三十二个国家的球员在此上演他们的力量和速度,战术和技巧,胜利和失败;三十二个国家的球迷在此上演他们的脂肪和啤酒,狂热和汗水,欢乐和伤心。在这个为期一月的世界剧场里,踢球的和看球的,不分演员和观众,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旅途中的明星。




余华:我与足球的“古典爱情”


我是从1978年开始看世界杯的,当时是冠亚军争夺战的录像反复播。那个时候才知道有世界杯。我在小学的时候踢过球,我们当时就组织了学校的足球队。当时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足球应该怎么踢,什么越位根本就不懂。到了1982年就开始正式看到世界杯。


马拉多纳和我是同一年出生的,都是1960年。我是跟着他一起成长的。他退役时,我还没退休,我的工作是可以赖着不走的。


不仅是我,很多人都喜欢马拉多纳,像我们这代人真的是看着一个球星的成长,看着他如何到一个顶峰,然后走向低谷。这个人的性格是那么地讨人喜欢。马拉多纳是一个将“人的本性”流露得很多的人。很难有人能够超过他。


现在梅西有那种潜质。自从马拉多纳退役后,阿根廷队缺少核心。自从马拉多纳让梅西后撤后,阿根廷队的进攻变得非常犀利。


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解说员还算不错。任何国家的球迷或者媒体,都会对自己国家解说员有各种各样的看法,解说其实也是众口难调的。


有些人嫌你声音太大。比如说黄健翔的解说在中国算是很有激情的,但也有人说他太过激情了。但我不认为他过了。比如刘建宏的解说,有人认为他太过理性,但我也不完全这么认为,因为他有时候也叫、也喊。


解说肯定是每个国家风格不一样,每个解说员自己的风格也不一样。另外你要知道,那个CCTV是很麻烦的,不让你放开说。如果有出格的话,领导马上就会通过导播提醒他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是很没意思的。


我们的乒乓球项目之所以强,是因为我们的乒乓球桌太多了,有很多人家里都有乒乓球桌。但是我们这个国家虽然很大,草坪太少了。而且很多城市的草坪是不让人进的。我去过那么多国家,没有一个国家的草坪是不让人进的,就中国。


另外我们的足球场太少了,足球场基本上是用于田径的。周围是跑道,中间是跳远、标枪……诸如此类的。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但不是足球大国。假如某个孩子在花园里踢球,肯定会被骂出来的。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足球环境。我们中国踢球的人口,比日本、韩国少得多。


想想那些蜂拥而至的球迷,有的腰缠万贯,有的囊中羞涩;有疯狂的,有害羞的;有争吵打架的,有谈情说爱的;有男女老少,有美丑俊陋……


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演出,剧院的、街头的、屋里的、床上的、政府里的、议会里的、飞机上的、轮船里的、火车和汽车里、战争与和平里、政治和经济里……都会改头换面集中到这个世界剧场上。


可是随着赛事的推进,球迷就会逐渐离去,到了半决赛和决赛的时候,五彩缤纷的球迷逐渐趋向单一。这就是我为什么欣然挑选中间十天的理由,我可以感受到大规模的球迷的喜怒哀乐。


在小组赛结束和十六强赛开始之时,想想约翰内斯堡或者开普敦的机场吧,伤心的球迷成群结队地进去,欢乐的球迷源源不断地出来。


男球迷和女球迷有所不同,男球迷关心比赛,女球迷关心比赛的同时另有所图。在约翰内斯堡的腾讯记者驻地说两句某个帅哥球星的坏话,立刻会有女记者虎视眈眈或可怜巴巴地盯着你。


某女记者采访某位帅哥球星时意外获得了两次贴面亲吻,回来后喜不自禁地讲述美好的贴面,立刻引起其他女记者羡慕的尖叫声,男记者则是不屑地说:“他是憋坏了。”


世界杯期间,人们对呜呜祖拉的出现喋喋不休。非洲人弄出如此壮观的助威工具,他们的腮帮子功夫同样壮观,周而复始地吹响着。让人觉得这届世界杯是在养蜂场里进行,看台像是密密麻麻的蜂巢。


多年以后,很多人会忘记南非世界杯的冠军是谁,可是会记得呜呜祖拉。这就是人类,关心野史总是超过关心正史。


每逢世界杯,中国人就开始为外国人摇旗呐喊,为了各自支持的球队在网上唇枪舌剑甚至破口对骂。我在南非时,外国球迷都将我当成日本或韩国或朝鲜人,知道我是中国人十分惊讶,因为中国队没去南非。


西方媒体这些年来总是担心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速膨胀,他们不知道我们有时候没有民族主义情绪,比如世界杯期间。


冯小刚说中国电影像中国足球;以前有人说中国文学像中国足球;股市低迷时有人说中国股市像中国足球……


其实中国足球这些年给我们带来很多欢乐,拿它作比喻来发泄愤怒和不满很安全,既不会犯政治错误也不会犯经济错误。


苏童:我只关注足球本身


苏童的球迷史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中央电视台开始转播世界杯的比赛。虽然才二十出头,苏童已经在文学圈中小有名气,《桑园留念》、《南方的堕落》等都曾引起轰动。


“1986年中央台电视转播世界杯,我整个夏天都没出门,马拉多纳、济科、苏格拉底一下子闯入我的生活,他们每一个过人和射门的动作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快二十年了,苏童依然把马拉多纳当作自己的偶像,“任何人都超越不了他,他是足球场上的神!现在的罗纳尔多什么的,在马拉多纳的背影下都俗不可耐!有人说马拉多纳在足球场外是混球,这我不管,我从来就只关心足球本身。”



阿来:为看世界杯让《尘埃落定》停过笔


有的作家特别喜欢足球,有的作家没那么喜欢。阿来是属于特别喜欢足球的那一类。作为一个少年时代有牧场生活经历的人,他天生喜欢草地,喜欢奔放。


他说,比赛不会因为淅沥的雨水,飘飞的雪花而终止。这使得足球这项文明世界的现代竞技运动,竟带些前工业时代的奔放;作为一名优秀的作家,阿来对技术之外的命运不确定性这些主题,有着天然的敏感和嗅觉。而这些,足球比赛都能提供。


阿来喜欢足球很多年了,“从上世纪80年代有电视机,我就开始看球。我们那代球迷基本都是受意甲联赛熏陶成长起来的。那个时候也正好是‘三剑客’时代,我可是尤文的忠实粉丝啊。我在德国看过勒沃库森的主场比赛,在意大利看过国际米兰的主场。”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阿来家里有一台家用录像机,他自己把开幕式还重新编辑一遍,经常自己重温。


后来,阿来第一次去欧洲参加活动,对东道主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希望看一场意甲。为了在米兰等候一场比赛,他还主动取消了参观威尼斯的计划。在罗马,阿来又放弃另外的参观项目,再次离队去参观罗马队的主场。由于那天不是比赛日,不能进到场子。阿来就在那个有很多老松树的山岗下,围着体育场绕了两圈。



《尘埃落定》让阿来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很多读者不知道,这部现代文学经典之作的酝酿诞生过程,也充满了浓浓的足球味。阿来说,“写《尘埃落定》那年,恰好遇到1994年美国世界杯。很多时候我为了看球,停止写作,看完了才能接着写。几乎相当于停工一个月。”但阿来觉得很值得。


在阿来的观念中,体育运动和写作是一回事,真正的球星都是能够真正享受这项运动带来快乐的人,好的作家也是一样,能体会到写作带来的乐趣,而不是事先就把写作的目的设定为拿奖。


到现场看世界杯,是每一个球迷的梦想。阿来也不例外。2006年,阿来在德国,眼瞅着马上就可以看世界杯了,结果却因为有急事,阿来不得不与德国世界杯擦肩而过。这也在阿来心中埋下了不小的遗憾。2010年,阿来与余华、池莉等作家一起去南非看世界杯。为此他还推掉了《格萨尔王》英文版的首发式,“毕竟世界杯四年才一次,不能再错过。”


阿来说,喜欢现场看球的感觉,“不只是看球队精彩或者不精彩的表演,还要看看那些球迷,置身到他们中间,去欢呼,去叹息,去听,去看……而在电视里看球,对于排兵布阵,你都只能去想象。但在现场,全场的球员位置和布阵都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你可以自己独立思考,不会被电视左右你的思想。”

编辑:青柠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