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上钢琴师》7天近亿票房,贩卖“情怀”的重映片为什么是门好生意?

直言不会 娱乐独角兽 2020-01-30


“我可以在有限的钢琴键中创造出无限的旋律,但我无法在无限的城市中,无尽的街道间找到属于我的空间。”


近日,于1998年首映的影片《海上钢琴师》,经过技术修复后以4K修复版的样貌时隔21年登陆中国院线。截至目前,该片豆瓣评分9.2分、淘票票平台评分9.4分、灯塔数据显示累计票房已突破9000万元。“弗吉尼亚号”重新起航,与它共存的“1900”也再次献出了他隽永的钢琴演奏。
 同《大约在冬季》《霹雳娇娃》《长安道》等影片同档期上映的《海上钢琴师》,虽然排片和票房表现逊于的《大约在冬季》,暂列同期电影票房第二名,但作为一部重映的经典老片,其热度、上座率等纬度的成绩可谓不负口碑。


但与此同时,有关《海上钢琴师》的争议也随之而来,既有不少影迷感慨于能够在大荧幕上欣赏该片,但也有情怀“收割论”再度出现。不难发现,近年来重映片已在国内电影市场掀起一股浪潮,从《新龙门客栈》《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甜蜜蜜》到《英雄本色》《阿飞正传》《龙猫》,诸多经典影片被重新搬上银幕。


在众多重映片中,《海上钢琴师》目前的成绩已算相当成功,那它的成功算得上是影迷为情怀的再次买单吗?以及《海上钢琴师》票房向亿级门槛冲刺背后,重映片究竟是门好生意吗?

《海上钢琴师》:

重映片的自我修养

 1900、钢琴。如果用这两个词进行造句,发挥空间必然很大,但如果是要对《海上钢琴师》进行总结,这两个词又足矣。


1900年的美国,维吉尼亚号邮轮在港口停泊,一位锅炉工在头等舱的钢琴上发现一个弃婴,取名“1900”,他的人生之书缓缓打开。


1998年10月28日,《海上钢琴师》在意大利进行首映,这部诞生于二十世纪末的经典之作,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文学剧本《1900:独白》,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主演,曾荣获了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因气质的相似,该片与同为经典影片的《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一起构成了托纳多雷导演的“回归三部曲”。
 如何证明自己曾来过这个世界?面对这个问题,1900的故事显然带着些许传奇色彩。无任何身份证明的1900需要藏在船底舱内来躲避这个世界可能发生的危机,像是命运的安排,闯进头等舱见到那架钢琴时,1900的人生有了变化,无师自通的他成为了一名海上钢琴师。


“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 88 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 ”很多人劝1900下船,但他从未下过船,即使动过尝试的念头最终也止步于和陆地的几步距离。


在“弗吉尼亚号”航行的途中,在钢琴的弹奏过程里,身在船上的1900透过面前的窗口看到了整个世界。或是深深的眷恋或是欠缺的勇气,1900和他的钢琴始终没有与“弗吉尼亚号”分离,直到生命的尽头。


漫天的火光、破碎的船舱、坚定的钢琴曲和笑容。1998年的秋天,1900的故事感动了万千观众,如今依然。截至目前,该片在豆瓣电影榜中排名升至第13位,145万豆瓣用户标记看过,且在超100万人的评分下取得9.2的高分。
 一样的故事还能有何看点?除了因故事带来的感动和因岁月沉淀的情怀外,《海上钢琴师》给出的新意是4K修复技术,以先进的图像超分辨率技术大幅度提升画面分辨率,将经过岁月侵蚀而磨损的视频图像恢复到拍电影时的真实效果,并修复了影片原始色调,以数字电影所没有的胶片质感,让1900和他的时代鲜活于大银幕。


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首次登陆内地院线,它的重映对中国万千影迷来说各具意义,对重映片市场亦然。

重映or首映,

情怀背后经典电影的“生意经”

 重映片是门好生意吗?答案显然是乐观的。


就此次《海上钢琴师》而言,高于其他同期上映影片的映前想看人数,发挥稳定的上座率,以及遥遥领先的豆瓣、猫眼、淘票票评分。虽然综合票房逊于《大约在冬季》,可其他各项数据指标都在论证着这部经典影片的成功。 图片截取自灯塔专业版


事实上,《海上钢琴师》并不是第一部可以被冠以“成功”的重映片。国内经典影片的修复工作,最早可追溯至2006年国家实施的“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自此,老电影修复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也成为了当下文化市场丰富多样的内容板块之一。当然,期间也打响了一门收入可观的“生意经”。


于2012年上映的3D版《泰坦尼克号》,虽是该片在内地的重映,但因其在世界影坛的地位和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加之该版本为升级3D版,因此在国内掀起了一股观影热,创下近10亿元的票房成绩。还有《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功夫》《龙猫》等重映片也均曾斩获超1.6亿的票房成绩。 注:图中为不完全汇总


从内容角度来看,经典老片自带的意义和情怀本就无需多言,经过世间的洗涤甚至印刷于教科书之上的传颂,显然自带光环,且近年来在内地院线重映的影片此前大多因客观因素未曾在大陆公映。或憧憬或遗憾或重温或情怀,正是在如此复合型心理因素的驱使下大众欣然走进电影院。


从商业角度来看,经典老片重映其实无需拍摄制作费用,成本主要集中在拷贝、修复、转制及发行方面,除了修复转制诸如3D版《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这类影片的花费会达上千万美元外,大多重映片成本基本都能控制在几百万元以内。且基于影片自带的知名度和口碑,因此只要能保障一定的上座率便可控制盈亏、保证基本收益,更甚者还能撬动影片内在价值,获得更多利润空间。
 在修复层面的技术运用越发娴熟,在3D、4K等技术的加持下,“新瓶装旧酒”无疑是重映片的市场本质。而省去大量制作、宣传成本的重映片,一经技术包装即可继续吸金,这种新型“圈钱”方式也已为行业及市场所熟悉运用。但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国内观众还吃“情怀”这一套吗?可以看到,重映片或者说是首映片市场,既有《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龙猫》等票房过亿甚至逼近10亿的影片,同时也有《新龙门客栈》《失业生》等表现平平的影片,可见所谓”情怀“并非万能钥匙。
 况且,随着越来越多经典老片在大银幕上重获新生,观众对其的审视也不再单一,网络上也出现了对当下电影市场“消耗”情怀的批评声。可见,如若只是一个劲儿地闷头打“怀旧牌”,观众也会有审美疲劳且“情怀”PTSD症。


眼下,经典影片在内地首映或重映而陆续取得可观的票房成绩,后续市场必然会继续朝着这股浪潮航行。但情怀之外还能给电影市场带来什么,是重映片要考虑的,如何避免重蹈印度批片审美疲劳的覆辙,亦是其需谨慎注意的。




END



【合作 | 投稿 | 应聘 | 加群 | 转载】欢迎添加微信18668098026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