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的15句忠告,找回失落已久的判断力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思维本来是人面对实事进行判断的活动,而在现代社会,由于追求效率和速度的缘故,人们往往不是研读该对象本身,而是凭借一些类似法则或他人经验而来进行断言。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洞察到这一点,于是写了《单行道》。直接将思想的材料——意象(思维图像)放在你面前,让你的精神活动回归思维本身,回归判断本身。
以下文字节选自本雅明代表作《单行道》。跟随本雅明的思路,寻找失落了的判断力。
1. 空肚子的人讲述梦时,仿佛在说梦话。
——《单行道·早餐室》
2. 劝说是不会有成果的。
——《单行道·致男人们》
3. 纯粹的读者在他如梦般自由翱翔的领地依随的是那搏动着的自我,而誊抄文本者却任凭它发号施令。因此,中国誊抄书籍的实践就这样无与伦比地成了文字文化的保证,而那些誊本则是解开中国之谜的一把钥匙。——《单行道·中国货》
4. 人对动物感到恶心时居主导地位的感受是害怕与它们接触时被它们认同。
——《单行道·手套》
5. 在有缺陷和易受指责的地方,爱恋的飞矢营巢而居。
——《单行道·建议用这样的栽培来保护公众》
6. 对北欧男人来说很少有比如下这一点更能标识出他们特点的了:当他们爱上某个女人时,在向前向她表白之前,他们无论如何也要先独处一下,以对这样的心迹先独自审视,感受一番。
——《单行道·纸张和文具》
7. 如果人们执意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而又不想用那个小物质世界的全部道具和工具去开启通向他们的门路,那么,眼里就必须有这个小世界的标准。
——《单行道·建筑工地》
8. 送别的人是多么容易受到爱慕啊!那是因为轮船或列车窗口挥动的围巾为离去的人激起了燃烧得更纯洁的火焰。渐远的距离像颜料一样浸入离去者的心田,使他沉浸于内心隐隐的思绪中。
——《单行道·内务部》
9. 写一篇好散文要经过三个台阶:一个是音乐的,这时它被构思;一个是建筑的,这时它被搭建起来;最后一个是纺织的,这时它被织成。
——《单行道·注意台阶 !》
10. 一个现代人在打开一本书之前,眼前已密密麻麻满是变化着的、色彩缤纷并且彼此不协调的铅字字母,以至他洞察书中远古宁静的机会变得微乎其微。蝗虫群般的印刷文字如今已经遮蔽大都市居民奉为精神之光的太阳,而且它们还会一年一年地变得更加密集,至于商务活动中不得不做的事则在这方面走得更远。
——《单行道·宣过誓就职的审计员》
11. 当今学者们的平庸之作都愿意像目录索引那样被人阅读,但什么时候人们会像写目录索引那样去写书呢? 假如糟糕的内容是这样挤渗到外面来的,那么,一部其观点无需阅读就会自己显露出价值的杰作就会以此方式诞生。
——《单行道·教学用具》
12. 不要让你的任何思想隐名埋姓地流逝而过,要在小本子里仔细记录下你的每一个思想,就像当局登记外国人那样严格。
——《单行道·禁止张贴 !》
13. 永远不要因为你没有什么可写了而停止写作,这是文学荣耀的一条戒律。只有必须遵守的时辰( 如进餐、约会) 或者在作品完成之时,才可以中止写作。
——《单行道·禁止张贴 !》
14. 书籍中的脚注在妓女那里便是连裤袜里的钞票。
——《单行道·13号》
15. 唯有不抱希望爱着他的那个人才了解他。
——《单行道·弧光灯》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人,思想家、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出版有《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和《单向街》等作品。有人称之为“欧洲最后一位文人”。他喜欢藏书,不只是为了阅读,而是为了在其中游荡。
编辑:小皮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