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演出请闭眼 浸没音乐剧《声·音》首次来到上海

2016-09-17 廖阳 文化上海


英国音乐剧场《声·音》去年8月在爱丁堡艺穗节首演时,把很多人听哭了。
这部没有任何故事和言语的浸没式互动秀,只有30分钟,却因为恰到好处的氛围营造,演员和观众之间的贴身拥抱,唤醒了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今年9月,《声·音》将来首次来到上海,连演96场。40位歌者,40位观众,观众全程蒙眼上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样特殊的表演,就连绝大多数见过世面的剧场人,也没有见过。

蒙着眼睛听声音

  维瑞迪·斯坦登(Verity Standen)是一位长居布里斯托的英国作曲家,10年来,她始终在研究人的发声技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声·音》即是这种研究的产物。

  维瑞迪对声音的迷恋,源自小时候父母给她念故事书。那种暖暖的声音印进了她的脑子里,长大后再听音乐,却很难再遇这样的感动。

大部分演出里,观众往往和演者隔得很远,而她想要打破常规,拉近听众与歌者之间的距离。她现在的工作,就是让歌声不拘泥于常规的设定。

  很多演出会炫耀灯光,炫耀舞台技术,《声·音》突破了人们对演出的认知。

它就像一种沉浸式的“沙浴”,没有灯光,没有扩声,没有语言。

40位观众蒙上双眼被带进剧场后,40位歌者才陆续进来,他们会在现场来回游弋吟唱,营造环绕立体的声场,然后挑选自己的观众,与之拥抱,持续这个姿势长达15分钟。

  从始至终,观众听到的只有不加修饰的,无伴奏的纯人声。演出结束,歌者会离开现场,观众因为戴了眼罩,看不到自己被分配给了谁,也不知道自己被谁拥抱。

  “这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歌声的独特,在于它能激发人们内心的故事,激发那些你以为不可能出来的东西。而我的工作就是不断激发人的心灵,不断尝试从听众心里挖掘出一些东西。”

为什么选择拥抱,而不是握手等肢体接触?

  就像该剧英文原名《HUG》暗示的,维瑞迪解释,唱歌时,歌者的胸腔、腹肌、横膈膜、颈部等地方都会有震动感,观众只有全方位与之接触,才能感受到声音的震颤,“就像我们感受乐器的震动,要通过音箱。人的身体也是一门乐器。”

另外,“每个人都有和他人沟通、接触的渴望,但都市生活这么紧张,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和人近距离亲密接触。这部作品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演出结束,有观众会跟着唱,跟着跳,也有人笑,但更多人会哭。据说,在歌者离场后,有些观众需要休息15分钟,才能平复情绪,慢慢回神和恢复过来。

维瑞迪还记得《声·音》在伦敦南岸艺术中心演出那一次,很多观众开始非常紧张,肢体僵硬,神经紧绷,但演出结束后,他们都放松了,就像经历了一场特殊的“声音按摩”。

  “有些人戴上眼罩后会很紧张,因为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但往往越紧张的人,最后感受到的东西越多。他们跟着演员的声音,经历了一个转变。” 

寻找上海本地演员

  《声·音》去年8月在爱丁堡首演时,上海剧场人傅宁刚好在场。每年在国内外看一百多场演出,能让他兴奋的不多,但在那一刻,他说自己被打动了,当即有了把它引进上海的想法。

  傅宁因而成了《声·音》的中方制作人,上海也成了《声·音》海外巡演的第一站。

  每到一地演出,该剧都会在当地招募歌者,上海的演出阵容,是5-7个英方演员,配35名中方演员。

  目前,导演团队已经开始中方演员的招募。报名者有的来自上海爱乐合唱团、专业院校、教堂唱诗班,也有学生,以及没怎么唱过歌的人。

  “歌手的声音不需要很完美,自然就行了。”维瑞迪说,在当地找演员,除了考虑成本,更重要的是,“我们很希望碰到新的声音,因为每个人的声音都不一样。”

就像在英国演出时,他们在布里斯托和伦敦找的演员,气质和条件迥异,带来的演出效果也极为不同。来自五湖四海的歌者,让现场的声音品味变得丰富,也让每一个拥抱,变得非常个性化。

  维瑞迪表示,他们不会找歌剧演员之类正规专业的歌手,而倾向找业余,甚至没有歌唱经验的人,“他们在不被人知晓的情况下,会更放得开。这对演员来说也是一种成长,他们会逐步对自己的声音建立自信,从而成为一个有表演能力和表演意识的演员。”

  《声·音》里有长达15分钟的肢体接触,中国观众大多内敛,有人对此敏感和抗拒怎么办?

  “我们会提前和观众打招呼,如果演出中观众感觉不舒服,不想继续,可以举手示意。”

  多场演出下来,英方演员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他们会带领上海本地演员,熟悉观众的肢体语言,应对突发情况,与观众保持距离,或采取特殊处理请其离场,都有预案。

  中方制作人傅宁则表示,他们会在票面上注明有身体接触的信息,并在观众进场时,为他们贴上同意肢体接触的标签,不同意的话,宁愿劝其退票。

演出时,他们也会对演员进行保密,演员之间不能互拍,观众事后要找演员,也会被拦下来。

  傅宁甚至有在演出中引入香水的想法。去年在爱丁堡现场和一位女演员拥抱后,她的香水味在他身上弥留了很久。和导演团队商量下来,他们也同意了引进淡雅味香水的想法。

  傅宁是爱丁堡的常客,这两天,他又去爱丁堡艺术节看演出了。在他看来,国外很多语言类的戏剧节目,因为文化和观念上的差异,中国观众未必能接受。

  他印象最深的是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携《哈姆雷特》来上海演出,光看字幕就看得人精疲力竭。虽然有不少观众懂英语,但仍有很多人跟不上字幕节奏,语言仍是一道很大的障碍。

  “《声·音》的特殊在于,它完全没有语言障碍。”作为浸没戏剧的一种,傅宁甚至认为《声·音》比《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还要出色,“它突破了舞台限制,能让人触及灵魂和内心的深处。”

  “为什么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大家还要当面开会,而不是通过视频电话解决问题?因为人和人之间会有微妙的关系,这些关系很难通过五官来体现,很多时候是第六感。这就是气场和氛围。”他说。


消息来源:澎湃新闻 廖阳

点击右上角"…" 创造分享乐趣

关注"文化上海" 尽享沪上新鲜文化资讯!


回复相应数字获取...

回复1获取市民文化节信息

回复2获取文化场馆信息

回复3获取当月展演信息

回复4获取便民服务信息

回复5获取福利赠票信息

喜欢我们,就请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