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害怕文言文?不!这些初中生用文言文写作,尝试尝试又何妨!

新读写 新读写 2021-04-17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据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语文学习三大魔咒,文言文位列榜首,可见文言文让很多中学生望而生畏。
然而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预备班的学生竟然改编,甚至创作起了文言文,还印刷成册,起名曰“尝试集”。对文言文的“苦学”变成了“乐学”,很多同学不仅体会到了文言文精炼的美感,还以“写”促“读”,把积累的文言文知识学以致用,最终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古有一夫妇,家徒四壁,唯有一马。”“异日者,有一女,方总角之年,颇为乡曲所称。” 你能看出它们分别改编自哪篇童话故事吗?一起来看看。
相关文章刊登于2020年12月《新读写》杂志。

老翁之智

赵容谦

古有一夫妇,家徒四壁,唯有一马。一日,老妪语老翁曰:“汝鬻①马于市。”

翁既至市,贾人摩肩接踵,见一牵牛者,老翁曰:“吾以吾马易汝之牛,何如?”马贵于牛,牵牛者大喜,易之。少选之间,翁见一牵羊者,老翁曰:“吾以吾牛易汝之羊,何如?”牛贵于羊,牵羊者乐而易之。少顷,翁见一抱鹅者,老翁曰:“吾以吾羊易汝之鹅,何如?”抱鹅者易之。翁复见一抱鸡者,老翁曰:“吾以吾鹅易汝之鸡,何如?”抱鸡者亦易之。未几,翁遇一持袋者,问曰:“汝袋中何物?”贾人曰:“此为饲豚②之烂果也。”老翁曰:“吾以吾鸡易汝之烂果,何如?”贾人大喜,易之。

市有二徒,笑曰:“汝以马易烂果,汝妇必怒。”老翁曰:“不然,吾妇每誉吾多智,其必赞吾也。吾与汝赌一斗金,何如?”徒抚掌大笑曰:“可也!”

老翁携二徒归,谓老妪其以马易烂果之事,妇抚掌笑曰:“吾欲借葱于邻,邻笑吾家贫,无一烂果,拒吾于门外。然汝易烂果归,吾可借葱也,汝实多智乎!”二徒见之,抚掌大笑曰:“此夫妇自得其乐,可谓达也!”遂遗③老翁斗金。

注释:①鬻:卖。②豚:泛指猪。③遗:读音wèi,赠送。

本文改编自《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中《老爹做的事总是对的》。故事中有一对贫穷的老夫妻,老爹用家里唯一的一匹好马换了一头奶牛,又用奶牛换了一只鹅,用鹅换了鸡,最后用鸡换了一麻袋烂苹果,老伴竟对老爹的做法非常认同,最终这对乐观的夫妻也获得了财富。笔者创作文言版本时,改编成了中国古代的版本,已经没有异域风情了。
 
小红帽

苗沛青

异日者,有一女,方总角之年,颇为乡曲所称。其祖母尤爱之,赠之一丝绒红帽,恰合其首。其女意甚悦,终日戴之,竟不着他帽。自是之后,乡里皆称此女“小红帽”。

一日,其母授之一篮,嘱曰:“吾儿,祖母偶染风寒。尔当遗之以酥①与酒,食之,则病几可愈。晓往暮反,切勿拖延。”小红帽乃启程。

祖母居于乡村之野,去小红帽家数里。此女趋径而往,道旁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②。有一狼望见之,乃自思:“吁!人者乃吾甘饵也,何不龁③而食之果腹?”又思,“设彼有旁人,岂非一举而兼二人也?”于是佯为颇驯,遥呼曰:“贤妹前往何地?”

女知为狼而不辨其恶,乃谢④曰:“祖母偶抱微恙,妾心忧之,携酥与酒前往省之,希冀其康健如初。”狼欣欣然道:“孝哉,小红帽!祖母舍安在?”对曰:“西去三里,苍松之下。”

狼心喜,乃言:“此处奇花异草甚多,何不采撷一二以悦祖母?”小红帽亦正有此意,折取诸芳,竟久留不去。狼遂奔祖母宅,叩门而曰:“祖母!吾乃小红帽也!请启门。”

此媪方卧榻,闻之心喜,曰:“门未锁,吾儿可入。”言未已而狼遽⑤入,径扑祖母,囫囵吞之。又衣其衣,盖其被,自卧榻上,以迓⑥小红帽。

俄而,小红帽始至,只见门户洞开,心疑之。但见祖母以帽遮其首,音息略无,疑虑更甚,道:“祖母,尔耳何以硕至此?”

“以闻吾儿之音。”

“尔目何以硕至此?”

“以视吾儿之形。”

“尔手何以大至此?”

“以拥吾儿入抱。”

“然汝之牙何其长也!”

“胡得弗可?以啮吾儿之首!”

狼暴起吞之,复寝如故。

适有猎人过其门,闻鼾声震耳,兀自惊疑。启户入,见一狼眠于榻,乃知其既吞祖母入肚耳。引剪破其腹,出祖孙二人,幸而皆不得死。猎人又决狼首,剥得狼皮,乃谢归。祖母食小红帽篮内酥,乃复健如初;而小红帽始知为狼所蔽胁⑦也。

狼何其戾也,又何其黠也!或看似性笃厚,噫!孰知此兽实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乎!
 
注释:①酥:一种点心。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选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③(hé):咬。④谢:告诉。⑤遽(jù):本指送信的快车或快马,引申为匆忙、立即之意。⑥迓(yà):迎接。成语有“有失迎迓”。⑦蔽胁:蒙蔽胁迫。出自《韩非子》:“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儿时读完这个故事,深觉社会的凶险,也深感猎人见义勇为的可贵,吞下的人还能“死”而复生也实在神奇无比。大人常常把小孩子不肯接受的道理,包裹在故事里,再喂给我们,不知不觉中,让我们学会了明是非辨善恶。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夏玉新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吾自幼颂之而不知其深意。

寒来暑往,学业维①新。新年始,吾决意学以勤,日日新,以吕蒙“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自勉自立。

是②日也,先生布置功课,吾笃诚以待,力争第一。然次日,观其评语,仅“合格”二字也。吾不知个中缘由,惑曰:“吾对此事笃诚以待,为何只一合格哉?”所幸者,偶观他人“优秀”之作业,其一笔一划,用心用力,细致入微。吾顿悟,此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也!

循③此法,翌④日功课,吾穷尽心思用足笔墨,乃得“优秀”,心甚⑤欢也。然复比对于同学,又觉汗颜。其作业也,三色分明,美观漂亮,如笔下生花,字字珠玑,实乃赏心悦目之书画作品也。而吾之功课书迹滥劣,毫无美焉⑥。吾大悟,此可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

嗟夫⑦,“知之者”不足取,“好之者”不足道⑧,唯“乐之者”方成才也。
 
注释:①维:提倡。②是:指示代词,这。③循:依照。④翌:次于今日的、今年的。翌日指第二天。⑤甚:副词,很,极。⑥焉: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⑦嗟夫:表示感叹的语气词,通常都独立置于一句之前。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⑧不足道:不值得称道。


在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的吴宏皓老师看来,初中生改编或创作文言文,尝试尝试又何妨!

尝试尝试又何妨

吴宏皓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这是近一百年前,胡适先生写的一首小诗《希望》,收录在他的《尝试集》里。胡适先生说的“尝试”,就是尝试在文言之外,用白话创作,试图让书面语和口头语统一起来。现在我们都在用白话进行书面和口头的交流,恰恰就源自于百年前胡适等人开风气之先,推动了百年中国的汉语革新。此刻回首,不禁为这些影响百年的前人由衷赞叹。

然而就在百年之后,华二初中预备年级的同学,竟然写起了文言文。不但写了,还印刷成册,美其名曰“尝试集”。胡适、鲁迅造就的白话文局面,竟然泛起了一小股“逆流”,还煞有介事,写了注释,做了原作简介,还有人自己翻译了自己的文言作文。一时间,大有开历史倒车的嫌疑。

阅读什么,就会摄入什么,既然允许读文言文,既然考试要考文言文,既然不得不读文言文,那么,对文言词汇的积累,对文言句式的掌握,对文言美感的沉淀达到某种高度以后,影响到了学习者的表达,不由自主地写出文言句子来,是不是人之常情呢?

况且,现代人写文言文,不仅可以感受文言文之趣,还可以灵活运用学到的文言文知识,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且文言文用词简洁典雅、句短意深,更有助于中学生现代白话文的写作。

如此,尝试尝试又何妨?

在传统教学中,说到阅读的检测,一言不合就出题考试,或者写一篇读后感,再者就是做思维导图,做幻灯片演讲。那么,换一种新的方式,用文言文来复述一遍故事,是不是又是一种白话文阅读的检验方式呢?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动人桥段,重新组合再讲述一遍,是不是把曾经的阅读又反刍了一遍呢?

有人说小学语文的关键是想象,初中语文的关键是叙述,高中语文的关键是思辨,那就让初中生叙述叙述看过的作品,也不违背初中语文的教学关键吧?

华二初中的预备班学生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去进行文言文创作呢?有。这届学生从古诗文阅读的全年级学习,到微缩文言文成语的大量积累,到人教版、沪教版两版教材的文言文学习,再到课外文言文的推荐阅读,还有方兴未艾的长篇文言文自愿背诵……这届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文言词汇和文言知识,当然可以尝试尝试“玩转古文”。

会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呢?我认为尚可承受。因为这是寒假作业,并不占用平日的作业时间。而且华二初中的作业常常提供了选择余地,愿意写文言文的写文言文,愿意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愿意设计家庭一日游的设计一日游。不由得,我也胡诌一句文言:不患作业之难,患作业之不可选。

那么,尝试的结果怎么样?令人欣喜的是,真的有写得好的作品。大多是散文,偶有骈文;有人物传记,有小品游记;有文言句式,有词类活用;有浅显用词,有高阶语句……功利地说一句,干货满满,考点多多呀。让我想起,中学时读的《乌有先生历险记》,虽是现代人写的文言文,但覆盖了初中、高中阶段极为丰富的文言知识,对我文言水平的提高帮助很大。

最有意思的是,这次文言文创作选材大量源自《伊索寓言》《格林童话》《拉封丹寓言》等外国儿童文学名著,呈现出世界名著中国化的有趣趋势。老酒装新瓶,老酒添新味。

有人又会问,那么,这一批孩子的文言文水平提高了吗?古诗文大赛获奖多吗?中国诗词大会入围了几个人呢?我想,这些问题的前提还是急功近利。就目前的结果来看,我觉得最大的成果就两个字:兴趣。

拿到印刷精美的《尝试集》,有的同学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赶紧看看自己的文章有没有被选上;有的好奇地看现代人写的文言文,那些天天诵读、默写、翻译的文言文的最新版本是什么样的;有的伸颈侧目微笑以为妙绝;有的摇头叹息以为荒唐;更有甚者找来作者要做一番理论,撸起袖子来一场辩论,不可开交了,来到老师面前,摆开架势,好似对簿公堂,要伸张正义。

作者和读者共处一个教室,一个年级,我是你的读者,你也是我的读者,你也在读,我也在看,你会翻字典,我能查教材,一时之间,一场充满各种互动的阅读活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写作活动演变为阅读活动,阅读活动激发起二次写作,这样的学习生态不就是最大的功、最大的利么?这背后激发的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胜过一切奖项和荣誉。

如果还要说有什么额外的收获,那即是:分享。

一般而言,传统写作就是学生写,老师批阅,好一点出几篇范文。一篇作文的流转范围是非常狭小的,许多文章从诞生开始,就尘封于记忆深处。《尝试集》一出,全班都可以看,熟悉的人之间又多了一份了解;全年级也可以看,原来隔壁班那个女孩子文笔如此不错;全校也可以看,原来小预备如此文采飞扬;家长也能看,赞叹后浪果然浪高一尺。一次盛大的分享就完成了。

就像没有演奏的竹笛是枯枝,没有演唱的曲谱是废纸,孩子们的文章总是不被更多人阅读,没有被很多的目光抚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那颗文心就不会茁壮。

再次翻阅《尝试集》,用词不当,句式错误,技法生硬,半文不白的现象确实是无法避免的。经历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大家来找茬”全年级互动游戏,作为老师,看到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对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文言韵味尚有隔膜的问题。文章印出来,对我们老师讲解知识点,倒也是一次很好的提醒。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尝试尝试又何妨?

一百年前胡适先生尝试用白话写文章,让书面语和口头语保持一致。

一百年后华二学子尝试用文言写文章,让现代人和古代人心灵相通。 
编辑:青柠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