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多线程”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编者按:2023年,学校共颁发校级奖励金项目52项,奖励金总额1000余万元,王昶等110名教师、文泽钦等2043名学生获得中南大学2023年度奖励金。我们采访了部分获奖的师生代表,《中南大学报》奖励金专刊推出系列报道。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洋光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者张诗曼的故事吧!
“计算机可以多线程工作,它在不停地切换,做到一心多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107班张诗曼的校园生活也是如此,她享受着自己的“多线程”生活。
刷新知识,融会贯通
徜徉学海,张诗曼有自己的“定海神针”——闭环工作法和场景切换法。课前,她会有计划地提前一到三天预习课本,并通过边读书边做笔记加深印象。细致的预习让听课更有效率,辅之以及时的课后复习,形成了良好的闭环。
为了完成计划,张诗曼养成了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早上七点起床到晚上七点之间这十二个小时我会忙自己的学习,到晚上就去做学生工作,九点去操场上跑步,运动一个小时,之后再去做实验或者写作业”。在不同的时间,她切换不同的场景来提醒自己进入不同的任务,“一个地方学很久容易感到烦躁、注意力下降,这时候更适合换个地方开始不同的工作”。
“电脑实验、修改图纸都需要数学积累。我们不光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还要有逻辑思维,做一些研究,对现有的标准、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张诗曼将线性代数和python代码结合起来理解机器学习课程,并在假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综合提升建模、写作和编程能力,使理论和实践互相促进。
张诗曼还会主动找到英文版专业课本来阅读,通过清晰明了的英文表述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其中蕴含的逻辑。“学语言是终身的习惯,已经融入了我的日常。它并不是负担,反而有一种切换思维的乐趣。”尽管并非英语专业,她依然坚持每天背单词,乐此不疲。
科学的学习方法搭配一以贯之的努力,张诗曼一路过关斩将、收获颇丰。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一等奖……她在多学科融合学习中融会贯通。
“我希望自己也像计算机一样,能够在不同的线程中切换,这样自己好像时刻在被刷新,学起来更有动力。”张诗曼眼中的多方面学习,像是开放世界里一次轻快的探索,一场酣畅淋漓的大冒险。
互相兼顾,良性循环
张诗曼不仅将多线程处理事情的思维应用在了学习上,更把它融进学生工作和生活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参与学生工作过程中张诗曼常常需要统筹大大小小的活动。其中,深度参与举办学院2023年“光与热的交响”毕业晚会的经历让她收获满满。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需要负责撰写活动策划等“输出”的内容,还需要与具体的工作部门进行对接来“输入”以调整策划。“我们大概要进行五方的对接,与同学、老师、其他部门、校外承包单位、与部门干事。多方对接,反复确认,不断探讨,而这只是活动筹备的一部分。”
活动筹划本身便是多线程的系统性过程。“很多事情是环环相扣的,前一件事情没有安排好就会影响后面的事情,因此统筹协调任务格外重要。”策划过程中也往往伴随着许多意外,比如晚会约好的节目临时取消,又或者是准备的道具出现故障。这时,张诗曼在学习中所锻炼出来的应变能力、抗压能力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帮助她更好地应对学生工作中的挑战。在工作中,她也像在学习中一样,力争形成“闭环”——前期调研-中期实践-后期总结缺一不可,力求做到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并学会换位思考,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平时,张诗曼还会使用计时器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时间进行量化记录,每周末进行统计与分析;每天晚上睡觉前制定第二天的学习和工作计划,以半小时为单位布置相应的任务,写好做事清单,兼顾学习与工作,并将处理问题的方法原理举一反三。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要做一个只会学习的学生,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全面的人,在不同的角色切换中‘刷新’自我。”张诗曼说。
在数字代码的世界里汲取知识,在多样语言的环境中自我钻研,在丰富的学生工作中游刃有余,她“多线程”的校园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往期精彩推荐
电鳗+折纸:中南这个团队造出可折叠3D浓差电池
“科研不能局限在实验室里,要做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
从教15年,他为同学们打造干货课堂!
来源 | 大学生通讯社
作者| 王丽柔 赵云逸
编辑 | 蔡坤涵
审核 | 韩艳 邓皓迪 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