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业筑迹,生生不息——走进铁道创业楼 | 中南故事.NO26

小南 中南大学 2019-05-26

你能看见一箭世纪楼冲破香樟云直刺天穹;

你能看见“红楼”身上挂满了精致的荣誉牌匾,扼摄眼球;

你能看见学生公寓抖落了砖瓦尘土,宣扬着现代气息;

那你可曾看见那幢躲在台阶下,被鲜艳的香樟绿包裹、被高大的梧桐掩盖的创业楼?


本期【中南故事】,小编就带你走进那栋沉淀着岁月的

铁道创业楼




创业楼,一个被刻上时代烙印的名字,一幢被赋予历史意义的建筑。她静静伫立在中南大学铁道校区被绿色香樟浸染的中心地带,任岁月流淌,不改风华。


她曾经不叫这个名字,她的曾经比谁都悠久。抵不过香樟梧桐裹挟的她,却见证了世纪楼拔地而起,“红楼”被抹上鲜艳的颜色,学生公寓焕然一新。


那是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情结,老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老教学楼”。时光回溯到19世纪50年代末。


1959年11月,长沙铁道学院的建设正式动工。土地贫瘠施工已经不易,却又遭遇国家经济困难,建设面临着不可回避的“三缺问题”——缺人力,缺材料,缺资金。如何在短短一年内建成首栋教学楼供师生使用,成为全校领导师生所面临的难题。


面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情形,铁道师生没有退缩。他们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在学校的领导下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没有红砖,师生们就自己动手做坯建窑烧制;没有汽车运输材料,就用板车运、人工扛;大楼基础土方长时间挖不出来,就动员师生1000人,苦战一天完成任务。当时的基建,几乎一砖一木都经过师生们的双手。师生挑土烧砖,怀着极大的劳动热情参加教学楼的建设,不仅加快了大楼的工程进度,也十足保证了建设质量。



1960年9月,四层高的教学楼完成了她的框架建设,但教学房困难依旧很大。学校号召师生学习抗大精神,采用边修边用的方法攻克难题。修建第三层时,则使用一、二层;修建东边时,就使用西边。楼上施工水泥淋下来,师生们就打着伞坚持上课;没有课桌、黑板,就用凳子和门板代替;窗户还未安装玻璃,就用油毛毡和草帘子应对……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全校师生迎难而上,用汗水凝结成铁道第一所教学楼,并见证着风霜雨雪中茁壮成长的铁道菁华。


2003年,承载着愈发厚重的历史感,“老教学楼”易名了。为庆祝铁道学院成立50周年,历届校友从全国各地汇聚于此。


站在老教学楼下,阔别已久的师生谈笑风生,畅叙往事。回忆起几十年前艰苦创业的峥嵘岁月,他们感慨万千,于是决定将这幢被赋予历史使命的建筑命名为“创业楼”,并邀请了湖南省书法协会领导颜家龙亲自为牌匾题字。心系创业楼的校友还向学校捐赠了纪念碑。教学楼U字形的凹处中央矗立着“长沙铁道学院原址纪念碑”,它由高度为4.7米的四面片墙组成,既象征着铁道行业,又寓示着几十年的风雨历程。纪念碑基座正中置放的破石而出的钢球,象征着长沙铁道学院破壳而出,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创业楼是一代人心中不可抹去的记号,经过半个世纪的时空变迁,创业楼不仅培育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也见证着铁道学院的成长:从无到有,从贫瘠到葱郁,从一砖一瓦到高楼林立,从专科院校到研究型综合大学。而现在的她,仍承载着巨大的生机,朴素而又优雅,哺育着她的铁道儿女。一如建筑西侧成长了60年的硕大梧桐。创业楼将传承着这份历史精神,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中南大学新媒体中心

记者/王靖翔 姜贤帅

来源/铁道校报记者团

责任编辑/廖思雅 林雨婷

官方微信订阅号/ csuweixin
人人都是记者
csuweixin@sina.com
中南大学新媒体工作室打造
最具影响力的校园传播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