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慢热的医疗 如何把握科技渗透的节奏?

莫寒 贝壳社 2019-08-23

点击查看招生简章


贝壳社

公众号ID:iBio4P

关注


整理

莫寒


2019年1月9日,爱分析举办了“2019 iTIC爱分析·中国科技创新大会”,会上, 特设“医疗科技”分论坛,该分论坛的圆桌讨论主题为:面对慢热的医疗,如何把握科技渗透的节奏?参加此次圆桌讨论的嘉宾分别是:雅森科技创始人兼CEO 陈晖、云势软件创始人兼CEO张英男、深度智耀财务副总裁斯琴巴图。


以下是现场讨论干货整理:

 

Q&A


Q:首先请几位嘉宾做简短自我介绍。

 

陈晖:雅森科技主要做脑部疾病智慧医疗业务,早期做影像辅助诊断,现在定位为一个针对脑部疾病的诊断服务以及相关的医生运营为整体智慧医疗的运营商。

 

张英男:云势软件是一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赋能整个医药行业的技术公司,公司主要给客户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希望能够帮助客户去提高医药研发的整体效率;第二,希望帮助客户在营销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公司的主要客户是一些世界五百强的跨国医药公司以及国内较领先的创新药为主的上市公司。

 

斯琴巴图:深度智耀的使命是服务于广大药企,加速药物研发的全流程,为患者带来希望之光,目标服务群体是广大药企和服务商,也就是CRO,加速医药研发的全流程。

 

Q:从整个医疗以及医药领域来看,哪些方面存在技术渗透的机会,以及这些环节里面临的挑战会有哪些? 


陈晖:在过去一两年中,医疗健康领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是药物研发,我们认为药物研发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专利保护区和价格博弈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能够通过好的技术,好的数据解决。


第二,后续推到诊疗领域,其中一个细分领域细胞病理一定能出现很好的技术渗透。回到一个核心问题,人工智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产生真正大规模有价值的赛道?主要有这几点:技术能不能把现有的诊疗流程变到十倍速,如果技术能够帮助诊断实现五到十倍速,价值非常大。例如,十倍速可以解决一个细胞形态的单向问题,导致一款软件产品倒逼上游的电子显微镜扫描仪之间的设备围绕软件做变革,十倍速可以帮助医院扩大获客,影像类或图象类识别软件或AI的技术可能倒逼整个系统重新发明,重新落地,这是在细胞病理领域的影响。在组织病理领域就比较难,会有其他门槛,这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未必能够解决。

 

第三,非常看好更大规模的大健康领域,术后的健康管理,患者的管理,慢病管理等等。政策放开的前提下,很多慢病药可以在互联网上开处方,通过分析模型有机会把康复领域做出新的赛道。

 

张英男:从药企价值链的角度来看,新技术一定有很多前景,机遇与挑战并存。例如,我们一家世界五百强的跨国药企客户,他们每年在整个新技术的投资,都会超过一千万美金在中国。他们认为新技术会成为未来整个公司核心的竞争力。


对于国内一些药企经营者来说,他们被旧的思维固化,这是一个挑战。机遇在哪里呢?潜在市场空间很大,等着我们去打开。此外,从整个的基本面来看,能看到很多的变化,包括最近的4+7,会对整个行业有很大的挑战,会重塑一些商业模式。


斯琴巴图:从企业的投资角度来看,今年开年一个740亿的并购,其中要实现1/3的研发成本要从哪儿来?从并购相关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17年,90年代末期信息化,互联网影响了整个世界变革,主要是因为研发投入的成本太高。大家会觉得药很贵,属于爆利行业。其实不然,药厂作为私利企业,在商言商,企业花大的投资在研发上,相对来讲还是一个很传统,劳动密集型的模式。我们希望利用AI和大数据的力量,可以改变这个行业。

 

Q:技术在赋能影像,不管是筛查、诊断各个场景当中,具体来说可能还存在哪些挑战,以及未来怎样去跨越这些挑战。

 

陈晖:这几年44%中国的投资都涌入影像AI这个赛道。一个业务想成功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你的产品要做到十倍速。在十倍速的基础上,第二个就是商业逻辑,商业逻辑很现实。


医疗资源在国内非常缺乏,换个思路把AI和影像结合解决一个临床病种的能力变成一个服务,而把企业自己变成一个运营商去服务,把AI工具变成我十倍速去服务基层医疗,连接大夫的连接器,如果变成这样,你会发现市场充满了想象力和空间。

 

我们做脑科,我们做了一个阿尔兹海默的早期筛查产品,也是用核磁,三个数据帮助临床医生做了一个早期筛查和分型。中国去年一共发生了5.62亿人次的体检,这5.62亿人次体检里覆盖了多少中国的50岁以上的老年人呢?大概有一个亿的数据,这一亿人次据调研几乎都没有做过脑科疾病,如果回头看这个市场是不是有必要,在大健康领域去做,我把产品连接专家,连接患者,连接健康人群形成一个独有的服务模式,我认为这件事有可能,并且我们现在全国有四个点落这个业务。

以服务为基础做一个人工智能或者智慧医疗的运营,我认为这件事会成为这两三年新的概念,越往下走这个市场大家会发现非常有创新。

 

Q:以医药的销售管理还有临床试验管理具体的场景为例,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个技术在业务流程当中的价值以及在这个领域的参与者应该怎么构筑自身的经营壁垒。

 

张英男:技术带来的业务价值是什么?解决企业核心的几个问题:第一,我觉得在医疗行业里绕不过去的是合规性的问题,这个技术上其实可以做很多帮助药企合规的尝试还是落地的东西。比如说在药物实验的临床阶段,如果不用信息化就很难提供非常合规的证据链给审批部门或者各种各样的监管部门。


第二,其实我们能带来的是企业管理的提升,可能对于企业来讲管理本身很重要,技术在这里面起什么作用,可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管理提升战略的落地,如果没有这种系统,没有信息化,很难去通过传帮带这种传统的模式让你的管理有升级,这是第二个对企业来讲非常有价值的地方。


第三,现有研发机会很多,同时也很有挑战,我们没有任何一家公司通过纯的AI开发出全新的药品,没有发现一个全新的化合物,但未来有可能实现。


此外,未来也许可以把区块链技术用到一些创新的药里面去,可能实现一些全新的商业模式,比如说针对不同的人群,给一些不同的人群开发个性化的药品,这个可能真正就是对于医疗行业的颠覆,现在还是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所以在我看来如果脚踏实地的话需要把第一块,第二块做好,持续让自己的公司在这个领域等待。

 

Q: AI药物研发非常受注目的时候,行业参与者如何看待现在实际的进展以及我们未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趋势?


斯琴巴图:现如今,如果再用传统的人工做非常难,我们现在从行业的角度上来讲,短期内更多进步会在临床阶段,临床实验阶段,因为里面涉及到大量的工作流、信息流、数据流,要去满足临床实验的设计,要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到最后临床上市,这个当中其实就已经有很多机会。


通过技术进一步的提升,把早期药物发现还有临床前的研究能够进一步优化,把一些我们在临床阶段,临床实验阶段可能去做的东西前置化,比如说临床一期做的一些安全性,毒理性的分析,最一开始早期药物发现和合成阶段就有可能有效的预测加快,我觉得这都是一些潜在的机会点。

   

Q:其实在医疗领域政策也非常重要,大家从各自的从业背景和业务所在,来理解一下政策对医疗行业的发展有怎么样的作用?

 

陈晖:一开始讲的医疗比较慢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是医疗的严肃性,合法合规还有政策的边界,管制非常严,任何一个国家医疗的教育都是半封闭的环境,医疗尤为慎之。政策这件事,去年年初是国家的互联网医疗政策,互联网医院政策发生了一些前后的波动,就是对产业和企业发生了很大变化,我认为政策在医疗这个领域是非常重要的。

 

从未来这几年的发展趋势看,包括在监管和新技术入世,包括涉及到服务的合法合规,包括民间医疗,我认为整个医疗的政策会助推产业迈进一大步,我对政策是比较乐观的看法。

 

张英男:政策一定是行业最大的助推因素,例如,2015年7·22,很多人说是7·22惨案,但其实对一些从业者并不是惨案,对于我们这个行业就是因为有7·22这样的事情,国家开始严厉查临床数据造假的问题,希望提高新药的质量,就需要有新技术参与在其中,否则用原有的方法还是解决不了原来的问题,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由政策去推动行业向前发展。类似的政策非常多,包括我们最近的4+7,如果4+7是一个普遍性的现象,其实有非常多的药企不需要养那么多的人,不需要养那么多人怎么去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就是用新技术,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案,如果类似于这样的政策,我们持续不断的期待的话,其实这是对于创业者来讲特别好的时代,我们应该感谢政策。


斯琴巴图:未来看好政策,这两年随着4+7,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在催生这个行业做加速变革,你不跑在前面就没有活路,从这个角度要活下来拼速度,怎么拼速度,靠传统的人肯定拼不过技术,我们做创业公司就有很多机会。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最近加入了ICH,也可以用海外多中心的临床数据加速审批,我们会看到更多海外的新药能够更快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中国的药企也有机会去到海外,去到美国,去到澳、新、日本做跨国的申报,这些对我们创业者、投资者都有巨大的机会。

 


往期精彩回顾

资讯 | 活动 | 医疗丨融资  


开年仅8天,2019全球医药市场频现超级大并购!回顾2018,战况又如何?

新年第三笔跨国大收购,武田鲸吞夏尔! 年收入超2000亿;4知名药企被收购丨贝壳日报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