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6-02

版权申明:本文由微信公众号:

阅读第一(ID:Readfirst)原创,


今天阅读第一家长群被一篇上海家长的热文《不要迷恋“高大上”的魔都双语学校,那可能只是个传说》刷爆了!本来就焦虑的北上广深家长圈被搅动了一池春水:支持的、反对的、围观的,讨论异常激烈……


外地吃瓜的群众还说:上海的家长不要那么矫情好嘛,我们这里连中国一流的中文师资都还没有呢!



择啥校?走啥路?没有完美的方案

作为一个将孩子从双语转国际,国际转公立, 又从公立转国际,且将娃从北京转到了香港的家长,读完她的文章,我只想送一句话:没有完美的学校,没有完美的路径,没有完美的孩子!


2010年,我将儿子送到了北京一所非常知名的国际幼儿园,希望孩子能将两种语言学成双母语,原因是它采用的是双语教学模式,半天全英文,半天全中文。



当时,该学校的校长是一位来自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博士,同时也在研究双语教学的模式与孩子的语言发展。那年我儿子还不到两岁,一年下来,我发现儿子英文水平基本只是蹦几个单词,连一句流利的话都不能说,而且中文也讲得磕磕巴巴,我一下就傻眼了。当时心想:怎么办?!这娃中文没学好,英文也没学好;每天只是玩沙子、玩水,虽然倒是过得很快乐。


因为不太满意孩子的学习成果,我第二年就将他转到了一所知名的纯国际学校,一学就是五年。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孩子的英文读写确实学得不错,但中文基础打得非常差,基本为零。



补救的方式是,一回到香港,我便让孩子去公立学校上学,让他打好中文与数学的基础。结果孩子不太适应香港的公立学校体系,我又将他转回了国际学校。与我采用同样方式的还有当年的几个孩子家长,她们有的让孩子在公立学校学到四、五年级再转国际学校,有的直接读完小学再考虑走国际化的路线。


我的做法对吗?一言不合就转校!其实我是非常后悔的,在没有想清楚“以终为始”以及到底希望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情况下,瞎折腾了孩子。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中国文化的根,有对自己中国身份的自豪与认同感。但大部分从小送孩子上国际学校或是从小送孩子出国的家长,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孩子充其量只是一个英文比较流利的中国孩子而已,能比英美国家的孩子英文能力更强吗?但对中国的文化完全不了解,也没有归宿感。


即使孩子将来上了哈佛,毕业后人生的征途也才刚刚开始。我是谁?文化自豪感从何而来?归向何处?孩子们将来会有答案吗?随便问问几个ABC就知道这种迷茫大有所在。



说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当全球经济低迷,中国一枝独秀的时候,我们的香蕉孩子回国都找不到工作。中文字认得不多,阅读能力差,能知道别人的表面意思但不知道人家话里有话。中文写作更是一塌糊涂。


香港的投行、全球最大的十大律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早就不待见英文好但中文一塌糊涂的香蕉孩子了!他们更亲睐中学才出国,通晓中外文化的优秀人才。


所以,对于那个妈妈而言,问题不在于魔都的双语学校好不好,而是你要什么?


双语学校确实不完美,但相比纯国际或者是纯公立,至少是一个折中的方案。很多选择双语学校的家长目的本就是为了孩子不丢失中文的根,同时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


双语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本来就是作为教母语为非英语学生的一种方法,后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实验,包括香港有名的汉基,上海闻名的包校。因此,从全球范围来看,还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出现过一个世界闻名的双语学校,成功到全世界效仿。一切都只是试验,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如果你选择了,就要承担试验的后果与风险。


即使是中国的国际学校,特别是IB学校,品质也是参差不齐的。我当年在北京开英文阅读学校时就发现来了很多IB学校的小学生,她们的拼读、阅读和写作基础都很差。从IB PYP中学了很多很酷炫的框架、方法和概念,但是并没有打好坚实的基础。




有一个自认“菜场小学”的妈说:“这些有得选择的家长就是作,我们的孩子不一样有出息嘛?公立学校也有很多出类拔萃的普娃,不照样学习生活两不误,考了名校出国,成绩杠杠的。”



这种情况的前提是,母语基础打扎实了,只要英文学习掌握门道,特别是先从英文阅读入手,公立学校的孩子照样可以英文学得很好。


另一位上海双语校的家长持同样观点:“很多公立学校体系出来的孩子同样非常厉害,他们的短板,可能是英文,也有可能是在一些待人接物的思维上。但是,他们在基础学科,尤其是数学,理科等方面的训练非常严谨,所以后劲足。还是各有特点吧,尤其是这个教育体系。”


所以,择啥校,选啥路,家长真的要想好,没有完美的方案。想孩子英文好,生下来直接送到国外私立学校。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公立学校比私立学校水平还差距两三年呢。

双母语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双母语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将中国家庭的孩子从小放到国际学校,因为家庭主要讲的是中文,他的母语也将是中文。即使一生下来,家里就有人用两种语言与他交流,也会有一个是“主要的母语”,一个是“次要的母语”。


我认同上海那位家长的以下观点:


1.“很多家长以为,从小上英文课程,孩子们的英文水平可以视同母语的程度。我想请问,阳台上的盆栽和茂密的森林是一回事吗?”


2.“双语学校能够选择的生源非常有限,导致同一班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双语学校本身就是有侧重点的,一群从小不是在英文环境里长大的讲中文的孩子聚在一起,只因为开设了英文课程从而练就了“双母语”本就不现实。反之亦然,在英国设立双语学校,让英国孩子同时学中文,这些孩子的中文水平肯定也不如在中国的孩子的中文。



如果要双语学校的孩子与中国公立名校孩子的中文一样强,同时又和英国私立名校孩子的英文一样好,就必须让双语学生付出双倍的努力。


大部分孩子在双语学校的学习时间一年只有182天,每天学习时间就算8小时,能运用英文的时间假设有5小时(每个学校可能有些不同),那位上海家长的孩子在双语学校学了6年。因为没有参加课外班,刨去国外旅行这种英文交流时间,那么这个孩子一年浸入式英文学习的时间约为:182*5*6=32760小时,约等于3.7年。



请问,我们能拿一个只用了3.7年时间学英文的孩子与在英国私校学了六年,英文做为纯母语的孩子进行对比吗?反过来,人家孩子的中文也不如中国双语学校的孩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花了多少精力就有多少回报。所以,家长在送孩子进双语学校时就要想到这个问题。


想达到英国私立学校的入学要求,人家英国本土的孩子都要提前两年准备,你的孩子英语浸入式学习时间本就打了六折。要弥补这个差距,家长就必须要提前介入。


将上海的双语学校与英国的私立名校比较,就跟将橘子与苹果比较一样,能比吗?没有可比性。所以,咱甭比了。


家长们又歪歪到了另一个双语问题:中国孩子应该先学好中文,还是先学好英文?


阅读第一深圳家长群里有家长说:”双语孩子的另一个问题是泛读的程度,很多从小在双语学校学习的孩子中文不够好,中文阅读几乎没有。而英文又没有达到可以用作思维语言的高度,泛读到一定程度,往高往深拓展都出现困难。(英文程度不好的家长可能还会被孩子读的大部头流行小说所迷惑。)家庭能做的是早期介入,重视基础,把握泛读。”


先别说双母语。就说在中国的土地上,每天浸润在中文环境中,我们的孩子们又有几个能具备像样的中文阅读能力,能写出像样的中文作品,具有深度的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考能力?每天让孩子阅读20分钟,在家里培养孩子中英文阅读的习惯和素养是重点。我见过没有上任何双语和国际学校,也没有读公立名校,就靠在家坚持阅读与写作,中英文读写非常棒的孩子。



另外,我个人非常认同中国孩子应该先把母语基础打好。想想中国很多大师级的人物:林语堂、胡适、梁实秋......他们那时候的环境,英文教学水平能比现在的上海好到哪里去,不也是培养出了这些学贯中西的大家。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孩子中文都没有学好,英文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当孩子中文阅读、写作和思维能力足够强大时,这些能力可以迁移到英文学习上。是不是双母语并不重要,而是母语基础打得是不是够坚实,能作为第二语言的根,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吸收养分更重要。


司司妈


有什么样的娃,什么样的经济条件,什么样的视野,就走什么样的路。决定了就决定了,人生没有完美的选择,没试过怎么知道对错?所以,围观吃鸡的我们,该干嘛干嘛。选自己喜欢的学校,养自己的鸡娃,好坏都是自己选的,与别人无关!!!甭焦虑......




往期精彩

当美国大学涨学费遇上人民币汇率上涨!留学、旅游、购物会有哪些新变化?

那些众筹出国的留学生,后来怎么样了?

耶鲁学霸放弃6位数年薪,执意回国下农村,感动中国第一人

你要的工作机会|联合国一大波新岗位袭来

通知:首次办理自费出国(境)留学存档手续可通过电子邮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