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袁隆平写给母亲的信: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新读写 2021-06-06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消息传出,满屏哀痛,“袁爷爷,一路走好”的呼声,带着哭腔,一浪高过一浪,也传递着世人对这位国之脊梁的无限敬意。
一封袁隆平写给妈妈的信,更是感动了无数人:“他不过是去找妈妈了,他的梦里依旧有稻花芬芳。”

《妈妈,稻子熟了》
袁隆平
亲爱的妈妈: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生活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还记得吗?1953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我说:“我年轻,我会拉小提琴。”

      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组织者,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

      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时间,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也好。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遨游的胆识?

      无法想象,没有您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噼啪作响,水田在夕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

      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儿:平

摘自《梦圆大地:袁隆平传》


      在痛失国士的日子里,让我们把那些关于袁老的故事,再忆一遍吧。

      “爱好自由,特长散漫”是老师对袁隆平的评价,他自己也笑着认可,“我上班下班不是按规矩的,我们那儿要打号,我不打卡的,自由散漫啊,我是特殊的。”

      说不想带博士是因为“辛苦得很,死脑细胞的”;

      说自己不想变成一个胖子,要少吃肥肉,但说到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水煮肉片又“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爱飚英语,说自己实际上不handsome(帅);会在风吹过的稻田里拉小提琴;喜欢everyday(每天)打排球,70岁前坚持每天游泳……

      这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袁爷爷,他的梦想就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为此,他奋斗一辈子。
      当年,填报高考志愿时,他执意学农,父亲不理解他为何要学农,想让他填报理工或者医学专业。母亲劝他,学农很辛苦。
      但他坚持自己的选择,填报了西南农学院(之后的西南农业大学,后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做老师。袁隆平最初从事红薯育种研究教学,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于是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 。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发现一株稻株籽粒多达230粒,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

      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认为,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然而袁隆平经过在试验田不断选种,在1964年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此后,他耗时9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多万人。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向世界发出“谁来养活中国” 的疑问,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相继完成。
      袁隆平团队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对这一世纪问题,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答案。
      面对是否特别害怕大饥荒场景再次出现的提问,他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他几乎把毕生的时间都献给了科研。他说:“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试验田。如果不在试验田,就一定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湖南省农科院便在他的住宅旁安排了一块试验田,每天,他都要去试验田里看上几遍。
      1999年,“袁隆平”这个品牌市值就达1008.9亿元。当时有人说,如果他把专利卖给国家,将会比比尔盖茨还要富有。       对这个评估,他将自己定义为“中国的精神首富”。
      他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我的性格过不了奢侈生活,我讲究朴素大方。”
      他说,我觉得吃得饱,穿的暖就行了。        2020年11月2日,他的团队第三代杂交水稻测得晚稻平均亩产911.7公斤。听到测产结果,他开心得像个孩子。
      他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袁隆平曾说,“现在变‘90后’了,要健康快乐超百岁。”
        可是现在,还没来得及实现自己定下的超级杂交稻产量的100岁小目标,他却走了。一声“袁爷爷,一路走好!”,却也提醒我们:
      谁是“最该被记住”的人,谁是这个社会最值得崇敬的人。
   
  让我们重温袁隆平院士说过的那些最朴实的话——
      1、“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是粮食的重要性。上世纪六十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大家都没有饭吃,叫花子过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
      (“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不可能了。”
      2、“我有两个梦,第一个就是禾下乘凉梦,梦见我这个试验田的水稻啊,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呢,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就坐在我的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3、“我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第一个条件是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我就不接收你。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来。你要把名利丢开一点,不怕困难,努力钻研,一定还是会出成果的。”

      4、“种田辛苦,我们是乐在苦中。”
      5、“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6、“我得过很多的奖,这个共和国勋章是最高的奖,对我是一个鼓励,也是一种鞭策。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年纪大没有关系,我还没有痴呆,今后要向亩产1300公斤冲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7、(“您拿完奖后有什么打算?”)“明天还要到田里去,晚上睡前我就在想,我的超级稻长得怎么样了?有没有病虫害?气候是不是干旱?我还得算算,一亩田有几千万谷粒,算起来不得了。”
      8、“我们辛辛苦苦地钻研来提高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斤都是很难的,提高了单产之后呢,又浪费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费不但可耻,更是犯罪。
      9、“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不能为了钱去努力奋斗,而是实现你的理想去奋斗。你真正有了成绩、有了贡献,会有回报的。”
      10、“有人说我是洞庭湖的老麻雀,但我更愿意做太平洋上的海鸥,让杂交水稻技术越过重洋。”

江山思国士:

一稻济天下,肝胆两昆仑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