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普林斯顿招生官!原来中国留学生最容易在申请的这些方面犯错......

留学杂志 2024-01-04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康毅滨先生,之前负责该系在中国的招生工作,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学生(其中绝大部分是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等国内知名学校的尖子生)。
“中国学生聪明、勤奋,但也迷茫、功利心比较重,妨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康毅滨在接受访问时说。

该系每年大约招收25名本科学生攻读博士,系里给康毅滨的“中国名额”有4个,而他收到的申请约有七八十份。4%左右的录取率,每个“申请包”主要有这些材料:本科各科成绩单、托福和GRE分数、个人陈述、以及推荐信。
康毅滨把它们分成“定量”“非定量”两类。分数他会看得很仔细,而那些“非定量”的东西却能告诉他更多。
下文为针对“美国名校招生官更青睐申请者的哪些特质以及“中国留学生更应在申请时注意哪些方面”这两个问题,对话康毅滨的13组问答——

Q

“个人陈述”有什么用?

康毅滨:就是说说你为什么想成为一个分子生物学家,为什么想来普林斯顿。

Q

你看过几百份“个人陈述”,从里面看到了些什么?

康毅滨:中国学生的GRE能考得很好,但我能看出来,他们写的“陈述”经常千篇一律,缺乏特点。

Q

他们给你什么印象?

康毅滨:不清楚为什么要来普林斯顿,或者过分要求完美,不敢展示真实的自己。

Q

真实鲜活的“陈述”是怎样的?

康毅滨:有个学生是这么写的:他以前的专业是电子工程,后来才慢慢发现真正感兴趣的是生物。他申请转了系,尽管绝大多数人反对,因为没有基础,读得有些吃力,但他还是很高兴:因为每一学期都会比上一学期进步一些。
他的“陈述”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因为它展示了一个人在寻找和实现梦想过程中的困惑和欣喜。
去年我们还录取了一名学生,她在“陈述”中坦率地指出了母校的问题:她很遗憾本科四年没有接受更为全面的教育。你可以看到她的渴望。第一轮筛选,从80份申请材料中挑出10-15名左右的“候选人”。
PS:2月初,康毅滨开始电话面试。虽然并不直接和学生面对面,但大洋彼岸传来的声音,会告诉他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Q

(面试中)你会问些什么问题?

康毅滨:主要是看看英文口语能力、科研经历、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一些背景状况。

Q

接到电话的学生,会很紧张吧?

康毅滨:电话面试大约一个小时,45分钟说英语,15分钟用中文。就算英语不是特别好,学生还是可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
但大部分中国学生会把它看作一个“考试“,而不是一个“对话”,所以有些会很紧张。

Q

你听出了什么?

康毅滨:有些学生听得出来他(她)事先在纸上写好回答,照着念,或者是背出来。还有是“排练过度”,说得非常溜,像演讲一样,但并没有针对我的提问。

Q

他们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康毅滨:那些答非所问的学生,我想可能没有自己做过真正独立的研究,或者对自己没对信心。我希望学生是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而不是一个过度包装的、失去了真实性的“加工成品”。

Q

或者是我们的教育没有告诉他们,说实话是最好的回答。

康毅滨:我们要挑选的,是真的热爱科学、而且诚实的人。
去年,我几乎是在申请截止前的最后一刻才收到了一个学生的材料,条件很好,我就给他打电话。他老老实实告诉我:虽然他很早就进实验室,工作也很努力,但不知道为什么,实验总不是很顺利。但他可以很清楚地描述他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为解决问题所作出的种种尝试。
表面上看,他的科研并不成功,但我能感受他的认真、诚实、努力,这已经具备了一个科学家、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

PS:电话面试并不是最终的决定。之后,康毅滨要在候选人中反复地掂量、比较。在这个过程中,分数高低往往不是决定因素,而是从细微处看到的非智力因素。

Q

分数重不重要?

康毅滨:分数很重要,但不是一个绝对因素。
申请普林斯顿的学生都是国内名牌大学的尖子,经过高度选择过的人,智力都没有问题。我会仔细看每一门的成绩,但并不是分数高就能入选,相反,我认为第一名和第七八名的实力并不相差太远。录取与否,智力以外的因素很重要。
我们系录取过一个河南的学生,家在农村,初中就独自在县城 ,住校读书,吃过不少苦。在电话和电邮里,我感觉到她为人谦和,没有一些被宠惯的尖子生的趾高气昂。
还有个学生,他会和老师“套瓷”,但不是恭维,套近乎,而是自己的确做过研究,对老师有真正的了解,提问很专业,很深入。这样的学生,不油嘴滑舌,让人感觉到懂得认真负责,尊重机遇。
但有的学生过于自信,甚至有些傲慢,觉得自己不是去普林斯顿,就能去哈佛,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很难给人留下好印象。

Q

中国学生到了普林斯顿后,会遇到哪些问题?

康毅滨:有些学生进入普林斯顿后,心态急,享受不了科学研究的乐趣,而把实验看作“计件劳动”,急于求成,一旦不如意,就垂头丧气。有些学生进来后发现,自己辛辛苦苦读了那么多年书考上来,但这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很迷茫。
还有,他们往往在人际关系上会遇到问题,觉得不受欢迎,孤单。

Q

为什么会这样?

康毅滨:普林斯顿相信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热爱什么的过程,但国内教育系统出来的学生,常常是另一种心态:最好一进学校,就有人指定给他(她)一个课题,而且是一个保证可以做出来成果的课题。
就像解一道数学题,一定会有答案,做出来了就能拿高分。然后呢,就想靠这个课题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他们基础扎实,学习勤奋,上进心强,应试能力强,成绩优秀,但缺乏探索精神,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比较弱,功利心比较强。
我们系有过一个中国学生,来普林斯顿不久,我发现他并不真正喜欢研究。后来他告诉我,其实早就发现自己并不热爱科研,但从小学到大学,他都是第一名,所有的人都指望他考上美国一流大学。他是为了别人的期待考普林斯顿的。
其实这个学生小时候对生物很有兴趣,只是后来成人世界把他的实验成功与否过早地和名利、和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在这一行业真正成功的人,往往并不以出人头地为目的(如果只是为了这些,还有其它很多更简捷的路可走),而是享受探索的过程,包括其中许许多多的失败和得来不易的成功。

Q

你刚才说的中国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麻烦,也是功利心造成的?

康毅滨:实验室是一个团队工作,有人发表论文,本来是大家一起高兴的时候,但一些中国学生往往有些闷闷不乐,似乎别人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有时科研项目八字还没一瞥,就想“分家”,好算作自己一个人的成果……这样的竞争意识过强,就会缺乏团队精神,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在工作和生活中造成和他人关系的紧张。
生物系有许多做后勤工作的员工,包括老鼠房负责日常喂养的工人,运送实验用品的搬运工和收发员,打扫实验室的清洁工等。每年到了圣诞节,我实验室的美国学生会牵头一起凑份子,每人出个五块十块,买个小礼物送给那些工人,以表示对他们平时工作的感激。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往往反映出一个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以及将来他在事业上能走多远。

其实不论普林斯顿,还是其他Top名校,在挑选申请人的时候,都不会仅仅从分数、背景就决定是否录取一个人。
是否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热爱什么、是否对自己诚实、是否有良好的品性、未来有发展的潜力……这些“非定量”的东西,不仅对申请也起到决定作用,而且也能有效弥补硬件背景的不足。
如果你现在刚升大三,甚至大一大二,那在接下来的大学规划、自我提升方面,要特别避免唯分数、唯背景论,而应该把真正的个人全面成长、能力的提升、将来的发展道路,作为自己探索、积累的重点。
如果你现在已经升大四,那么特别值得在申请文书和面试里,把你自己身上真正的潜力充分梳理、展示出来,把你原有的误区、不自信的掩饰……都正确解决掉。
来源:BeBeyond,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李嘉祺   刘洁    终审:姜乃强

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

获取更多信息↓↓↓



投稿通道

1.后台私信联系留学君

2.投稿至邮箱:liuxuezazhi@126.com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67071542


关注留学行业最新消息

客观深入报道行业事件

提供有价值的优质服务

想你所想 为你而来


入驻光明网、网易、腾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各大平台

推荐阅读

赴新加坡留学利好丨怀进鹏会见新加坡教育部部长陈振声

英国卫报发布2024大学排名!牛津、剑桥均无缘榜首?

超100万留学生回国创业!2023国内就业报告,“商科赢麻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注意】多人入境被盘问后遣返,都是美国这个机场!
强烈建议:立即取消外国留学生一切超国民待遇!
他们的野心和焦虑:这一代留学的孩子
马颖毅丨赴美留学还是教育福音吗?——《留学的孩子》或许给你答案
这个美国机场的海关太“黑”了!多人入境被盘问后遣返...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