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尼采的“丧文化”:悲剧才是人生的意义?

D.yana 留学杂志 2019-03-29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出国留学,思乡、文化差异、语言交流不畅等问题导致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很难融入异国文化和习惯,从而衍生为抑郁症或者“悲观主义”,即大家口中的“丧”的样子。



到底什么是“丧”呢?百度的解释为: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它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以"马男"、"葛优躺”等为代表的"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是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缩影,它反映出当前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在一种程度上是新时期青年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一个表征。


现今,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不再相信只要坚持、努力、乐观,就能取得想要的未来。那我们怎样才能不“丧”呢?让我们下面看看专业人士——尼采老师的看法,他又是如何理解“丧”的呢?




那一切本属于其他孩子童年的阳光并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经过早地学会成熟地思考。


尼采曾经这样地描述他的童年。



这个年仅24岁的就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的“早熟”青年,在其28岁时(1872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专著《悲剧的诞生》


尼采说“我觉得德国精神特别棒哦!


很多人对《悲剧的诞生》的定性是一本哲学著作,但实际上,那只是形式的问题。它确实有一些难读,尤其尼采提出了很多抽象的概念。可你读完了就会发现,这是一本很可爱的书——尼采像个孩子一样,从很多个角度,“编”了很多个概念,就是为了阐述“德国精神真的特别棒”



那么这个“棒”是指什么呢?

这就涉及到他全篇讲述的核心“悲剧”:尼采认为,只有德国精神才能让悲剧重生。

为什么要让悲剧重生呢?悲剧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当你开始真正关注这个问题,并想在书中找到答案,那么你已经可以抛开那些冗杂的概念,深入到书最本质的内容了。


此“悲剧”非彼“悲剧”


《悲剧的诞生》这本书的主线就是悲剧的诞生、消亡与重生。而尼采实际上是结合人类对生命的认识来阐述悲剧的发展历程的。

回归本书主题,其实就是以下几个问题:


悲剧是什么? 

缘何而起?

为何消亡?

如何重生?


从阿提卡悲剧到西勒尼的隐喻:

短命也要活得像个样子!


很显然这本书是尼采借用悲剧讲人生,但悲剧的实体是真实存在的。狭义意义上,悲剧就是阿提卡悲剧(也就是雅典悲剧)由萨蒂尔合唱歌队歌颂酒神(代表着自我放纵)的表演。

通俗地说,悲剧是人类为了能够好好生活创造出来的一种形式。



在这样的形式中,人类通过合唱歌队的演绎,将自身融入到合唱歌队中,成为歌队的一员,从而感受生命的本质,也借助这样一种形式,营造一种幻象,将自身的悲剧施加到悲剧的主角身上,从而忘却自身的痛苦,继续以乐观向上的姿态享受自己的生活。



那么是什么驱动着人类产生这样的意识呢?

是西勒尼的智慧。他说“最好的东西”人类永远也得不到,而这个“最好的东西”,就是神的永生。可他真的低估了人类对生命的渴求和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识——

人们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以后,反而极尽享乐,创造悲剧去承载自身生命的悲剧性。而这,也正是悲剧诞生的原因。


从悲剧到戏剧:

当形式成为焦点,悲剧便消亡了


关于悲剧的消亡,欧里庇得斯是尼采指定第一背锅人。因为他将苏格拉底哲学层面的理性主义,应用到了艺术中。

而恰巧这样悲剧形式的改变博得了观众的喜爱,于是欧里庇得斯就成为了悲剧消亡的最大推动者。


欧里庇得斯雕像


实际上,问题的关键是观众——他们开始倾向于欧里庇得斯的喜剧,把注意力从悲剧本身转移到了悲剧的形式,由追求悲剧到追求形式,这就直接导致了合唱歌队地位的不断下降,音乐不断被驱逐,悲剧最终衰亡。


从整个过程来看:首先,人类在认识到生命的悲剧后,开始构建悲剧幻象,以此获得解脱;然后,当幻象逐渐精致,精致到足以让人忘记营造这一幻象的本来目的,并开始迷恋于这样一种悲剧形式的时候,悲剧才真正的走向消亡。

由此可见,悲剧之所以消亡,是人类忘记了生命最原始的本能以及其本身必然消亡的悲剧命运。



从德国精神到文化复兴:

重生的希望在于人类对于生命认识的回归


我们知道悲剧的消亡是伴随着希腊文化的衰亡的,而世俗化和苏格拉底主义则是根源。

人们会坚定不移的奉行苏格拉底主义,是因为它带来了即时的快感和优越感——雄辩、道德规范这些非审美主义,使人们能够直接从表象中获得快感,并沉迷其中。而一些所谓的博学的需要、艺术的标准带来的虚荣资本,也将艺术变得小众、“高雅”。



因此,要悲剧重生,人们必须意识到,真正的艺术是什么?

我们应当从真正的悲剧艺术中获得怎样的快感?


真正的艺术本身应该是所有人可以直接、直观感受到的,而不是需要通过学习才能够理解的。

悲剧给人的快感实际上就是人们既想观看悲剧,提醒自己生命必然消亡的痛苦,同时又想借助这样一种假象使自己达到一种解脱,从而忘却自己的命运悲剧。


德国精神由于一直不断学习希腊文化,无论是在艺术与民族、神话与习俗、悲剧与国家等层面上,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悲剧精神在其中的延续,由此成为尼采寻找悲剧重生时的答案与出口。



其实,无论是德国精神引领也好,还是希腊文化复兴也好,只要人们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酒神精神必然能够重新占据优势,最终促使悲剧的重生。


关于生命的审视、意义的追寻:

享受人生即完满


无论是悲剧的诞生、衰亡与重生,这些都与人类对自身生命的认识息息相关。其实,只要是人类能够为实现自身生命价值最大化而积极努力,都是有意义的。

在必然消亡的生命里,我们能够尽最大的努力享受人生,那就是最完满的人生意义。



- End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转载请至后台留言 

 图片来自网络 


- THE END-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留学》杂志"

往期精彩:

4年内55,000+澳洲留学生遭遣返?签证取消,只因平时做了这些事...

礼仪,是职场晋升的必备技能之一

“大学选错地,四年火葬场”,看HECA代表的“花”样选择

新航道胡敏:未来已来,你是否具备了“全球胜任力”

保姆界的“哈佛大学”?王室孩子由她们照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