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临山河乡野,笔绘振兴蓝图 ——北大中文系赴重庆忠县磨子土家族乡开展思政实践课程纪实
2022年7月25日至7月29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师生前往重庆忠县磨子土家族乡开展思政实践课程。中文系党委副书记周昀、团委副书记徐蕾担任任课教师,中文系22级博士生石子萱担任课程助教,共有2020级与2021级本科生20人参与课程学习。
建党百年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乡村的建设和发展问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创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七大战略之一。2021年3月,重庆忠县磨子土家族乡被确定为全市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全乡干部群众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过去的一年中,磨子土家族乡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如今的磨子乡正在蓬勃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加快推进,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中文系思政实践团走进磨子土家族乡,扎根乡村田野,实地走访调研,并与基层干部、群众深入交流,认真学习总结乡村振兴建设经验。同时,实践团尝试对磨子乡现存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结合专业知识切实为磨子土家族乡的文化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实践活动获得了广泛关注,忠县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对本次活动进行了一系列报道。
截图选自忠县手机台、融媒体中心
一、
瞻先贤遗迹,慕千秋忠义
7月26日上午,实践团来到本次实践的首个参访点——忠县忠州镇护国村。这里是明末忠义爱国的巾帼女将秦良玉儿时居住习武的地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秦良玉是唯一以军功封侯拜将、记入正史的巾帼英雄。秦良玉故里自然风光俊秀,历史底蕴厚重悠久。同学们参访了秦良玉居所遗址、跑马场、望凤亭等遗迹,对忠县传承多年的“忠”文化有了更深的体会。官马古道遗存的古桥和桥上饱经风霜的黄桷树无言诉说着这片土地熠熠生辉的过往岁月,实践团成员们在切实体会到忠县厚重历史底蕴的同时,也对如何更好地挖掘利用文化资源进行了初步思考。
实践团调研秦良玉故里
随后,实践团一行来到忠州博物馆。在“多彩忠州”展厅,同学们参观了矮人舞、高台狮舞、玩牛等丰富多彩的忠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文忠州”展厅,同学们了解了忠县从先秦至今日跨越漫漫千年岁月的盛衰变迁、世代承续,也追缅了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烙下璀璨印记的刘晏、白居易等先贤以及巴蔓子、秦良玉等忠义名将。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细心讲解之中,实践团成员们对于忠县的文化传统、历史变迁等都有了更为综合全面的认识。
实践团参访忠州博物馆
白公祠紧邻忠州博物馆而建。唐元和十三年,白居易至忠州任刺史,他勤政爱民,遗泽百世,白公祠即是后世忠州百姓为追缅白公而建。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实践团一行人参访了白园、乐天堂、醉吟阁等景观,对白公爱国忧民的广博胸怀、光耀千古的非凡文才都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白公祠内还矗立着丁房阕、无铭阙两尊汉阙,它们都始建于东汉,承载着悠久的历史。
实践团参访白公祠
下午,实践团来到位于石柱县的万寿古寨参访。万寿古寨是明末女将秦良玉召集各路首领驻扎军队之处,呈现了石柱八百年土司文化、土家族少数民族文化与秦良玉忠义文化。除了作为历史文化的集中载体,万寿古寨还通过挖掘土家族摔碗酒等餐饮文化、摆手舞等特色歌舞文化来弘扬土家族文化。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万寿古寨在打造文旅特色、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等方面所进行的努力与探索。此外,实践团还与万寿古寨相关负责人展开座谈,深入了解了万寿古寨在开发整合文旅资源过程中的经验,对磨子乡其他尚待挖掘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实践团参访万寿古寨
二、
振兴战略绘蓝图,水美乡村亮新颜
7月27日上午,实践团前往磨子土家族乡,聚焦磨子乡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调研。磨子乡高速出口旁立有装饰碑,碑上印有“磨子山水,康养土家”的标语,这正是磨子乡乡村振兴的总体发展方向。实践团首先来到了磨子乡政府,观看了磨子乡发展规划宣传片、成果展示视频以及沙盘。随后乡党委副书记张平安详细介绍了磨子乡未来五年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规划中突出党建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推进产业项目发展,盘活资源要素。同学们对磨子乡的整体发展蓝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看到了磨子乡的巨大发展空间。
实践团聆听磨子乡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随后,实践团调研参观了“磨珍源”山珍生活馆。该公司于2021年7月成立,创新实行反哺帮扶新模式,按照公司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反哺分红用于支持磨子乡发展。同学们在展厅里看到了羊肚菌、竹笋、黑木耳等精心打包完毕准备发货的加工农产品。通过张平安书记的介绍以及与电商中心工作人员的详细交流,同学们还了解到,该公司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通过“山水磨子”小程序以及电商直播平台等新型网络售货方式来创新销售模式。磨子乡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来促进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建立有竞争力的特色品牌,促进农民增收与乡村发展。
实践团调研参观“磨珍源”山珍生活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乡村建设行动与乡村振兴一脉相承。磨子乡在发展过程中着力推进绿色示范村建设,将“生态好村居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实践团调研了竹山村李湾人居环境示范点与新屋嘴人居环境示范点。两个示范点在结合当地人文要素的基础上,充分保留村庄的自然形态,精心设计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村庄绿化行动,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土家族特色屋舍旁的生态小花园、外墙壁上美丽的壁画、村民们淳朴的笑脸无不彰显着当地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果。
实践团调研人居环境示范点
7月27日晚,实践团前往忠州老街进行参访。忠州老街有2300多年的历史,承载着一代代忠县人民的乡愁记忆,经过政府一年多的打造,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老街的墙壁上画有忠州八景、忠州十八怪等壁画,老街两侧的商铺展现出年代感十足的整体布局与现代商业的巧妙融合,实现了文化情怀与消费需求的统一。忠州老街的开发经验也带给了同学们更多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启迪与思考。
实践团参访忠州老街
三、
党建引领兴产业,集体经济惠民生
近年来,磨子乡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加强村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极大推动了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切实促进了农民稳定增收。
7月28日,实践团来到位于磨子乡白河村的培沃家庭农场参观食用菌项目。白河村第一书记陶根苗介绍到,该基地厂房约两千平方米左右,食用菌基地一百亩左右,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羊肚菌。食用菌项目于去年五月份启动,资金来源包含中央财政补贴和企业投资,中央资金主要用于完善基础设施,企业资金则用于运营。项目在建设初期缺少群众支持,磨子乡在宣传和动员群众的过程中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带、促进作用,在不断宣传与动员之下,村民们逐渐转变了思想,积极参与到农场的建设之中,打破了“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白河村第一书记陶根苗介绍培沃家庭农场食用菌项目
随后,实践团调研了小李村“一棵树”观景台,了解小李村的总体建设情况。村内的柑橘园规划下一步整合土地,建设带有机械特征的作业道,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践团还来到了石梯村清虾养殖基地观摩学习。该基地搭建了以水稻为基础的的稻虾蟹鱼循环系统,既提高了产业内部资源的利用率,又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做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丰硕的发展成果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了磨子乡坚定走产业振兴、绿色发展之路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实践团调研小李村“一棵树”观景台
实践团调研石梯村清虾养殖基地
四、
碧水青山巧开发,文化重振促发展
磨子乡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村居环境清新怡人,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磨子乡未来计划用好用活自然资源,全力推进乡村振兴。7月28日上午,实践团参访了位于石梯村的“小桥流水”景观。炎炎烈日之下,周围环境却清爽怡人。古树、小河、巨石、斜坡、拱桥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实践团参访石梯村“小桥流水”景观
实践团还到磨子湖进行了参访。磨子湖(原磨子水库)始建于1976年1月,是一座以农业灌溉、防洪为主,兼有发电、农村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价值的小型水利工程。桥上可一览青绿湖水,风光特秀,围栏凿有穿风石洞,聊解夏暑。磨子乡规划在湖边建设游客接待中心,采用动静结合的总体建设方针,民俗游船产业为“动”,红美人柑橘基地和马家祠堂等为“静”,同时正在修建环湖步道,规划建设民俗文化广场,计划五年内完成磨子湖开发建设。磨子乡秀美的自然风光有着极高的开发价值。
磨子湖
传统村落是具备特色地域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对其保护与开发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部分。下午,实践团参访了中塘村的四合院,该四合院是磨子乡留存的比较完整的川西四合院。同时,实践团调研了白河村的传统特色民居,这些民居保存相对完整,具有土家族文化特色,民居中还保存有诸多光绪、乾隆时期的牌匾。这些传统特色民居和珍贵的牌匾是重要文化资源,磨子乡正在努力探索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
白河村村居中的牌匾
实践团参访磨子乡传统民居
随后,实践团来到马家祠堂。马家祠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现有马家所有祠堂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但其年久失修,亟待保护和修复。据马氏后人讲述,该祠堂是石柱土司马家二房迁移至此后修建的,门前曾有“马家忠祠”等字样,是马家举办聚会、商讨家族大事的重要场所,四合院后的耕地是练兵场,山坡上是点将台。
实践团调研马家祠堂
紧接着,实践团调研了老街水巷子。水巷子是磨子乡旧时集市所在地,这里集市规模大、辐射范围广,旧时方斗山内外的居民都会前来采购生活物资,承载了几代人的生活记忆,体现着磨子乡厚重的人文底蕴。在未来,磨子乡计划重新开发改造老街,发展特色美食,弘扬土家文化。
实践团调研老街水巷子
晚上,实践团观看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烽烟三国》,该演出是以三峡港湾为舞台,以三国文化为主题,以忠义精神为灵魂的文化盛宴。演出以关羽为主角,着力表现其“忠义”精神。场景设置新颖且创意十足,舞台效果美轮美奂,极好地呈现了忠县“忠”之一字的精神内涵。
实践团观看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烽烟三国》
五、
成为一束微光,助燃青春梦想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号召,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本次实践团进行了一项意义重大的志愿服务——前往忠县三所中学进行学习经验分享和宣讲活动。宣讲会开始前,为了实现更好的授课效果,同学们利用实践间隙认真备课、彩排,反复确认宣讲内容。7月27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分为三组分别前往了忠县中学、拔山中学与忠州中学进行志愿宣讲,三所中学共2000余名学生参与了宣讲会。宣讲会上,实践团成员围绕高中不同科目学习方法、备考心态的调整经验等方面展开了分享。分享环节结束后,同学们积极提问,实践团成员一一答疑解惑,将现场浓烈的学习探讨氛围推向一轮轮高潮。此外,当天下午系党委副书记周昀在磨子乡讲授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并与乡干部深入交流。
实践团赴忠县中学志愿宣讲
实践团赴拔山中学志愿宣讲
周昀老师讲授党课
六、
山河乡野收眼底,基层智慧铭心间
7月29日上午,实践团来到了磨子乡竹山村西瓜种植基地,亲身参与西瓜采摘劳动实践。同学们了解到,西瓜是磨子乡的特色农产品之一,这里的西瓜产自山石坡地,口感更佳。目前,磨子乡西瓜已在重庆市内取得一定市场份额,磨子乡每年都会举办西瓜采摘节,拓展村民创收渠道,这也是磨子乡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同学们亲身采摘西瓜,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更感受到了磨子乡农业发展的光明前景。
实践团在磨子乡竹山村西瓜种植基地参与劳动实践
随后,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重庆忠县磨子土家族乡签约授牌仪式暨座谈交流会正式举行。重庆市纪委监委帮扶集团驻乡工作队队长严正,重庆市忠县磨兴办副主任牟其林,磨子土家族乡党委书记卢东海,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罗敏,乡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刘光祥,石梯村第一书记吴佑波、白河村第一书记陶根苗、竹山村第一书记赵新与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副书记周昀以及实践团师生参与了授牌仪式和座谈会。会议由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罗敏主持。
授牌仪式现场
首先,系党委副书记周昀与磨子土家族乡党委书记卢东海签约授牌。随后,卢东海书记致辞,他指出,磨子乡高度重视此次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合作,他希望在未来的实践活动中能通过该项目助力乡村振兴,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有所收获。今年的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希望和中文系保持长期合作,实现共同进步。
周昀在致辞中指出,中文系与忠县有着深远的渊源。上世纪三十年代,忠县乡贤马识途先生作为西南联大国文系的学生参与了革命工作,他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杰出系友,其革命精神与杰出成就为此次忠县与中文系的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她同时感谢了忠县和磨子乡对于本次实践的大力支持,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将专业知识与所行所看相结合,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
市驻乡工作队队长严正指出,本次实践是磨子乡和中文系合作的新起点,相信未来的合作将进一步助力磨子乡实现乡村振兴。县磨兴办副主任牟其林致辞,欢迎同学们来到忠县磨子乡,希望同学们在实践中认识了解并深入挖掘磨子文化、土家文化,共建美丽磨子。
学生代表杨宇熙提到,此次实践之旅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在实践中,同学们走出了象牙塔,看到了基层干部的努力与基层治理的成果,深受感动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自我反省。实践结束后,同学们将认真撰写实践报告,为磨子乡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座谈会现场
在为期5天的实践中,实践团成员们真正迈入田野乡间,体会到磨子乡这片土地的温度与情怀,也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中所展现的实干精神与基层智慧。在感知与汲取之余,实践团成员们也尝试运用自己所学,为磨子乡的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力量,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将专业知识融汇入祖国的山河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