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度封面人物系列之(十五)|专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出国留学服务分会秘书长印凯

留学杂志 2021-03-11

2020年度封面人物


 不忘初心·长相逢 

《留学》杂志创刊七周年

2020年已接近尾声

2021年已在来的路上

回望2020,挑战与机遇并存

困难与希望同在

《留学》杂志的2020

是极具考验的一年

也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一年

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也是努力拼搏、满载而归的一年


《留学》以“年度回忆”的形式推送2020封面人物文章

不平凡的2020

让我们和你们在《留学》相逢



印凯谈低龄留学:

话题冷却后的深度思考


—专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出国留学服务分会秘书长印凯


《留学》总第157期


低龄留学要考虑的方面更多,对孩子的影响也更为深刻,在这一问题的讨论中,印凯的看法十分明确:不支持,不鼓励。


2020年,“低龄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外通航障碍重重,留学生回国成了一大难题。其中未成年的“小留学生”因为年龄尚小,自理能力难与成年学生相比,面对的风险也更高。在各国纷纷施行边境管制后,家长们焦急万分,联名请求政府包机接小留学生回国的新闻屡见报端,引发了社会热议。


参与讨论的声音高低不同,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家长担忧孩子无可厚非,疫情是全社会都要面临的风险;有人觉得从高风险地区接回留学生是增加国内抗疫压力;更有少部分人直接指出,送未成年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用心不良”,其目的只是让孩子定居国外却在危急关头寻求本国帮助……种种辩论、误解和争吵都不断被添加进这个话题集合,最终发酵成社会热点议题,从国际教育这一单独领域延伸出更广泛的讨论空间。


随着近期许多国家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国际航班正慢慢恢复,这一话题的热度也逐渐冷却,但沉淀之后问题仍然存在——“低龄留学的未来趋势如何”成了我们当下需要思考的重点。为此,《留学》杂志采访了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出国留学服务分会秘书长印凯先生,听他谈谈对低龄留学发展前景的看法,不支持低龄留学的原因,以及对家长和学生们的建议。


时代环境下

两大因素促生低龄留学


无论是低龄留学还是“小留学生”,印凯将他们都归类为“未成年留学”,这也是他从2010年以前就着手研究的一个领域。


实际上,中教国际对这一早已初见端倪的领域关注已久。印凯告诉《留学》记者:“2000年前后,中国本科留学生数量还相对较少,2005年之后,本科留学生开始增加,2010年以后未成年留学生明显增加。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每个孩子都会引起我们的关注。”在印凯的讲述中,那些年未成年学生出国人数较少,尚未形成规模,学生整体发展的大数据还难与成年学生相比。


近年来,未成年留学的热度逐步上升,低龄留学的利与弊也越来越被大众广泛讨论。印凯认为,“小留学生”是当前时代背景的产物,讨论这个问题要看到它产生背后的各种因素,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分析家长选择送未成年孩子出国的动机。


“主观的因素无外乎两点。”印凯表示,由于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在新时代发展中产生了变化,经济条件好了之后学生想接受国外的教育,喜欢国外的学习方式,家长也觉得国外的文凭和语言能增强学生未来的竞争力。


而谈到客观因素,印凯则表示,除经济因素推动教育信息传播,学生与家长借由开阔的视野了解到更多接受教育的渠道外,目前国内教育还存在一些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一部分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国外。


“目前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还不包括高中阶段,就连北京地区也达不到100%高中入学率,其他偏远地区就更低。”从事教育领域工作多年的印凯对这种状况感到忧虑,在他看来,这种教育现状其实不够匹配我国的经济社会情况,“现在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但高中入学率在自愿情况下还达不到100%。实际上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日本和韩国的大学入学率就已经达到了100%,除非学生自己不想读大学而是选择职业学校。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因 素。”


此外,户口问题限制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的流动,没有当地户口的学生无法入读北京、上海的高中,不少在一线城市工作的父母,面临着孩子在初中毕业后要返回家乡上高中的难题,这也促使家长将孩子送入工作地的民办学校,以便让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有更好的选择。


不过,这也产生了另一些问题,“很多民办学校成立之后,使用国外课程教学,被称为国际学校,这些学生一旦进入此类学校,很难在高考中竞争过普通高中的学生,最后也只能选择出国。”印凯表示,目前国内存在的各类客观因素促使家长送孩子出国,在讨论低龄留学时应当注意到这些实际存在的条件限制,从各个方面理性分析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未成年留学问题多

家长应全面掌握信息


随着留学行业在近二十年的迅猛发展,留学市场扩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家长与学生在进行选择时,摆在他们面前的信息往往是千头万绪。而留学机构也是鱼龙混杂,提供的服务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认识国内外教育的不同点,做好心理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印凯指出,很多人认为国外教育环境相对宽松,但这主要是由于国外教师常常扮演的是“引导者”角色。其实,国外教学中,教师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团队的合作能力,这让在国内习惯了按部就班学习,较少提出问题的学生短时间内难以适应。


“在课程上,国外实行选修课与走班制,在考核方面则是从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出勤率和考试成绩多方面综合评价,与国内中学阶段教学方式大不相同。”他表示,很多学生和家长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导致学生出国后难以融入国外的教育体系。


除了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的差异,小留学生出国后还会遇到几方面的“水土不服”,对尚未成年的孩子们而言,比起成年学生,成长阶段中遇到的这些困难往往影响更大。


“第一就是生活方面。”这是所有留学生都必然遇到的问题,而印凯看到,这一问题在未成年留学生的身上更为突出,也势必对这些十几岁就迈出国门的孩子造成更为深远的影响。由于尚未成年,学生们只能选择学校住宿或家庭寄宿的方式,这便是给他们的第一重考验,“学校住宿让学生们体验到很多‘第一次’,如果在国内家长帮学生做得太多,孩子学会自立的适应期会很长;而家庭住宿也因为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和为人处世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很多学生不适应对方的行为方式,中途更换寄宿家庭。毕竟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国际化视野,大多寄宿家庭还是按照本国思维照顾学生。”


基本生活解决之后,小留学生们还要面临开拓社交圈的问题。很多孩子留在中国人的圈子里,没有建立起新的朋友圈,娱乐用中国网站,不与当地人交流和接触,“‘宅男宅女’到国外还是‘宅男宅女’,业余生活没有丰富起来。”缺乏交流一方面造成语言锻炼不足,同时也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孤立,遇到困难时难以得到他人的帮助。


此外,印凯也指出,小留学生们在国外经常出现财务问题,这与他们在国内没有培养起完善的法律意识有关,国内家庭教育中更为注重道德方面,在客观上导致未成年学生们的法律意识不足,容易在国外卷入一些法律、财务层面的纠纷。


而这些表层问题进一步发展,造成的是更深层次的心理适应度与价值观、人生观塑造的问题。近几年来,未成年留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印凯也对小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关注,他表示,“由于国内外的巨大差异,学生容易从心理失衡发展到心理孤独,焦虑和忧郁的问题不断涌现。现在已经有不少英美企业针对留学生心理辅导推出了业务,这也说明的确出现了很多存在相关问题的学生,警示我们应当重视留学生心理问题。我们不要一谈到心理问题就认为是‘有病’,不承认存在问题,其实这可能是短时期形成的可调整的心理落差。我认为,留学安全中的心理安全(与人身安全)同等重要。”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深刻影响着这些尚处于人格塑造关键期的孩子。近几年,“香蕉人”的说法流传甚广,接受了国外家庭模式的孩子,常常与身处国内的父母因为观念上的不同发生冲突,但维系国内的一点根系毕竟未曾断绝,中国文化的基因始终存在,这也导致“外黄内白”的小留学生们往往在国内外都处境尴尬。


“一个人即便在国外读高中、大学直到工作,多少还是有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思维和意识形态,但他形成人生观、价值观时又受到了外国的影响。”印凯对这方面观察细致入微,看到了不少矛盾之处,“他们可能与父母渐行渐远,因为成长的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思路也不尽相同,连说话都不在一个频道上。然而这次疫情又让我们看出,东西方无论是在社会架构、人员管理和对待疫情反应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距。尽管大部分人在国外有了归属感,仍然无法避免遭遇种族歧视,特别是前段时间,我国针对澳大利亚发出留学警示便是一个典型案例。”


在印凯看来,低龄留学造成的最大问题在于,学生容易形成不够全面的认知,“学生太小,对中国的事情不了解,只了解国外的情况,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抵御能力和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比较弱,这方面可以说是弊大于利。”他希望,对国内家庭在选择学生留学年龄段上能够加以适当引导,尽可能解决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留学要脚踏实地

拒绝攀比心理


“我对留学的从业者、留学家庭的建议就是‘好饭不怕晚’,这句话非常实用。”印凯对这一问题的认知非常清晰。


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印凯希望所有从业者都能保持教育的初心,从教育本质出发,而非只看到经济效益。“我们不提倡也不鼓励未成年学生过早出国留学,要踏踏实实地对出国留学的学生做好评估。”他表示,学生一定要具备相当的综合能力,才能让留学成为人生的助力,“独立生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财能力,以及活跃的思想和善于交流的性格,这些对未成年学生在国外的生活都至关重要。”


面对记者“如何避免低龄孩子留学后成为‘香蕉人’”的问题,印凯的回答十分直截了当:“这个任何人都控制不了。”他表示,如果家长将年龄过小的孩子送出国门,那么孩子势必会受到国外文化的深刻影响。除非家长已经决定将孩子送出国门不再回来,否则若是出于提升竞争力和开阔视野的目的,便没有必要早早将未成年学生送往海外。为此,他也希望家长能够杜绝攀比心理,真正为了孩子的前途投入心力,而非将孩子的教育当作炫耀的资本。“我们认为留学是可以一生受益的高回报投资,但家长的教育投资不是乱花钱,是为了将孩子塑造成真正的人才。如果仅仅为了攀比、跟风,就把年龄很小的孩子送到国外,这样的做法未免有些自私。”


印凯曾于20世纪90年代出国留学,当时已经大学毕业的他选择放弃工作继续深造,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了硕士学位,并将自己的学业所得带回国内,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在他心中,无论在哪个年龄段留学,只要怀揣梦想,希望自己成为国际化人才,在求学层面上,去早去晚都一样,而从思想层面上,面对外界不同的诱惑以及参差不齐的信息,本科阶段的留学生有更好的辨别是非能力,面对不同的诱惑能够去粗取精,吸收国外优秀的成果,“如果恶劣的东西也被我们吸收,养成不好的习惯,也就失去了出国留学的意义。”


“出国留学的目的,是学到优秀的东西为我所用。所以我说出国留学‘好饭不怕晚’,没有必要过早出国,这也是我对未成年留学的看法,希望能够将它传递给所有家长、学生,以及所有的国际教育从业者。”这是印凯多年教育工作得出的结论,也是他对教育这一关系人生路程和国家未来发展的肺腑之言。


看完了以上来自《留学》杂志的采访内容,你对低龄留学有什么看法吗?你是否有不同角度的观点呢?或者你有什么关于低龄留学的建议吗?


欢迎各位读者在《留学》的平台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小编将在后台评论区随机抽取幸运粉丝,赠送神秘礼物~

来源:《留学》杂志总第157期


编辑:胡墨涵监制:李璨
责任编辑:刘薇禛平





冲鸭集美们!来Get 2020网络热词英文说法我们离百年杂志还有93年,而你与一手留学资讯零距离!
不是不可能!万元礼券限时放送~
彩绘美好15,绘制15年七彩时光!
60多国人员“快捷”来华的背后《留学》快讯国际版
探趋势,迎挑战,把握国际教育新机遇——2020培生爱德思中国合作学校年会如期举办
Fukushima’s Dilemma


扫描二维码

关注

【留学事务所】

微信公众平台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留学杂志↓↓↓


联系我们

读者热线:400-803-1977

商务合作WeChat:13716319877


关注留学行业最新消息

客观深入报道行业事件

提供有价值的优质服务

想你所想 为你而来


入驻光明网、网易、腾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各大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