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到底谁才是丁真的“幕后推手”?

新读写 2021-04-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书单 Author 书单君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来源:书单(ID:BookSelection)
别人火了去直播带货,丁真火了却被“抓”去读书。

      这是丁真爆火的第二十三天。

      双十一当天,因为一个不到10秒的视频,丁真开始走进公众视野。


      就在三天前,他刚刚接受了央视的采访,继续为家乡做宣传。

      对于他的爆红,有人说是因为他帅气的长相,有人说是因为他气质独特,“野性与纯真并存”。

      这两者固然是丁真走红的重要原因,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因为长相与气质突然走红的素人有很多,为什么只有丁真的热度可以持续走高,并且眼看着还会继续火下去?

      这个问题的答案,离不开丁真背后的“推手”。

      放心,我说的不是娱乐公司的经纪人,但是这个“推手”,比经纪人更厉害。

      他们就是四川甘孜的扶贫人员和基层干部。

      就是因为他们的当机立断和正确选择,丁真才没有像其他网红那样昙花一现。

      我们先把时间线拉回到十几天之前,在没有进入“国家队”时,他其实是被“恶意消费”过的——

      视频出圈之后,当时拍丁真的摄影师立马就拉着他,用自己的号开了直播。

      对汉语和汉字都不太熟悉的丁真,主要依靠摄影师的翻译,才能跟网友交流。面对镜头的他,拘谨又局促,一直说“谢谢”。


      而另一边的摄影师则忙着捞打赏:

      “大家多刷刷礼物,刷得多了就告诉大家丁真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能不能送一些贵的(礼物)?”
      “刷礼物刷到前三名的,可以免费获得丁真的联系方式。”

      很多网红公司也闻风而动,准备高薪签下他,甚至还传出他要参加选秀节目的八卦。

      可以想象,连汉语都说不好的丁真,如果真去参加选秀,除了外貌,几乎没有其他优势,大家对他的热情很快就会消耗殆尽,转移到下一个“帅哥”身上。

      幸亏,这时候“国家队”出手了。

      让我们看一下四川基层干部的行动效率:

      最晚11月18日,四川理塘县国资委下属国有公司——理塘文旅公司确认和丁真签约。丁真成为四川理塘旅游宣传大使。

      11月19日,丁真开通抖音账号,粉丝现在已达三百多万。

      11月21日,丁真开通新浪微博,23日,丁真的小马珍珠开通微博。两个账号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按照丁真的意愿发布消息。

      11月25日,丁真在微博上发布了四川旅游宣传片《丁真的世界》,全方位展示他家乡的蓝天白云、雪山草原。


      11月26日,甘孜文旅趁热打铁,发布了以藏族姑娘视角,拍摄的另一条旅游宣传片《这是我的世界》。丁真则参加了理塘的旅游推介会,“欢迎大家来理塘玩”。

      11月27日,因为丁真一句“最想去的地方是拉萨”,两大官微开始联动,西藏日报说“欢迎到西藏”,四川日报回应“玩够了就回家”。

      11月28日,全国范围内的抢人大赛开始,各地官微纷纷邀请丁真去自己的家乡做客,形成“丁真效应”。


      11月29日,理塘文旅公司总经理接受采访,表示“丁真,暂拒综艺邀请”。

      无论是决定签约、拍摄宣传片还是各种微博宣传,这些其实都需要时间考虑和各种审批。

      但是,这次四川的基层干部,展现了他们惊人的判断力和行动力。

      丁真的走红是偶然,但有了这些人在背后努力,这种爆发才能成为一种必然。

      而这些努力其实早有端倪,微博博主@卢诗翰就提到了一件事:

      今年6月份左右,作家@桑格格在微博私信经常收到一些风景照片。开始她还以为是哪位热爱旅游的读者发的,后来才发现,这些照片似乎都是同一个地方。

      经过聊天才发现,对方名叫任敏,92年的,在四川做一些扶贫工作,从2017年一直干到现在。

      因为工作的时候总是背着一个双肩包,所以被当地称为“背包书记”。

      任敏很喜欢桑格格的书,后来还给她寄了很多高原特产:牦牛肉、绿萝花、雪菊、贝母、黑枸杞等等。

      桑格格收到后发现,这些产品的设计,都是她找人做的,不输于大城市的水准,很有年轻人的朝气。而且这些东西销量很好,今年村里的特产,已经卖完了。

<因为担心打扰任敏,原博已删,也请大家看到后不要给任敏发私信>

      一个92年的“背包书记”,能把当地的特产推广到这个水平,桑格格觉得很感动。

      而这个年轻人,就是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濯桑乡下汝村第一书记,任敏。

      理塘,就是丁真所在的那个县。

      这个地方在今年二月份刚刚实现脱贫,今年还举办了仓央嘉措诗歌节、文化旅游节赛马等活动。

      也就是说,其实在丁真走红之前,当地已经有很多像任敏一样的基层干部,在默默努力,用尽各种方式发展当地的经济了。

      理塘很幸运,能有丁真这样一个自带流量的“网红”;丁真也很幸运,因为既懂互联网,又能正向营销的理塘干部,简直是最厉害的“经纪人”。

      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互相成就的关系,这从丁真签订的合同就能看出。

      一般的经纪公司都是尽量压榨员工,多参与分成,但丁真得到更多的,是帮助。


      他签订的合同有两份:一份是劳务合同,一个是代理合同。

      用公司副总高晓平的话说:

      “劳务合同大致就是他需要为理塘和甘孜的旅游出力,每个月有五险一金,3500元。”

      许多网络红人只能有一时的热度,而这份合同这保证了丁真的基本生活,而且相对稳定。

      “代理合同的大概就是我们公司代理他的著作权、肖像权,去帮他争取一些利益。外面的公司要找他首先要经过我们把关,看看哪些是骗他的,哪些是真实的?以此来保障他的权利,但是我们不参与任何的分成,不与他争利,直播间刷的礼物这些都是他的。”

      公司不仅不拿分成,还会帮丁真把关,保护他的利益。

      暂时不让他参加综艺,是因为担心过度消费会毁了他。“别人会弹吉他弹钢琴,他会什么?放牛。这对他不公平。”

      所以别人火了去直播带货,丁真火了却被“抓”去读书。

      这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让人想起了“小马云”——他们都是因为外貌走红,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五年前,因为撞脸马云,8岁的范小勤顿时成了网红,被网友称为“小马云”。


      他走红之后,很多人都来分一杯羹:

      镇上的一家奶粉店送来了500元现金,想请“小马云”代言;

      一家小家电企业送来水壶、电饭锅,拉着“小马云”在产品前合影;

      深圳一位老板则计划花1000元购买范小勤的头像,作为他的网上订餐店的商标……

      一时之间,这个贫困家庭的普通孩子,成为很多人眼中的摇钱树。

      当时,“小马云”的父亲坚持让他继续读书,后来一个自称“世界第一华人催眠大师”的人,把孩子接到河北读书,还安排了保姆和“师姐”照顾他。

      “小马云”的父亲很感激这位“大师”,却没想到这个大师一直在帮孩子对接媒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范小勤更是很少出现在学校。

<2020年元旦,小马云被带去参加某活动,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

      但抖音上,关于“小马云”的视频却在持续更新,大师试图把他打造成“公益爱心童星”“乡村贫困学生代言人”“企业家小马总”等等,但似乎并不太成功。

      去年年底,见到“小马云”的村民发现,他变胖了,“皮肤白里透红,不像马云了”。

      不像马云的“小马云”究竟路在何方,失去“大师”的扶持后,这个孩子还能否回归正常的生活呢?

      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这几年,像“小马云”这样昙花一现的素人网红太多了:

      被浴室玻璃割伤手,上1818黄金眼维权的小张;
      纹眉失败,却意外走红,登上各大综艺的小吴;
      因为外貌出众,登上热搜的“吹头小哥”……

      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走红的速度,让普通人也能被“看见”。

      可问题是,普通人能否接住这个从天而降的“馅饼”——大部分人都不能,所以他们往往选择经纪公司。

      但是,很多经纪公司都太着急了,他们急着挣钱、急着赶风口,急着用成熟的套路迅速包装好一个“商品”,然后马上卖掉他。

      很多人一提营销会很反感,就是因为看多了这些“套路”,技巧太多,反而会让人失去最本真的东西。

      但其实营销本应该是一个中性词,它指的是“发现、创造并满足对方需求,同时获取利润的过程”。

      说白了就是各取所需,酒香也怕巷子深。

      可惜很多时候,公司为了缩短盈利周期,把人当成了“快销品”——在最短时间内,压榨出最大的利润,然后再开始下一轮压榨。

      丁真的例子之所以特殊,就在于他让我们看到了网红正向的打开方式——流量如流水,只要被正确引导,也成为正能量。


      在丁真成为理塘的旅游形象大使后,当地的机票和酒店预定数量,得到了大幅增长,这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带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在理塘基层干部的支持下,丁真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自己的生活状态,而且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

      他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既是宣传四川旅游文化的代言人,也是那个希望自己的小马能跑第一的少年。

      诚然,不是每个素人在走红后都能得到“国家队”的青睐,但这种双赢的立场和长远眼光,却是值得经纪公司,以及每个人学习。

      早在几十年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就预言,“在未来社会,每个人都能出名十五分钟”。

      原来我以为这句话的重点是“每个人”,后来才发现,是“十五分钟”。

      那么,“十五分钟”之后,又该何去何从呢?

主笔 | 燕妮
参考资料:
《“消失”的小马云 》澎湃新闻 明鹊 赵志远


本文转载自一个推荐好书的微信公众号“书单”(ID:BookSelection):这里有一群三观正的读书人,与你分享思考,推荐好书。我们一起通过阅读,变成更好的人。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