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继承传统曲艺艺术,撒播欢乐笑满中南 | 中南达人NO.54

小南 中南大学 2019-05-26


吴 为 铮     

学业户口:中南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301班

人物定位:传统文化新时代的继承者

特长品种:书法、曲艺表演、文艺创作、播音主持、编导、话剧等

个人名片:

中南大学学生艺术团团长、湖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曲艺队指导老师

前中南大学学生艺术团曲艺团团长



中南大学学生艺术团曲艺团

中南大学学生艺术团曲艺团是中南大学学生艺术团下属分团,由一大批热爱相声、快板、评书、山东快书、播音主持、京剧的大学生组成并活跃在校内外各类活动的舞台上,已成为中南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有谢雨攸、吴为铮、宫玉翰、高陆、刘群立、龚昱竹、郑沛文、王子巍、任弘林、李博业等一大批优秀团成员脱颖而出。曲艺团精湛表演和创作能力获得了大兵、芦克宁、徐世辅等艺术表演家和校内外各级领导的一致赞誉,亦是湖南省曲艺家协会大学生曲艺人才培养基地,坚守高校曲艺阵地,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让我们欣赏吴为铮带来一小段表演

《青年男女似朝阳》

一同来感受中国式说唱艺术的魅力



 师承有来,情系曲艺 
“ 无论欧风美雨如何侵蚀,我永远坚守我挚爱的曲艺。 ”


2005年首次登台,2006年从师学艺,2011年在福建泉州,由引师陶庆春先生(曲坛泰斗陶湘九先生之子),保师王晓智先生(评书大师刘兰芳先生弟子),代师于化民先生(相声大师戴福越先生弟子),正式叩拜福建省北方曲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相声、话剧表演艺术家,原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安兆亮先生,艺名吴曲铮。



Q: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曲艺?
我从小就很喜欢传统的艺术,比如04年开始学书法。其实原本是一个很“文静拘谨”的男孩,我还记得小时候街坊邻居都喊我“查谋啊”(闽南话,小姑娘的意思)。直到有一次六一儿童节晚会缺节目,我想也不想就准备了一段相声,从此走上了舞台,一发不可收拾,至今也十年整了。后来,学校老师领着我去见了一位相声老师,老师看完我的表演说了一句,“想不到你们泉州还有这么好的相声苗子。”跟随老师学习了5年后,直到2011年暑假,师父首开山门,我如愿拜师,成为我师父的掌门大弟子,也成为中国相声、单弦艺术的正宗传人。



Q:曲艺哪里吸引你?
传统文化给人以精神世界的塑造,映射在我的气场上就有一种古典主义的风格,所以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统中国人”。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哪怕遭受欧风美雨侵蚀,也没有改变我对它的坚守。我不是顽固派,对很多东西都保持开放接受的心态,因为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需要兼容。但我始终认为守住根,保住本真本色的东西依然是最重要的。在曲艺艺术中,我能找到我的皈依,也可以说曲艺就是我的一种信仰。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领异标新独树一帜
“ 所幸这个‘病根’也成为了我的独特标志——即锤炼过的、天下无二的嗓音。” 

Q:过程中有特别艰苦的时候吗?
对于艺术,我的悟性和天赋不高,师父曾坦言我“天赋不足,勤奋有余”。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点不过,夏天35度的大中午吃完饭就跑山上去喊嗓子。我天生是“小嗓子”,不像有的人天生高门大嗓。但演员的声音发声要立体、达远,为了练出一副震宇的好嗓子,我必须下狠功夫。到现在,在二食堂门口这么嘈杂的环境,带着曲艺团的同学们撂地,字字送进观众耳朵里,亏了小时候的童子功。由于长期练习用嗓疲劳,变声后我的音色越发沙哑,所幸这个“病根”也成为了我的独特标志——即锤炼过的、天下无二的嗓音。人家一听我说话,嘿,肯定是吴为铮!


Q:创作相声作品的过程?和写歌有哪些异同?
创作相声作品和写歌一样需要灵感。有一次创作任务,刚开始没有头绪,我就出去走走。那天下午我在新校、南校、本部都绕了一大圈。在本部的时候,有一个场景,一位年轻女孩推着轮椅,轮椅上坐着一老爷爷。假设他们是中南大学的老教授和学生,学生探望老师,老师虽然腿脚不便,却坐在轮椅上为学生传授人生经验。这像极了享誉海内外的“中国霍金”,中南大学教授的金展鹏院士,“学生和论文是金教授的止痛药”。这两个相似的场景在脑子里交织碰撞,我的灵感就来了,于是回到宿舍,找到一个象征意义的小切口,便开始写,通常需要写到夜里,所以我也成为了夜猫子。


指导曲艺团训练

Q: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
有一次撂地活动完了,一个朋友告诉我说:“我媳妇儿最讨厌听相声了,每次看到相声就换台。但她说她就喜欢听吴为铮的相声!”我听完噗嗤一笑,却埋在我心底里成为我坚持的动力。说到这里,心里真的特别感谢中南的老师同学一直支持我,也是大家培养了我。




 舞台上的哲学 

“ 我相信相由心生,好比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学富五车的人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底蕴,这是传统文化对人的外在塑造。 ”


Q:谈谈曲艺对人的塑造?
首先,我的知识面大部分来源于传统艺术的馈赠。我们创作排练的过程是复杂的,比如排演传统相声《八扇屏》,里头大段的贯口考验我们的基本功,还考验我们的人生阅历和文学底蕴。其中各种历史典故我们必须查阅各种书籍,揣摩人物形象,才能把人物准确地活灵活现表现出来。在这过程中,我也“趁机”学习和充电。


再者,传统曲艺是中华文化的极大体现者,培养我们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比如上次撂地节目,有一个场景需要捧逗演员相互跪地磕头。演到这段时,同学在二食堂前坪硬邦邦的水泥地上扑通地跪下了,疼得当场喊了一声。事后我告诉他,舞台上要百分百投入忘我,但还要永远留一条“缝儿”保持清醒的神经去控制好表演的“度”。你不能真的使劲磕啊!那么硬的地板腿磕断了怎么办!这个度,我想与“中庸”之道异曲同工。



二食堂前坪“撂地活动”

观众反应热烈时,你人来疯,观众反应平淡时,你就没劲儿,这就是演员的自我修养不足。演员必须掌控全场主动性,领着观众走。其实做人也一样,不应该被动地随波逐流,而该把握住人生的主动性。


Q:传统文化如何迸发出新的生机?
(在小南的故乡四川,有一家老茶馆,住在附近的老人每星期有两个下午会到茶馆看川剧。尽管演员们都是学徒较多,舞台底下还是坐满了人。那一刻大家似乎都很享受川剧的氛围,有一份平时不太能看出来的喜欢)
相声、快板有幽默感、有“包袱”,是大众相对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是比较幸运的曲种。信息时代发展快准狠,悠悠扬扬的慢节奏艺术不能适应现代节奏,就必须做出继承基础上的革新。


与搭档宫玉翰表演相声与搭档任弘林表演相声
人的内心是需要僻静的一隅的,如何找到其中的契合点,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是传统文化人该思考的。通俗点的话说,它应该是触动人心的,人们一听,比如说“哎呀我昨天失恋了可是我听了这个就宽心多了”。传统艺术只有与人的内心情绪统一,才能相得益彰。此外政策支持肯定少不了,我们的撂地活动多亏学校支持才搞起来。


“虽然传统艺术看起来不是时髦的,但它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的继承者、艺术的从业者应当具备引领时代的意识。很多人觉得相声快板门槛低、接地气,事实上曲艺艺术是很高雅的,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我十年的艺术实践中,没有人说过我台上“没节操”,我不把相声低俗化,我呈现的是积极向上的作品。”


与搭档王子巍表演快板
与搭档倪源表演相声                  与林科大大学生艺术团曲艺队




 “ 继承者 ” 

Q:对自己的要求和评价?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这是一种境界。经常会有人说“这个演员像马季,这位特别像姜昆”,而没人说过我像哪位曲艺大师。师父对我的要求便是“弃匠求师”,宁可你水平不行,也不许你一味模仿。学别人永远都超不过别人。还有就是批判性审视的思维,哪有完美的大师?任何人都有其长短,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长,避其短,结合时代,批判继承。


Q:未来的目标和规划?
我从小对写作比较感兴趣,所以写出来的相声、快板文学性比较强。我希望尽我毕生努力,将曲艺作品的创作达到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的统一。我一说,你听得懂,仔细考究词章,还必须有文学研究的价值。其实文学艺术本是一家,只是表达的形式载体不同。艺不压身,我终身追求曲艺创作、表演。在学校的日子里,我只要在中南一天,中南的曲艺之花就成长一天,我不能让这朵花枯萎了。只能说,我真的,太爱这门艺术了。




中南大学新媒体中心

采访 / 张议云 李紫嫣编辑 / 李紫嫣 图片音频 / 吴为铮责任编辑 / 景琪人人都是记者 官方微信订阅号 / csuweixincsuweixin@sina.com中南大学新媒体工作室 打造最具影响力的校园传播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