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使馆提醒|“品牌设计师”已勒索多名留学生钱财

留学杂志 2021-03-1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言

道路千万条,防骗第一条


一直以来,针对留学生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在异国求学的学子,脱离国内的熟悉环境,在陌生的国家和地区生活。语言隔阂与文化差异,很容易使留学生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近日,留学生卷入骗局的案件多有发生,还出现了新型的诈骗手段,值得警惕。



01

中国留学生在英国被“名牌服装设计师”搭讪

多人被骗

02

诈骗新手段:“数字货币”骗局要警惕

03

行骗“老套路”:电信诈骗层出不穷 

遇到“使馆人员”要擦亮眼

_

……


1


中国留学生在英国被“名牌服装设计师”搭讪 多人被骗


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网站消息,近期多名在英留学生向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求助,称其在伦敦牛津街、国王十字火车站等人流聚集地区,被带有明显南欧口音的男子以问路名义实施诈骗。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网站截图


诈骗分子搭讪受害人后,谎称自己是某国际知名服装品牌设计师,愿将随身携带的该品牌服装“低价出售”以示感谢,并以天气寒冷为借口邀请受害者到车内“看货”。受害人一旦上车,即被勒索钱财。目前,已有多名中国留学生上当受骗。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已经指导受害人报警,但此类案件侦破难度极大,追回被骗款项可能性很小。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提醒在英中国留学生提高警惕,切莫盲目相信陌生人或贪图小便宜,更不要轻易进入陌生人的车辆或房间,如遇可疑人员尽快脱身并视情报警。紧急情况下可联系中国驻英国使领馆寻求协助。
英国报警、急救电话:999(非紧急情况报警拨打101)外交部全球领保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86-10-12308或+86-10-59913991中国驻英国大使馆:+44-20-74368294 (24小时领事保护与协助,不受理签证、护照、公证、认证等咨询)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电话:+44-161-2248986中国驻爱丁堡总领馆电话:+44-131-3374449中国驻贝尔法斯特总领馆电话:+44-7895306461





2


诈骗新手段:“数字货币”骗局要警惕


近日,以高额回报为诱饵的“数字货币”骗局成为一种诈骗新套路。近日,中国驻西班牙使领馆提醒旅西中国公民警惕“标会”、“马克币”等金融诈骗行为。据使领馆网站消息,日前,部分旅西中国公民受高额回报引诱,通过私下融资方式参与“标会”集资或投资“马克币”项目,巨额资金被转移后,发现上当受骗,追悔莫及。收到求助后,中国驻西班牙使领馆已指导有关人员在西班牙和国内报警,相关案件正在处理过程中。


中国驻巴塞罗那总领事馆网站截图


中国驻西班牙使领馆向旅西中国公民提示如下:一、民间“标会”是指在亲友间以积少成多方式筹措资金的群体。“标会”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其本质是牵头人(俗称“会头”)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以高利息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相关资金往往用于不法目的,或因最终无法支付高额利息而“倒会”,造成参与人血本无归。二、“马克币”是以炒作虚拟货币概念为包装,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利用国际金融互通便利,吸引投资人在APP小程序或在线交易平台上进行投资。相关融资一般通过远程操作甚至跨境运行,以此躲避各国金融监管。有关资金集聚到一定数量后,相关小程序或交易平台会突然终止运行,造成投资人血本无归。三、诈骗人员在运作类似非法融资活动时,均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在运作伊始,诈骗人员通过按时返利的方式增强初期参与人的信任,并鼓励他们在家庭或朋友间广泛传播、诱拉更多成员,并以滚雪球的方式形成金字塔状的层层下线。当吸纳资金足够庞大或非法投资遇到障碍时,诈骗人员会立即转移所有资金,切断返利链条,给参与人特别是底层参与人带来巨大损失。
四、旅西中国公民应增强防范意识,高度警惕金融诈骗,不可贪图高额利诱,摒弃“挣快钱”和“一夜暴富”的想法。疫情之下,生活不易,更应稳妥理财。任何投资都应保持客观理性态度和安全警惕意识,应选择正规金融渠道,并在投资过程中注重审查相关机构和平台的资质与合法性。如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如上当受骗,应立即止损,并根据具体案情及时向西班牙或中国警方报案。



据中国侨网报道,这种“数字货币”骗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头到尾都是假的,牵头人(俗称“会头”)凭空捏造出一个“货币”,并宣称自己是“合法的”,只要手指动动,“一个月就能赚回20%的利润”。但实际上,这种“货币”根本就不存在,也没有任何金融监管部门的批准。另一种是做虚假交易。“牵头人”搞一个虚拟的“交易中心”,然后自己倒卖,让价格在10%至20%之间波动,让人误以为投入资金后,很容易就能产生高额回报,等投资人买了以后,“牵头人”就会装无辜说网站被黑客侵入了,所有的钱都被偷了。针对这种数字货币骗局,西班牙华人律师季奕鸿表示,许多融资是通过远程操作甚至跨境运行,以此躲避各国金融监管。因此发生此类问题后,需要各国警方协助一起取证,难度更大。而各国警方对电脑取证的调查还处于初级阶段,要追回资金难度很高。类似的案例在日本、俄罗斯都发生过。只要数字货币的相关小程序或交易平台突然终止运行,那么投资人就会血本无归。季奕鸿律师还呼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华人首先要尽量守住自己的本行,尽量减少开支费用。不要想着在自己不了解的领域赚大钱。对不了解的领域要请教专业人士,不要瞎折腾。对于利润很高的投资尤其要慎重。





3


行骗“老套路”:电信诈骗层出不穷

遇到“使馆人员”要擦亮眼


近期,中国驻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奥地利、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使领馆相继发布消息,提醒当地中国公民谨防新一轮的电信诈骗。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网站截图
虽然这些“旧套路”已经被揭露过多次,许多中国驻外使领馆也屡次发布防骗提醒,但是仍有很多人上当受骗,造成财产损失。冒充中国驻外使领馆和国内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是最常见的一种“套路”。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前不久,在英国留学的小王接到了一个显示是英国本地号码打来的电话,对方声称自己是“中国驻英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并称有一起“跨国洗钱案件”涉及到了小王,让小王协助调查。没过多久,小王就接到了自称是“上海宝山公安局陈警官”的电话。“陈警官”让小王交纳一笔保证金到某安全账户,并表示,如果检查无恙,会在半个月之内将钱原路退回。于是,小王按照对方的要求,先后把自己准备交学费和住宿费的27万多元转入了账户。幸好,转账后不久,小王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了,她赶紧让在国内的母亲报了警,20万元被警方追回,两名犯罪嫌疑人也被警方抓获。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而在日本大阪的20岁中国女留学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据警方透露,9到11月有自称是“中国的邮局职员”和“警察”的男女相继打电话给该留学生,谎称“你个人信息遭窃,被卷入犯罪行为”“会变成诈骗违法分子的”等,以保释金等名义要求支付钱款。最终,该留学生通过中国的家人向对方的银行账户汇款110万日元。此类瞄准在日中国人的诈骗事件在大阪府等各地相继发生,当地警方正在开展调查。据新加坡警方统计,2020年上半年,新加坡警方共接报220余起上述类型电信诈骗案件,受害者损失高达千万新加坡元。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针对海外中国公民的骗局层出不穷,大家该如何应对呢?12月7日,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提醒在法中国公民谨防新一轮电信诈骗,这些建议可供参考。中国驻法使馆提醒在法中国公民,使馆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事人涉案,不会以电话方式要求转账汇款,不会要求回拨任何电话号码与任何机构进行下一步联系,不会电话通知中国公民涉及信用卡诈骗、信用卡超支、信用卡被冻结,不会电话通知当事人护照过期、居留卡过期,更不会通知来使馆领取包裹或公文。使馆提醒中国公民不要在电话里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姓名、住址、家庭情况、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如遇陌生人来电,务必保持警惕。如不幸上当受骗,应及时向当地警方和国内公安机关报警。外交部领事司微信公众号“领事直通车”近日也发布视频,揭秘海外电信诈骗四大套路,帮助海外中国公民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视频来源:领事直通车微信公众号




来源:中国侨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网站,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网站,中国驻巴塞罗那总领事馆网站。


编辑:屈琦监制:李璨
责任编辑:刘薇禛平





2020年度封面人物系列之(二)|专访伍伦贡大学迪拜分校校长Mohamed-Vall Mohamed Salem Zein你以为的“一般操作”,可能已越过学术造假红线
不忘初心·长相逢|《留学》杂志创刊七周年嘉年华
“双阴性”证明再添新要求,回国人士请注意
【公告】关于杂志延期发行的通知
《留学》一周资讯(11.30-12.6)
社交隔离下的圣诞节:lonely lonely Christmas
2020年度封面人物系列之(一)|菲律宾国家旅游局北京办事处旅游参赞白艾文
不忘初心·长相逢|《留学》杂志创刊七周年嘉年华


扫描二维码

关注

【留学事务所】

微信公众平台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留学杂志↓↓↓


联系我们

读者热线:400-803-1977

商务合作WeChat:zuiyaojing


关注留学行业最新消息

客观深入报道行业事件

提供有价值的优质服务

想你所想 为你而来


入驻光明网、网易、腾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各大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