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伏天不论男女,都要以坐月子的态度来养生。三伏天养生知识想学的都在这里,值得珍藏!

2017-07-09 原始点自然疗法

2017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17-07-12至2017-07-21(10天)


中伏:2017-07-22至2017-08-10(20天)


末伏:2017-08-11至2017-08-20(10天)

还有 2天 就正式入伏了!

2017年初伏时间为:7月12号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最热的天气才刚刚开始!

话说!已经入伏了!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伏天”的可怕!

怎么说呢?就好比一个女人月子坐不好,会影响一辈子的身体是一样的:

“伏天过不好!!!对我们的健康影响太大!绝非危言耸听”

首先!入伏后有一个问题一般人都会搞混:

“伏天里我们是不是要一心防暑?”

错!!!正好相反。。。

要一心防 寒!防 寒!防 寒!!

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深奥吗?)

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爱吹空调,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

很多病都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你没听过“冬病夏治”?或者“冬病都是夏天积累的吗?”

就是因为伏天开始你可能因为以下这些事情而导致寒气入体:

1.受凉,如洗冷水澡、过趟凉水、过度吹空调等;

2.从饮食中来,主要是进食冰凉的食物,如冷饮、冰镇水果等。


第一招:坚持食疗

一年中养生黄金40天马上到!食疗方,一次性除了冬病的根

高能预警!马上就要进入三伏天,而且今年的三伏天是加强版的三伏天!所谓的加强版三伏天,就是三伏天长达40天。

手把手教大家做养生十谷粥

每天吃十谷健康粥,永保工作活力。每天坚持吃一点,健康就会进步一点点。

材料:

糙米、黑糯米、小米、小麦、荞麦、芡实、燕麦、莲子、麦片和红薏仁等分量混合而成。以上十种,可同时煮熟。


作法1:

晚上时,将十谷米一杯用水洗净,加水七杯,放入闷烧锅内锅中烧开再煮十五分钟,放入外锅中加盖,翌日早晨上班前即可食用。可多煮一点,供三四天食用。

作法2:

晚上时,将十谷米三杯泡水4小时,放入电饭锅中,再加水5杯煮成干饭,待冷却后,放入冰箱。翌日早晨上班前,取酌量加水四杯煮成稀饭。

备注:

小孩子若因口感不喜欢吃时,可加入几粒龙眼干或葡萄干。风味绝佳,记忆超强,功课一级棒。


成份:

十谷健康米,据科学分析其成份有一百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物质,如维生素B群(B1,B2,B6,B9,B12)、C、A、E、K、D,矿物质(钙、铁、镁、钾),微量元素(锌、钼、锰、锗),酵素,抗氧化物、纤维素、氨基酸、生物素,具有降血压,降胆固醇,清除血栓,舒缓神经之功用,对便秘、高血压、皮肤病、阑尾炎、失眠、口角炎恢复有很大帮助。,最重要的是没有副作用。

PS:糙米、黑糯米、小米、小麦、荞麦、芡实、燕麦、莲子、麦片、红薏仁,多数在超市有售,只芡实可能要烦跑一趟中药舖子了,那里一般是有的。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当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今年夏至到立秋有5个庚日,因此今年的中伏是20天。”

2017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17-07-12至2017-07-21(10天)


中伏:2017-07-22至2017-08-10(20天)


末伏:2017-08-11至2017-08-20(10天)

坏消息是,热的时间要更长,好消息是,冬病夏治的周期也随之更长。什么是“冬病夏治”?

何谓“冬病夏治”,山西省中医研究院针灸推拿科主任医师赵立新介绍,不少人每到寒冷的冬天,身上的老毛病就会突然发作或加重,如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慢性咽炎和过敏性鼻炎、冻疮、肩周炎、风湿性筋骨痛等等。但夏天一到来,这些患者的症状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在临床上,一般将这类冬季易于发作或加重的疾病俗称为“冬病”。

三伏天期间,人体的阳气最为旺盛,体内的凝寒之气则处于易解的状态,这时配合使用补虚助阳的药物戴温里散寒的药物,天人合击,最容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在三伏天治疗“冬病”,不但可趁“伏天”阳气旺盛之势祛除体内沉积的寒邪宿疾,还有助体质虚寒者调节和补充体内亏损的阳气,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机体在一年四季的抗病能力。

冬病夏治饮食要加强

脾有病,人就废一半!脾衰比肾虚更可怕,99%的人不知道!

脾虚比肾虚更可怕

        很多人对肾虚很了解,也很在意,但是对于脾虚、脾弱却知之甚少,其实脾虚比肾虚更加可怕,为什么呢?现在就给大家分析下吧!

通常人们认为:


  生命的动力源头源于心脏。其实躲在暗中的脾才是生命的动力源头,它才是推动全身循环第一动力,其次是肾,再次是肝,因此心脏并非生命的动力源头,没有被人看得起的脾才是推动生命循环的第一能量马达。

  细心的妈妈都知道婴儿出生落地时,哭的声音特别响亮,音讯可以传得很远,为什么能够音讯可以传得很远呢?其主要力量就是源于脾。

  然而现实中许多西医医师从来就没拿着脾当回事儿,说摘除就摘除,完全不知道脾在全身的重要性。


  其实,脾不仅是全身的能量马达,同时也是杀菌灭毒的航母级消毒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脾比肾还重要。



脾衰会有哪些现象呢?

  人出生后,脾就是那二小片,一直长到十八岁成人,也还是那么大小,始终没有变化,生长的动能全靠脾的能量供给,只有年龄增长时,脾才稍稍增厚,到五十岁时,我们的脾内已经呈蜂窝状,其中已无实质:能量了。如果将脾再次填实,肾水自然就会升入头部,人就有回到年轻时期的感觉。

  脾衰则力不从心,记忆力差,思维与反应迟钝。头晕的源头在于后脑发空,是脾虚的问题,脾衰时,全身瘫软无力,又说不清,道不明,往往被误认为是阑尾炎。


脾胃生病的起因

  脾胃四怕,生、冷、撑、生气

  脾胃有四怕:生、冷、撑、气;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过劳忧思)。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肝不郁,则脾不虚


  肝不郁,则脾不虚,大家都知道“茶饭不思”“气饱了”,其实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


        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生气动怒忧思郁结,都会导致肝气不疏,横逆克脾胃,导致腹胀气滞,胃脘不适诸多病症。要让脾健康,就要养肝柔肝,顺畅肝的气机,让肝气可以正常疏泄,这样肝木与脾土处于和谐关系。因此说,养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永远不要发怒,尽量减少发脾气,这是舒肝养脾的一个重要因素。


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现代城市人普遍吃的多,运动少,工作压力大,心情抑郁多见,容易导致痰湿内滞,直接的结果是体重易超标。因此说,对于痰浊偏重的人,用补法不如用通法,通降阳明,泄去浊毒,最利于健康。


  不少人有体会,平时喝萝卜汤或者吃点炒香的莱菔子粉,即觉周身舒服。总之,痰湿偏盛的人以消食通腑为主,千万别滥吃补药或各种营养品、保健品,以免壅滞气机。

  《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灵枢-决气》说,“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可见饮食充足同时机体气化功能正常,便能很好地将其转化为精气,化生为血而濡养于神,于是人的神气充沛,生气勃勃。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

  脾衰的严重程度盛于心衰,脾衰严重时看文字只看到两行,大脑就会极度疲劳,整日只想昏睡;与人交谈,只听到一、二分钟,大脑就会一胀,随即大脑一片空白,对方谈什么,全然没听见,紧接着昏昏沉沉、疲劳至极。 许多人都听过“虚不受补”这个词,其实“虚不受补”的要点就落脚在脾上,大病的最终结果是脾受到损伤。因此脾衰比肾虚更可怕。

  肾水足则脾有力量,寒湿就不存在;肾水亏则脾衰,则形成寒湿;脾脏湿,肾脏燥,最终演变成心寒、脾寒、胃寒、肝寒、肾寒和脑衰。

        很多人身体湿重,为什么?

  脾虚啊!

        湿重是标,脾虚是本!

  女性的月经问题大多跟脾虚有直接关系!

  这里灸一下,


脾好更年轻!

  脾衰听起来很可怕,往往大病就是被自己的不在意惯出来的。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反应。脏腑之间相生相符,就如一个运转的机器,各个零件达到平衡才能运转,身体好就成功了一大半。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穴、脾俞穴、太白;

  坚持每日一次,每次每穴3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佳,坚持一段时间,效果相当显著。

1、中脘穴

  促进经气运行,提升胃功能,消眼袋,提升肤色。

2、足三里

  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

  具有培肾固本,行气活血,补虚益损。

3、三阴交

  具有:健脾补血、活血化瘀。

4、脾俞穴

  具有: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

5、太白穴

  属脾经上的原穴,也是补脾大穴。

       在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中,脾号称“后天之本”,脾胃之气受伤,各种疾病也就由此而生。难怪自古以来,中医就有“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说法。如果一年四季,都能够保持脾脏健康,那么几乎就可以避免所有的外邪,保持健康与美丽!

第二招:姜灸

在施灸的过程中,会适量或大量的出汗,这样闷热之气会随汗液得以宣泄,而且积蓄一冬的邪气也得以散发,灸完之后,再喝一些温热的姜汤,或者叁汤粉顿时人就会感觉到清爽无比,闷热之气一扫而光。所以夏天姜灸,是养生避暑的最佳方法。


如果您已经有病在身了,那么你继续按照你现在每天姜灸的穴位做三伏姜灸。

严重的请一定要配合原始点按推内外热源姜汤。

资询原始点老师微信:13924349213


姜灸疗法真的很神奇


姜贴说不出哪里好:却解决了一家人烦恼(不孕不育宫寒)

姜贴说不出哪里好:袪除一身阴气寒气湿气给予正能量(阳气)

姜贴重在坚持你无声得中医师,古人语:姜贴治百病之称

姜贴说不出哪里好:却带走了疼痛难忍的腰肌劳损(肾阳虚)

姜贴说不出哪里好:却清除了女人难言之隐(妇科),

姜贴说不出哪里好:却融化了多年不化得“冰块”(肩周炎)

如果能在每年最热的“三伏天”施灸就会事半功倍,从而解决久治不愈的因寒凝而引起的各种淤症、痛症和有损容颜美丽的各种色斑问题,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第三招:八 段 锦


《黄帝内经》说“动能升阳”,但是夏天运动最好不要出大汗,因此炼炼八段锦是个不错的选择,有助于身体修复治疗顽疾。


“八段锦”老少咸宜,术式简单,不受年龄、天气和地点的限制,非常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们,每次练习只需二十分钟哦~

第四招:“趁热”调肩颈

三伏前后,心经气血旺盛,和它相表里的小肠经也会跟着气血旺盛起来。小肠经走肩膀,以擅长调理颈肩外头著称,被称为“肩脉”。所以凡是颈椎有不适、肩周有问题的朋友就要抓住这个好时机来调理了。

这时在肩颈贴三伏贴也是打通“肩脉”的一个好方法。


敲打双手小鱼际穴


把手抬起来,手心向自己,然后让双手的小鱼际相互砍。每天有空就可以砍,尤其在下午1-3点气血流注于小肠经的时候,砍够200下,效果更明显。小肠经起于小指,沿着手臂的外侧后缘上绕到肩胛处,所以它能调理颈肩问题。



功 效:缓解肩颈酸痛,兼具祛斑美容


同时还经过面颊,所以刺激小肠经还能减少两侧颧骨的斑点和鱼尾纹,缓解口疮、咽痛的问题。它最后至于耳屏前方的听宫穴,因此,耳聋、耳鸣、听力下降等问题也能改善。


一个动作了断:脖子痛、腰痛、膝盖痛......赶紧收好,错过后悔!

脖子痛、腰痛、膝盖痛、髋关节痛....在中老年人群中很常见,现在越来越偏爱年轻人。颈肩部疼痛,头晕、耳鸣,走路发飘……这些困扰让人烦不胜烦。今天大家一起来学学这套极简“止痛操”


颈椎痛

示范动作

每天用这个动作“上举走”走路,坚持200步。


预防脖子痛:每天坐1个小时,起来活动活动肩颈,自己随时随地的搓一搓脖子,搓到发热最好。


腰椎痛

示范动作

左右脚轮换,反复50次。最好早晚各一次。


你在做后踢腿时,可以明显感知腰部的酸痛点,你每天可以随时随地的轻轻敲打酸痛点100下。

保护关节

示范动作

反复30次,可以早晚两次。


膝盖痛

示范动作

膝盖正面、膝关节外侧面、膝关节后侧,每个部位各拍30下。


经常拍打膝关节,会刺激血液供应,增强关节液的产生。


实际上,我们在坐车、或者看电视时,搓揉大腿正面,这样可以促进膝关节的血液循环加快,缓解膝关节疼痛。

髋关节痛

示范动作

靠墙站立,挺胸抬头成大字。


每次坚持1分钟,每天两三次。


每天随时随地的轻轻敲打髋关节疼痛点80下,可以非常好的缓解髋关节痛。




大家要清楚,身体的疼痛大多数是因为风寒湿造成身体瘀阻,气血循环不好,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疼痛。实际上解决疼痛最好的办法就是:

少 坐

多 运 动


第五招:其 它 方 法



热敷肚脐:

女性、老人及儿童,平时可以用:红豆袋,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在四十摄氏度左右),敷在肚子上,半小时后取下,每天坚持敷,辅助身体排汗散热,是治中暑,解暑的好方法。




热 水 浴:

如果用冷水洗澡,会使皮肤毛细血管变细,反而跟让人觉着热。而洗热水澡,可以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散发热量,消除人体疲劳。或用热水泡脚,也可使全身毛孔张开,有利于散热。


三伏天花椒水泡脚,祛湿效果竟然这么好!赶紧告诉家人

花椒不仅是常用的调味料,而且还是一味中药,花椒归肺、肾、肝三经,它有温中止痛、去湿散寒、袪寒、补肾阳、明目、消食等作用。

案例:


 我才三十多岁,可是却活像个老太太,常年四季手脚冰冷,冬天更是毫无知觉,即使是夏天,我不能穿短裙短裤,脚上要穿着丝袜,否则就觉得脚冷。

身体不好,让我特别喜欢关注养生,特别是中医养生。

很有幸认识一位中医世家的传人,她乐意为亲朋友人分享些中医养生知识。

从她那,我学到了一些正确的养生方法。现正当三伏天,是“冬病夏治”养生的时候。专家们说:

夏季湿气正当令,人的五脏六腑中属脾最怕湿,湿气阻滞在脾胃中,就会出现没有胃口、爱犯困、没精神等表现。而夏天泡脚,正有助于祛除暑湿,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人体阳气也是在夏天最旺盛。此时,用温水泡脚能更好地刺激经络,振奋人体的脏腑机能,所以先天脾胃不好的人更适合夏天泡脚。而当脾胃好了,就不容易被湿气侵犯。另外从经络角度讲,双脚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着与各内脏相对应的反射区,脾、胃、肝、肾等重要脏腑的经脉都经过这里,泡脚的时候通过经络传导,也能达到脏腑的保健与治疗效果。

为什么夏天要花椒水泡脚呢?夏天吃冷凉的食物多,易伤脾胃;另一方面,夏天毛细孔多开着,凉风特别还有空调往往直接进入身体的内部,这都是“寒”;夏天,往往身体多“湿”,水分的代谢不畅;出汗过多损耗气血(注意是过多出汗,适当的出汗对身体是有利的),汗和血是同源的,长此以往,这都是“寒”的原因。寒则滞,则湿,气血自然不通,这是现代人的常见病,而驱寒去湿和通气血是花椒水泡脚的拿手好戏。

泡脚最佳方法

专家提醒,每天晚上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20分钟,水最好超过脚踝到达小腿;水中加点盐,还能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煮上花椒、生姜冲水,可以驱寒补阳。如果吹空调导致了感冒、头痛或发热,泡脚30分钟以上,感觉微微出点汗,头痛的症状就可以缓解。泡脚以后最好做些简单的按摩,比如在脚心(涌泉穴)、脚趾、脚跟处细心找找有没有痛点,每个痛点处按揉三分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花椒泡脚不仅能祛湿,还有下面这些功效哦!一起看看吧~



花椒泡脚有什么好处



       1. 中医认为用花椒水泡脚比用热水泡脚促进睡眠效果更好。其实方法很简单,用一个棉布包50克花椒(1斤分10份),用绳系紧,加水煮开后,用这个水泡脚即可。花椒包可以反复利用,用一个星期左右再换新的就可以了。



  2. 花椒泡脚10分钟最解乏。

水温一般在40—50摄氏度,以双脚皮肤发红、面部有微汗为宜。每天如能早晚用2%浓度的盐水加热后泡脚对健康较为有利,或者在泡脚的热水里加少量花椒或者芥末,有利于增进足部血液循环。

  3. 花椒泡脚可祛寒。

泡脚时可在水里加些祛寒的药物,如花椒。花椒性辛温,能除五脏六腑之寒,且能通血脉,调关节。先抓一把花椒加入适量水中煎,待药效充分融入水中时倒入盆中,先熏双脚,等水温降到能下脚时用来泡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加入热的花椒水,水以盖过脚踝为好,泡上半小时,以全身微微冒汗为宜。

  4. 花椒泡脚能预防流感。

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生前就坚持每晚用花椒水浴足,然后用左右手交替按摩涌泉穴100次的方法进行保健。用花椒水泡脚,结合按摩手法,可以使全身经络疏通、血脉流畅,能调节人体机能,从而达到自我保健的效果。

  5. 花椒泡脚增强免疫力。

用花椒煎汤泡洗。每晚睡前先将双脚洗净,再用此汤烫泡。可起到祛病效果,最明显的是可增强对流感病毒或其他传染病的免疫能力。另外,还有杀菌、消毒、止痛、止痒、消肿等作用。

  6. 花椒水泡脚可防脚臭、脚汗、脚气。

抓一把花椒用沙布包好放到锅里用水烧开后,双脚先熏等水温能下脚的时就开始泡脚。






花椒水泡脚注意事项

1、太饱太饿时都不宜泡脚

夏天要避免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泡脚,因为沐足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不适的情况。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2、特殊人群泡脚时间长致晕厥

身体健康的人泡脚、泡温泉都没问题,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或长时间泡温泉。因为用热水泡脚或泡温泉后,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再加上天气炎热,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这必将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对于有心脏病、低血压的人群来说,就会增加他们发病的危险

3、糖尿病人要留意水温

糖尿病患者应特别留意水温的高低,因为这类患者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们也感觉不到,容易被烫伤,从而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

4、脚气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脚气的人,病情严重到起疱时,就不宜用热水泡脚,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提示: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易泡脚。

5、泡脚不要泡太久

泡脚时间过长的话,会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所以,每日临睡前泡脚20分钟为佳。

6、泡脚水不宜过烫

每天用温水把脚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后,可以轻轻捏捏脚,达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世界正在惩罚晚睡的人

    早睡是药,但几乎没有药能代替早睡。


  小时候,爸妈带我去朋友家做客,叔叔阿姨比我爸妈年轻约5岁,看上去却像同龄人。


  那对夫妇都是一家公司的职工,效益超好,他们需要值夜班,但补助不菲。他们家有很多我没见过但一看就很高档的保健品,他们公司的福利之一是可以到集团下属的温泉酒店泡汤按摩,那天还带着我家去感受了一次。我边泡温泉边在想,凭叔叔阿姨的保健豪华套餐,也没我作息正常的爸妈抗老。


  那时,我就归纳出:早睡可以代替很多药物和疗法,但几乎没有药物和疗法能代替早睡。


  最近这两三天,我从晚上10点半硬熬到12点才睡,还5点多就自然醒。今天,我就遭到偏头痛的报应,像有人拿个马桶吸盘拖拽着我的左头,就算吃了止痛药,全方位气色不好,全天候效率低下。


  其实,等晚睡的后果体现到脸上时,晚睡的影响早就在体内横冲直撞地转体三周半了。


  早早去睡,是为美好明天养精蓄锐。


  你若不早睡,谁替你健康。

  《超级演说家》里那个穿红裙的投资人周西,在卵巢肿瘤确诊前,发表了让我挥泪不止的演讲《滚蛋吧,肿瘤君》。她后悔“这一整年我几乎没有在当天睡着过,熬夜一点两点甚至到三点”。好在她的肿瘤是良性的,谢天谢地。


  还有写了《此生未完成》的复旦年轻女教师于娟,查出癌症后懊悔自己“10年来基本没有12点之前睡过,厉害的时候通宵熬夜”的生活习惯。


  有时候,我们会去感慨“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你的侥幸心理、你的明知故犯,真的会提高意外比明天先到的可能性。


  你若不早睡,谁替你排除万难。


  曾有个读者问毕淑敏,如何度过人生的低潮期。毕淑敏的回答我最记得其中一句,“好好睡觉,像一只冬眠的熊”。


  大道就是那么至简,真理就是那么朴实,好好睡觉,养精蓄锐,第二天醒来神采焕发的自己犹如铠甲披身,才有力气排除万难。


  晚睡的你,怎样做自己的催眠大师?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有人由于社会分工或工作性质无法早睡,也有天才据说很少的睡眠就已足够。但我这篇文章,是写给明明有条件早睡却拖着赖着晚睡,明明已经久病了还不做自己良医的人看的。


  除去有些睡眠拖延症人群外,确实是有人忙完工作就很晚了,或者本身有睡眠障碍,我这个过来人来分享下经验:






  首先,不择手段地养成早睡体质。


  我极为珍视早睡,是因为我曾整整失过一个学期的眠。那种每根头发丝都失眠的经历,至今想起来都发怵。


  那时寝室熄灯后,听着室友的磨牙声渐渐响起,看着昏暗的天花板直到天亮,我数绵羊数水饺、调呼吸调睡姿都睡不着,举世皆睡唯我独醒的感觉真的很绝望。


  从那时起,我就决定把入眠好习惯都长在身上:睡前远离茶水、咖啡等让人兴奋的饮品,喝热牛奶、饮小米粥,甚至买红酒来小酌,睡前边泡脚边听助眠音乐边看抽象书籍。有少许用,后来慢慢能睡两三个小时。





  第二,不要在晚上反刍心事。




  作家亦舒说过,“不要在晚上做出任何决定”。别说做决定,连心事都别想。我发现,同一件事,晚上思考很容易钻牛角尖,越想越难受,并做出八成后悔的决定;而清晨醒来,顿觉事情根本没那么糟糕,做出的选择积极有建设性多了。


  我的经验是,白天保持高效、坚持运动,晚十点后远离让我兴奋的书籍和对话,减缓大脑运转速度,这样更容易头碰枕头就睡着。


  有什么疑惑白天去问当事人,有什么担忧白天去全力以赴,紧凑充实的白天更利于晚间睡眠质量的提升。



  第三,早睡是1%的幸运+99%的不玩手机和ipad。


  很多人睡前习惯拿着手机刷微博、刷朋友圈、刷公众号,提示更新的小红点大海无量地涌来,等指尖点过这链接十八弯的屏幕,都痛失最佳入睡期了。


  我有次躺在床上玩手机,已经困到看了也记不住,还执着地举着,后来手机掉下来砸到眼镜上的鼻托,差点把我鼻梁弄破皮。现在,我吃一堑长十智:卧室是睡觉重地,手机与平板电脑不得入内。


  试试呗,反正早睡一天赚一天。说不定,你会更爱那个因为早睡而第二天精神充沛、活力满满的自己。睡觉,是件多上瘾的事啊,让这份上瘾循序渐进地提早一些吧。

  最后,容我吟首小诗:


你是你自己的银行账户

别让辛苦打拼的积蓄突然透支

你是你自己的雄心壮志

别让脚踏实地的积淀不欢而散

将来的你

会感激现在努力且早睡的自己


您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如果您感觉这篇文章触动了你,同时对您的朋友可能也会有所帮助,请分享给他们喔!感恩家人!注:本公众号所传播大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其版权归原创所有,如有版权异议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妥善处理!另外本平台原创无需授权,欢迎转载!

往期热门文章推荐:

 点击下方的 蓝 色 字 体 查看相关知识

从现在到三伏前,每天用它,湿气寒气排光光错过要再等下一年

今日推荐

关注此公众号一定是原始点爱好者最好的选择之一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链接到原始点用品流通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