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影市倒春寒:票房缩水15亿、观影人次缩水8000万,横店影视“亏钱卖票”

Mia 娱乐独角兽 2019-05-05

 

这是寒冷之春,这是失望之冬。拓普电影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3月15日,总票房累计为165.18亿,去年同期截止3月15日总票房为180.31亿,缩水超15亿,且这一数字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从春节档开始,另一核心指标观影人次下降成为被反复提及的现象,这一趋势在春节档后并未止步,而是愈演愈烈。艺恩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8年,观影人次增速持续呈增长趋势,但这一趋势极有可能在今年首度逆转:2018年截止到3月10日的观影人次为47897万人次,而2019年截止到3月10日的观影人次为40050万人次,落差近8000万

 

另外,通过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城市观影人次降幅分别为11.9%、16.75%、17.28%、17.98%、17.82%可以看出,票补消失后,对票面价格最为敏感的四五线城市观众,正成为逃离电影院的主力军。



黑天鹅事件连锁反应:横店影视

“亏钱卖票”,几大院线股业绩连降


票价是“小镇青年”逃离影院的直接原因。灯塔数据显示,今年平均票价为39.7元,较之去年的35.3元上涨了12.4%。

 

在票价之外,内容偏好是另一大原因。四五线城市是国产片的主要票仓,去年《前任3》以近20亿票房成为档期内爆款,三四线城市贡献了50%左右票房。2018年,三线城市以下观众总人次占进口片比例为31.3%,占国产片比例为42.9%。

 

反观整个2018年,是游戏、影视等行业黑天鹅事件频出的一年:天价片酬、阴阳合同、税务风波等带来诸多后遗症,其中之一就是资本撤退、电影市场受到影响,2019年备案和定档上映的国产片数量都有所减少。

 

根据国家电影局今年1至2月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立项公示,该时间段共有367部影片备案,去年同一时间有488部影片备案。另外,已上映国产片为86部,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4%。不同于以往3月,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种子选手早已高调宣布入场,今年仍未有大片抢占大档期,从待定档片单来看,多以剧情片为主,娱乐性较高的大体量、大IP也相对缺失,阻挡着四五线城市观众走进影院的脚步。

 

随着中小体量影片窗口期进一步缩短,更多观众宁愿选择花几元钱在优爱腾上观看。院线面临的对手除了流媒体,还有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抖音今年日活已高达2.5亿,多元化的娱乐选择分流了用户的娱乐时间,去影院观影的仪式感进一步下降。

 

影市不景气,观影人次和总票房缩水,直接作用于几大院线终端,具体体现为不够好看的年报业绩数字:根据今年3月9日,横店影视发布的2018年报,全年营业收入27.24亿元,同比增长8.22%,净利润为3.21亿元,同比下滑2.98%。其中,理财收入和四五线城市渠道下沉获得6786.72万元补助,对业绩起到较大的拉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电影放映业务毛利率3年持续下滑20个百分点,2018年降至-2.11%,首度告负。全年电影放映业务的成本为20.77亿元,相比于2017年增长了12.83%。



院线惨淡经营、放映业务不赚钱已成共识,但作为院线公司的主要业务,放映业务毛利率为负,实属罕见。横店影视给出的解法是大力发展广告和卖品业务:年报显示,其卖品和广告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6.80%和99.88%。另外,横店影视还首度在年报中宣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2018年公司关停华东区域2家影院,银幕14块,2019年预计关停5家影院。

 

整个院线行业利润都被摊薄了,并不只是横店影视一家独自惨淡:根据2月28日万达电影和金逸影视发布的2018年业绩快报显示,万达电影全年营业收入141.01亿元,同比增长6.59%,净利润12.93亿元,首次同比下降14.72%,金逸影视营业收入20.10亿元,同比下降8.24%,净利润1.59亿元,同比下降24.64%。根据IMAX中国于2月底发布的年报,其过去一年总收入为1.175亿美元,同比下降7%;毛利为7525万美元,同比下降2.7%;经调整利润达到4428万美元,较去年同期降低3.6%。

 

除了内容吸引力下降以外,前几年院线疯狂扩张下沉的恶果终于显现出来。截止2018年底,全国银幕数已经超过6万块,年均增长20%,而相应地票房增长并没有赶上银幕增长速度,单银幕产出逐年下降。

 

去年,星美控股遭遇闭店潮,国内累计有300家影院关停,平均每天关闭一家,院线市场洗牌加剧。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中国院线数量在未来五年内将有所下降,预计2022年院线经营家数将在25家左右,票房收入将集中在前10名企业手中。

 

2019年国产片总体产出数量和体量都有所下降,电影市场不容乐观,也是对院线公司形成严峻考验的一年,除了大力发展“卖爆米花”等增值业务,也须回归主业务初心。

 

对于上个月重组方案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的万达电影而言,如何在行业洗牌期顺利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保持院线龙头股的竞争优势,成为今年的战略核心。对于“三连降”的横店影视而言,作为排名第三的影投公司,在上市之后如何交出更亮眼的年度成绩单,是稳定投资人信心、使得估值不受影响的关键。


2018年12月,距离电影院线制改革实施16年之后,国家电影局印发《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简称4号文件),重新规定了影院的准入门槛,按照五亿票房的标准,原有的48条院线只有27条符合资质,这也为下一步中小影院、末端院线的整合治理提出了改革思路。作为首批申请者和受益者,博纳影业率先拿到文件出台后的第一张院线牌照。

 

展望2019: 开机减少、项目停滞、

大档期“空档”,进口片救市趋势或初现


“现在融资比以前困难,金主爸爸撤退了,目前主要任务是把以前买下的存货消化完,还有好几个项目都处于停滞状态。”某一线喜剧演员工作室编剧向娱乐独角兽表示。

 

而随着去年以来,税务风波持续发酵,开机项目减少,后遗症则表现为今年待上映国产片减少:根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公示,截止3月10日,共上映53部国产片,20部进口片,去年同期共上映58部国产片,27部进口片。《惊奇队长》《绿皮书》《驯龙高手3》《阿丽塔:战斗天使》等进口片肩负着扛起整个3月大盘的重任,目前依次占据本月票房比例前5。

 

“进口片救市”的趋势从去年底就有所展现。为了完成600亿票房的年度目标,一反常态在11月到12月期间放了多部进口片进入,最终目标达成,《海王》《毒液》等进口商业大片功不可没。去年国产片以372亿元在年度总票房中占比62%,而今年随着国产片备案和公映数量减少,以及经济大环境下行,影市总体遇冷,或将引入更多进口片提振影市。



另外,不同于以往3月左右大片陆续宣布定档,今年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等大档期都呈现出“空档”状态,目前宣布定档暑期档的仅有王大陆的《素人特工》,程小东的《诛仙》。从开机到定档,全都更加小心翼翼,众多头部玩家的观望姿势,让中小体量影片也难以随之选择合适档期,竞争局面变得更扑朔迷离。

 

随着《流浪地球》成为春节档最大赢家,有去年《红海行动》先例,更多影视公司倾向于转向小众类型、男性向题材掘金。从今年待上映片单来看,现实主义剧情题材占据半壁江山,也反映出奇幻、玄幻、古装类型风口已过。或许,乐观看待,影市“倒春寒”只是暂时,下一部《流浪地球》即将诞生于大IP缺失的小众题材、非大导演之手,也将为影视公司、院线注入一针强心剂。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