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拿中国薪水,却立志帮中国成为数学强国,他是谁?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他33岁摘得世界最高荣誉,被称为数学王国的“凯撒大帝”;
他在香港长大,在美国工作,却不拿薪水,担当国内四家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他批判数学界的学术腐败,直言“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哈佛毕业生的论文水平比国内有些院士的文章都好;如果不重视学风建设,中国科技至少后退20年……”
他就是数学家丘成桐。
香港长大,美国成名,可他的一颗中国心始终未变
1949年,丘成桐出生在广东汕头,同年随父母移居香港。
父亲丘镇英曾是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的教师,丘成桐从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在他14岁那年,父亲突然离世,家庭陷入了困顿。
丘成桐一边打工一边学习,17岁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开始了他的数学之旅。
因为成绩优异,丘成桐被推荐至美国伯克利大学深造,在那里得到了数学大师陈省身的言传身教。
数学博士毕业后,他定居美国。1979年,丘成桐受当时中科院数学所所长华罗庚的邀请,第一次访华。自出生之后的30年后,他再次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丘成桐说:下飞机,我伸手摸了一下北京机场的地,我终于到了中国内地。
虽然丘成桐很早就离开中国到美国学习和工作,但他从小学习中国历史和哲学,喜欢吃中国菜、听中国话,对祖国的情感从没有因为离开而改变。
他说前些年去甘肃走丝绸之路,“感觉很好,跟我在看历史书时的想法能够共鸣。我去英国看大英博物馆,去法国看罗浮宫,都很有意思,但引不起我的共鸣。”
之后,丘成桐有意招收来自中国的博士研究生,为中国培养数学人才。
他发现中国的大学教育没有做好,因为到哈佛数学系留学的中国学生水平往往不够。在博士资格考试中,其他国家的学生差不多能够达到满分,而中国学生只能拿到一半的分数。
丘成桐在几年前接受采访时直接给出了他的结论:“这些年,中国大学的基础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
他说,“有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不比美国差。但是在实践中我发现,国内大学的教育水平并非人们想象得那么高,美国的大学教育比中国好得多。研究生教育美国比中国好得更多。”
“我每年都会收到很多国内学生的推荐信。后来发现有很多是假的,是学生自己写了推荐信,然后请教授签个名,许多教授很不负责。”
这位经验丰富的数学大师认为:种种现象都表明,是本科出了问题,学生本科没有念好。“做学问的修养等基本问题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而且还不用功。归根结底是本科教育不扎实。”
于是,丘成桐在中国大学发起数学竞赛等人才培养计划。这些年,哈佛招收的中国留学生,数学水平提高了不少。
不拿薪酬,他只求对中国数学有贡献就行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丘成桐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研究所、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浙江大学数学中心的主任。
出人意料的是,丘成桐没有从中拿过任何薪水。
对于这个问题,丘成桐的回答是否简单:
我在这边是白干的,我觉得对中国数学有贡献就行了。
钱拿了有什么好处呢,买一个房子,开一个好车子,吃饭好一点。我孩子长大了不需要这个钱,我的钱足够用了。
虽然不拿薪酬,但作为世界知名的数学大家,丘成桐却四处为数学研究机构筹集资金,呼吁各方支持数学科研。
丘成桐直言,自己并不喜欢这样的活动。
他说,有些有资本做生意的人很骄傲,我不想理他们,有些人认为我在求他,其实对我自己没有好处,我是替这个国家着想。我宁愿去旅行,好好欣赏大自然的风景、历史,这样会愉快很多。但是要将项目办好,我还是愿意花点儿功夫筹钱。
他规定中心科研人员不得兼职,称兼职是不负责任
丘成桐曾经对媒体表示,他生平立志只做好两件事情。第一,做出一等的数学研究;第二,为中国数学教育服务,帮助中国成为数学强国。
在丘成桐的带动下,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已经汇集了来自海内外的100多名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在数学前沿问题的研究、数学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影响力与日俱增。
通过各种方法,丘成桐给这些年轻的数学家尽量丰厚的收入,但明确规定,不准兼职。
丘成桐以哈佛大学为例。
哈佛大学给我的职位,除了休假的时间,是九个月薪水,假如我这九个月在其他地方兼职,就是犯法的。
很多教授到不同地方兼职,到兼职的学校一年可能顶多就去一个星期,可是拿钱还不少,这是完全不负责任的。学生看不到他,老师也看不到他,可是系里面要做什么事还要由他来做主,这是霸权,很不应当的事。
坚持不准兼职的原则,事实上源于丘成桐在国内大学发现的一种怪现象:名教授不带本科生。
丘成桐曾尖锐指出,他发现国内高校一些“怪现象”:一些所谓的“名教授”不花时间参与本科教学。
他说哈佛的教授数量比国内大学要少很多,数学系也就是十七八个正式教授。但是数学系每年都要开会一到两次,研究讨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进度,教授会花很多功夫去培养本科生。
比如数学系的本科生,一年级就会根据学生情况划分不同水平,选择最好的学生去重点培养,当本科生毕业的时候,一般就会有2到3个毕业生的学术论文可以登载在第一流的杂志上。“论文水平比北京大学的教授还好。”丘成桐说。
他认为国内名校的教授之所以不带本科生,并非因为师资力量紧张。
丘成桐先生一语道破:“现在名校教授花时间不是在学术上。有些人首先到海外弄好处,捞金钱加荣誉,让外国人来评价自己,一年有3个月到5个月在国外‘走穴’。不管这个教授有没有能力,评博士点,自然基金会,甚至评某某大学这些活动都有他们的身影,至少1/3的时间用在学术交易和拉票。算起来,2/3是非学术生活。当然不愿意做学问了。”
另一个让丘成桐先生感到困惑的现象是:现在国内有的教授,一个人居然带30个研究生。
“这样怎么保证教学质量?即便在哈佛这样的世界名校,一个教授一般带五六个学生已经很多了。国内这种做法是典型的讲量不讲质。质量粗糙,怎么可能搞好研究?
“老师自己的水平都不够,居然带30多个学生?真是糟糕!许多学生认为不用念书就可以做博士,博士论文抄抄写写,怎么可以?这样下去很危险。”
丘成桐认为,不重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直接后果是,形成恶性循环,使整体水平慢慢压下来。“教育是长远的事情,基本的东西没有掌握,就根本没有前途。”说起这些,他十分着急。
为此,丘成桐前几年就在浙江大学成立了数学英才班,就是希望用先进的数学教学方法,比如采用了美国大学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中国学生扎实的基础能力。“选用美国的方法教并不是崇洋媚外。数学教学是没有国界的,我一定用最好的方法教中国学生。”
他说奥数培训机构是“工厂” 急功近利抹杀孩子兴趣
全社会对于数学科学重视程度的欠缺让丘成桐感到担心。
丘成桐认为,中国家长大多数只希望孩子一生平安有钱,却不鼓励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一些孩子明明在数学方面有天分有兴趣,家长却鼓励他们去念金融,因为金融能够赚钱。
在急功近利思想的主导下,原本应该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提高孩子思维能力和学习素养的奥数培训,全然变了样。
丘成桐说:美国的奥数培养是从兴趣方面来培养的。假设有几千个美国小孩子学奥数,至少有几十个是很好的,很有兴趣的。但是中国学奥数的小孩子有两三个感兴趣的就不错了。奥校变成一个工厂,培养一些小孩子只能解决奥数的问题,完全不是培养兴趣的地方。
他指名道姓批评学术腐败,称中国数学教育正发生变化
多年来,丘成桐在接受媒体采访以及其他场合下,对于数学界的学术腐败问题以及其他不合理现象指名道姓进行批判,往往身陷舆论的旋涡之中。但丘成桐说,对此他并不后悔。
他直言,这个事情我不做,没人敢做,问题就改不了。那我到中国来干嘛?我看到大批天真同时有才华的小孩子,假如他们因为某种制度出不了头,我过意不去。
前些年在和国内学术机构打交道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让丘成桐忧心忡忡:国内学术风气已经到了必须整治不可的时候。
“学风很糟糕,我呼吁一下,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中国科技的发展至少退后20年,如果这些基础教育不重视,问题越积越多,以后会更难。”
丘成桐认为,导致教育重量不重质的原因,就是有些高校和主管部门喜欢用“亩产万斤”的形式作为工作成绩向上汇报,却完全不考虑教育的真正使命。
身为数学大师陈省身的高徒,至今丘成桐仍然对恩师的学风赞不绝口,认为那才是做学问者应该遵循的方向。
丘成桐介绍说,上世纪30年代,陈省身等人大学毕业到海外求学,学成后毅然全部回国,没有在海外留下,但是拿来了世界最先进的学问,当时国内许多大学互相交流,学风好得不得了。
尽管当时条件很艰苦,陈省身的数学讲义都是手写和油印,就在那种条件下,陈省身几乎看完了大部头的数学巨著。最终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包括华罗庚先生等人,共同训练出中国第一批数学高等人才。
丘成桐的批判也确实带来了许多积极的改变。
在央视《面对面》的采访中,他说:
举个例子,有些名校十多年二十年前,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现在都在教。很多教育部的官员跟我讲,我讲的话他们都看了,他们也在改。
这几年中国政府对基本科学越来越重视。因为大数据也好,人工智能也好,背后全部都是数学。没有基本科学,中国的科技突破不了,总是要跟着人家后面走。
综合自央视新闻《面对面》等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