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布斯预言 | 2017生物产业趋势:老年痴呆新疗法、戒烟药物被取代、用微生物做抗菌药

2017-01-02 生物探索 贝壳社

Concrete jungle where dreams are made of

There's nothing you can’t do

—— Alicia Keys《empire state of mind》

◆ ◆ ◆ ◆

今日主题

财富之梦

◆ ◆ ◆ ◆


福布斯网站生物技术产业记者Luke Timmerman每天都会见闻各种类型的故事。如企业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制药企业需要小企业的新产品,小企业需要大药企的资金)、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企业和投资者的相互监管约束。


以下是Luke Timmerman根据观察,展望2017年生物产业值得期待的五大“Big Idea”趋势。


1)治疗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思路


虽然阿尔茨海默病只是人类众多疾病的冰山一角,但随着婴儿潮一代的长大,它将成为国民医疗中的重要负担。分析预测,到2040年,全球1/4的医疗花费将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然而,制药业目前还没有找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方法。数以十亿计美元的资金被用于开发靶向药物,用以清除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堆积,后者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模糊记忆和认知。


幸运的是,我们看到一些可替代的科学方法涌现出来,如位于马塞诸塞州剑桥区的Yumanity Therapeutics筹集了4500万美元,用于创造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开发模式;位于旧金山地区的Annexon Biosciences筹集了4400万美元,通过清除功能神经元需要的突触阻止免疫系统对抗阿尔茨海默病。


尽管前期有不少阿尔茨海的药物研发失败了,但由于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迫切需要以及巨大的市场诱惑,礼来抗淀粉样β蛋白单抗solanezumab死而复活,药厂在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策略方面,也开启了把鸡蛋放到多个篮子里的策略。


2)让科学观察像看电影一样生动


目前,许多的药物发现仍然是基于分子靶标的静态图像,化学家希望制造出靶向特定目标的化合物。然而,这些靶标在现实生活中是流动的,它们的形状变化使得化合物很难与其结合。假如不再是基于分子靶标的静态图像,而是可以看到一系列类似“电影”的照片,将会更清晰地知道蛋白靶标在不同的位置是如何折叠的。


通过这种方式,你将更深入地了解一种药物如何更好地结合特定靶标。目前,位于波士顿地区的两家企业Relay Therapeutics和Morphic Therapeutic都募集了超过5000万美元的资金,研究根据分子作用的基本原则如何更有效地寻找能与蛋白结合腔结合的配体,从而发现新型药物。


这是一个很大胆的想法,像辉瑞、葛兰素史克、艾伯维以及三石风投等大机构都在密切关注。


3)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推销药物


世人讨厌药物公司的原因之一不仅仅是因为“药价高”,而是制药公司通过销售产品使自己变得富有却并没有解决大多数人的健康问题。


以吸烟为例,医生可以开出戒烟处方产品——辉瑞公司的酒石酸伐尼克兰(Chantix)或葛兰素史克公司的盐酸安非他酮(Zyban)。并通过临床试验告诉您,到目前为止对于大多数吸烟者只有这种解决办法。


事实上,研究人员和医疗保险公司都知道,这是大公司推销他们产品的一种策略:让人觉得一个集成的组合药物治疗比帮助人们戒烟的行为治疗更有效。


位于旧金山湾地区的初创公司Chrono Therapeutics希望颠覆这一传统认知,希望开启药物疗法、数字传感器和人力培训三位一体的综合疗法,旨在帮助患者戒烟,而不仅仅是为了给他们开出更多的药方。


4)重视药物对我们(体内微生物)的作用


在过去几年里,微生物学将生物科学带入了头脑风暴时代,这很大程度上需要归功于DNA测序工具的应用。它们正在越来越生动地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如何与肠子以及皮肤中数万亿的细菌共存。


当我们这些病菌相处融洽时,我们通常会被人们认为是健康的。当由于某种错误或缺陷出现失衡时,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失控并攻击健康组织,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些研究表明:肠道菌群成分影响我们的情绪,开辟了治疗抑郁症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的新思路。


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究竟是如何与体内微生物斗争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型药物,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位于马塞诸塞州剑桥区的Seres Therapeutics公司是微生物领域的先行者,今年已开启了一种基于肠道微生物的艰难梭菌感染疗法了。此外,Axial Biotherapeutics公司也在研究利用“脑肠轴”(the gut-brain axis)治疗自闭症及帕金森疾病的方法。


5)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权力转移


平时我们看到的各大政府基金赞助生物医药研究,事实上花的都是我们纳税人的钱。当某个重大成果被发现时,大学(研究机构)或许能获得一些专利,而企业则需要获得发明者的授权以推动专利的进一步应用发展。


传统上,这些原始的发现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劳动才能成为一个实用的产品,如一瓶药丸。基于此,企业往往从大学获得知识产权。一般而言大学贡献了10码的功力,产业界则需要耗费90码的能量。


不过随着高校在设计处理方面越来越娴熟及对产业(如生物药物、基因治疗、病毒载体制造)的认知越来越深刻,很多大学具备产学研转化能力。这使得学术界越来越能够与产业界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权力也逐渐向学术界转移。


如2016年3月,哈佛大学从默克公司拿到了2000万美元的预付款,用于开发适合急性髓性白血病治疗的小分子药物。此外免疫疗法公司Juno和Spark也将向他们所用技术的基础科研发明者支付一大笔费用。


总而言之,在未来的一年中,学术界将继续走向更有利的交易,甚至会让工业界咬牙切齿。


参考资料:


来源:生物探索


· END ·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贝壳社2017新年献词 | 开年第一个头条,我们想和读者您聊聊天……



生态圈 | 中国最大CRO公司药明康德建生物医药研发生态圈,VC+IP+CRO模式出水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