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保底发行5亿,《我不是潘金莲》或成华谊重大资产重组王牌?

2016-11-17 任娴颖 娱乐独角兽

文|任娴颖



11月15日晚,冯小刚新片《我不是潘金莲》全球首映礼在北京奥体中心举行。在经历了改档、审查、保底等几轮风波之后,影片的庐山真面目终于在当晚揭开,现场近2500位观众提前过了把看片瘾。
首映礼上,导演冯小刚携夫人徐帆,以及范冰冰、大鹏、张嘉译、于和伟、张译、李宗翰、范伟等主创人员悉数亮相。宋丹丹、张国立、郭德纲、黄渤、孙红雷、张涵予、李易峰等演艺界群星也齐聚,共贺冯小刚喜剧20年。

冯小刚从1996年拍摄了根据王朔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的喜剧影片《冤家父子》,之后,《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等口碑喜剧作品频出,20年来,“冯氏喜剧”已当仁不让成为中国喜剧电影界的一块金字招牌。
即将上映的新作《我不是潘金莲》,在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斩获最佳影片“金贝壳奖”,女主角范冰冰荣获最佳女主角“银贝壳奖”。此前在国内的路演中,《我不是潘金莲》也收获无数好评。无论是电影的出品方、发行方,还是主创团队、观众,都对这部影片满怀期待。 
1《我不是潘金莲》是冯氏喜剧20年的里程碑之作?      

《我不是潘金莲》是自2013年上映的电影《私人订制》之后,冯小刚三年来又一次亲手执导的作品。电影开拍前,冯小刚在微博上表示,“终于收获一个有激情和欲望执导的好剧本”,“想着就让人兴奋”。

影片是根据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震云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农村妇女李雪莲为了前夫的一句话,“你是李雪莲吗?我咋觉得你是潘金莲呢”,用了十年时间打官司告状,要证明“我不是潘金莲”的故事。
乍一看,《我不是潘金莲》与《秋菊打官司》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处,秋菊和李雪莲都是农村妇女,都是“想要一个说法”,但实际上,这两个女人各有各的执拗,秋菊的执拗更简单更直接,而李雪莲的执着则有更多的戏剧性和荒诞因素在里面。
编剧刘震云曾经表示,《我不是潘金莲》写的不只是官司,更是官司背后的生活逻辑,它是一部希望表达生活背后的喜剧和荒诞底线的作品。冯小刚则总结:“幽默分三种,一种是语言的幽默,一种是事情的幽默,第三种是背后道理的幽默。《我不是潘金莲》就是第三种。”

在首映礼现场影片放映的过程中,观众不时发出笑声和掌声。刘震云细心地数着人们笑声的次数,两个多小时的电影,观众一共笑了86次,大笑21次。而一般说来,一部喜剧电影,能让观众笑20次,大笑3次,已经能称得上是很不错了。
11月7日,58岁的冯小刚和62岁的李安在清华大学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对谈。要说这两位导演的共同点,那就是:虽然都踩在六十耳顺的坎儿上,但都有颗20岁的心。李安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大胆使用120帧的最新技术,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则创新性地使用了圆形画幅,这二位都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拍摄《我不是潘金莲》的时候,冯小刚希望进行美学形式上的创新,但圆形画幅的想法一开始几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不过最终大家还是选择了信任这个“任性”的“年过半百的年轻人”。从首映现场的观影感受来说,电影画幅从圆到方,从方到圆,最后拉成了宽屏画幅,变化自然巧妙,竟没有什么违和感,尤其圆形画幅里的江南水乡景致,随便一帧拿来都可以做扇面画。
《我不是潘金莲》可以说是“未播先火”,还没有正式上映,猫眼电影上已经有超过18万人想看。根据艺恩电影智库11月17日晚的数据,18日上映当天,《我不是潘金莲》共有69756个场次的排片,占全国总场次的36.3%,接下来的两天,占比分别达到42%、47.8%。《我不是潘金莲》能否口碑票房双丰收,成为冯小刚20年喜剧生涯的一个里程碑作品,看上去似乎很有戏。


2两份对赌协议,华谊停牌重组,5亿票房只是“小目标”?

随着近几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的持续爆发,“保底发行”几乎成了热门大片的“标准动作”,而背后又无疑都能找到几家资本公司的影子。
《我不是潘金莲》的主要投资方包括文投控股、华谊兄弟和北京文化,三家都是A股上市公司。在电影开拍之初,文投控股的子公司耀莱影视,就与华谊兄弟、摩天轮文化(北京文化子公司)签订了保底发行协议。
根据该协议,《我不是潘金莲》如票房低于5亿,耀莱将支付2亿票房净收,票房5亿至8亿部分的净收益由耀莱独享,票房超出8亿元部分,耀莱将获得票房净收益的50%。也就是说,《我不是潘金莲》在刚开拍时,就已经收回了2亿元。

保底发行是一场豪赌,赢了自然皆大欢喜,但万一失败,就是惨不忍睹。今年的电影市场,“遇冷”“惨淡”成了关键词,保底发行的影片也颇有些“十赌九输”的意味。比如暑期档的几部电影:《致青春·你还在这里》保底4亿,票房3.36亿;《绝地逃亡》保底10亿,票房8.89亿;同样保底10亿的《封神传奇》,最终票房只有2.8亿;保底4亿的《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票房只有1.5亿。只有《盗墓笔记》惊险突围,保底10亿,最终票房10.04亿。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9月《我不是潘金莲》在上映前10天突然改档,外界就风传耀莱影视反悔保底。毕竟今年电影行业整体形势不作好,自然是一有风吹草动,就能引发种种猜测。导演冯小刚也确实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感谢电影局愿意“扛雷”,让《我不是潘金莲》能够上映,说明影片的确曾面临“不过审”的危机。

不过话又说回来,保底发行的几方之间,一般都是彼此深入合作、相互了解,否则也不会轻易签下保底协议。文投控股子公司耀莱影视、华谊兄弟、冯小刚三方之间的关系,说到底也是“沾亲带故”的“一家人”。
2013年9月,华谊兄弟子公司华谊互动娱乐斥资2.1亿元收购了耀莱影城20%的股权,2014年8月,又以4.64亿元向松辽汽车出让这20%股权。2014年10月,冯小刚等影视明星合伙成立的君联嘉睿出资5.1亿元认购松辽汽车股份,2016年4月,松辽汽车更名为文投控股,也就是说,冯小刚成为文投控股的间接股东。
2015年11月,华谊兄弟以10.5亿元收购冯小刚旗下公司东阳美拉70%的股权,东阳美拉也是《我不是潘金莲》的出品方之一。同时,华谊兄弟与冯小刚之间,也有一份“对赌协议”:自股权转让完成之后,冯小刚需承诺东阳美拉2016年度的业绩目标为经审计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而且自2017年度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每年度的业绩目标为在上一年度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长15%。
而华谊兄弟从今年9月26日起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目前仍处于停牌状态。虽然不知道华谊兄弟此番收购的标的是什么,不过既然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按照华谊兄弟如今的体量,该事项必是“大手笔”。
作为曾经的影视行业大佬,华谊兄弟近年来已逐渐丧失行业优势地位。在今年电影票房遇冷的背景下,两纸对赌协议、华谊兄弟重组,《我不是潘金莲》无疑是被寄予厚望的重磅作品。由此看来,5亿票房保底也好,外界所谓“开拍就赚2亿”的惊呼也罢,于当事者而言,恐怕确实只是个小目标。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应聘简历发送邮件:yldjs001@126.com

投稿、商务合作、加群可扫我

微信号:yldjskf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