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告白祖国丨三名北大中文人的国庆十二时辰

北大中文人 北大中文人 2021-03-18



导言


廉鹏举

出生于1996年10月1日。北京大学中文系18级硕士研究生,在国庆重大活动中代表北京大学参加群众游行。


袁诗意

出生于2000年10月1日。北京大学中文系18级本科生,在国庆重大活动中担任群众联欢的志愿者。


赵炳亮

出生于2000年10月1日。北京大学中文系19级本科生,在国庆节前夕,他决定回老家庆祝。


三位同学,来自中文系三个不同的年级。在十月一日当天,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做着不同的事情,主题却是相同的:欢度国庆,以及自己的生日。

袁诗意(左)和廉鹏举(右)在人文学苑的合影


1:00

北京 学院南路

距离集结出发还有两个多小时,廉鹏举走出宿舍楼。难以入眠的他咀嚼着期待和紧张,不能排遣,于是随手扫开了一辆共享单车,顺着中关村大街一路骑到学院南路。


此刻,白天的热意散去,街道却仍有醒着的喧嚣。不知是因为佳节还是平时一贯如此,在这片高校密集的街区,大厦玻璃上投射出“祖国万岁”“庆祝70周年”的陆离光影,许多友人恋人悠闲地散着步,泛着白光的水果店依然没有打烊,辛勤的外卖小哥一闪而过,烧烤摊前的铁丝网上羊肉串翻动,油滋滋地升起一缕白烟……


廉鹏举感慨万千,但更多的,只是欣然觉察到一种生活的平静和踏实。国家七十年来的风雨兼程,不仅有几个小时后就能亲眼见到的“东风41”,还有眼前的安定。

廉鹏举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2:00

浙江杭州 电脑前

从30日晚上9点开始,赵炳亮便一直忙碌着编辑个人公众号的国庆推送。


他搜罗了一张张曾经出现在历史教科书里的老照片,试图以一年一图的形式在方寸之间重现1949-2019的70年峥嵘岁月。他在推文中写到:“就让我们的瞳孔透过历史的风尘,去捕捉永恒的瞬间,去找寻自我在历史与时代大海中的坐标。”


此刻,他点击微信公众平台的定时群发,把发送时间调到7时7分,却看到一串红字跳出来:该时间定时群发过多。他笑着想:我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赋予数字不一样的意义,这在某些特殊时刻尤为明显。


2:30,北京大学志愿者队为守护庆典而启程


3:30

北京大学 邱德拔体育馆

一夜未睡的廉鹏举正和同学们一起坐在邱德拔体育馆的观众席上等待安检、出发。彻夜的激动渐渐退潮,留下疲劳和困倦,他望着大屏幕上播放的录像,回忆着两个多月以来的训练和彩排,一幕幕如走马闪过。


扩音器忽然传来声音:“35中队,出发!”


“加油!”“加油加油!”……不光是即将出发的中队,还在等待的其他中队也鼓掌、欢呼,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欢送每一支准备出发的中队。

“出征”前夜,凌晨四点的邱德拔体育馆

庆典开始前,参与群众游行的师生在长安街附近做好准备


8:30

浙江 从杭州回嵊州老家的高速公路上

正如赵炳亮事先所料,高速路上是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气象。但他没料到的却是遇上了不速而至的台风,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要走三小时——这意味着他无法在庆典开始时端坐电视机前,他将在大巴车上观看阅兵仪式。


但他没有失落。19年前的此刻,他呱呱坠地,他觉得自己是这样幸运,能和新中国共享生日。而现在,无论身在何处,他都将与祖国同庆生日。


9:40

北京大学 李兆基人文学院6号楼

袁诗意按照约定来到系楼收看阅兵,许多师生已经提前到达,平日里人烟稀少的人文学苑此日显得格外热闹。系里特意准备了一个写有“再启新程当我辈,长歌盛世庆华年”的巨大蛋糕,在场师生一齐分享。

中文系师生一同收看庆典直播


10:00

浙江 嵊州老家

赵炳亮打开网络直播,开始观看阅兵式。他记起60周年的阅兵,他还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只是端坐在电视机前,看略显模糊的图像。此刻他在大巴车上,即使塞着耳机,也能清晰地听到周围其他人手机里传出的同样的声音。


透过整齐的步伐、铿锵的口号,他看到科技的进步、民族的复兴。他看到风华正茂和曾经年轻的面孔,也听到唱过不知多少次的旋律。赤子之心,山川可鉴。这是民族和国家的圣节,更是所有人向历史的温情与敬意,他想起熟悉的歌词:“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60周年庆典上的中文系师生代表


10:20

北京 崇文门内大街

庆典已经开始,两千多名北大师生安静地站立在街上,聆听着来自对讲机的音频直播,倾听着总书记的致辞。耳畔飘来渺远的礼炮声,廉鹏举虽然看不到天安门前此刻的盛况,但却清楚地知道这一切真真切切就发生在几公里之外。


都说北大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他却第一次觉得过往的“五四运动”“小平您好”不是历史,而是延续着的,一直延续到现在。


11:30

北京 东长安街

廉鹏举在方阵中站定,屏住呼吸,身边的同学们也静默着,所有人都在静候这一久违时刻的到来。


“群众游行,现在开始!”恢弘的男声响彻整个长安街。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澈明丽的童声划过十万人的上空,方阵里的所有人跟着一起唱起来。廉鹏举看到身边的很多人都流下了泪,连同街道一侧笔直站立着的军人。


他听到队伍中此起彼伏的熟悉的声音:“向右标齐!”“北大加油!”一下子想起训练时的种种。他与路边的志愿者们击掌、笑着接受她们的加油和问好,沿途走过北京饭店等一栋栋庞大的建筑,未眠的困倦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激动。


廉鹏举的手心因紧张出了许多汗,他握紧了手里的火炬。


属于北大几分钟到了。


行进中的花车挡住了他看向天安门城楼的视野,直至队伍走过核心区,他回首一瞥,望见了城楼上毛主席的画像。


廉鹏举产生了一种被注目着的感觉,仿佛前人在注视着后人,而他在和历史对话。那一刻,壮阔恢弘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向他袭来。他记起七十年前的此地,忽然觉得这七十年或许比好几千年更真实、更艰难,也更精彩。


他想起身旁的花车上站着川航机长刘传健和“好人”郭明义等时代楷模。而他,有机会和国家最杰出的一批人、国家的时代形象走在一起,在这个宏大叙事中以这样的姿态定位与定格,建立起个人与时代的联系。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这句将学校传统和国家传统的联结起来的口号,北大学生们以近乎亢奋的状态,在离开核心区之后又继续饱含情感地喊了好几十遍,直至宣武门地铁站。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12:15

北京大学 新太阳学生活动中心

志愿者集合完毕,发放物资准备出发。作为观礼台上服务的成员之一,袁诗意幸运地收获了一张观礼请柬作为登台服务的凭证。


与此同时,庆典还在进行,志愿者们三五成群用手机直播观看,等待着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


“到群众游行了!咱们是第几个啊?”


作为参与群众游行方阵的高校之一,北京大学有两千余名师生走过长安街,展现新时代大学生风采。为了这段路,参训的全体师生筹备了两月有余,从最初的怀柔集训到开学后每周末的凌晨排练,大家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因此,收看阅兵仪式对于北大学生来说,更有一种“期待了很久的礼物终于被主人拆包”的幸福感。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旋律响起,熟悉的服装出现。


“来了来了!到咱们了!”


众人紧紧簇拥在一起,围着小小的手机屏幕目不转睛。袁诗意恍然想起那些在东门偶遇志愿者盛装准备合练的场景,直播画面和记忆中的场景于脑海中重合,同时浮现出课本上的《开国大典》、“小平您好”……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不知道哪名志愿者喊出了熟悉的口号。


隔着屏幕,袁诗意在心中与两千多名北大师生一同默念:“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群众游行现场,北大学子挥舞手中的“火炬”


14:10

北京 景山公园

袁诗意及志愿者团队到达故宫博物院北门,安检,穿过故宫,经过历史档案馆,到达中山公园,领取餐包、马扎等相关物品。


15:00

浙江嵊州 电影院

赵炳亮陪着家人,观看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70年前的此刻,天安门广场传来毛主席亲切的声音。银幕上也出现了1949年的影像。一瞬间,70年的岁月不再漫长。


7个小故事,诉说着新中国70年来的筚路蓝缕。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泪点再创新低。深夜涌来捐金属的街坊邻居,淹没在狂欢人群中的两个人,小巷子里为夺冠呐喊的市民,在零点更换警徽的香港警察,奥运场外高呼“北京加油”的人们,那颗照亮心灵的白昼流星,以及那份向着蓝天纵身一跃的勇气,让他热泪盈眶。无论是突破,是进步,是磨难,还是考验,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渺小的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强烈的共振。


16:40

北京 西长安街

休息时间暂告段落,志愿活动正式开始。志愿者们抓住最后的空闲时间纷纷在观礼台上合影留念。


袁诗意也把自己那张独一无二的请柬举向了天安门的方向,两抹红色交织在一起,于屏幕上定格。同样,她把手机交给身边的伙伴,在天安门的方向站定,伸出手比了个胜利手势,脸上笑得灿烂。

袁诗意在天安门前,比了“胜利”的手势


18:00

北京 西长安街

天色暗了下来,广场上音乐声响起,预示着联欢晚会的接近。观礼嘉宾陆续进入观礼台。袁诗意开始了忙碌的志愿工作——


“您的座位在这。”


“卫生间往前直走,您看到那个志愿者了吗,就在他那里。”


 “您直走,到中山公园口就看到饮水处了。”


……

志愿者们的合影


19:20

北京 西长安街

“帮我们拍个视频发朋友圈呗!”在观礼台上穿行的袁诗意被四位嘉宾叫住,独特的口音显示着,她们的生活背景有些独特。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袁诗意主要负责的观礼台位于天安门西侧第6区,主要由海外侨胞组成。他们来自全球各地,多年的在外打拼经历,家乡话已然有些陌生,但这分毫不能改变“炎黄子孙”的归属感。


“没问题!您想在哪拍?”


“就在台阶这就行!”


“特别感谢能够有这样的机会来观看联欢,祝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四位老奶奶一齐站定,声音洪亮,背对观礼台,面向举着手机拍摄的袁诗意激动喊话。


广场上播放着《我和我的祖国》,面前也正是“我和我的祖国”。

烟火璀璨,盛世长安


20:30

北京 西长安街

“群众联欢到此结束。”最后一朵烟火消逝,歌声不息,欢呼不止。


“请所有观众从中山公园台口有序撤离,注意安全,不要拥挤。”志愿者们循环重复着疏散话语,和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们一同配合,站好最后一班岗。


22:40

北京 西长安街

物资上交清点,人员集合。长安街恢复往日深夜的寂静,国庆相关活动圆满结束,袁诗意以及其他30余名志愿者的志愿服务也就此收官。


队伍又一次摸黑穿过故宫,袁诗意看到了空无一人的午门、太和殿。茫茫无尽的石板路上,偶尔有车灯闪过。走回故宫北门的路上,忙碌了整晚的志愿者们第一次拿起了手机,处理未读信息的同时,纷纷酝酿着要在朋友圈发点什么。


根据前期的志愿者培训要求,联欢活动结束后,志愿者获准上传相关照片到个人的社交网络上。


袁诗意点开朋友圈,首先打下了“six”——这是她“国庆系列朋友圈”的编号。从和伙伴们出去聚会庆祝生日,到观看阅兵,再到志愿活动的圆满结束,她称这些朋友圈为“国庆系列”。


仔细挑选了九张图片,放大、缩小反复确认后,她套用在年轻人中流行的句式,打下了一行字:


“今生不悔入华夏!”

“今生不悔入华夏,一世愿为中文人”


供稿:中文系团委社会实践部 满运玖

中文系学生会学术部 王睿临

审核:中文系团委主席团 覃蔚

编辑:中文系团委微信平台 邰佳依

部分图片来源于“北京大学”“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以及中文系本科生袁诗意、王羽端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