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岁少女坠楼事件:女性遭受伤害后,如何排解负面心理情绪

杜亚娜 留学杂志 2019-03-30


6月20日,甘肃19岁女高生因老师猥亵跳楼自杀。

一瞬间定格在:天台上一个人的哭声与底下一群人集体的笑。

6月26日,庆阳市教育局决定取消其教师资格。

6月29日,李依依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庆阳殡仪馆举行。



生命戛然而止。青春烟消云散。
家人悲痛欲绝。看客麻木不仁。
命运的分水岭似乎从这一刻开始。

  现实?孤岛? 


19岁 / 女高中生 / 教师猥亵 / 自杀

这四组词语深深地刺痛了每一个人的心
 “怎么还不跳啊”  “倒是跳啊,坐那犹豫什么!”  “跳完我去接孩子了~”  “你要不跳都对不起我们这么多观众!” 

网络的发酵,使更多的人关注更有甚者,直播跳楼  无一人劝阻  


显然,一句句冷漠的言语于她,是更深的伤害在众人的哄闹中,19岁少女纵身一跃离开了这个恶意满满的世界
屏幕前的我只能用手指去下滑翻阅新闻看着视频,悲愤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扪心自问是我们教育的悲哀亦或是社会的冷漠造成的?
冷漠似乎成了大部分人的标签自身利益成了世人对事情处理的首要考量 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  一是太阳,一是人心 

 两年的心结 

6月20号下午,甘肃,19岁女生李依依(化名),跳楼自杀。


事情的起因,源于两年前班主任吴老师对她的猥亵。

事后她告诉老师,于是段主任带着吴老师来道歉希望息事宁人。

她告诉学校,于是校长跟她反复强调不要影响学校的名声。

她得了抑郁症,吃安眠药自杀,被救回来以后决定报警,检察院因证据不足无法起诉。


该女孩曾控诉在2016年7月曾遭班主任吴某厚猥亵,“吻嘴咬耳朵撕衣服”,并因此患上了抑郁症。女孩向学校心理老师求助无果,进而多次尝试自杀。


事出之后,当地法院称:吴某厚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决定不起诉。



整整两年,没有得到一句交代,为这件事奔波的父亲已经病倒,她走上酒店的窗台,挣脱开消防员战士的手,扔下一句:哥,我突然间清醒了,谢谢你,我要去天堂了,天堂一定很美。


然后结束了一生。


轻轻的我走了,就像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切都结束了。


这是李依依在这个人世间最后一个朋友圈。




当时的现场只有两种声音。

一种是消防员战士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另一种,是围观者的鼓掌欢呼声。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两种声音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


我觉得恐怖,甚至毛骨悚然。




 自欺欺人=麻木不仁 


从江歌案到事件,还有现在的19岁少女被猥亵跳楼围观自杀事件,网络群众(以“键盘侠”为代表)的言论、道德评判标准对受害者及其家人都伤害巨大!人言可畏!


对于这件事情,我采访在甘肃的同学,他说道:“事发地离我的家兰州不算远,我只在小学时候去玩过一次。非常小,破败,灰蒙蒙的。最让我触动的一个细节是,我们那里的人可能活得太无趣了,她们对灾难和痛苦已经麻木到像参与了什么盛大的事件,某一个时刻,他们都以为自己是主角,可能悲伤是真的,但远比不上自己是亲历者重要。


当然,这类事情不仅仅发生在中国,我们看下下面这个案例:


2013年,美国一位母亲写下一篇文章,斥责当时围观其儿子坠楼的群众。


《Suicide Baiting》一文局部。来源:https://ipinionsyndicate.com


2010年2月16日下午,她的儿子罹患心理疾病,并在心理混乱的情况下在旧金山哈利迪广场一座建筑的六楼窗台上试图自杀,现场聚集了超过千人的围观人群。临近黄昏时,人群中开始有人喊“跳啊”,马上有人迎合道“(这么久不跳)没劲!”就这样,迪伦在50分钟后跳下身亡。


凯西对围观人群怂恿迪伦自杀感到困惑无助,她搜集迪伦自杀前后相关的资料,发现儿子所遭遇到的自杀怂恿现象并不是一个孤例,在美国有许多类似的事例。她甚至加入一个由像她这样孩子被自杀怂恿后身亡的母亲组成的团体,“被人喝彩的自杀者的母亲们”,制作脸书页面来呼吁社会预防自杀怂恿,特别是呼吁法律能对参与自杀怂恿的人予以严惩。


网络是发达的,语言的力量也是强大的,我们如何通过语言来宽慰他人,疏解他人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据了解这位消防员因为没能救下女孩,陷入自责,精神濒临崩溃,甚至不让新婚的妻子靠近,一直在接受心理疏导。


楼上人哭得撕心裂肺,楼下人的笑声令人颤栗。

围观的人、叫好的人,你们于心何忍?!




 性教育与防范意识并重 


性教育相较西方而言,在中国学校,尤其是父母教育方面,是个老大难。

女性作为弱势群体,从出生开始,身心灵的健康就是第一要务。


作为女性,请永远记住,你们在暴力犯罪中是弱势群体,这不是性别歧视,而是性别平等。所以女性永远要把自我保护放在人生的第一位,而不是保护他人。


爱默生说,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善良永恒正确,但一定不要以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作为交换。


江歌案发生的时候,铺天盖地的文章都在斥责行凶者和助推者。但我看了一篇文章是一位妈妈写的,印象非常深刻。在文章中,妈妈说到:“我不想知道该如何惩罚行凶者,我只想知道当危险事情发生的时候,我的孩子该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侵犯?!”


遇到李依依此类事件发生,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其发生呢?




如何避免发生此类事件


保持与异性的有效距离(无论是否是亲戚及教师)


“事发后,另外一名老师罗进宇对于新闻采访时称,他当时看到李依依头发凌乱地披散,吴永厚则坐在床边和他对视,本能地想吴永厚是否对李依依有不轨行为,但又旋即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觉得对方都五十岁的人了,孩子也很优秀,这件事随后止于他和妻子的私下讨论。”


首先,对于大众认知里,50岁,半百,让人意识放松。但是网络频频爆出“XX老教授”“XX老教师”“XX老人”对青少年进行猥亵。

国外也不乏发生此类事件。

但恰恰就是这部分人,利用大众对其毫无警惕性的弱区,实施伤害。

所以对于任何异性,无论年龄,都应警惕其做出过于亲密的举动。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避免与异性发生正面冲突。


昨天和同学聊天,某女说道自己以前怼天怼地,敢跟男生正面杠,因为她所受的教育,是好男不跟女斗,君子动口不动手。后来吃了亏,她才恍然大悟:原来真有男生可以对女生动手!


除非你学过武功,否则在年龄相当的男女肢体冲突中,女生绝对占不到便宜。


和朋友妈妈聊到女生教育问题,她说道——


要对自己的事情有担当,对人对事有分寸;


既要相信世界的好,更要明白江湖的恶;


要懂得保护自己,保护自己不意味着妥协、顺从或屈服


命大于理,大于财,大于情,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以上是该如何去避免不幸的发生,但有些事情的发生,有着不可抗力。

如果不幸真的发生了,我们要如何补救呢?



如何做后期心理疏导


如果不幸遇到此类事件,孩子极易可能产生不安、困惑和恐惧的情绪。从个体、家庭以及学校三个层面都需要做一些心理疏导方面的工作。


不同特征的学生反应也不一样的,要重视急性期应激反应,以及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后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理变化。区分心理反应和创伤后适应的严重问题。这些需要专业机构或者心理医生介入,评估判断。


学会放慢你的脚步,在周围寻找那些真正关心和在意你的人,尝试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可能你会发现就算是再低落、悲伤、难过,也依旧可以被尊重、被讨论、被关照。



但一切事情最终的解决都要依赖于理性,只有理性的反思,才能让生命更有价值。

 愿逝者安息。

往期精彩:

美本备考必读——留学党专属收藏贴

战斗民族不仅热血还很文艺!

重磅!美国名校相继宣布取消对SAT/ACT成绩的硬性要求

美国多所大学启动2019秋季奖学金项目,覆盖50%学费

不成文的西方酒吧文化,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与常青藤及北美Top100名校面对面!7月最值得去的名校展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