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0”到“1”,九安医疗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2016-07-16 刘毅 贝壳社

文|刘毅

往期分享:公众号内回复“贝壳说”,即可获取往期嘉宾分享的文字+语音整理合集

因腾讯公众号限制,只能上传部分录音,完整版录音请戳“阅读原文”,谢谢!


↓↓↓以下录音(部分)↓↓↓


大家好,我是刘毅!很高兴利用这样的一个平台跟大家交流,,把我们过去这几年来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摸索,一些探索,一些想法和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九安医疗的三个阶段


九安医疗本身是一家传统的公司,在传统领域做的是电子血压计,有将近21年的历史。九安是靠国内的血压计市场活下来的,靠国际的出口,给别人贴牌发展壮大起来的,2010年在中小板国内资本市场上市。九安医疗的发展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靠国内活下来,第二个阶段靠给别人贴牌发展起来,第三个阶段就是向移动互联网转型。转型实际上是2010年公司上市以后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当时劳动力成本升高、出口的利润下滑、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导致利润大幅度下滑,公司需要寻找一个新的方向,新的出路。


2009年下半年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想把手机和血压计尝试连起来成为一个健康管理的工具,我们就成立了一个研发的队伍,并做了这样一个样品,在2010年4月份完成。完成后我就自己亲自拿这个样机试了一下,当时就感到这个事情是对这个传统行业的一个改变,一个新的变化。于是我们立刻联系了苹果公司,跟苹果公司交流这样一个想法。没想到苹果公司听到我们做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比我们更加高兴、激动, MFI部门与我们开了电话会议,从产品的定义,商业模式的探索、将来的可能,并且“忽悠”我们说,这个东西做好了一定能进苹果店。


年轻时候看到乔布斯创业的历史,从未没想到会跟乔布斯创业的公司有任何的联系,突然一下就近在咫尺了。我们很快去了苹果公司,去了苹果公司之后当时MFI的部门的负责人见我们第一句话就是,“这个产品把它做好了之后我们拿给乔布斯看”,我们说你拿给乔布斯看的时候一定要喊上我们。

 

当时我们对这个行业的转变实际上还是属于懵懂的状态,通过跟苹果公司的交流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契机——也就是说所有的传统产品跟手机联网以后是不是对用户产生了新的价值,这种价值可能是物理的也可能是精神的。如果这种价值能够很容易被用户感受到,用户会不会为它买单?那一个行业有可能就改变甚至被颠覆了,我们很幸运的看到了这样一个变化。初期我们是懵懂的,到了2010年下半年我们变得很清楚、很明白。当时公司挂牌上市,我们招募了几个亿的资金,也让我们有这样的实力和能力去实现这样的梦想。


我们很快感觉到这是我们弯道超车的一个绝佳机会。我们跟日本人竞争了很久,但是在传统领域想竞争过它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它有很强的积累,它有很强的全球渠道,它有很强的产品系列,有很强的技术积累。只有这样的产品的差异化,一个新的方式的诞生才有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以前我们给别人贴牌贴了好多年了,也深受贴牌之苦,感觉到这是一个做自己新的品牌,而且是向新的商业模式做的可能,于是就大力向这个方向转型。

从“0”到“1”


实际上在转型的过程当中我们清醒的感觉到和认识到我们到底要做的是什么,实际上是传统医疗当中对院外的健康管理,对院外的医疗方式,就没有真正的有效的好的办法。我们看到的都是高血压的控制率只有9.3,糖尿病的控制率只有9.7,有大量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没有被控制,为什么,是什么样的原因。实际上我们能看到,在传统的医疗方式下,看病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急性症的看病模式。这个病人到医院去看病,是有头疼了,发烧了,肚子疼了马上就要看病给你解决掉。但是慢性病的病症恰恰不是说马上就对人体有威胁,可能是过一段时间很多年以后才引发的并发症。那慢病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和管理,原来传统医疗方式下可能没有能够做到的。传统的医疗方式并没有办法解决好院外医疗的问题。我们想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传统智能硬件跟人数据的结合,是不是有可能呢?那我们就想开始这样一个探索。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先把硬件联上网,变成一个数据的测量、采集工具,这是最简单最先想到的。我们把血压联上网,把血糖联上网。概以每年两三款的产品的速度,将几个类别,血压、血糖、血氧、体重、运动还有心电,把它们都能够通过硬件联上网。联上网之后我们就会有APP,APP到底对用户能产生什么样的新的增值?可能是知识,可能是记录,可能是存储,可能是互动还可能是社区,这样都需要你自己去探索,去定义,去看看是不是真正的有这样的可能,有这样的可能探索之后,能不能同时产生新的方式上,新的模式下的一个院外的健康管理也好,慢病服务也好这样一个方式是不是能形成。也就是说你能不能对现有的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其他一些院外的医疗服务方式产生新的商业模式上的探索。当然这种探索本身医疗呢就是比较慢的,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患者又是年龄偏大的,在这些方式上可能都会需要一个时间上的过程,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依然看到了,还在一个摸索的过程中。

iHealth的品牌之路


在2011年的时候我们首先在硅谷成立了公司,非常幸运的是,我们拿到了iHealth这个商标。很多人说,但是你怎么能拿到这个商标呢?连苹果公司的人都觉得拿到这个商标不可思议,这个商标至少值八千万美元。当时实际上还是机缘巧合吧,按照美国的法律规定可以申请这个商标,但是要想拿到这个商标注册证,必须提供使用证明,没有使用证明是没有办法审批的,有36个月的宽限期。前面有两家申请iHealth商标的公司都失败了。可能美国人也比较诚实,并没有拿产品贴上iHealth标,提供这样的使用证明。让我们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便申请了这样一个商标。


但是在我们再申请的时候,实际上美国商标局已经不太认可,这个商标名是个通用名,不能申请一个叫iHeatlh的通用名作为品牌。那后来我们又提供了医疗队的使用证明,我们在美国的主流渠道都有销售了,苹果店等地方都有销售,并且媒体有大量的报道,《纽约时报》一年报道了四次,最终他们就同意给了我们这个商标。

探索移动医疗


其实我们在美国硅谷这几年,一个中国公司去美国探索移动医疗的一个方式,实际上我们还是感受到了美国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一方面,美国对创新的认可度非常高。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海外来的初创公司,推出一款新的产品,首先得到的是媒体的广泛认可,媒体认为这是未来个人健康管理,或者移动管理新的开始,是一种新的变化。第二个是渠道的认可。以前我们做传统电子血压计的时候我们跟沃尔玛这些人谈判可能十年都进不去,作为一个海外公司,一个传统产品很难进去。但是iHealth作为一家初创公司就一款产品,美国所有的渠道都向你敞开了大门。即使这样,依然有很多的问题,渠道认可了,但是不代表消费者一定认可。这里反应最慢的是消费者,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意识不是那么快。最开始有一些尝鲜的人,但很快很多人对这个事情的认知达不到足够高的程度。我们看到现在的医疗机构,比如说保险公司、医院、医生这些医疗机构都开始愿意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医疗服务的探索。这个行业其实面临很大的变化,就在这些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参与之中。

 

美国跟中国另一个不同,就是美国医疗服务的参与方很多,有医院,有保险公司,有医生,有连锁医疗机构,有大公司的自我保险,这些都是市场参与者,他们都很愿意尝试这种新的方法。对他们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控费,这些移动医疗对他们控费提供提高效率的手段和办法,所以他们都愿意进行这样的尝试和方案。实际上,美国的移动医疗的公司在不同方向,不同地点上开始尝试这些探索。iHealth实际上想做的就是想给医疗服务的提供方,提供一个软硬件平台,远程健康智慧云平台,来给他们提供患者端的软件和硬件。


例如,患者端那边需要采集血压,采集血糖,采集心电,我们提供这样的硬件。患者端需要健康知识,需要营养方案,需要运动办法来提供这样的一些解决方案。当然这些方案本身是要成为产品。这些概念都很容易做到,但是真正成为产品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医生端或者医疗提供服务方,医疗提供服务方可能不仅仅是医生,可能原来医生作为慢病管理的一个主角,只关心治疗不关心其他。我们希望它能够有更多的内容,比如运动方案、营养方案,这可能需要营养师,运动教练、助理来做这样的事情,承担更多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干预,并且提高用户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个方式现在最大的难度是什么,很多人问有那么多人那么多公司在探索,这个方向的难度在哪里?实际上没有人能够真正定义对未来,定义对产品。因为就像Iphone出现之前一样,诺基亚要做智能手机,摩托罗拉也要做智能手机,黑莓也要做智能手机,所有人都在做智能手机但是没有人做对,虽然花了很多的钱,很多的人,很多的物但没有人做对。那只有乔布斯出来了,说智能手机就是这样,大家全部重新开始说智能手机就是这样,照这个方向来吧。实际上智能手机出现成为了很多行业的基础设施,你说Iphone是什么?是照相机,导航仪,录音笔,社交工具,钱包,甚至是手电筒。它无所不是,它已经成为一个人体的器官,是一个基础设施了。比如说乔布斯重新定义了什么叫移动互联网的终端,由于这个终端的出现,这个基础设施对所有的行业有可能有改变和颠覆。每个行业都需要寻找它在移动互联网下的未来的模式是什么样子。

 

这种移动互联网下未来的模式是什么样,最主要凭借的是什么重要的竞争力,实际上这个时候凭借的不是你有多少资源,也绝对不是你有多少钱,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这种超前的想法,你能不能定义对这样一个模式,定义对这样一个产品或者服务,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如果定义对了,你就是这个行业的领导者,而且你具有全球的视野,如果你有全球的视野你就是全球的领导者,那这个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方式后,把我们上市公司募集来的钱全部投入了在这个方向上。

Next PC 时代的探索


我们在美国在探索,在欧洲探索,在中国在探索。我们在美国硅谷建立了自己的软硬件队伍,在欧洲也有自己的软硬件队伍。我们所感受到的是我们不能浪费这样一个时代的变迁,抓住这样一个变迁真正成为移动医疗行业的领导者,或者是一个引导者,这样一个机会,因为我们有一个很强的基础。很多时候定义的产品都是NextPC,不是后PC时代,Next PC都是在比芯片的速度,存储量等这些技术的指标。技术是很重要,但是后PC时代更重要的是三个指标,乔布斯定义了这三个产品的重要点。

 

首先是方便,用户方便的使用和凭直觉的使用。其次是技术与人文和艺术的结合。就是说你这个产品本身是不是有更强的艺术特点或者人文的特点,人文的关怀这样一个特点。第三个是软硬件的结合,在现在这样的时代,苹果这样的软件和硬件的结合,让用户体验更好的方式,可能是未来在不同的行业中很重要的指标,作为一个产品的标准来定义未来的产品。

 

那么我们在这个方向上在不断地探索,也在不断地理解和明白到底什么样的路径是可行的和可能的。虽然我们依然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实际上对于九安医疗来说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公司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实际上传统的公司想转型成功难度都是非常大的。我碰到一个很好的朋友,交流的时候他就跟我说没有一家传统公司转型是能成功的,所有转型成功的都是重新创业。看我们过去这几年的发展,实际上我们的转型确实是重新创业。原来只有硬件,只懂硬件,现在需要APP的队伍,需要语音的队伍,需要熟悉美国市场的队伍,需要熟悉欧洲市场的队伍,需要熟悉美国市场产品定义的人,需要熟悉欧洲产品市场定义的人,这些原来都是完全没有的。在实践过程当中要不断地调整市场定义及发展方向。

 

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要组成队伍,形成真正有战斗力的产品都是我们巨大的挑战。本来做好一个硬件就可以了,现在要做好一个硬件,还要做好APP,还要做好云,还要做好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些挑战都是巨大的。这样一个挑战的过程中可能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但是我们也不断地在前进。我们也形成了一定的门槛,比如说有市场准入的门槛,产品都是通过了FDA的认证,都要通过CN的认证,有先行者的优势,有很好的窗口期。至少现在美国能够做全系列的联网的互联设备的可能只有我们这一家,到现在为止只有我们一家。所有做服务方的公司都愿意跟我们合作,通过我们帮他采集数据。我觉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带来的新一轮技术产业革命,产生的这种行业洗牌的机会,抢先布局全球视野,一定能弯道超车。

 

像我们最开始推出iHealth这款产品的时候,当时欧姆龙我们的竞争对手,欧姆龙真正的产品是去年才出来的,也就是说日本公司才花了四到五年的时间才出来这样一个产品,实际上我们有很大的先发的优势。但是这种先发的优势不代表你一定能做成,你先发除了有优势,还有先发的很多困难,因为做这个行业的探索者,行业的探索者中要定义这个事情。很多事情回过头来看都是一层窗户纸,在这个过程中花了很多的心血,很多的努力。比如说很多人问我们,我们想做的是什么,实际上我们想做的就是一个软硬件的平台,作为远程的医疗服务的工具,来提供给医疗服务提供方。当然我们自己有的时候可能也要作为医疗的提供方,我们要找准一个点来深入,去深耕可能是糖尿病,可能是高血压,可能是一些别的地方。

探索慢病管理服务模式


在全世界来看,在传统方式下管理糖尿病都没有成功的经验,我们线下看到的最成功的还是台湾。台湾的糖尿病的管理有很强的政府参与的角色,让线下的管理变的有效。美国的方式实际上也是对营养师、护理师提供费用,让他们参与管理,深入地参与这种管理。我们在美国探索之后,回中国的时候一看中国的情况比美国还复杂。渠道、网络、专业机构的合作都很复杂。很幸运,我们跟小米一拍即合,利用小米的互联网思维,小米的互联网方式,在小米的平台上推出我们的医疗健康产品,从B2C这个角度讲我们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是两种,一种是B2C,一种是B2B2C,这样的两块呢,都是重要的两块。

 

B2C是说我们把我们的硬件卖的越来越多,更广,我们现在可以明确的说在智能血压计这个方向上,我们在全世界绝对是第一,可能其余所有公司的总合加起来都没有我们多。我们在这样一个平台上,B2C之后可能还是要2B,想再增加一些服务,一些真正需要的东西来帮忙他控制他的血压。

 

B2B2C实际上就是我们跟医疗机构合作,跟医疗服务提供方合作,来探索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高血压、糖尿病如何管,怎么样管有效这样一个模式。真正把这个模式做三百人、五百人、一千人甚至上万人,真正做出模型,做出成功的方式,做出成功的东西之后,可能才能真正的有效。我们看到全世界有大量的公司在这方面探索,实际上都还在探索的过程当中,依然没有做成的。

孵化&收购,多途径驱动


实际上在我们看到这一轮大的变化的时候,我们觉得不应该错失这样一个大变化。所以自己做的时候不仅仅自己做,iHealth我们自己做,然后我们还成立了一个基金,中文名字叫“上市资本”,我们成立这个基金去投投移动医疗的做服务的,做智能硬件的公司去投他们。我们现在在美国硅谷投了将近20家公司,有一半是移动医疗项目。中国也投了不少的移动医疗项目。把我们原来天津的公司整个变成了重创空间。我们还孵化在这方面的公司,让他们快速的产品化。可能他们自己摸索的时候需要花四年的时间,我们在那边提供产品设计、样机制作、小批量试产、产品测试、生产工装的定制,这样让他们快速的少填很多坑,让这个产品快速上市。我们还孵化。当然对于已经做成的公司还会收购。这次可能大家刚刚看到的我们的新闻,收购了一家法国公司,叫eDevice,其实大家看到这个名字大家就会知道,我们叫iHealth,它叫eDevice。E这个词在互联网时代,1999年、2000年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所有的东西都要加一个E,表示你是一个互联网公司。那等到乔布斯时代的E都用光了,只能用I了,从I开始用。

 

eDevice就是那个时代全世界最早的物联网公司,它在那个时代就做了全世界最早的物联网产品“咖啡机”。说你这个咖啡豆没了就能发邮件给你,你就能去加咖啡豆。物联网公司实际上最早期的时候拿到了1500万美金的投资,在那个时候最火的时候。但很快市场就不行了,当时他们的产品也没有做出来,他们就把这个钱退给投资者了。实际上这个公司在这个方向一直探索到08年,真正找着了一个医疗信息的叫Medicaldevice data information provider,就医疗设备数据信息提供商。在这个地方下手,给产同的需要联网的医疗设备提供解决方案,公私财真正的找着了方向这两年快速发展起来了,是我们看到的在移动医疗领域全世界利润最好的公司吧,今年的利润能够到1500万欧元,就是将近一个亿的人民币。正好我们行业中互相了解,互相认识,他也知道iHealth的背景和iHealth的情况,非常强的协同需求,现在还在收购的过程中,还没有完全的结束。希望我们这样通过这些力量,我们自己做,投资别人做,孵化别人做,我们收购好的公司,希望我们在移动医疗这个方向上,一定不会落伍,一定在这个行业的前列。这样iHealth跟eDevice双引擎驱动,双引擎驱动让我们成为医疗行业的全球的领先者,让我们在这个路上不断地前进。

Q
&
A

群友:您认为传统的健康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时候最有可能遇到的阻碍是什么,有什么解决方式?

刘毅:我认为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最大的阻碍,实际上是意识。也就是说因为传统的时候可能生活的很好,它有传统的模式,有很强的基础,很强的积累。那么新的方式的模式的变化对它来说,第一很强的不确定,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可行的,这样实际上会导致内部意见分歧不一致。这时候作为一个创始人他的意识和决心是最重要的。就像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的,第一个是有人意识到这种变化,能跟上这种变化。还有一些是意识到变化,但跟不上这种变化,更多的是没有意识到。那这三种情况下,很容易看到一个新兴的公司能发展这么快,而传统有资源,有经济,有实力,不够快就是因为它没有看到这个趋势,也没有跟上这个趋势,我认为传统企业最难的是这个。

 

我觉得在健康管理中,很多的时候可能有营养的管理,营养的方法,运动的方法,医疗的方法,最终可能还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这个事情可能最终能让患者赋能,让他就自我管理的办法,有自我管理的工具,有自我管理的东西,最终可能是要实现这个目标。

 

群友:如何看待CureTogether类网站和量化自我的健康管理趋势?  

刘毅:Cure together这个网站我不是很熟,但是看这个名字是属于医生、营养师、护理师、患者自己组成的一个共同照护的方案来进行,我觉得这可能是未来很好的方式。

 

群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健康公司获得了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横向对比各个公司获得的数据可能都是大同小异,如何才能从中脱颖而出?

刘毅:我觉得现在互联网健康公司最关键的是是否能定义对,他的和产品和服务某一个方向上对用户产生真正的价值,而还不是这些数据,这些数据本身不是关键,是这些数据到底产生什么样的价值,对这些数据如何的使用,真正的服务了用户,这是真正的价值。实际上现在大家根本不是大同小异的问题,而是大家没有思路的问题。

 

群友:您认为医药电子商务垂直平台的突破点会在哪里?  

刘毅:我觉得医药电子商务垂直平台这个事情我不是很熟,我也不能妄言,但是我个人感觉可能是服务类的电商,也就是说用户血压高的时候你提供了一个降血压的办法,或者说是降血压的知识,根据用户的需要而产生相应的服务性的电商。或者是传统的电商我觉得更好的是围绕用户需求来产生,而不是用户去搜索我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在用户需要的时候这个产品出现,我觉得将来谁把这个模式探索出来是真正有效的。

 

群友:刘老师,请问您认为互联网健康类的公司更适合什么样的品牌推广形式。九安医疗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变,有哪些经验可供分享和借鉴的呢?

刘毅:我觉得互联网健康公司现在不是品牌推广的问题,首先是产品利益的问题。真正的从0到1是不是做对了,0到1是不是做出来了,现在我看到的大量的0到1是没有做出来的。没有做出来0到1,再加,0后面再加0还是0。所以这个时候更多的不是品牌推广的问题。

 

我觉得从制造到服务到九安的这个经验来说,实际上首先你要找对人,找对人是很关键的,当然很多时候你不知道什么人是对的,要花时间和精力。第二个要有足够的钱来支持你这样的一个摸索更重要。

 

群友:刘总您好!有人认为干预型的智能设备优于数据采集型的硬件设备,不知道您怎么看?九安是否有这方面的计划?  

刘毅:干预型的智能设备还是数据采集型的智能设备这个没关系的,要针对用户的需要,什么样的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什么样的东西对用户真正产生价值的就有用。当然不仅仅是一个硬件设备,我不认为是一个硬件设备,应该是硬件、设备、云这样一个新型方式的产品才真正的有效。九安在这方面完全是根据市场,根据用户需要,围绕用户的需要去做这些产品。如果它真正是用户需要的,又是技术上可实现的就可以做,而不存在区分是干预型的还是数据采集型的。实际上这个东西是服务模式的创新,这个服务模式的创新,硬件、服务、平台都是这个中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能不完全是某一类设备或者是某一类东西是关键,是整个一套整体的方案是关键。

 

群友:请问刘总,社区医疗及养老管理方向与互联网结合有没有好的模式?

刘毅:我是觉得现在这个状态下,可能0到1更重要,也就是说如何把硬件、软件、服务真正的构成一个闭环,真正的对用户产生价值可能更关键。这些东西真正有价值之后可能再去获得患者资源更重要。当然我们现在跟小米合作,在小米的平台上最近刚刚推出一款新的WIFI的智能血压计,我们就完全对原来的传统产品进行了新的定义。我们把跟用户之间测血压之后,测血压所得到的回馈进行了直接的回馈和探索,这样我们希望更多的用户喜欢产品,愿意用这个产品。比如说我们在产品中加入了亲情的元素,让年轻人一个给父母关爱健康的礼物,让他父母在家里面什么时候测血压,测的血压值是多少,都能够及时的回馈到他的子女手中,让子女也可以远程的提醒父母互动。很多时候子女打电话给父母的时候父母都说很好很好,没问题没问题,血压也不高,没问题没问题,实际上测血压还是高的。我们这样提供一个亲情关怀,一个远程的亲情关怀,让他真正的关心父母他有办法。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提供人文的东西。

 

群友:请问刘总,社区医疗及养老管理方向与互联网结合有没有好的模式?

刘毅:社区医疗和养老管理与互联网的结合。我认为这个大趋势肯定是没问题,一个社区管理这么多的高血压患者,提供一个好的工具,好的办法,让他更有效的管理高血压,管理患者。养老提供这样的工具和方式,让养老变的更有效,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具体在实践的过程中,什么样的方式真正可行,什么样的产品方式能够被使用,能被大量的结合,这都需要创新。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创新是说有这些东西,真正的把它变成产品,变成好用的方便使用的产品,更多的可能是还没出现。

 

群友:现在越来越多的无创测血糖的理论出现,九安是否有做无创血糖仪的规划?

刘毅:无创测血糖这件事情,在我们做糖尿病,做血糖仪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很多年了,已经有不下20年的历史,全世界有不同的医疗机构,不同的大学,不同的公司在研究这件事情。实际上无创血糖是一个诺贝尔奖项目,实际上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原创。这样的诺贝尔奖项目我觉得我们没有这样的能力做出来,当然别人做出来之后我们很愿意使用,也愿意去应用,我们现在没有真正的能力能做技术的原创。

 

群友:医生和消费者资源的连接方式,您比较看重哪一种?比如轻问诊、学术背书等?

刘毅:医生和消费者资源的连接的方式,我觉得从来都是病人去看病对吧?从来都是,我们几千年的历史都是病人去看病,然后医生去治病。那么我认为必须围绕医疗服务这个核心,谁解决了医疗服务中的某一点问题或者某一些问题,他就能在这个市场真正的立住足。一定是围绕医疗服务本身的。移动医疗也好,互联网医疗也好,一定是围绕医疗本身。也就是说在医疗服务这个地方是不是解决了问题,是不是提供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法,这是移动医疗最重要的问题。像我们在美国投的初创公司和中国投的初创公司,我们都是看到了他们在某一点上解决了一些问题我们才投的。前一段时间我们在美国投了一家公司做什么呢,做远程的心理咨询。因为美国有很多的医院比较偏远,不可能都有心理咨询这一科。而心理咨询很多时候不用面对面,远程做,有一家初创公司就做了这样一个想法,并且在实践中做了,他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做。我们觉得这个很好,抓住了市场的一个点,通过这个点达到医疗服务的提升,满足了原来没有涵盖的地方。这样的话更重要的有效的提高了原来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这就是对的。

 

群友:互联网医疗,智能医疗,智慧医疗的区别?

刘毅:我觉得现在互联网医疗也好,智能医疗也好,智慧医疗也好这没有什么太本质的区别。所有的这些事情本质上讲都是对的。原来的医疗进行一定的提升,不管是提高效率,提高服务的质量,提高服务的方法这些探索都是值得肯定的。我们看互联网这么多年来从最开始互联网对信息的变化,获取的变化,到后来游戏娱乐的变化,后来又电商的变化。这一轮互联网真正开始的两个大的变化是什么呢?一个是金融,一个是医疗,医疗其实是最传统的一个行业,这次也被互联网,被移动互联网有变化了。

 

群友:许多健康公司尝试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商业保险,例如小米的大病保险,刘总您认为现在的健康商业险的阻碍主要存在在哪些方面?

刘毅:我认为现在主要是因为保险这个业务,在中国主要是政府社保买单,社保一家买单了所有的保险,其他的商业保险可能都是针对高端人群,针对特殊人群出现的,那我认为这个在大家的保险意识上和全民健保的方式上还有一个过程,这样的过程一步一步推进的时候会进行。

 

其实我们在美国看到的移动医疗很多的推动者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在这个方向上有很强的动力,去探索,探索扣费的办法,甚至探索定价的办法。比如说很多保险公司对糖尿病患者就不给保险的。很多保险公司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就不给你保险。那么我们现在看到了,如果有一种办法,有一种方案能让糖尿病把自己的血糖按照这种方法,依从性,控制住,我们就可以设置这样的保险,卖给这样的糖尿病病人,那就更重要的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群友:刘总好!请问您如何看待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在健康管理特别是慢病管理方面的作用?

刘毅:慢病管理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营养。我认为原来我们传统的慢病方式上首先是看病,但是实际上更多的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可能吃药在中间的作用还不如生活方式的干预的作用大。生活干预比如说是营养,比如说是运动,那么我认为未来营养学在人体健康中的变化,特别是在中国,会有巨大的前景。合格的营养师是将来我们慢病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一环,能够把什么是慢病管理的营养方案,能把这个营养方案让慢病患者真正执行、操作更重要,也就是说在慢病这个事情上不是医生一个人,一个人是不对的,应该是医生、营养师、健康咨询,这些真正综合起来有效的角色,才能真正的把一个慢病,包括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才能真正的解决这些问题。而我们现在的医疗方式下,营养和运动在其中的作用都不足够,都没有得到相应地位的提高,没有得到相应的真正的管理,还有真正的这种作用,可能是简简单单做一个小的知识普及而已。但是实际上很多时候营养方案,营养办法包括运动办法,可能传统方式下已经存在那里了,但是如何能够成为用户愿意用,愿意遵循,愿意用的产品,实际上这是有难度的。比如说可以通过游戏化的办法,更游戏化的方式,让让更容易接受的办法来指导他们使用和应用,可能这是真正需要探索的,而不是知识本身,知识本身很多时候已经具备了。

 

群友:刘总,如何看待医生集团?

刘毅:我觉得医生集团,可能现有医疗模式下一个好的方式吧,它把真正有专业能力的医生形成在一起,能够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域下给提供这样的服务,是很有前景的很专业的事情。

 

群友:您认为互联网健康未来好的投资点是什么?

刘毅:互联网健康未来好的投资点,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在不同的领域里面,服务领域里面,在传统的没有做好的地方,都产生了变化。那这些变化我们看到了实际上有很多很多雨后春笋出来的在不同领域探索的公司。在最开始我认为只要解决了一个痛点一个价值点就值得投资。在互联网健康这个地方很多的服务模式的探索的投资是很值得的。

 

群友:不管是慢病管理还是远程医疗,所有数据最终接收端还是医生,而当前医生还没有完全被解放出来,很难通过设备和app为客户提供专业详细的建议,您认为未来会如何?

刘毅:医生没有完全被解放出来,这件事情是没错的。只不过是说我们现在去寻找一种方法,是不是能够帮助医生,或者帮助医生的团队,不仅仅是医生,里面可能有助理、护理师提供有效的办法,能够提高他们的效率,让他们能够管理更多的人,针对更多的人,然后病人被分级这样管理,我认为这个是不能单单通过设备和APP提供专业化的详细建议。因为这个医疗服务一定是online、offline所结合的方式才真正的有效,如果单纯的是很难做到的。

   

我认为慢病管理和远程医疗的未来,一定是有给医疗服务的提供方提供了一个软硬件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更有效的获得患者的数据,跟患者更有效的沟通和指导,并最终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一个未来能做到的,肯定能在未来竞争中真正赢得不败之地。

 

群友:请问刘总,九安医疗未来是否会涉及体外诊断、精准医疗方向,是否有投资或者孵化的计划?

刘毅:我们当然已经涉及到了体外诊断,已经有了像血糖这样一些体外诊断的试剂。精准医疗的方向我们可能也会设计。本身现在有一个九安智慧重创空间,我们就是在投资,孵化,这些类似方向上的,移动医疗方向上的,不管是服务还是智能硬件这样方向上的产品和公司,我们当然有计划说我们自己做,我们投资做,我们孵化做。

   

刚刚说的我们有投资,我们专门有一个基金叫“上市资本”,我们在移动医疗这个方向上,和移动医疗相关的智能硬件上,我们都有投资,也欢迎大家有机会的时候可以把你们的计划发给我们,我们也愿意跟你们进行交流。

公众号内回复贝壳说”,即可获取往期嘉宾分享的文字+语音整理合集

本期嘉宾分享录音,请戳左下方“阅读原文”


文|刘毅

本文根据作者在贝壳说(BioShow)上的分享整理

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贝壳社立场

转载请注明来源:贝壳社(微信号:iBio4P)


这里有数不清的大咖和干货,你来不来?

贝壳说(BioShow),是贝壳社打造的一个“大咖秀”平台,针对当下最热门、最值得关注的话题,每周邀请1-2位具有真知灼见的医疗健康领域大咖,通过微信群,以语音+图文直播形式分享观点,并与群友交流互动。每周一期,无话题不开说。


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医健领域大咖和业内人士搭建着互动的桥梁,打造轻松、专注、高效的行业内交流平台。


如果您是医健领域的群主,也想让医健大咖们的分享在您的群里同步直播,让更多的群友听到大咖的声音,并与大咖互动交流,那么,欢迎加入贝壳说“直播联盟


特别感兴趣的群主,还可申请成为贝壳说专场直播的协办单位,我们将通过贝壳社公众号,在直播预告和前期的宣传,对合作的群和群主的公司进行鸣谢和宣传。


勾搭,请扫码或添加微信账号(zhuai-xing)



更多活动,请大家关注“贝壳圈”(ibiochat)了解。如果您对贝壳说有什么建议,或者有想要交流的大咖,可以加我们的小助手微信了解:bioclub666


· END ·


活动|2016人体微生物组创新未来者大会(日程更新版)



扫码即可报名!

详情咨询:邹明克18842658898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本期嘉宾分享录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