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界的绕口令,让我的骄傲不堪一击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有一种诗堪称诗词界绕口令,拗口的读法以及相同的声母对不少人堪称磨难,这就是——口吃诗。
口吃诗又称“同声诗、声母诗”,是利用字的双声关系(音节的声母相同)作成的诗,诗中会将两个或多个声母相同的音节连在一起。每个朝代总有那么几个调皮的诗人作几首这样的诗。
接下来,就要检验大家的“普通发”是否“飘准”啦!
双声诗
南北朝·王融
园蘅(héng)眩红蘤(huā),
湖荇燡(yì)黄华。
回鹤横淮翰,远越合云霞。
口吃诗创自南北朝,这首《双声诗》可能为古今第一首五言口吃诗。由于古今语音变化的缘故,用现在的普通话念已经不是同一个声母了。
蒲萄架
唐·姚合
萄藤洞庭头,引叶漾盈摇。
皎洁铭高挂,玲珑影落寮。
阴烟压幽屋,蒙密梦冥苗。
清秋青且翠,多到冻都凋。
一句一声母,这是双声诗的又一种形式。
李先生别墅望僧舍宝刹,因作双韵声
唐·温庭筠
栖息消心象,檐楹溢艳阳。
帘栊兰露落,邻里柳林凉。
高阁过空谷,孤竿隔古冈。
潭庐同淡荡,仿佛复芬芳。
晚唐诗人温庭筠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但极富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从这首双声诗也可看出他工于诗韵。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
宋·苏轼
江干高居坚关扃(jiōng),犍耕躬稼角挂经。
篙竿系舸菰(gū)交隔,笳鼓过军鸡狗惊。
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
荆笄供脍愧搅聒,乾锅更戛甘瓜羹。
苏诗喜用双声。宋神宗元丰五年六月,苏轼在黄州贬所,黄州对岸武昌西山,松柏之间,羊肠九曲,有亭址甚狭,旁有古木数十章,不可加以斤斧。公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夕,大风雷雨,拔去其一,亭得以广,乃重建九曲亭。公有戏题武昌王居士诗云:予往在武昌西山九曲亭,上有题一句云:“玄鸿横号黄槲岘。”九曲亭即吴王岘山,一山皆槲叶,其旁即元结陂湖也,荷花极盛,因为对云:“皓鹤下浴红荷湖。”座客皆笑,同请赋此诗。
折桂令·拜和靖祠双声叠韵
元·乔吉
至当时处士山祠,渐次南枝。
春事些儿,枫渍殷脂。
蕉撕故纸,柳死荒丝。
目寒涩雄雌鹭鸶,翅参差母子鸬鹚。
再四嗟咨,拈此髭,弹指歌诗。
元人乔吉开始用散曲作「双声叠韵曲」,这可能为最早的口吃曲。不过,口吃的话唱歌会顺溜吗?
赠口吃孝廉·其一
明·谢在杭
绿柳龙楼老,林萝岭路凉。
露来莲漏冷,雨泪落刘郎。
明代某举人刘某口吃,有时竟会因语塞而急出眼泪。但与谢在杭、徐兴公常相戏谑,谢、徐因此赠诗以嘲戏之。
想听「蓝方人」念这首《七夕》,哈哈,估计会急出眼泪。
此诗是纪晓岚侍驾南巡时所作,专门用来应付南方官员求赠。每逢南方官员求请题留,纪晓岚就将此诗抄录一份,送给人家,导演出一幕幕活话剧。当时皇上一听南方官员读这首诗,一个个都成了“大舌头”,笑得有些支撑不住,险些倒了下去。在场的彭元端等人也都笑得姿态不整,失了官体。乾隆皇帝起初觉得很好玩,但后来觉得这样太不像话,就制止了他的这种做法。“铁齿铜牙”纪晓岚在这方面也是让人恨得咬牙切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