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雪暴》导演崔斯韦 | 一场国产电影的极限挑战

耿凌波 娱乐独角兽 2019-06-11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在《雪暴》路演中引用次数最多的影评,也曾被导演崔斯韦当成宣言:“愿意为中国电影负重前行”。虽然任重道远,但作为五一档唯一一部大体量国产商业片,勇气可嘉。


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冲锋陷阵,或许会演变成自己职业生涯中“不能承受之重”。截止至发稿前,电影《雪暴》上映6天,票房累计1891.3万。对于一部集结了廖凡、张震、倪妮、黄觉等一线影视明星的大制作而言,这样的成绩差强人意。


娱乐独角兽第一时间联系到崔斯韦,希望他就电影当前的市场表现作出回应。大概间隔了两个小时,对话框里弹出一条新消息:“没什么了,谢谢你!”他不是一个愿意为自己辩解的人。尽管作为从编剧向导演转型的处女作,《雪暴》对于他接下来的导演生命意义非凡。


 

值得一提的是,《雪暴》还是第一部本土完片担保的影片,对于国产电影工业化进程而言,同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究竟影片创作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故事?遇到了哪些难题?又具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娱乐独角兽对崔斯韦的专访或许可以给出答案。


崔斯韦:首执导筒面临的

最大挑战是“导演的边界问题”


崔斯韦编剧出身,擅长悬疑、荒诞题材,曾为电影《疯狂的赛车》(豆瓣评分8.0)、《无人区》(豆瓣评分8.2)编剧,帮助宁浩在早期树立鲜明的作者电影风格。去年上映的黄渤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也是他担任编剧,该片豆瓣评分7.1分、票房13.55亿,是同期的票房黑马。


电影《雪暴》上映前夕,崔斯韦不止一次透过细节对外流露首执导筒的兴奋。路演连轴转了十几天,一天飞一个城市,大多数人都会因为体力不支而产生倦怠感,崔斯韦却显得神采奕奕,“他们一早就告诉我会特别累,但我对累没有太深感触,反而觉得整个过程很新鲜”。


作为一个成熟的编剧,与崔斯韦有关的关键词,往往是游刃有余。但作为导演界的新人,他遭遇的挑战并不比别人少。拍摄《雪暴》的过程中,除了导演技术层面的一些专业问题,他还碰到了让自己从始至终都比较“纠缠”的“导演的边界问题”。


 

“导演可以说是一个剧组的‘领头羊’,有无数件事情需要你来决策、坚持、平衡,那你的‘边界’在什么地方?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坚持主见,多大程度上要遵守规则,这个是对每一个导演,对老导演也是一个挑战,因为‘边界’的拿捏会造成后续的很多问题。


“比如安全、超支、档期、周期,有时候也会是一个顾此失彼的过程。要不要让演员从50米深的雪里面爬坡,零下30几度的天气,爬了两次还要不要让他再爬?电影里有一段金车翻下山的戏,你是要一个真车从峡谷扔下去,还是用CG特效的假车?假车效果不好,真车上不去山,要人力扛大概300米,全是这种问题。”


摆在面前的更像是一道“选择题”,考验他“如何取舍”的能力。既要对观众负责,也要对资方和剧组负责。很难去计较,某一个细节更倾向于哪一方,他只能让自己在大方向上绷紧一根线:保证创作和安全性,“导演干的工作它就是这样,你要应对千变万化”。


制片边界:当“完片担保”

遇上“极致题材”,该如何取舍?


在接受娱乐独角兽采访过程中,崔斯韦提到,“《雪暴》计划拍摄90天,实际拍了85天就完成了”。


 

一方面有完片担保制度的介入,要保证电影拍摄过程中不超期、不超预算;另一方面,取景地长白山纬度高,冬季工作时间短 ,“8点半开第一镜,3点半就不能拍了”。这两方面因素让崔斯韦不得不严格把控,剧组上下也都催生出一种很“赶”的创作惯性。


“几乎每天都在抢工”,抢到最后把能拍的都拍了,只剩下因为天气不配合而无法完成的部分。“天气问题是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一会晴一会阴,要阴天的时候是晴天,要晴天的时候下雪,全是这种事。没办法,你最后只能默认,OK,我接纳这个事情。”


在不违背大方向的前提下,崔斯韦只能启动B计划。他一边绞尽脑汁缩小景别,“黄觉和张震那场枪战戏,我们就找了一个背阴坡拍阴天的戏,看上去好像很大,但其实都是怼着角拍的。”另一边,则适当删减了部分镜头。虽然创作上会受到影响,但好在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场面。


崔斯韦透露,作为完片担保制度在国内的第一次落地,《雪暴》整个拍摄过程,根据国产电影的操作模式和特殊题材的限制,增加了很大的弹性系数。大计划上会对项目的进度有所监督,但并没有制定精确的拍摄计划,比如一天要完成多少个镜头。


 

“因为这种电影它的天气,都具有不可控性,暴雪封山根本进不去,你怎么拍,拍不了。如果你强烈的要求的话,可能费用就会升高,此消彼涨”。因此,尽管前期计划做得相对缜密、完整,“后期这个计划依然被打乱得非常惨烈”。


“剧本有一场戏是春天的戏,但是去的时候下大雪了,我就要把它改成冬天的戏,所有设施也全得变。还有一场戏只有三分钟,但是我分成七次拍的,而且先拍了结尾镜头,因为一次拍不完,各种条件不允许”。在崔斯韦看来,“这就是我们电影工作的常态”。


在完片担保制度与内容创作之间,崔斯韦选择了融合,“你必须融入系统,然后让系统融入你,其实是接纳它,观察它,调整它,适应它”。


创作边界:

向极限挑战的精神不该被磨灭


《雪暴》的诞生源于偶然,是迷恋极致环境的崔斯韦,在一次自驾游过程中,触发的灵感。当时崔斯韦已经和朋友围着黑龙江、辽宁、吉林跑了一圈,在接近朝鲜边境的地方,遇到森林公安检查站,那是崔斯韦第一次听说,在森林深处还有这样一个警种。


 

结合一路走来碰到的金矿和矿山,一个关于“警与匪”的故事雏形,在他头脑里逐渐清晰起来。这才有了后来《雪暴》当中,一座极北边陲小镇,一伙穷凶极恶的悍匪,为打劫金车与森林警察展开了一系列的激烈厮杀的惊险故事。


这样的故事背景,对整部电影的拍摄环境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据悉,《雪暴》在零下30几度的长白山地区拍摄,“没有一个镜头是在棚内拍的,全是外景拍摄,就连度假村也是在山里找一个废弃一个小度假村改造来的。”


 

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拍摄,演员们也都心照不宣。“那个环境本身在极大程度上其实已经统一了大家的认识,至于在艺术创作上,我们也有过统一的这种考量。”张震甚至手冻到数星期发麻,还只字不提地坚持拍摄;倪妮更是在冰天雪地里,被鼓风机对着眼睛直吹到流泪。


“这几个演员,他们对自己职业要求很高,都愿意不断突破自己。”而崔斯韦自己,导演处女作就选择了在极致环境下创作这样一个题材的电影,同时还是首部本土完片担保电影。可以说,整个剧组都坚持着对“极致”的追求。


无论是演员的表演态度、电影的拍摄环境、影片的创作背景、导演的个人倾向,还是选择在“五一档”上映,正面硬刚《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都算得上是一个极限挑战。这一切是否是巧合,我们无从知晓,但唯独坚信的是,这种敢于向极限挑战的精神,不该被市场磨灭。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