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西:从死跑龙套到喜剧之王
点击标题下方“留学杂志”,关注我们。我们的微信ID:liuxuezazhi
本文节选自第19期《留学》杂志,撰文_王众
从2010年登上美国白宫的记者年会起,黄西火了。如今,可能一些人对黄西这个名字依旧陌生,但提到“那个在白宫说脱口秀的中国人”,一定会听到恍然大悟的一声“哦”。搜一搜“黄西”和“白宫”,除了那场引起诸多中国人听英语脱口秀的兴趣的视频外,还有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围绕“黄西”、“华人”、“脱口秀”和“白宫”的分析。
和所有关于成功故事的八卦一样,分析者们猜测着一些巧合、幸运、心灵鸡汤、励志成功学,甚至加入了诸如一些浪漫色彩。比如有个传闻,说黄西当年是因为留学生活太苦,决定每天给老婆讲一段笑话,“我不能给她衣食无忧的生活,起码可以给她开心一笑的时光。”慢慢地,积累的笑料多了,就走上了职业讲笑话的道路。
这个故事给实力派的黄西带上了偶像派的光环,成了一个浪漫到心底里的大情圣。不过,他向《留学》记者证实,这个给他形象大加分的故事实属杜撰。
“喜剧之王”那段“死跑龙套”的日子
当然,杜撰也是有影子的,比如,当时的日子确实很苦。差不多二十年前,黄西拿着博士录取和奖学金,带着“连26个字母都没认全”的新婚妻子来到了美国,刚开始,两个人只能靠着黄西的奖学金过日子。“我那时候喜欢摇滚,记得有一次一支著名的摇滚乐队来我们学校开演唱会,学生票20美元,对于那个级别的演出已经很便宜了,我们还是舍不得买,就在阳台上站着,听远处随风飘来的声音。风向一变,就听不到了。”
“聊天用学术词汇,我被绝交了”
“有些美国人的反智情节还是挺严重的,有一次一个人因为我说话的时候使用了学术词汇,跟别人说他再也不想和我说话了。”黄西提起这次“被绝交”的经历很是无奈,也从此明白了,GRE红宝书和论文中的高端词汇不能信手拈来,如果遇上用语朴实的劳动人民,可能就会有“装B被雷劈”的下场。
但是如果跟学霸、学究们交流,竟然一个拉丁词、专业术语都没用上,也可能被归入“不学无术、不入流”之类。黄西还同《留学》分享了一个小窍门,“和知识分子聊天的时候,适时加入几个法语词,会让人耳目一新,高看一眼。”
黄种人不在历史书里
有一天,黄西的儿子放学后对他说:“爸爸,黑人在美国太悲惨了,我真高兴我是白人。”黄西立刻下意识地纠正:“儿子,你不是白人。你是黄种人。”
这下换儿子受到了剧烈冲击:“我的皮肤不黄啊,我觉得黄颜色根本不是皮肤的颜色。”黄西只好耐心解释:“在美国,每个人都有颜色,你就是黄颜色,你要接受这个事实。”儿子想了一会儿,说更惨了:“因为我们都不在历史书里。历史书里面讲黑人的故事、讲白人的故事,却没有提过黄种人的故事和历史。”
这次的对话给黄西带来了倍感心酸的震撼,他开始在脱口秀中增加关于黄种人的故事,甚至已经在做一些中文专场脱口秀,提高中文节目在美的影响力。
用中文防盗,教麻将破功
除了积极参加别人举办的活动,黄西在美国也充分发挥了中国班长的组织能力,时不时地组织美国同学学习羽毛球、麻将之类的运动,而且是自己当老师。
作为生物科学的博士,黄西在读博期间常常要呆在实验室里,而且实验需要制作很多试剂。这些试剂配起来很麻烦,为了省事儿,做完一批以后就会冻在冰箱里保存。一些偷懒的学生、或者临时库存短缺的学生,则会顺手拿别人配好的试剂。
由于这些试剂和地理位置挂得上关系,比如南杂交,北杂交,西杂交之类,为了尽可能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黄西都是用中文做标记的,所以从来没丢过。结果教会了同学们麻将之后,东南西北四个字就不再是秘密了,黄西的试剂也开始玩起了失踪。
我花了八年才站上莱特曼的舞台
2005年,一个星探在一场演出中看中了黄西,于是让他再寄一些材料;当晚黄西就寄了光盘。星探看了光盘就说里面有两个段子挺好,但是还需要更多。2005年,一个星探在一场演出中看中了黄西,于是让他再寄一些材料;当晚黄西就寄了光盘。星探看了光盘就说里面有两个段子挺好,但是还需要更多。
当时的黄西并没有乘胜追击再多写几个,而是把对方的评价当成了客气的拒绝,于是就断了联系。直到三年后,这个上电视的机会才重新回来—他终于登上了美国最有名的《莱特曼秀》。对于当时的那段弯路,黄西并没有过多遗憾:“那时候即使上了电视,可能有那么五分钟的露脸,但是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撑起一场演出。在美国,好些人都要干八到十年才能积累出一个小时的段子。”
从把脱口秀当成一件正事儿学习,到第一次走上电视舞台,黄西足足用了八年的时间。但无论是美式脱口秀在中国还是中文脱口秀在美国的发展,都只是刚起步而已。
(转载请注明来自“留学杂志”,微信号:liuxueza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