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人生履历,牛到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晚的只是开始的勇气!”
最近,有一期央视《开讲啦》节目燃爆了,
不仅舞台搬到了海军舰艇上,
更请来了最近人气爆棚的
中国第一位女实习舰长
韦慧晓!
韦慧晓开挂的人生
在现场直接秒杀了“北大还行”撒贝宁:
23岁成为华为金牌员工,
27岁荣获环球洲际小姐大赛十佳,
同年考上中山大学硕士,
28岁赴西藏支教,
31岁成为水立方志愿者,
34岁成为中山大学博士。
博士毕业后,这位妥妥的“学霸美女”
又做出了令人惊讶的人生抉择,
她放弃百万年薪的邀请,自荐入伍,
成为辽宁舰上的一名军人!
六年的历练,
今天,她已经成为人民海军历史上
第一位实习女舰长!
节目中,提及放弃
选择年薪百万工作的原因,
她回答之霸气,
引发500万网友为她点赞!
我当时对这就完全没有兴趣......
有两种价值观:一种价值观呢,是戴着非常昂贵的手表,好显示出来自己身价百倍;
另一种价值观是我这种价值观,一块不贵的手表,因为我戴过了,所以身价百倍。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美女学霸”到“实习舰长”,
韦慧晓让人惊叹的人生,
背后却是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她是“全能学霸”
是华为“金牌”
也是援藏支教“韦老师”
1977年11月11日,
韦慧晓出生在广西百色市,
是个地道的壮族妹子。
韦慧晓(左一)与玩伴合影
韦慧晓从小就是“学霸”,
参加高考那年,
分数足以上清华的韦慧晓
在“提前批”的志愿一栏
郑重填写了国防科技大学,
可惜由于当时招录模式的限制而未能如愿。
从小热爱自然科学的她
又填报了“地球科学”这个冷门专业,
招生老师不理解这个小学霸
为何要埋没自己,
出于“好意”帮她改成了气象学。
即使没能入读自己最喜爱的专业,
韦慧晓依然对学习和生活认真负责。
在南京大学就读期间,
出类拔萃的她因为形象佳、英文口语好,
还被推选为学校礼仪队队长。
大学毕业后,
韦慧晓凭借出色的综合素质,
进入华为,
成为高级副总裁秘书,
短短4年间就从职场“小白”,
成长为华为的“金牌”员工,
甚至带领团队获得“金牌团队”奖。
可韦慧晓并不满足于此,
她跨专业自学课程,
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研究生!
系里有位搞了一辈子科学研究的老系主任,
将毕生心血都花在了一些
经费不多、难度极大,
但却能助力国家发展的项目之上。
韦慧晓将他作为心目中的榜样,
并常常以他的精神自勉:
“如果有些事情本来应该有人做,
但目前没有人做,
我愿意去做!”
韦慧晓甚至还参加环球洲际小姐大赛,
从众美女中脱颖而出,
成为中国特区赛区十佳!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
韦慧晓在中山大学接触了
去西藏支教的学生志愿者,
她立即申请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
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
奔赴西藏林芝县中学支教。
韦慧晓在西藏林芝支教
2008年11月,
《中国研究生》刊发了一篇题为
《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文章,
并将韦慧晓选为封面人物。
作为这篇文章的作者,
韦慧晓在其中详细记录了
自己两番入藏的亲身感悟。
“从广州往北从青海的格尔木走青藏公路进藏的路程是八千里路;而我九月份刚刚结束的艰苦的西藏阿里地区地质考察之旅也是八千里路。
进藏不易,在藏更不易——这一点,到过西藏的人、在西藏的人都深有体会。”
在林芝支教时,
由于当地学生有藏文课的学习传统,
英语课的课时数被大幅压缩。
为了帮孩子们赶上进度,
韦慧晓向几名课任老师挨个“乞讨”时间,
将自己的课时量
骤增至林芝县中学教师里的第一。
援藏结束后,
韦慧晓信誓旦旦的展望未来:
“我将继续行进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这条路上还会有很多个不同的‘八千里路’,我将满怀欣喜地迎接未来的风雨阳光。”
2007年6月,
韦慧晓接到父亲病危的通知,
正在西藏当志愿者的她赶回去
却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可命运对她的打击接二连三,
不待韦慧晓收拾起悲伤,
仅仅在一年后,北京奥运会开幕前3天,
正在水立方做志愿者的韦慧晓,
又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
想到妈妈很为自己
能当奥运志愿者而骄傲,
韦慧晓抹去悲伤的泪水,
忍着巨大的悲痛,
继续北京奥运微笑服务!
常人眼中的一道道坎,
成了淬炼她心志的一团团火。
在韦慧晓的志愿工作总结中,
有这样一段话:
“当你把祖国人民的命运与自己、
与家庭的命运联系到一起的时候,
为国也是为家。
父母是这样的,我也是这样的,
所以对我而言:
‘忠’就是‘孝’,
忠于国家民族,
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我愿意到战场上去
哪怕是当炮灰!
在韦慧晓硕博毕业前夕,
她已经是中山大学的风云人物。
登上了
《中国研究生》杂志和
《广东人才》杂志的封面,
还被同学称为
“笑得最好的封面女郎”。
临近博士毕业,
韦慧晓开始认真思索自己想走的路。
“经历了大学毕业、考研、工作、到西藏支教,直到2008年我才意识到,对于喜欢纪律、性格好强、无私无畏的我来说,军人才是最为适合的职业。”
2009年8月中国海军
启动组建航母接舰部队,
海军有关部门收到了一封信,
信中写道:“航母是中国水兵最大的舞台,
为了心中的梦想,
我申请当一名普通的航母舰员,
在战风斗浪中历练成长!”
自荐人是韦慧晓。
当时她还是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
面对别人的不理解,
她说:“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
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
而且也必将是我此生
最值得自豪的历程!”
为了穿上军装,
韦慧晓开始了体能训练,
每天跑四五公里,
一年后逐渐加到每天10公里。
了解到34周岁是博士应届生
特招入伍的最后期限,
韦慧晓紧紧抓住自己靠近那一抹迷彩的最后机会。
她将所有她认为能够证明自己
具备成为一名合格军人的材料,
都汇集起来装订成册,
作为一份长达200多页的自荐信
打包寄给了海军首长。
这一次,自荐信寄出3天后
她就收到了海军有关部门的电话。
那一天韦慧晓终于明白何为
“漫卷诗书喜欲狂”!
她走在路上,
感觉“就连落叶都是带着音乐的!”
半个月后海军方面派人到学校考察,
并为她提供了3个选择,
其中包括当时正在组建的航母接舰部队。
没有任何犹豫,
韦慧晓选择了这项
“与民族崛起紧紧相连”的事业。
在2012年1月,
韦慧晓通过层层审批被特招入伍。
次月,有关部门考虑到韦慧晓的优秀经历,
决定破例给她一次机会,
将她编入刚组建的航母部队!
入伍当天,
苦苦追求多年的军旅梦终于实现,
韦慧晓激动地在日记中写到:
“此生,嫁给海军!”
从零起步,逐梦女舰长!
在部队集训时,
韦慧晓显得十分“稚嫩”。
她第一次做自我介绍,
习惯性地向所有人鞠躬,
教官立刻纠正她应该敬礼,
她才意识到“要抓紧进入角色”。
可她34岁的“高龄”和蹩脚的表现,
让教官们难以看好,
有一位副航海长甚至预言
她只能坚持1个月。
抛弃之前的荣光,
作为一名军人,
韦慧晓再次从零开始。
作为海军不会游泳不行,
韦慧晓便用课余时间扎在泳池,
几个月就成了水中健将;
跑步不如年轻人快,
她便在耐力上下狠功夫……
在大连舰艇学院短短8个月的学习中,
韦慧晓不仅体能测试达到优秀,
还以总成绩第一
通过了航海指挥和舰艇战术指挥
两个专业的考核,
她褪去了一身书生气,
成为当之无愧的“硬核学霸”!
2012年底,
韦慧晓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辽宁舰,
成为航母第一位女副部门长。
没多久她便发挥所长,
牵头研究起了航母的
“飞行甲板的风场特性”。
这项科研对舰载机起降十分重要,
韦慧晓也因此
获得海军总部对该研究的立项支持。
3年后,由于工作十分出色,
上级调任韦慧晓
去长春舰担任实习副舰长。
从服从命令的兵,
到发布命令的人,
这对韦慧晓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这些都不算什么,
时间才是我遇见的最大困难。”
为了逾越年龄的障碍,
她给自己创立了一套“天花板理论”:
每天都把自己的极限往上再顶高一点,
每天都要有所突破。
在1年8个月的夙兴夜寐后,
韦慧晓已经对指挥舰艇游刃有余,
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副舰长,
并圆满完成了“猎鲨”、
中俄“海上联合—2016”等任务。
据官方统计,
从海军学院到一舰之长,
最少要经过15年的学习。
这对于韦慧晓来说“太久了”,
她把一切碎片化的时间都用来学习,
硬是用6年多的时间,
走完了别人15年的路程,
在2018年成为郑州舰实习舰长!
她也是人民海军史上,
第一位女实习舰长!
被调往郑州舰后,
夜间巡查的舰值人员常常看到
她的舱室在凌晨1点还透着灯光。
而次日清晨五、六点钟,
她又背着小包去练习游泳,
分秒必争地弥补自身短板。
“在没有遇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以前,我觉得做什么都是一样的。可是一但遇到,就全都不一样了。‘马不扬鞭自奋蹄’,这就是我现在的状态。”
有人对她
“中国第一位女实习舰长”的标签
十分感兴趣,
她却解释到:
“我们首先是军人,
其次是舰艇部队的军人,
再次才是女舰员。
敌人的弹药可分不清你是男的还是女的。”
韦慧晓更对自己要求严格,
不仅要在国内拔尖,
还要在世界范围内,
成为顶尖军事人才!
“时间上的第一不重要,
实力上的第一才重要。”
成为郑州舰实习舰长后,
韦慧晓的干练和细心
给官兵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谁的领带歪了,
谁忘记戴臂章,
无论职位高低,
她都会第一时间要求其改正,
“她的眼里没有灰色地带。”
一丝不苟,永不妥协,
正如韦慧晓指挥的战舰一样,
风格硬朗,战斗力强悍!
如今的韦慧晓,
俨然一副身经百战的老兵模样,
已经看不出她曾是书生气浓的女博士!
逐梦女舰长,
一路上布满困难和质疑,
韦慧晓从不在意异样的目光,
她只是不断用行动证明,
自己绝对配得上“舰长”这个职位!
34岁才开启自己新人生的韦慧晓
告诉我们: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晚的只是开始的勇气!”
而她之所以走出了一条
霸气且不同寻常的路,
那是因为她心中始终有一束光。
为了心中的这束光,
她可以放下一切,
去援藏,去当一名志愿者;
为了心中的这束光,
她可以放弃百万年薪,
甘愿到航母上当一名“水手”!
这束光,是每一个
年轻人都该有的青春梦想,
这束光,更是把自己前途
与祖国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
决心和勇气!
在一篇名为
《如果这是我生命中最后一天》
的日志中,
韦慧晓曾认真地写道:
“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应该还是做跟平常一样的事情,因为我每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离开了,也不会有什么遗憾。”
她说:
“其实到现在为止,
我只后悔自己有什么事情
想做但是没有做,
但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做过什么事情。
我感谢我目前拥有的
所有成功与失败的经历,
让我越来越自信。”
来源:北洋之家(ID:bypm2016)。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