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魔术、玩杂耍、赏圆台裙,“大世界杂技魔术节”鸣锣登场

文化上海 2018-04-07

作者 张熠

  清明小长假,百年大世界依旧热闹。即日起至30日,“大世界杂技魔术节·第二季”精彩亮相,一楼大舞台每天3场杂技综合表演,二楼戏曲茶馆每天3场古彩戏法,四楼非遗剧场每天4场魔术秀,共计将呈现240场演出。与此同时,锦绣芳华系列展览亮相“非遗再设计”展厅,30多条拥有百年历史的苗族圆台裙生动展示纺织、染色、刺绣、缝合四项传统民族工艺。

魔术、杂技轮番上阵

  去年年底,大世界举办了首届杂技节,广受市民欢迎。今年的第二季演出,在延续原有风格的同时,还将演出场地延伸到二层、四层的两个小剧场,并带来更丰富的杂技魔术节目。

  二楼戏曲茶馆的主角是古彩戏法。这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自南宋以来,杭州的瓦舍、街头以及喜庆堂会都有演出。变戏法遵循传统,表演前上、下、反、正都要亮相,把盖布里外让观众看过。青年演员秦江杰是从业多年的职业魔术师,尤擅古彩戏法。一件长袍,一条彩单,只见演员前后交待彩单,往肩上一披,瞬间就变出四个玻璃水碗,每个碗里还有两条游来游去的金鱼,“正所谓年年有余。”中国古彩戏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戏法演员大都身穿着长袍,道具如鱼缸、瓷碗、花瓶、火盆等全部带在身上;表演内容按照中国民俗,大都有庆贺吉祥之意,例如吉庆有余,瓶升三戟(谐音平升三级)等。

  在四楼的非遗剧场,海派魔术代表性传承人周良铁、莫派魔术第三代传人莫少仙、上海非物质遗产文化传人钱青等魔术师将为观众呈现他们的“拿手好戏”。小品魔术《魔都魅影》、梦幻串烧催眠魔术《小洋房》《漂浮》《飞桌》、大型魔术《京装三变》等节目,定能让观众尽兴而归。

挂在灯笼上的圆台裙

圆台裙里的苗绣文化

  如果说杂技与魔术表演是“动”,非遗再设计展厅里的锦绣芳华展则静态展现了苗绣的十足魅力。圆台裙是苗族的传统服饰,从织布、染色到刺绣、缝合,制作一条圆台裙先后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三四年才能完工。此次展出的30余条圆台裙,均是金泽工艺社社长梅冰巧的个人收藏。

裙摆张开成圆形的圆台裙

  展厅分为“织”“染”“绣”“缝”四部分,以圆台裙的制作流程为线索,用长条状的手工土布隔出一个个展示空间。现场还提供织布、染色、缝褶等多项手工体验,感兴趣的参观者可以亲手体验手作的趣味。

  走进展厅,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裙摆摊开成圆形的一条条裙子。每条圆台裙都做工精致,图案秀美。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有些裙子的布料有新有旧,这是因为一条裙子缝缝补补,传了几代人。在染色上,苗族以蓝染居多,从采蓝草、浸泡、调和、发酵沉淀到制靛膏,深深浅浅的“蓝”显示出苗族的独特审美。“现在染到哪个色度比较好控制,以前大家会习惯染得深一点,然后慢慢‘醒’,越醒越漂亮。”金泽工艺社纺织部导师周珺说。很多圆台裙上都有着蝴蝶等动植物的刺绣图案。蝴蝶妈妈是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之一,出于图腾崇拜的传统,蝴蝶纹在苗绣中应用最广。

圆台裙的褶皱也是一大特色

  有趣的是,展厅中的圆台裙并不单单以“裙子”的形态出现。许多圆台裙“穿”在竹灯笼上,悬挂在展厅上方,精致的刺绣纹样令参观者目不转睛。还有裙子被罩在圆桌上,裙摆下垂,与家具融为一体。“对于我们来说,展览陈列的方式就算得上‘再设计’了。”周珺说,以往的少数民族服饰展,大多通过人体模特来进行穿着上的演示,此次圆台裙的策展方却试图“变通”展示的方式,“我们把圆形的裙子固定在墙上,也把圆台裙穿在灯笼上,甚至罩在桌上,希望不局限于裙子的用途,给大家很多启发。”



消息来源:上海观察

推荐阅读

【征集】“手机中的博物馆记忆”主题活动开始征稿啦!

四月的第一天,请收下这份免费的观展指南

【音乐剧】《周日恋曲》中文版六月首演 谭维维、娄艺潇担纲主演

国际乒联博物馆、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

点击右上角"…" 创造分享乐趣

关注"文化上海" 尽享沪上新鲜文化资讯!


回复相应数字获取...

回复1获取市民文化节信息

回复2获取文化场馆信息

回复3获取当月展演信息

回复4获取便民服务信息

回复5获取福利赠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