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曹原有多牛?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18日发布了2018年度科学人物,中国学生曹原登上榜首,网友刷屏点赞...



12月18日

 世界顶尖学术期刊

英国《自然》杂志

发布2018年度科学人物

中国学生曹原位居榜首



《自然》杂志发布2018年度科学人物,中国95后位居榜首


      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18日发布了2018年度科学人物,位居榜首的是1996年出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的中国学生曹原。


      曹原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这开创了物理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有望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传输效率,这份杂志将曹原称作是“石墨烯的驾驭者”。


      早在今年3月5日,《自然》发表了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石墨烯重磅论文。曹原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而他也成为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该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最年轻的中国学者。


      每年《自然》十大人物的封面图片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10”,具体样式和底纹都会融入当年的科技热点进行设计,今年的封面图片明显指向曹原的成果。



数字“10”中的“0”被处理成一个正六边形,宛如构成石墨烯的碳环结构,整个数字“10”则点出了赋予石墨烯超导能力的“魔角”。


天才少年曹原:“我并不特别”


曹原是许多人眼中的天才,2007年,他用了三年时间读完了小学六年级、初中和高中的全部课程,于2010年以高分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年仅14岁。


4年后毕业,18岁时前往美国攻读博士。


少年曹原


      曹原出生于1996年。他从小就是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初一只读了一个月,

初二读了三个多月,

初三还没待够半年就参加了中考,

并顺利考上了深圳耀华实验学校。


      耀华实验学校以“超常教育”闻名,主管该项目的是副校长朱源,曾任教中国科大少年班20多年。


      曹原对化学和物理非常感兴趣,做化学实验所需的硝酸银很贵,也很难买到,他就买来了硝酸,把妈妈的银镯子放了进去,人工“合成”了硝酸银。


      高中学业十分繁忙,他放学回家就10点了,但依旧要花1个多小时的时间

捣鼓各种化学试剂。


曹原生活照 


      2010年,14岁的曹原以高考理科669分的成绩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学院,

并入选 “严济慈物理英才班”。【注:“严济慈物理英才班”由中科大与中科院物理所合办,目标是培养未来活跃在物理及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天才代出的中科大少年班竞争激烈,曹原在其中却如鱼得水。


      有同校的知乎网友回忆,经常在各大教授的办公室看到胸前挂着钥匙的曹原一脸认真地请教问题。


中科大少年班学院

 

      中科大教计算物理课的丁泽军教授,因教学严谨、苛刻,让许多学生“闻风丧胆”,人称“丁老怪”。但这位“丁老怪”却对曹原赞赏有加,他曾表示曹原是“很聪明的家伙”,本科时仅用一个寒假的时间,就完成并发表了计算机物理课程中相关研究成果的文章,“真的是怪物啊!”


      现在,丁教授每年上计算机物理课绪论时,都会提到曹原。


      中国科大物理学院曾长淦教授也证实——“这是在我实验室混过的娃。”


       “(本科)在我们实验室还发了一篇PRB(物理学术期刊)理论文章。当时就觉得他太厉害了。”


      “他是如此的令人放心:只要把题目交给他就行,他一定能做出来!”


在中科大读书时的曹原。


      曹原开挂的人生远不止这些。


      2012年,他被选为首批交流生赴密歇根大学学习;


      2013年6月,被牛津大学选中,受邀做两个月的科研实践;


      2014年,获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不久,他在牛津大学实践时的导师陈宇林教授推荐其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深造。


      目前,曹原在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攻读博士,师从物理学家Pablo Jarillo-Herrero,也就是开头提到的两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即项目总负责人。

 

曹原荣获郭沫若奖时与时任校长侯建国院士合影


在《自然》杂志为曹原撰写的特稿文章中,曹原承认自己的情况并不常见,但说自己并不特别。


他说自己毕竟还是用了四年时间读完大学本科:“我只是跳过了中学里一些无趣的部分。”


曹原的导师和同事是如何评价他的呢?


《自然》杂志称,曹原在麻省理工的导师认为曹原在内心深处是个"修补匠",喜欢把东西拆开重装。“每次我进他的办公室,里面都乱糟糟的,桌上堆满了计算机和自制望远镜的零件。”


尽管年纪轻轻、又有些害羞,但同事们都说曹原的坚持不懈体现了他的成熟。有一次,曹原花了六个月时间研究一份看似富有突破性的数据,最终却发现那不过是实验设置中的巧合。“他有些沮丧,但他只是撸起袖子继续干下去。”他的导师说。


对于自己的“学霸”成长经历和所取得的成就,曹原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他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工作之余,他会通过天文摄影进行自我调节。


仰望星空总是能让我安静下来。天文摄影涉及包括光学、精密机械、电子电路、嵌入式程序等在内的多方面科学技术,折腾这些东西,都是我的兴趣。”


曹原的天文摄影作品


他的本科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家曾长淦表示,世界各地已经有多所大学向自己的高足抛出了橄榄枝,不仅有博士后的职位,而且还有教职。


“在中国的凝聚态物理学家中,每个人都知道他的名字。”曾长淦说。


网友刷屏点赞:别人家的孩子


      对于曹原登上《自然》年度十大科学人物榜首,网友刷屏点赞:




      未来的科研生涯将会走向何方?曹原说自己并不知道。


      曹原在接受《自然》杂志采访时只是说:“对于石墨烯的‘魔角’,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这样的少年英才,太厉害了!



综合自《自然》杂志官网、中国日报网、新华网等。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